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時間,一晃而過,今天又是元氣滿滿的工作日呢!
這個假期玩得盡興嗎?還有哪些遺憾嗎?
八天假期 轉瞬即逝
就像做了一場夢
不管你昨天是在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
還是在家幸福追劇
都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事實
今天你該上班了
由於今年的中秋節恰逢國慶節當天,使得整個國慶節假期有了8天時間。在經歷了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後,得益於國內的出色防疫工作,宅家已久的國人都希望利用下半年的這個「黃金周」好好出去走一走。
從官方和旅遊機構所預計的數字來看,今年的國慶節假期期間,國內旅遊人數預計將達到5.5億至6億人次,這讓國內旅遊呈現出了明顯的復甦趨勢。
然而,目前全球的新冠疫情並未「退燒」,中國此刻「掀起旅遊熱潮」著實讓人感到吃驚。包括美聯社、彭博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都對中國的「國慶黃金周」進行了報導,承認中國防疫有效,言語中透露出「羨慕之情」,稱看到了中國所展現出的「自信」。
CNN還稱,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發生如此大量的人群流動,這在許多疫情嚴重的國家難以想像。
根據文化旅遊部的數據顯示,去年國慶節假期期間,國內旅遊總數為7.82億人次,創造了近6500億元人民幣的旅遊收入。今年,這一數字預計將達5.5億人次。而根據國內最大的在線旅遊公司「攜程」預計,今年「黃金周」的國內旅遊人數將達6億人次。
無論是官方數字還是機構數字,都已達到去年同期的七八成水平。也就是說,這個「國慶黃金周」,將有約佔中國總人口40%的人出門旅遊。
繼續我們來看文化旅遊部公布的數據:國慶中秋假期首日,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0.9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3.8%;實現旅遊收入766.5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8.9%。
根據,中國鐵路總公司預計,從9月28日至10月8日,預計旅客發送量將達到1.08億人次,平均每天982萬人次。其中,10月1日國慶節當天將是旅客流量最高峰,估計將有1300萬人次,這創下了自疫情發生以來的日均旅客流量新高。
CGTN認為,近半年多以來,國內遊客的旅遊需求被疫情所壓抑,如今獲得了釋放,目前中國旅遊業內的樂觀情緒正在增加。
今天是國慶長假後上班的第一天,「長假症候群」也隨之而來,不少人出現頭暈腦脹、焦躁易怒、難以集中精力等不適症狀。那麼,遊玩歸來假期結束前,該如何擺脫「長假綜合症」的困擾呢?
關於休假,相信很多人都有一個同感:再長的假期都歇不夠,回來一上班還更累。
為啥嘞,因為絕大多數人都不會真正的「休息」。
心理學的休息指一種「既沒有激動,也沒有不安的狀態」,也就是俗話說的「內心毫無波動「。這種情緒狀態下的神經喚醒水平和能量消耗較少,你會得到一種平靜的愉悅感。
精神病學家認為,之所以人們會持續緊張疲倦,是因為我們並沒有學會放鬆。有時儘管你毫無體力運動,一天下來也會覺得精疲力盡,因為你沒有察覺到:自身肉體、心理一直在迫使肌肉持續耗能。
我們最常見的幾種無效休息方式,大體如下:
無效休息No. 1:拼命補覺
誰打擾我誰就該死的那種補覺,任外面天昏地暗,我只想睡穿床板。往往發生在常年加班無眠的網際網路、金融、創業工作者身上,千言萬語就是一個睡,要把一年缺的覺都睡回來。
無效休息No. 2:宅
門可以7天不出,窗簾可以7天不拉,生活最長的位移是從沙發走到門口拿奶茶。穿睡衣窩沙發打遊戲,桌上iPad播著綜藝相聲電視劇,身邊堆滿零食奶茶。啊,想想都美。
無效休息No. 3:夜店夜場夜生活
巴不得夜夜笙歌,讓自己沉迷酒色不想自拔,和姑娘小夥們眉來眼去,晚上根本不想回家,要回也不能回自己家。平日工作忙沒空浪,或者工作性質太正式不適合浪,可不得抓住長假機會一口氣都浪夠。
無效休息No. 4:行程臃腫的旅行
開啟計劃已久的旅程,必須得充分利用時間玩到位,行程排滿,想去的地方一個不能落下。在海灘按計劃曬1個小時,然後坐車15分鐘去吃午飯,下午趕緊去逛寺廟和博物館。
無效休息No. 5:聚會聊天
7天能約6場局,老同學、老同事、老客戶都得聚一次,不僅玩得高興,還能交流感情增進關係,啥也不耽誤。
不得不承認,我們總是缺乏對「休息」的想像力。我們能想出來的休息方法無外乎兩種:使勁睡和使勁玩。而凡是這麼幹的,假期結束都跟沒休息一樣。
使勁睡,會打破人體生物鐘,將大腦中的晝夜節律向後推延。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一項研究發現,生物鐘顛倒需要我們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調整。
拼命玩,當時挺過癮,卻無法幫助腦力勞動者獲得很好的放鬆(睡眠多是為了修復大量的體力消耗),大腦會不斷抓取和分析信息,保持高度活躍,所以在娛樂結束後,往往會感到加倍的疲倦。比起長時間的保持同一行為,交替進行娛樂活動的行為更加積極有效。
生理學家謝切諾夫做過一個實驗:同樣為了消除右手的疲勞,比起雙手都靜止不動,讓左手進行適當的活動,帶來的恢復效果更好。其基本原理就是讓大腦中的部分神經活躍,另一部分休息,彼此交替進行,獲得更高的休息效率。
疲憊時和人聊天、說笑會很容易放鬆。但事實上,並非所有聊天都能讓人放鬆,和你的聊天對象有關。尤其對社交焦慮者而言,假期間的社交行為更不是休息項目,他們容易在聊天過程中懷疑自己是不是說錯話、有沒有給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反而更會吃力和疲倦。
所以說,最好的休息項目就是那些讓我們重新找到生活和工作熱情的活動。當你做完一件事,會變得心情滿足,很期待做下一件事,也許才是最好的恢復熱情、調節情緒的方法。
想真正在假期歇舒坦,也有一些方法論:
一、對未完成的工作做「預期管理」
美國心理學協會(APA)關於「假期」的系列研究證明,許多人在假期中都會受到「假期壓力」)的影響。在「假期壓力」中,「預期管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當在假期中時常發生我們掌控或預料之外的事時,我們的壓力指數都會持續上升,很難進入一個有效的放鬆和休息的狀態中。
在假期開始前,我們可以給未完結的工作找到一個節點,告訴自己「工作暫停在這裡就可以了」,完成好假期前的收尾工作,避免在假期中仍然因為工作產生緊張情緒。
二、和你最有安全感的人相處
當我們和人聊天交往時,社交風險實際上常常使我們精神緊繃,最終就會影響我們假期休息的感受。
所以,假期就儘可能選擇和那些我們喜歡、信任、沒有社交負擔的人聊天相處吧。和熟悉的老友吃個飯,和父母家人一起散個步都是很好的選擇。或者你願意,可以用一段時間,好好和自己獨處,總之只需要追隨本心,怎麼舒服怎麼來。(真正想休息的話,就得謹慎去同學會這樣硝煙瀰漫的戰場啦。)
三、擺一顆盆栽or一束花
華盛頓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進入有植物的房間可以降低血壓並提高生產力,有助於人們更輕鬆舒適的呼吸。
如果決定假期在家休息,不妨去花店買一顆小盆栽或者一束花送給自己,讓家裡更有休息的氣氛。
四、做點新鮮項目
根據心理學家謝切諾夫的實驗,除了腦力、體力相間使用可以緩解疲勞外,交替更換用腦的內容,也可以減緩大腦的疲勞。
在假期時,我們可以嘗試一些與平常工作生活不一樣的領域,如果平時習慣宅著,就抽時間去室外走走,徒步,或者登山,或者就是一些你沒有想過的自己會做的事。
習慣了假期看劇,唱K打遊戲,不妨拿2小時讀一本紙質書,哪怕是本漫畫都ok。或者聽一段古典音樂,看一場話劇,甚至在晚上9點後漫無目的去大街上騎車。多給自己的大腦一些新鮮感,休息的感覺會更加徹底。
五、避免過度補覺
《意識、睡眠與大腦》(Why we sleep)的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馬修·沃克(Matthew Walker)在他的書中提出,平時工作日的睡眠缺失是一個不可逆的傷害過程,假期的過度補覺並不會真正起到「補覺」的作用。
相反,如果一天中過度睡眠會降低人的肌肉張力。這一點很多人都已經有所體驗,比如很容易在起床後仍然感到昏昏沉沉,沒有力氣。所以,在假期中最好也不要過度貪睡。
莎士比亞曾說「休息是滋養疲乏的精神的保姆」。弗洛伊德每天要花大量時間抽夠20支雪茄,在維也納環城大道上暴走和打牌。
說這麼多,就是希望大家了解:休息和放鬆誰都不是天生就會,也是需要計劃的。特別是在大!長!假!裡的休息。
好啦,希望今天的內容對大家有所幫助,祝大家以後的長假回來後個個生龍活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