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裝的品質,看家裡的椅子就知道。
有時候,一把設計獨特的椅子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也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一個溫暖堅定的靠背。
來看看設計史上那些大名鼎鼎的椅子們吧!
《1000 Chairs》是一本被學工業設計的人奉為"聖經"的書,介紹了名垂設計史的1000 把椅子, 而Cassina旗下有幾十把入選。
網絡圖片(侵刪)
賣家具和賣衣服不同,時裝行業一年發售兩季新品,每次新品都少不了幾十件。家具往往每年就推一次新品,還就那麼幾件,萬一不小心成為了經典設計,還會"老黃瓜刷綠漆",再賣個三五十年,甚至更久。
Cassina 深諳此道,知道家具這東西就像酒一樣越陳越香,一旦成為經典,無論什麼時候都有收藏價值。為此還專門推出了一個叫作"I Maestri"的產品名錄,製造和發售那些年代久遠的經典之作。像"上古大師"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皮埃爾·讓納雷(PierreJeanneret)、夏洛特·貝裡安(CharlottePerriand)、麥金託什(Charles RennieMackintosh)、裡特維爾德等人的作品都被收錄在這個名錄下。
左:麥金託什在1902 年就設計出了Hill House 梯形靠背椅,哪怕放到現在也是個現代感十足的設計,在那個年代更是別提多前衛了。高聳的靠背極具裝飾感,很適合放在玄關裡。
右:馬可·扎努索(Marco Zanuso)設計的Lady椅真的像是一個優雅、精緻的淑女一樣,在歷史長河中經久不衰,一直到如今也看不出絲毫的過時。通過不斷更換面料、顏色,反倒是歷久彌新,怎麼看都覺得時髦又高級,柔軟渾厚的設計還特別舒適。
01
賴特的 「Taliesin 1 」 扶手椅
在Cassina 2018 年推出的新品中,就有好幾款都是經典作品"改頭換面"捲土重來。其中不得不說的是賴特(FrankLloyd Wright)的Taliesin 1 扶手椅。
作為建築史上的大師,賴特設計的流水別墅和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是建築史上的豐碑,家具設計自然是信手拈來!這個靈感源自於日本摺紙藝術的扶手椅其實是大師在1949 年為他的工作室設計的,放在現在看依舊非常美。坐在上面就像是坐在一隻千紙鶴上,感覺還有那麼一絲仙氣,精妙的幾何結構讓椅子非常穩固。能夠不斷再版大師的不朽之作,真要祝願Cassina"好人一生平安"!
02
經典中的經典:LC 系列
在"I Maestri"名錄下,我最先注意到的其實是LC 系列,這是經典中的經典。
勒·柯布西耶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建築大師,他設計的朗香教堂、馬賽公寓和薩伏伊別墅都是建築史上的標杆。不過,LC 系列雖然以柯布西耶的名字命名,但其實這個系列中的絕大部分產品都是他和另兩位大師皮埃爾·讓納雷、夏洛特·貝裡安一起合作創造的。
從LC1 椅開始,工業設計史開啟了一個嶄新的篇章,雖然裡面很多產品的歷史已經接近100 年,但隨便挑出一件都能勝過如今的很多家具!
LC2扶手椅看上去就像一個被捆起來的糯米餈一樣軟萌,厚實的軟墊和堅固的不鏽鋼支架在材質上形成了有趣的反差,看起來很敦實。兩個坐墊疊在一起更是舒適感升級,人坐上去就像是被糯米餈包起來的豆沙一樣,粘在裡面根本不想起來。
03
設計大師裡特維爾德的紅藍椅
翻閱"I Maestri"名錄,就像是翻開一部工業設計史,太多的經典值得我們買單!這裡就選擇著名的裡特維爾德大師來介紹一下!
但凡是"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設計"之類的評選,一定繞不開裡特維爾德設計的紅藍椅,它毫無疑問是設計史上最標新立異、影響最為深遠的作品之一,同時它也是荷蘭風格派運動的代表作。
裡特維爾德的紅藍椅
風格派運動是荷蘭藝術家蒙德裡安發起的,又被叫作新塑造主義,其宗旨是拒絕使用任何具象元素,只用單純的色彩和幾何形象來表現純粹的精神。舉個最著名的例子——蒙德裡安的畫作,外形上縮減到幾何形狀,顏色僅使用黑色、白色和紅黃藍三原色,將紅黃藍色塊和黑色格子組合分布在一張畫面上,利用格子中的色彩關係達到視覺平衡。
而裡特維爾德設計的紅藍椅就是蒙德裡安畫作的立體版!早在1918 年,裡特維爾德就設計出了紅藍椅的原形,但一直未經著色。直到1923 年,他受到蒙德裡安的啟發,用黑色和三原色將椅子重新塗刷一遍,這把椅子立馬一夜爆紅。
紅藍椅由15 根木條組成,縱橫交錯的結構賦予了它非常強烈的視覺效果。因為椅子被最大限度地簡化,相對於彼時大多數傳統手工藝打造的座椅,紅藍椅非常適合批量生產,自己在家都能組裝,這正是裡特維爾德的野心。
關於紅藍椅,裡特維爾德還有一句名言——當我坐著的時候,我不希望以我身體喜歡的方式坐著,而是以我的思想喜歡的方式。言下之意對於這樣一把椅子,僅從坐上去舒不舒服的角度來衡量它的價值就太淺顯了。
現在如果誰家放一把紅藍椅,那就是妥妥的百年藝術品啊,坐不坐它還真是不那麼重要了。
04
裡特維爾德的Z字椅
裡特維爾德還有一個劃時代的作品——Zig Zag(Z 字椅),這把椅子誕生於1934 年,閃電式的結構完全顛覆了椅子得有椅腿的既定觀念,這樣的突破源自裡特維爾德對於結構關係的深入研究。當時的人看到這把椅子,一開始是排斥的,認為它太脆弱,很可能一坐上去椅子就斷了。實際上它可結實著呢,兩三個人坐上去都不在話下。
裡特維爾德的Z字椅
在那個時代,現代主義剛剛嶄露頭角,頗受爭議,大部分人完全接受不了這樣"離經叛道"的設計。但越是這樣的離經叛道,越是有開拓性的意義,將Z字椅放在特定的時代和條件下去看,才會知道它有多麼了不起。
都說時間是檢驗萬物的標準,當你買家具時,面對一個全新產品和一個經典款而舉棋不定的時候,選擇經典款總是沒錯的。
05
吉奧·蓬蒂的Super leggera超輕椅
這裡就要說說另一位設計界的傳奇——吉奧·蓬蒂(Gio Ponti),他是建築師、家居設計師、畫家、詩人、大學教授, 他設計了米蘭皮瑞裡大廈(Pirelli Tower)這樣的地標建築,創立了FontanaArte 家具品牌和著名的設計雜誌《Domus》,同時他還是義大利工業設計協會和金羅盤獎的發起人……總之,這個大師身上的光環太多,這裡就簡單說一下他和Cassina之間的羈絆。
Super leggera超輕椅
原本Cassina 靠著過往的大師作品就能在世界家具市場中輕鬆分得一杯羹,但大師的版權也有到期的時候,作為一個家具品牌,沒有實實在在的原創設計是萬萬不行的。於是Cassina 聯合吉奧·蓬蒂一起研發原創家具,經過不斷的改進,1957年,吉奧·蓬蒂在前作的基礎上革新出一把新作——Super leggera超輕椅,這把椅子以實木打造框架,用藤條編織出椅面,造型簡潔現代又有一絲優雅。最關鍵的是它真的非常輕盈,連兒童都能用小手指將它輕鬆勾起。
也是因為和吉奧·蓬蒂的這次合作,Cassina 從原創設計中獲得了極大的信心,之後便開始大力開發原創設計與生產,並將和這些當代設計大師們的合作一併收入到"I Contemporanei"當代系列中。
Maralunga 沙發
在當代系列中,有兩組我非常推薦的產品,一個就是維克·馬吉斯特拉蒂(Vico Magistretti)設計的Maralunga 沙發。很多沙發為了美觀和視覺感受往往採用低靠背的設計,卻因此犧牲掉了一部分舒適性,而高靠背雖然舒服,但又不大適合現代生活空間,尤其是小戶型,容易讓人感覺壓抑。這個沙發最大的特點就是靠背和扶手都可以任意翻折,可以說是兩全其美,而且包裹性非常好,非常舒服。
為紀念柯布西耶逝世50 周年,Cassina邀請西班牙年輕設計師中的代表亞米·海因(Jaime Hayon)為Cassina設計出的RéactionPoétique系列,包括餐桌上的託盤和邊幾,靈感都來自於柯布西耶建築作品中的有機線條。這一系列產品形態各異,好像是一個個精美的裝飾擺件,極具設計感。圓潤、活潑的線條是亞米·海因一貫的設計語言,而黑色的木質紋理又讓這個系列增加了一些沉穩和自然的美感,不管是託盤還是邊幾,都是可以點亮空間的存在。
RéactionPoétique系列
看了很多Cassina 的資料,我更加明白Cassina 之所以這麼厲害的原因——雖以歷史為傲,但立足當下、著眼未來,隨著時代更迭不斷進化自己。雖然歷史已近百年,但卻依舊活力如初。
文:賀子戎
圖:《全球好物裝我家:你不可不知的經典設計》插圖,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