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內參網 資訊】這周二,Costco進入中國大陸的第一家線下門店開業了。開業前三天,這家在上海的門店就因為過於火爆、限流、暫停營業,屢上新聞頭條。
Costco,中文名開市客,它是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超市。有一個段子是這麼調侃的:如果殭屍來襲,就要躲進Costco,有牢固的水泥牆、足夠用好幾年的食物和生活用品。最重要的是,殭屍絕對進不了Costco的大門,因為殭屍沒有會員卡。
前兩天還因為上海店開業火爆打算再開一家的costco,在經歷過一個周末之後,瞬間懵了。進入中國大陸 3 天后,消費者一改此前的「瘋搶」狀態,紛紛開始排隊退會員卡。已經呈現泡沫景象,讓不少人擔心 Costco來勢洶洶,去也匆匆。
據部分顧客反映,原本大家寧可大排長隊也要來Costco購物是因為裡面的東西性價比高。然而,開業幾天後,原來售價為 1498元一瓶的飛天茅臺沒有了,原本售價32.9 元的兩瓶裝味全冷藏牛奶,現在也調到了53. 9 元;水井坊的特價酒賣完了,原本賣 919 元的五糧液也調價至 1069 元了,很多搶破頭的東西下架了,優惠力度沒有原來那麼大了,購物成本變高了,人們就不願意花費那麼多時間到這麼擁擠的超市購物了。
理性分析下來,顧客如此追捧Costco除了它性價比高,東西便宜以外;還有很大部分盲從跟風的因素,像是個網紅店,無論是Costco自己的營銷操作還是大家出於對新鮮事物好奇的本質,Costco已經成功做到讓大家都心馳神往。然而現在「熱度」已經過去,好奇心也得到了了滿足,Costco也自然退熱降溫了。
雖然Costco的模式在國外非常成功,全球年銷售額超過 1100 億美元。追根究底它其實適合的是美國環境下的消費模式,除了市中心的極少區域,都是地廣人稀。走進Costco,會瞬間理解為什麼它被稱為是「XXXXL號超市」,因為它一切都很大,一盒電池4打起賣,就是48節,肥皂一買就是8塊,隨便一個蛋糕都像臉盆那麼大,拳頭大小的餐包,一袋就是396個。這是因為其本土居民區和商業區是完全分開的,飯店、超市、上班都不在一起,大老遠去趟超市當然要多屯點東西。美國人一般也是周末買菜和水果,放冰箱,吃一周甚至更久。Costco實惠量大的模式當然是切中了要害。
在中國就不如此了,中國城市,餐飲行業和商超太厲害,周末下樓隨手找到一個不錯的餐廳,;甚至有外賣小哥風裡來雨裡去的給你送過來;小區不遠處的幾家超市爭相打折促銷,好不熱鬧;在天貓超市,京東蘇寧等平臺滑滑手指頭第二天就有快遞小哥交給你,成為中產階層的心頭肉,那麼(上海的)消費者為什麼要大老遠跑去選址在偏遠高檔消費區的Costco呢。所以「便宜量大」的倉儲式在我天朝其實沒有多大競爭力。
再說會員制,Costco這種會員準入制在國外並不新鮮,但是,水田裡怎麼種出小麥?我國的市場環境裡不適合這種模式的生長,或者說很難生長,誰要是把超市會員準入制玩開了其功勞約等於盤古開天闢地,這也是Costco備受矚目的原因。會員制的規則在這裡很可能會被玩壞,Costco採用 90 天無理由退換制度,不查會員卡對應的個人證件,就很可能出現一些消費者白用 90 天再退貨,或一張會員卡借給各個親朋好友去用的情況。
浮華退去,才顯出真正的本事,Costco是最終敗北,落荒而逃或是憑一己之力,開啟零售新模式,吃瓜群眾還請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