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貝R3剛到手的時候我就寫過文字分享過了,這枚有趣的入門小磚突破了我對現代國磚入門機器聲音的期望,我沒有把它出換掉,並陪伴至今,和我遊走在工地夜深人靜的夜裡。現在R3的升級小兄弟R3 PRO也已經出了,變得更加完善也更加有趣。而我卻也在想著用手裡的R3能做一點什麼,畢竟我是玩耳放的捆綁死忠,過去都是用略大號的播放器小到極致也就是RWA IMOD在家裡桌面去接著耳放聽。如今想搞一套去隨身走動,主要是滿足下內心折騰的小樂趣。同時琢磨下新世代的捆綁玩具中,有什麼可以在形態和聲音上都滿足我需求的。
真的是不知道是巧還是故意的,CHORD MOJO的大小几乎就是R3捆綁背靠背的好基友,CHORD家的耳放我是很感興趣,無奈之前第一個是貴,第二個是我之前比較沉浸於去玩有點上了年代的經典耳放,所以我是很少有接觸。在展會,或者別的場合把玩過MOJO,精緻小巧,重重的,的確很有意思。但是,從來沒想到過會和手上的R3在體型上如此搭配。之前我還想收MINIBOX E+什麼的去捆一下,誰知搜了下關鍵詞,才發現這套好基友,已經被大家熟知並有好多燒油是如此搭配同時還分享過感受了,不過呢就沒有說得太深的貌似。在看了兩個多月的文帖,內心長滿草以後,終於,在罈子裡,收到了一枚MOJO。
MOJO的本體就不去做過多的內解了畢竟都已經有N多的好文,以及這枚精緻的小解碼放已經鋪貨量很大了,在這裡就只是講這兩基友的搭配吧(只是我之前窮,玩不起T,T)。在拜讀兩個月各路文字長草的過程中,在捆綁上的接法,以及如何固定住這兩枚好基友上我是真的有點頭疼。不過好在眾燒油的力量是強大的。在捆綁背靠背上,居然還做出了一個合體套套,3D列印的,而且精度還不錯。互相能卡住本體的前提下內部扣扣拉結,稍微用薄的海綿墊,以及相機膠帶纏一下播放器與耳放的四個角,鋪設一下背靠背的位置,就可以很穩,並不怕會劃傷機器的接觸面了,非常有意思(於是二手鹹魚收了三個這種套,計劃通)。其中靠捆綁帶的綁紮不是沒想過,但是R3的額頭很窄,膠帶上去哪怕是窄邊的都會擋住,除非你用魔術貼,背靠背貼,但是耳放,要麼播放器你就用不了套套,出去就沒安全感了啊(我有點想開車,但是忍住了)。
然後就是好基友如何連結了,MOJO的3.5LO我目前還沒用上,沒玩透。是要按著加減音量同時按開機鍵貌似才會啟動,但是R3的LO我認為就和之前很多文章裡討論的那樣,是調系統設置出來的,不怎麼靠譜。原理之前我看過很多但是沒去深究。3.5轉3.5在這套搭配上不現實也不夠好玩,於是看了大家最常用最為推薦的同軸接法,接著R3的TYPEC口,轉3.5接MOJO的同軸口,這個凱音和海貝都為了自家的播放器找同一個代工出了這麼一條線材。全新一百來塊錢,可以接著爽歪歪那種,看了很誘人,所以我也在MOJO到手前搞了這麼一條線。實際上,這樣的接法出來的聲音,是讓人失望的。在這種接法下,首先R3在操作上會很奇怪,音量居然是可以調整的,但是在曲目為DSD的情況下,R3的音量又會置頂到100鎖死,搞不懂是什麼騷設定(這方面我看了非常多的文字,都沒有一種讓人能看懂的解釋),R3和MOJO可以同時調節音量,大部分的燒友都建議在R3端上把音量調至100到頂(在後面鹹魚聊天過程中一位老鄉燒友告訴我如果R3端調到40這樣,會好一些,但是我自己還是作罷,沒有嘗試),在MOJO端自由調節。隨便接上三條平常很耐聽的動圈塞子,出來的聲音相當奇怪。一首歌下來整個背景音樂完全凹陷,拉得遠遠的,同時還吊高到喉嚨頂上耳朵背後這個位置。人聲變得很怪異,中低頻並不是很靠前,中高頻反而能貼在臉上。塞子的弊端好像被完全暴露,那些底噪和背景裡頭原本點綴的聲音變得很吵鬧。整個聲場萎縮拉後,好像很虛空。什麼玩意?!頭頂上一堆問號是我當時聽完後的第一感覺。反覆去看了文章和實操設定,再次換了不同塞子後的結論就是這種搭配下並不是某些帖子裡說的暖悶糊,不是我要的那種聽得溫潤感人舒服的那種暖悶糊。這是很奇怪不健康的聲音。以至於瞬間就想把它兩都賣掉一了百了算了。但是,就在我疑惑的時候,想起之前罈子裡另一位兄臺的帖子,裡頭就說到TYPEC轉USB要比TYPEC轉3.5同軸來得要更好聽!於是,急忙把有關TYPEC轉USB的文章再搜索了一次,雖然褒貶不一(甚至有燒友說USB接上去會齒音多,乾冷硬)但是,我也要收一條TYPEC轉USB。耳朵收下貨才行。
於是乎,碰巧又在鹹魚遇到一條MIT線芯做的短TYPEC轉USB,收回來,把原來的同軸線換下,用的還是之前搭配覺得難聽的塞子。一耳朵過去,聲音真的是完全不一樣了,整體扯回來了,聲場大了三四圈,圓潤細膩,要的就是這種感覺!而且音量在R3上做任何操作都是鎖死的狀態,只能通過MOJO調節了。嗯,應該這樣就對了。這裡就有一個小疑問,在同軸的狀態下R3是作為轉盤,那USB的接法是作為轉盤還是TYPEC的LO輸出?(應該還是作為轉盤)這樣的情況下,MOJO就是作解碼同時又作耳放了,雖然說MOJO的推力不怎樣,但是應對起塞子還是非常不錯的。在R3的TYPEC轉USB到MOJO下的聲音,人聲處在嘴前一點,不遠不近剛好,厚度也非常足夠,聽華語老歌非常沉穩。背景音樂沒有再往後縮,曲目配樂的整體都按部就班各自處於非常舒服的位置。配樂的高頻不再乾癟刮耳,柔順渾厚並上得去,甚至還有點浪蕩的感覺,襯著人聲的中高頻段非常舒服。CI CA聲往後縮減,僅作點綴。解析力非常到位,細節都非常明了。副歌什麼的穿插部分都非常清晰。低頻下潛很深,厚度剛好,圓圓的還帶一絲殘響。收起速度快,聽流行曲目的時候非常帶感並不會覺得累人。好幾晚我都聽著聽著就能睡著掉。不知道R3 PRO的聲音怎樣,但是這兩個小基友合體之後,聲音是好了非常多,甚至能提及控制力這回事,控制一些不穩定,聲音上容易出小毛刺的塞子,還真的有一手(這裡也有一個小疑問,當時在帖子問過很多人但是沒有得到回覆,就是R3 PRO和R3如果在同時接著MOJO的情況下,應該沒啥不同才對吧?因為都是作為轉盤來著,所以有R3想去接MOJO的燒油,其實可以不需要去追PRO,除非是不去接,單飛,當然PRO有更好的藍牙以及升級的輔助功能,沒有R3需要這樣玩的也可以直接去考慮PRO)。同時MOJO也能有一個很棒的操作界面。R3功能性也非常強,不過線材的屏蔽一定要好,否則R3在接著藍牙的時候,耳機裡還是可以聽到有信號接收抖動的噪音。除此之外,很滿足!
如果你覺得R3搭著MOJO在同軸的連結上聲音不盡人意,不如真的試試USB去接。真的會有不一樣的感受,稍微選個好點的線,做好屏蔽,聲音可以更健康,更強大許多(如果你認為同軸下你能找到更更好的線,能說接上聲音會比USB的好,那也可以試試,不過個人覺得還是USB下的聲音強)貌似MOJO接著USB的時候R3還微微給它供點電,以至於我聽了好幾晚,MOJO依然都能維持狀態,接上後到我寫這句話的時候依然是沒有充過電的(三四晚了)。續航好像還能提升一點點。這套的推力就不去考慮推什麼大耳機,但是玩隨身捆綁,小平頭,小動鐵之類的。這套是完全沒問題(當然三明治就不去考慮啦)。然後就是這套的二手價格,其實也非常適合捆綁入門。R3鹹魚並不是非常貴,大概在600左右,然後MOJO大概蹲一下可以蹲到1300+左右全套(我就是醬紫收到的),線在100左右,3D列印套子80全新(二手50左右),膠帶什麼雜七雜八的算個50。全部下來2100RMB左右,操作、體積、聲音都可以很快樂。當然如果不太考慮MINI小巧我也在鹹魚看過一個搭配,就是花花FLOWERMINI+NIUNIU的變奏曲耳放,體積剛好,聲音我想也應該會非常棒,不過預算就要上去一些,同時就沒有屏幕需要盲操就是了。哦,對了,在這個手機取消3.5耳機口的年代,R3+MOJO在做好屏蔽的情況下還是能方便地隨時隨地同手機聯網聽歌,這就是老輩捆綁做不到的事情,藍牙或者網絡傳輸的便利性,也是當前這套我所需求的。
額..這套小捆綁有沒有什麼缺點呢,我覺得雖然小,但是上手還是有點重啊(又想雞肥又想雞輕稱),在夏天嘛,MOJO的發熱在徹底上頭後可能還是比較厲害一點,稍微會影響使用感受。貌似去給MOJO提供便利的轉盤才是比較有意義的事情,如果你想去用別的解碼接上它只用它的耳放,好像就沒那麼強大了。相對來說比較局限。
聲音上還是認為R3接著USB比較靠譜,雖不至於到達什麼非常頂的那種,但是處理流行曲目上的那種新穎耐聽是非常抓耳的。搭配著一眾價格相對低廉的好聲塞子,僅僅聽了幾天也不斷驚喜連連。這套小捆綁做到可以單純地用歌曲去排除煩惱,回想起期間的這段小折騰,也真的是非常快樂的事!
原文轉載自:
http://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68254&extra=&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