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督軍府舊址前世今生,叫千年府衙是誤會,金字招牌叫明清撫署

2020-12-17 山西信息

全國重點保護文物督軍府舊址,經修繕一新後,將於2020年12月28日首次對社會開放。這處曾在三晉歷史長河中風雲叱吒的山西政治中心,引起了大家的興趣。在它還沒有對外開放前,名稱就已經變更4次之多,可見其作為三晉歷史文化地標,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非同尋常。

督軍府舊址保護改造開發,最早是省文物部門在兩會上提出的,要改建為晉商博物館;因其濃重的官衙背景,受到眾多學者及市民的反對,認為這裡是歷朝歷代山西府衙,已經有1000多年歷史,千年府衙更為貼切,何況與晉商歷史沒有半點瓜葛;後來,相關部門慎重研究答覆稱,暫定名為山西歷史人文博物館;直到為管理這處文物成立的新機構,啟動前期運作時,公開的正式名稱叫山西府衙博物館;但到了即將開放前,石碑上刻著新名稱,叫晉商博物院。這意味著,幾經變動終於一錘定音。

許多人詢問,這裡為什麼不叫千年府衙?最近拜讀了太原市歷史地名研究專家王繼祖撰寫的文章,才搞清了其中的一些緣由,提出了一些更權威的佐證。咱們不妨來做個簡要梳理。王繼祖出於作為太原地名專家學者的責任,提出了以下觀點:

一是北宋修築太原城時,找不到這裡是重耳廟改建帥府的證據。

南宋詩人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記述,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平太原,降為緊州,廢舊城,徙州於榆次。今太原則又非榆次,乃三交城也。城在舊城西北三十裡,亦形勝之地,本名故軍,又嘗為唐明鎮。有晉文公廟,甚盛。平太原後三年,帥潘美奏乞以為并州。從之,於是徙晉文公廟,以廟之故址為州治。

到目前為止,還無法對唐明鎮準確定位,那麼鎮上的晉文公廟也不能確定具體位置,怎麼能斷定晉文公重耳廟改建的北宋帥府原址,就是現在的督軍府舊址位置呢?有捕風捉影之嫌。

二是北宋山西最高權力機構在長治,太原只是17個州之一,從榆次遷來。

另外,設在北宋太原城裡的帥府,僅是「并州之治」「太原府之治」,而當時在山西一帶的最高地方行政建制叫河東路,等級比帥府要高,所以,設在北宋太原城裡的帥府,只是河東路屬下的二級地方單位,也就是州府,並不是掌控統治山西最高權力的府衙所在地。

北宋時期,河東路作為現在山西一帶的最高地方行政機構,不在并州也不在太原,而是在潞州,後來的隆德府。因此,把督軍府舊址叫做北宋山西最高權力府衙是錯誤的。北宋并州與後來的太原府,是河東路所屬17個州之一,最初設在榆次,大將潘美修築太原城後,起初連設州治都不夠格,後來湊請皇帝批准後,才將并州治所從榆次遷到新建的太原城,升級為太原府,當時只有河東路四司之一的經略安撫司設在了太原。也就是說,北宋的省級衙門在現在的長治,和太原沒有關係。

三是金朝河東北路治所在太原,但位置無法考證。

到了北宋末期,在戰爭割地後,河東路已經不存在,太原府是金朝河東北路的治所,直到被蒙古軍攻陷,只存在了90年。金朝將佔領北宋的太原府及忻、代、憲等六州,與遼之西京道朔、應、東勝等州,合併為河東北路,將治所設在太原府陽曲縣,也就是從這時起,太原才成為一路之政治行政中心。但當年的河東北路衙署、太原府衙署,位於太原城的何處?還沒有找到史書確切記載,也沒有遺址佐證,成為待解之謎。在答案沒有找到前,就說督軍府舊址是金朝河東北路的治所,沒有依據不客觀準確。

四是元朝山西最高權力機構,河東山西道宣慰使司在大同。

金朝過後到了元朝,才建立了行省制度,共有11個行省。現在的山西、河北、山東等一帶叫腹裡,直屬於中書省,作為京畿要地直控在朝廷掌控,並沒有山西行省的提法。所以,把這裡叫山西行省府衙所在地,也是無稽之談。

元朝時期的山西最高權力機構叫河東山西道宣慰使司,隸屬於中書省,不是獨立行政建置,但有相對管理權限,下屬有路、州、縣三級建置。河東山西道下轄大同路、冀寧路(太原路)、平陽路,河東山西道的治所宣慰使司,作為山西一帶的政治權力中心,設在大同路,並不在太原。所以,太原在元朝並不是山西最高權力機構所在地。而元中書省河東山西道的肅政廉訪司,於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設治於冀寧路(太原路),治所位置就是現在的督軍府舊址,這是有關府衙出現的最早確切記載。

五是明朝擴建太原城,山西布政使司落戶,成為最高權力機構。

明朝開國廢棄了元朝的中書省,建置山西行中書省,行省改為承宣布政使司,在日常中仍慣用行省。朱元璋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防止地方高官權力過大,對地方實行三司分權,設置都指揮使司(都司)、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分別掌管地方軍事、行政、監察刑法的權力,以布政使司作為最高地方政權的名稱,在三司中地位實力最高。

隨著朱元璋賜三子朱棡為晉王,在太原建造宏大王宮,洪武二年(公元1368年),山西布政使司的辦公屬地,新建在元朝河東山西道肅政廉訪司的舊址。在明朝之前的宋、金、元朝代,在這個舊址上沒有出現過類似省級的最高行政衙署。

目前現有史料顯示,督軍府舊址作為山西省級最高權力機構,是從公元1376年明朝山西布政使司的設立開始的;從北宋(公元982年)修築太原城時算起,距今1000多年的千年府衙的說法,經過質疑是不靠譜的。

六明清巡撫衙門,接力延續山西最高權力機構。

朱元璋建立三司體制,是為了避免地方權力過於集中,威脅到朝廷的統治,其弊端是各自為政難以統籌協調,後來的皇帝就因此設立了又一個機構,叫巡撫,雖然等級權力高,但屬於皇帝臨時差遣,沒有固定衙署場所。到了明宣宗時期,才將巡撫確定了下來,有了固定辦公場所,起初統管兩個以上行省,後來改為一個行省委任一個巡撫,成為全省的最高長官,地位在三司之上,代表中央總攬一省軍政大權。

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山西布政使司縮減佔地,自然把最好地方騰出來,拱手討好給了上級,蓋起了山西巡撫衙門,其位置在太原府治所的東面、鼓樓的北面,與元代河東山西道肅政廉訪司、明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在同一地址,負責巡撫山西、河南二省,全稱叫山西河南巡撫都察院。

清朝延續明朝建制,這裡仍是山西最高權力機構所在地。

七是民國時期,歷經軍政府、都督府、督軍府、綏靖公署。

1911年10月29日辛亥太原義舉,姚以價率起義新軍攻佔巡撫署,推舉閻錫山為山西軍政府首腦都督,在清朝巡撫衙門上,掛山西軍政府的牌匾。

半個多月後,清政府任命張錫鑾為山西巡撫發兵討伐,閻錫山逃之夭夭,山西巡撫死灰復燃,此後「南北議和」,次年袁世凱命閻錫山為山西都督府都督,1916年北洋政府段祺瑞任命閻錫山為山西督軍。

後來,1930年中原大戰閻錫山輸光家底下野,山西為張學良奉軍控制;1932年太原綏靖公署掛牌,替代了山西督軍府,閻錫山討好蔣介石當上了太原綏靖公署主任,總管山西、綏遠兩省軍政;1937年至1945年,在抗戰淪陷時期,這裡是偽山西省行政公署、偽山西省政府所在地;1945年,閻錫山再次上馬太原綏靖公署主任。

八是新中國成立後,從山西政治中心到向社會開放

1949年太原解放,山西省委、省政府、省軍區合署辦公;1987年,省委遷入迎澤大街新址辦公;2017年,省政府遷入長風街新址辦公,開啟保護修繕改造;2020年12月28日,晉商博物院面向社會開放。

專家學者王繼祖考證認為,從元朝河東山西道肅政廉訪司、明朝山西布政使司和山西河南巡撫都察院、清朝山西巡撫都察院,到辛亥革命民國時期的山西軍政府、山西都督府、山西督軍府,才是這裡的前世今生。作為省級行政機構迄今已有731年歷史、作為省級最高權力行政機構迄今有652年歷史,這樣的政治歷史文化場所在國內非常罕見,縱觀其核心價值,應學習北京將明清兩代皇家紫禁城取名故宮的理念,場館名叫這裡督軍府並不切確,眼下是按明清兩朝的建築布局,復建關帝廟、酇侯祠、內署院、御書樓等建築,應稱謂明清撫署更為確切。儘管千年府衙雖然大氣,但需要更新的考證來豐富它的歷史和內涵,我們需要還原歷史的真相,而不是沒有根據的臆斷聯想,拍腦袋說胡話要不得。(山西信息/張啟亮)

相關焦點

  • 他來了他來了 千年府衙山西督軍府舊址新名稱、開放時間確定
    近日小編獲悉,府東街山西督軍府舊址將更名為山西晉商博物院,於2020年12月28日正式面向社會開放。 2016年11月,省政府第三十一次常務會提出將宋金元明清民國千年府衙舊址、新中國成立後省政府的駐地,遷址長風街行政辦公中心,原址作為重點文物單位,按照修舊如舊原則進行修繕,建設晉商博物館,向社會開放。2017年3月,省政府向國務院報送《關於山西省人民政府駐地遷址的請示》並得到批覆。
  • 府衙、晉商合體:山西督軍府舊址新名稱確定、開放時間確定
    2017年9月,位於太原市府東街西端的山西府衙大院結束了其長達一千多年的官府衙門使命,並為轉型博物館開始了3年多的修繕、復建與布展工程。不過在3年多的時間裡,轉型為何種博物館卻一直存在著爭議。最初有部門提出在這處大院內設立山西晉商博物館(說明一下,迎澤公園內的是太原晉商博物館)。不過這一提議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對,認為將一處一千多年來一直作為行政辦公的大院展示晉商歷史晉商文化不合適,應該將其作為以府衙和山西近現代史為主的文博場所。經過一系列討論後,有關部門決定在這座大院設立山西府衙博物館,並辦理了相關手續。
  • 山西督軍府更名為山西晉商博物院,府衙沒能體現自己昔日的霸氣...
    太原府東街山西督軍府有著千年歲月,經過了無數次的戰火、改造、重建,唐宋元明建築早已蕩然無存,保留下來的古建築以民國時期為主。 經過3年多的爭論,千年府衙大院最終成為了府衙與晉商合體的文博機構。府東街山西督軍府舊址將更名為山西晉商博物院,於2020年12月28日正式面向社會開放。
  • 山西督軍府舊址正式改名山西晉商博物院將對外開放,準備打卡吧
    山西督軍府舊址位於太原市府東街101號,目前正式改名山西晉商博物館,12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山西督軍府舊址歷史悠久,原為晉文公重耳廟,北宋初年曾為潘美帥府,明代各省設巡撫,歷代山西巡撫的衙門也都在此,後來因閻錫山任督軍,軍政府在此設立後來這裡被稱為督軍府。
  • 太原版總統府:混搭的山西督軍府(山西府衙)
    近日,封閉修繕近2年的山西督軍府大院露出了真容,名字也改成了山西府衙博物館。山西府衙位於太原市府東街與解放路口東北角,是中國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官府大院。這座大院始建年代不詳,最晚在唐朝已有,當時為晉文公重耳廟,979年宋朝元帥潘美將大元帥府設於此院,從此開啟了其1000多年的官署駐地生涯。此後歷經宋、金、元、明、清、民國、共和國七個時期,直到2017年9月,山西省的省級行政部門遷出,這座飽經風雨的大院才結束了其作為官署衙門的生涯。經過歷朝歷代的不斷改擴建,這座大院已經成為佔地面積數萬平米的龐大建築群。
  • 見證山西的百年變遷的「督軍府」,修繕基本完工!不日開門迎客~
    4月15日,俯瞰督軍府舊址,古建築群錯落有致。目前,位於太原市杏花嶺區府東街101號的督軍府舊址修繕已基本完工。預計今年,將有機會一睹「千年府衙」的風採。這個原本戒備森嚴的建築群,如今終於要向民眾開放,就像一個已然塵封的歷史,突然再度被打開,感懷的是往事如煙……說起督軍府,大多數太原人知道它是歷朝歷代山西巡撫衙門設置之處,更是閻錫山的山西軍政府辦公地點。因閻錫山為督軍,故稱督軍府。而更多的內容怕是普通人無法言深了。
  • 中國保存較完整,省級文物,山西太原督軍府舊址
    山西督軍府舊址,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府東街101號,始建於北宋初期,大將潘美曾在此紮營做帥府,後為州治,府治。金朝為河東路治。元代為行中書省治。明、清兩代統治者又將此院作為山西的巡撫衙門。至1911年辛亥革命時,這裡為都督府,1916年以後稱督軍府。1986年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山東這座小城藏著一座千年府衙,明朝漢王府就在此處
    山東省北部的惠民縣,現在雖然是一座並不太知名的小城,但歷史非常悠久,在過去千餘年時間裡,這裡一直都是州、府所在地,縣城裡還有一座千年歷史的府衙,叫做武定府署。這座府衙,始建於北宋時期大中祥福八年(公元1015年),至今已有千多年時間。
  • 前世的糾葛促成今生的緣分
    前世的恩怨糾葛促成今生的緣分。近年來,前世回溯療法逐漸流行,該療法的依據是人們今生的心理疾病和長期疼痛的根源往往來自於前世。通過讓患者在催眠入定的狀態下重歷前世的傷痛並解讀宿世的因果,今生的頑疾往往神奇地不治自愈。
  • 今生的出生日期和姓氏,測你前生的名字叫什麼?我叫洛星汐
    今生的出生日期和姓氏,測你前生的名字叫什麼?我叫洛星汐 前世名字的第一個字:你今生姓氏的第一個字母 A--官;B--寧;C--吳; D--夜;E--蘇;F--容; G--高;H--王;J--雪; K--花;L--曲;M--葉;
  • 情人是前世的夫妻,老婆是上輩子的……
    情人是前世的夫妻,才會對你柔情似水。前世的緣只在前世了,今生的劫只在今生渡。老婆是上輩子的情人,前世相知相欠,今生相遇相愛,共入婚姻,再續前緣。人,都是因為前世相欠,今生才會遇見。然而今生的情人終究只是情人,緣盡了,纏綿不再,註定還是要分離遠去,能夠一直陪在你身邊的,只有老婆。
  • 從北魏到明清的極致人文之旅,雪中邂逅古建築的前世今生
    ——林徽因山西,太行之西,以黃河為天塹,北靠長城拱衛,外河而內山,於是,稱之為「表裡山河」。沿著梁林先生的腳步,從北魏看到明清。也許你曾經只聽聞梁思成與林徽因的愛情故事,卻不曾知道他們一同創下的建築輝煌。
  • 【中國夢·黃河情】走「晉」千年熱土 叩問大河文明的前世今生
    幾番徘徊,終在偏關老牛灣撞開了山西的大門,流經忻州、呂梁、臨汾和運城4個地級市、19個縣(市),黃河用965公裡的澎湃,衝撞出獨屬於山西的精彩,繪就出五千年華夏文明的史詩畫卷。近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踏上三晉熱土,尋根黃河文明,赴一場與母親河的千年對話。
  • 一座狀元府邸的前世今生(多圖)
    鳥瞰狀元府文化園  恢宏門坊  在碧波蕩漾的永豐縣恩江河畔,在巍然聳立的明清城牆邊,有一座馥鬱文香的勝境園林,它的前世是清代狀元劉繹的府邸,它的今生則是探尋永豐文化魂脈,記載永豐狀元及第和物華天寶的狀元府文化園。
  • 千年名窯今猶在!默涵走進富田古窯址,探尋磁州窯的前世今生
    參觀之前,我們還邀請了一位講解員,在他的帶領下,我們一起探尋磁州窯的前世今生。 富田遺址是磁州窯目前保留古窯最多、規模最大、最完整的中心窯址。現保存古窯址10座,古作坊5座,古泥池3個,另外還有古井、古耙池、泥池、鹼槽等多處遺存。
  • 彼岸花開前世緣,奈何橋上淚徒然
    導語:彼岸花開前世緣,奈何橋上淚徒然,步步石階步步嘆,相思玉人幾時還,淚碎落花花亦傷,花欲尋葉思斷腸,緣起緣盡三生路,因果註定兩相無,千年輪迴千次淚,千年尋葉花無歸,奈何橋頭孟婆在,魂落忘川再千年。彼岸花開前世緣,奈何橋上淚徒然,彼岸花開彼岸,奈何橋上嘆奈何,彼岸花, 紅色名為曼珠沙華, 白色名為曼陀羅華,統稱彼岸花;花葉生生世世永不相見,花開一千年,花落一千年,情不為因果, 緣註定生死,永遠相識相知卻不相戀。
  • 今生的妻子,兒女,紅顏,情人。前世到底和你是什麼關係!
    這時,路過一遊方僧人,從懷裡摸出一面鏡子叫書生看。書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絲不掛地躺在海灘上。路過一人,看一眼,搖搖頭,走了。又路過一人,將衣服脫下,給女屍蓋上,走了。再路過一人,過去,挖個坑,小心翼翼把屍體掩埋了。
  • 【遊山西 讀歷史】一眼千年,宛若初見
    盡覽山西文化之光我是西侯度身處黃河中遊芮城縣上世紀60年代山西洪洞大槐樹雖說我一向低調但江湖一直有我的傳說明朝洪武永樂年間的大移民我親眼見證這裡有我們最深的文化根脈我一直都在待親人歸來大家都習慣稱我應縣木塔其實,這只是我的俗稱我的全名叫佛宮寺釋迦塔建於遼清寧二年(1056)是世界現存最高最古老的木構塔建築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