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毒無情,人間有愛,今收到來自深圳劉小立捐贈的手工自製作防護面罩 600 個,特此證明,萬分感謝!" 這是邵陽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工會發布的一份接受捐贈證明。
記者了解到,該醫院目前所使用的部分防護面罩,都是由一位女士花了 2 天時間自己製作出來的。
坐高鐵到長沙,花 2 天在賓館自製 600 個防護面罩
32 歲的劉小立是邵陽邵東人,在深圳工作,春節回到了老家邵陽。2 月 1 日早上,她在刷抖音時,看到樂山市人民醫院肝膽胰脾外科人員在用文件袋、雙面膠等材料自製防護面罩。" 看視頻覺得這個還比較簡單,感覺自己也可以做。" 劉小立說,看完視頻之後,她聯繫了 12320 衛生熱線,轉接到了邵陽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在得知該醫院目前比較緊缺防護面罩,護士都在省著用時,她決定學著抖音裡面的方法,自己製作防護面罩,捐給這所醫院。
" 邵陽很多店都沒開門,我也不知道該去哪裡買這些文具,也沒有車願意帶我到處去找。" 劉小立想到自己的同學在長沙高橋做文具生意,她馬上聯繫了這位同學。當天下午,劉小立就從邵陽坐上高鐵來到長沙,在同學那裡買了近 500 元的文件袋、海綿膠、洗碗布、剪刀、打孔機、刀片、塑料繩等原材料和工具。
然後,她在長沙就近找了一家賓館住下來,自己動手開始製作面罩," 當時身邊沒有家人在,朋友也在開店沒有時間,想著能儘快把這些面罩給做出來,就找了一家賓館住下。"
" 自製一個面罩大約需要 2 分鐘 ",劉小立說,自己學著網上製作面罩的程序,先用剪刀將文件袋裁成兩半,在文件袋一端貼上海綿膠,然後裁剪洗碗布、貼上洗碗布,再用打孔機在文件袋兩側打孔、穿上塑料繩固定,這樣就做成了一個簡易面罩。
劉小立說,在做了近 200 個面罩後,她逐漸感覺到手酸乏力。不過,為了能儘早將這些面罩做完,她甩甩手,又接著裁剪起來。第一晚她做到了凌晨 1 點,第二天 8 點起來接著做面罩,第二天也是凌晨 1 點才睡,又定了次日早上 7 點的鬧鐘起來。連著兩天 " 加班加點 ",她一個人完成了防護面罩的製作。
2 天時間裡,劉小立一共製作了 600 個防護面罩。2 月 3 日下午 4 點多,她通過順豐速運將這些防護面罩寄往邵陽學院附屬第一醫院。2 月 4 日,醫院收到了這批自製的防護面具。
醫護人員已用上面罩,背後是一顆 " 感恩的心 "
在收到劉小立捐贈的這 600 個自製防護面罩之後,邵陽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工會發布了本文開頭提到的那份接受捐贈證明,對劉小立表達感謝。醫院負責人還特意拍了醫護人員戴上這些面罩的照片發給劉小立,圖片中,他們額頭上的海綿膠與洗碗布有些 " 顯眼 "。
該醫院工會幹事趙女士告訴瀟湘晨報記者,這些自製防護面罩寄到醫院後,現在已經領取了近 200 個,被用於醫院急診科、醫療服務中心以及發熱門診分診臺的工作人員。" 這些工作人員在戴了口罩的基礎上,又戴上了這個防護面罩," 趙女士告訴記者,這種自製面罩對於空中的飛沫還是有一定的阻擋作用的。
趙女士還說起了一件事,原來,劉小立的母親之前因傷在邵陽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骨科住院過一段時間,她一直很感激醫生和護士對她母親的照顧," 她是一位懂得感恩的人,這麼久了也沒忘記醫院的工作人員。"
瀟湘晨報實習記者 滿延坤 長沙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