生態文旅區首先試點 收費泊位年底將超1500個
1日,在生態文旅區雲林路上,200餘個道路泊位正在實施改造。淮報融媒體記者了解到,道路泊位改造後,將安裝地下晶片,並實施智能收費,預計8月份,這裡將作為市區首個道路泊位智能收費試點地段。到年底,淮安市1500個以上道路泊位將實施停車收費。
日前,記者走訪雲林路與景會路發現,道路兩邊正在施工,有工人將一個裝有晶片的圓柱體埋進道路泊位地下,每個泊位上還噴上編碼信息。「這裡的368個道路泊位將試點收費。」現場施工單位淮安聯泰物聯科技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當有車停在泊位上,晶片即能實現智能感應,不僅如此,晶片只在有車時工作,平時處於休眠狀態,電量可使用5年的時間。「智能感應連接手機終端,前期,路段上會配備收費人員,一旦有車停放,收費人員的手機端即會有相關車位的編碼提醒並計時。」對於停車不交費的車主,系統將啟動「黑名單」管理,或將影響車主接下來的道路停車位使用。
記者看到,雲林路南北側均為綠地世紀城小區,這裡門面房林立,路兩邊有多個道路泊位,均停放有車輛。道路上還設置多個公告牌,對此次施工進行公告。「只有車輛離開了,才能施工,預計本周道路泊位施工可以結束。」該負責人介紹,雲林路與景會路的道路泊位目前已經完成了180個,預計於本周全部完成,7月份開始系統測試,最快8月份開始,道路泊位停車智能收費試運行。
●收費標準分區域
記者採訪發現,不少道路兩邊的門面房業主對道路泊位收費較能接受。「這裡不收費的時候,經常停滿車,顧客來了都沒地方停車,如果收費了,顧客也許能有停車的地方。」雲林路邊一家足療店的經理稱,「很多停在這裡的車都是小區業主的車,他們不願在小區裡面花錢停,就把車停在路邊,有時候一停就是幾天。」也有門店業主希望道路泊位收費可以更靈活些。「希望我家門前的泊位可以專門包給我們,方便顧客停車。」一家門店的老闆稱。
記者了解到,道路實施停車收費後,收費標準將依照2017年由市物價局、市財政局、市城管局聯合發布的淮價管〔2017〕27號文件。「根據不同路段的擁堵程度、停車需求等,道路泊位的收費標準也不同。」市城管局停車設施管理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雲林路和景會路目前屬於三類區域,收費標準是白天首小時3元(不足1小時按1小時收費,首小時後每小時遞增1元,15元封頂,超過24小時重新計費)、晚上暫時不收費(21:00-次日8:00),限時免費停放時間不少於20分鐘。「道路泊位停車收費,就是通過價格槓桿的作用,提高泊位的使用率,緩解道路擁堵,一般不會將固定的車位承包給個人。」該負責人稱,我市將分兩年實現3000個道路泊位停車收費,這些道路泊位主要集中在主城區,預計到今年底,將有1500個以上的道路泊位實現停車收費。■融媒體記者 楊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