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盧銘安 上海老底子
怒吼
安靜
原(遠東)香港上海滙豐銀行
一對銅獅子變遷真相
盧銘安
走在世界各大城市,可以看到很多動物銅雕和各類城市銅雕。在上海外灘有一對著名的動物銅鑄獅子,就是前(遠東)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大門前的銅獅子。這就是現在的中山東一路12號,今日的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當年滙豐銀行所在。門前一對銅獅子是1996年浦發盤下此地後照原樣重鑄的,一名為怒吼,另一名為安靜,連其中一隻尾巴上深深的鋸痕都照式照樣。
人稱這對銅獅雕像為滙豐獅,為何獅尾留有鋸痕,這須從滙豐銀行在上海建新樓的歷史說起。
【外灘和原(遠東)滙豐銀行)大樓】
1865年3月3日,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正式在香港創立。開業後的一個月,在上海的分行開始營業。地址選擇在外灘南京東路東南角,此處後來建造了匯中飯店(現為和平飯店南樓)。
經過五十多年的經營,20世紀初,滙豐銀行已是外資在中國最大的銀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正式開始考慮建造自己的銀行建築。這就是後來成為南外灘地標的滙豐銀行大樓。
1921年5月5日開工奠基,工程歷時25個月,於1923年6月3日竣工。
1923年6月23日,上海租界萬人空巷,數以十萬計的上海市民潮水般地湧向「外灘12號」,爭先恐後目睹新「滙豐銀行大樓」的風採。氣勢宏偉的大樓總造價1000萬元,佔當時所有外灘建築造價總和的一半以上,1500平方的大廳裡,有4根來自義大利的大理石柱,每根重7噸,高10米,一個人張開雙臂都抱不過來。柱子用整塊大理石雕成,要開雙臂都抱不過來。柱子用整塊大理石雕成,要成如此龐大的4根立柱,不知道要開鑿多大的座山。那海關大廈、沙遜大廈、中銀大廈尚未開建。英國人無不得意地稱這座大樓為「從蘇伊士運河到白令海峽之間最豪華得建築」。直至今日,外灘所有優秀歷史建築中,滙豐銀行大樓乃是No one。
【滙豐銀行大廈大廳內的壁畫】
滙豐銀行大樓被公認為是外灘建築群中最漂亮的建築,評為中國近代西方古典主義建築的最高傑作,建築面積23415平方米,是遠東最大的銀行建築,也是世界上第二大銀行建築。它的精雕細刻的外表美輪美奐,希臘式圓形穹頂直插雲霄,兩尊銅獅分踞大門外左右兩側,被稱為「鎮行之寶」。近百年的今天,這兩隻銅獅依然為老上海們所津津樂道,因為它們代表著外灘往昔的榮耀和傷痛,而外灘的故事,幾乎就是整個上海近代城市發展的歷史。
滙豐銀行大樓有稀世三寶,本文只敘述其中一寶,也就是大門兩側有一對銅獅,一隻張口一隻閉嘴,有銀行吐納資金之意。隨著這對銅獅的傳奇經歷,拆射出大上海的令人驚嘆的點點滴滴,這一切記實了上海就是一艘永不沉沒的巨輪,永遠迎風劈浪航行在無邊無際的大洋上。
然而,人稱「滙豐獅」的這對銅獅自從被奉為銀行的守護神後,不知有多少形形色色的人摸過獅身,尤其獅鼻和獅爪被路過的中國人摸得通亮通亮,也不知有多少人與其結伴留影,它伴隨著上海歷史的變遷,不僅給上海人留下了光彩奪目的印象,也流傳出種種令人難以忘懷的傳說和故事,直至今日,還有名家百姓不時在探索滙豐獅的前世今生。
近日,得校友餘雄龍相助和參與,筆者也滿懷信心地加入長達60年滙豐獅歷史的真實與「八卦」的對擂。
1921年滙豐銀行在上海外灘興建大樓時,向英國訂購了兩尊西洋風格的銅獅子,計劃安放於大樓正門前作為銀行鎮獸。兩尊銅獅中開口一尊命名為斯帝芬,它是當時滙豐銀行香港分行總經理的名字,和閉口一尊命名為施迪,上海分行總經理的名字。設計者為英國藝術家亨利·普薩,雕塑者為韋斯達,鑄造者為周燕翔。1935年滙豐銀行又鑄造了兩尊同樣的獅子安放於香港德輔道的滙豐總行大廈前。
在不特指的情況下,滙豐獅指原在上海的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門前的那一對銅獅子,規格為1.6米高,2.6米長,1.05米寬,每尊重達2250磅。
兩個獅子並非嚴格按照哪個獅子的品種設計,也有人說是按非洲雄獅模樣設計,但它們的設計師,包括設計上海外灘滙豐老大樓和香港皇后大道新大樓的設計師,都是英國著名設計師 。滙豐銀行大樓被公認為是外灘建築群中最漂亮的建築,評為中國近代西方古典主義建築的最高傑作,建築面積23415平方米,是遠東最大的銀行建築,也是世界上第二大銀行建築。它的精雕細刻的外表美輪美奐,希臘式圓形穹頂直插雲霄,兩尊銅獅分踞大門外左右兩側,被稱為「鎮行之寶」。近百年的今天,這兩隻銅獅依然為老上海們所津津樂道,因為它們代表著外灘往昔的榮耀和傷痛,而外灘的故事,幾乎就是整個上海近代城市發展的歷史。
按照滙豐銀行香港總司理史蒂芬(1922-1924年任職)的倡儀,專門在英國鑄造了滙豐銀行的原版滙豐獅,運到上海後,為了讓其成為絕世珍品,原版模具就地銷毀。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只有四對滙豐獅的複製版,筆者認為這種複製版,其實也就是仿製版,對比一下,原版和複製版的獅爪就相差十萬八千裡,其他造型也大不一樣,即使如此,若有人要複製新的一模一樣的滙豐獅,肯定要得到滙豐銀行的準許,即便原來的滙豐獅已屬持有者,但設計師等可能還有專利權。
【不同兩個版本的獅爪對照圖】
目前,香港有一對,擺放在香港滙豐銀行的是第一對複製品,那是1935年從英國鑄好運到香港,放在第三代香港滙豐銀行大門前;第二對複製品在英國倫敦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 London)的滙豐集團新總部大廈門前;第三對複製品則在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於1997年獲得前上海滙豐銀行大樓的使用權後,照原樣鑄造了兩尊新銅獅置放在原位。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曾希望將原品移回銀行大門前,後經協商,由浦東發展銀行出資重新鑄造,在仿鑄造過程中,出於對歷史的尊敬,原日軍破壞的鋸痕也一併保留呈現。(此句有誤,下敘會有真實事件作一解釋)。2009年10月滙豐銀行開始第四對銅獅的複製工程,銀行選用香港滙豐總行大廈外的一對作版本,目前己安座在陸家嘴的上海國金中心滙豐銀行大樓大門前。
【現在香港滙豐銀行門前的複製銅獅】
到了20 世紀80 年代,銅獅子回歸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見下圖),成為博物館眾多展品中的一大亮點。這對銅獅子不僅見證了近代上海遠東金融中心的繁榮,也見證了上海歷史發展的滄桑,原來的兩尊銅獅曾在在東方明珠塔下的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展出。原件另一隻「施迪」則存放在上海市銀行博物館。在 2007年11月 28日至2008年3月24日期間,上海把「施迪」借予香港歷史博物館來舉行專題展覽——「從錢莊到現代銀行:滬港銀行業發展」。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內的(正宗)滙豐獅】
滬港兩地的滙豐銀行歷史上,都曾經歷了無數艱難風波,而滙豐獅也隨其主人受難受苦,衍生出不少歷險故事。主要包括:
19世紀時期,紅頂商人胡雪巖曾和滙豐銀行合作借錢給左宗棠作為軍資,後來李鴻章得勢後,胡氏被抄家,滙豐這筆巨資也遭到損失;
辛亥革命後,新政府將滿清政府所有債項全部取消,而和滿清政府關係緊密的滙豐也難逃重創;
二戰香港淪陷,日軍將滙豐香港資產全部充軍,損失也頗大;
1949年上海解放後,滙豐上海銀行資產被全部沒收,又是重創。
進入戰後的滙豐,同樣也沒有能逃脫每一次全球或亞洲經濟風浪。
【日軍的海軍陸戰隊進入上海公共租界】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佔領上海和香港。
日軍佔據上海租界,在1943年為消除英美殖民痕跡,也為補充軍需金屬物資,外灘的赫德、巴夏禮銅像,以及和平女神像(見下圖)等眾多銅雕塑均被摧毀,而滙豐大廈的這對銅獅子卻倖免於難。
香港滙豐的兩尊銅獅被運至大阪,存放於碼頭倉庫,1946年被一名眼尖的美軍水兵發現。他雖然沒去過香港,但是曾在上海滙豐銀行大樓前看到過兩尊同樣的獅子,認為一對銅獅是滙豐獅,這名水兵就告知滙豐銀行,由於上海的原版滙豐獅還在,確認是日本搶奪的香港滙豐獅,於是要索回兩尊銅獅,但日本方面虛與委蛇,最後在佔領日本的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的命令下才運回香港,重新安放在滙豐銀行總部前。兩尊銅獅身上有彈片造成的孔洞,是1945年盟軍空襲時的損傷,滙豐予以原樣保留,不作修復,尊重歷史,彰顯侵略者的醜惡行徑。
【41年前的外灘,左側是滙豐銀行和海關大樓,右側是和平女神像】
雖說抗戰時期,上海的滙豐獅逃過一劫,筆者為此,查閱各種資料,還是沒有找到逃過一劫的真相。
但是到60年代初期,在上海市府(原滙豐銀行大樓)的一對原版銅獅卻遭受一難,文革期間又遇一劫,直至開改以後,兩尊滙豐獅總算安逸在博物館內供人欣賞。
這些劫難要從1949年五月底說起,當時解放軍進駐上海後,許多外國領事館和銀行都撤離,而老牌帝國主義英國領事館沒有關閉,外灘的滙豐銀行也沒有撒離。
1956年,正是公私合營運動熱火朝天,社會主義建設高潮時期,無人問津滙豐,生意一落千丈,銀行撤出外灘,大樓收歸國有,便成了老一代上海人口中的「市府大樓」,滙豐銀行只在上海留下一個小小的辦事處。
市府大樓正門平日是封閉的,一般人只往福州邊門進出。兩隻獅子,還是老樣子擺在市府正門前,相安無事。60年代初,某一天,過往行人目瞪口呆地發現,左側那頭獅子的尾巴上忽然有道深深的口子,擬人為所傷。
原日軍破壞的鋸痕也一併保留呈現。
是目前為止最為官媒的說法,伴隨著此說法,又衍生出不少自以為是的內幕,日久天長,街頭巷尾便有了各種版本的小道消息。
市政府門口, 衛兵是在第二道大門站崗的,沒發覺獅尾上的一道深痕跡是如何產生的,獅子更不會開口。那時政府無新聞發表制度,普通群眾更根無法知道什麼時候、什麼原因,市府門前右側銅獅鋸尾真相,由於外灘是市中心人來人往的繁忙地帶,不久後,全上海都知道滙豐獅的尾巴遭到砍或鋸。以下是整理歸納的二種最流行說法:
一是「八,一三」日本侵略軍打進上海時,為了慶祝他們的勝利,揮起日本刀在象徵上海的「華表」的銅獅上重重地砍了一刀。
二是1957年,上海興起割資本主義尾巴的運動,銅獅是英國資本家手留下來的殖民主義產物,資本主義的銅臭象徵,當然要割資本主義尾巴。
上述二個傳說,其實經不起推敲,57年~63年間的六年間,無一人發現,這於事實是相違背的,想必是撰說者的一個美好的故事。
還是上海歷史博物館專家薛理勇先生的考證說法比較靠譜,他認為獅子斷尾,無非是一樁普普通通的破壞公共財產案,作案者,只是十幾歲的青少年,而作案動機,居然是為了拿塊廢銅爛鐵,到貨郎擔上去「調糖吃」。
筆者和校友餘雄龍一起對「破壞公共財產案」作一真相揭密和補充,這要從禮查大樓,外白渡橋北岸,金山路上的金山大樓和作案人說起。
【鋸痕放大圖】
1860年,一幢二層樓外廊式西式飯店,出現在蘇州河北岸、黃浦江邊。它就是禮查飯店,英文名為Astor House Hotel。這是上海第一家近代化的旅館,也就今曰黃浦路15號浦江飯店,到1918年完成所有的舊樓加層改建工程,在面朝南的主樓,加了三層,外觀成了雅典的英囯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
【浦江飯店,其外表仍然保持著禮查飯店原有的風格】
與大名路(百老匯路)平行的禮查飯店沿街五樓建築叫大名樓,其底層曾是早期的滙豐銀行,但大門前無銅獅把守。
坐落在金山路大名路西北角的金山樓加了二層,後來改名為金山大樓,其門牌號為金山路43號,曾住在大樓的楊WuiZhen是滙豐銀行的「破壞公共財產案」的肇事者。住在金山路24號的餘雄龍與楊是鄰居和真相的知情者。
【下圖右側紅磚五層建築是大名樓】
【紅圈所示是禮查飯店的大名樓,沿街底層曾是滙豐銀行】
其實,金山路只是250米左右長的不寬短街。南起黃浦路(現俄羅斯駐上海總領事館),北至大名路,民舍不多,雖然朝南路口對面有家著名的燕記西歺社,還是無法與黃浦路相比,不起眼的金山路會不會因滙豐獅鋸尾案而引起大眾關注,要等本文發表後再說,但是本文確切說法將應是不可逆轉的答案。
【朝南能看到俄羅斯駐滬總領事館】
1963年,上海正處於經濟困難時期,楊WuiZhen也處於初中畢業沒升學狀態,蕩在家中,身高約一米七左右,偏瘦型,眼睛有神,反應敏捷,善於表達能說會道,常常在他身邊有一群「朋友」圍繞他轉。
當時,上海一般人家手頭上蠻緊的,日常生活中所雪的東西,通常在大街小巷走串的貨郎擔子上買,或者用廢品「以物易物」。廢銅爛鐵,舊報紙等等都可在廢品回收站換錢,尤其是廢銅的回收價值最高,於是腦子靈活的楊動起了鋸斷滙豐獅尾的念頭,從金山路走到外灘原市府大樓才10多分鐘左右,一把鋼鋸,夜深人靜時動作,人不知鬼不覺地一切搞定。
楊WuiZhen年約十八九歲無業小青,對滙豐銀行和銅獅肯定獨有情鍾,再說早前的滙豐銀行曾在金山大樓邊上(見上所述),可能給楊留下深深的印象,或者是上天的安排的太巧合。
【舊時圖片,成年男子正在撫摸銅獅爪,欲求好運】
一個十幾歲的楊,滿腦子換錢當零錢化,或補貼家用,那天昏了頭不顧後果,大膽付諸實施時被站崗解放軍戰士抓著後,判勞教二年,這是本文前最權威的合情合理的說法,因為最終真相沒公開,引起事件的解釋花樣百出,不少人當作「八卦」,其實住在金山路一帶的與楊歲數相仿者中,許多人都知事件的基本來龍去脈,除了當地戶籍警最了解外,當屬同街楊的鄰居餘雄龍最清楚。
【2003年底,申江導報刊登的有關滙豐獅的文章】
老餘是位執著的學者,幾十年來一直關心「滙豐獅尾鋸痕」一事,98年還曾去信新民晚報,與作家洪光祥就他發表的文章《外灘一對銅獅子》進行商榷,以後還收集了不少有關資料,最近他又到實地考證攝影,還回金山路拜訪了當年老鄰居,於是筆者與老餘對《滙豐獅尾鋸痕》和肇事者楊Wuizhen作-端本清源。
事發之後,還在讀初中的老餘去查看了外灘的原版銅獅,市府大樓大門右側的獅尾確有一條蠻深的鋸痕,時隔57年,今年3月19日,他又去上海浦發銀行查看了,與擺放當年市府或滙豐銀行同一底座的銅獅,其獅尾的鋸痕還在,其樣子還是與以前一樣。為何如此,作如下表述:
那天,楊用鋼鋸設法鋸斷獅尾,尾巴是與獅爪連體的,他鋸到一半就不能繼續下去,只好放棄他的幼稚想法,於是滙豐獅就留下了這條有故事的鋸痕,造成在博物館原版滙豐獅尾和浦發銀行門前的仿製獅尾也有。
楊WuiZhen沒被當場抓住,原本一件不大的"破壞公共財產」事件,據悉由於滙豐銀行的過問,有關部門開始當重點事件查辦,不久楊就逮進金山路當地的派出所,關了(應是置留)幾天,經過調查教育就放了出來,至於媒體和眾人所說的關了「二年」,沒有這回事,因為楊WuiZhen後來當了海員,這份差事是要政審的,而老餘和其他鄰居也確知他上船工作了。筆者認為,當時流行割資本主義尾巴,戶籍警肯定罵楊,小赤佬無事找事,跑到外灘市府門前鋸啥鋸,再說滙豐銀行辦事處還在幾百米外圓明園路上,為一件小事嚴判楊也不合情理,反而會讓洋人誤會上海治安差勁,小青年品行不佳,所以就低調處理,從而引起社會上很多人的猜疑,流傳出不少奇離古怪的故事。
有人會存疑,為何英國人這麼看重「獅尾鋸痕」。其實英國人也很講究風水,不亞於中國人,尤其是滙豐獅的名氣譽滿申港英叄地,銅獅面相還登上港幣,他們認為獅子可以鎮妖去邪迎財神,巧合的是,每次移動獅子,就為香港帶來災禍,也就是香港人所謂的「獅子魔咒」。
最後, 市府門前的銅獅尾被鋸,作為破壞公共財產案處理,顯然滙豐銀行也無話可說。
【目前上海浦東開發銀行的複製版滙豐獅有一條同樣的鋸痕】
1956年,滙豐銀行上海分行接受人民政府管理,撒除外灘滙豐大樓,另租圓明園路蘭心大樓的寫字間作為辦事處,特批繼續經營外匯業務,成為改革開放前僅剩的兩間在滬英資銀行之一。而作為新中國第一批外資銀行,滙豐也是困難時期少數在中國大陸沒有中斷業務的外資銀行。
直到1966年,上海的造反派對市府門前的銅獅看不順眼,有意將銅獅當作「四舊產物」挷送冶煉廠回爐,幸虧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得知消息,將這對不能吼叫的滙豐獅移至上海滑稽劇團倉庫收藏。
到了20 世紀80 年代,原版銅獅子移歸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成為博物館眾多展品中的一大亮點。這對銅獅子不僅見證了近代上海遠東金融中心的繁榮,也見證了上海歷史發展的滄桑。
1990年,滙豐集團曾經與上海市政府接觸,想購回大樓,但最終因價格原因沒有實現。1991年滙豐銀行上海分行獲準經營全面的外匯業務。1996年12月,該行成為首批獲準在上海經營人民幣的9家外資銀行之一…… 。
2000年,「獅子銀行」在上海浦東安了新家(上文已提列)。隨著其門前安放了第五對滙豐獅(即第四對複製品),滙豐獅的百年歷史,及其傳說,八卦和故事也塵埃落定,至少應告一段落。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的雄姿】
【座落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街的香港上海滙豐銀行】
盧銘安落筆雪梨 歡迎��閱者加我微信(號):lumingan96
餘雄龍先生提供資料、圖片和校對
來源:「盧銘安」的美篇
盧銘安往事隨想曲文匯
◈乍浦路及周邊區域沿革:影院,麵包店,小書店,東洋廟,基督教堂(下篇)
◈ 乍浦路及周邊區域沿革:中國現代敎育文化法學啟蒙地(中篇)
◈ 乍浦路及周邊區域沿革:新高層和舊公寓並存,消失的文化街和美食街(上篇)
◈ 現在可以說了一一周總理警示躍進號沉船事件(作者:盧銘安)
◈【往事隨想曲】盧銘安:憶北虹,憶許師,憶學友
◈ 【往事隨想曲】盧銘安:公益坊一一「遷」動了多少人的心弦(下集)
◈ 【往事隨想曲】盧銘安:公益坊一一「遷」動了多少人的心弦(上集)
◈ 【往事隨想曲】盧銘安:公益坊一一「遷」動了多少人的心弦(中集)
◈ 【往事隨想曲】盧銘安:八仙過海奮鬥篇,老三屆待青小心翼翼求知經歷
◈ 【往事隨想曲】盧銘安:1910年上海住宅的上只角在哪裡一一崑山花園路及周邊區域沿革(續集)
◈【往事隨想曲】盧銘安:1910年上海住宅的上只角在哪裡一一崑山花園路及周邊區域沿革
◈ 【往事隨想曲】盧銘安:老三屆待青艱辛壓抑經歷
◈ 【往事隨想曲】盧銘安:上海灘北蘇州路上的歷史建築
◈ 【往事隨想曲】盧銘安:留城老三屆留下不一樣的人生足跡
◈ 【往事隨想曲】盧銘安:虹口金三角與《三毛學生意》《上海之春音樂會》
◈ 【往事隨想曲】盧銘安:老三屆待青自力其食經歷
◈ 【往事隨想曲】盧銘安:聊聊武昌路從西端到東頭的故事
◈ 【往事隨想曲】盧銘安:天潼路,幸運百年老路,留下昔日輝煌
◈ 【往事隨想曲】盧銘安:上海灘上塘沽路的事事非非
◈ 【往事隨想曲】盧銘安:老三屆待青酸甜苦辣歲月
◈ 【往事隨想曲】盧銘安:老海寧路上傳奇
◈ 【往事隨想曲】盧銘安:我們與武進路東段
◈ 【往事隨想曲】盧銘安:虹口金三角的前世今生
◈ 【往事隨想曲】盧銘安:青蔥歲月中的影迷生活
◈ 【往事隨想曲】盧銘安:消失的武進路上童年時光,羅浮路上青春年華
上海老底子
每天為儂送上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以史明志,以啟未來
原標題:《原(遠東)香港上海滙豐銀行一對銅獅子變遷真相(作者:盧銘安)》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