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春麗。
《龍嶺迷窟》大火,罵聲讚揚齊飛,
成也潘粵明,敗也潘粵明。
男人演技賊好沒話說,但真的「月半」到油膩。
話說胡八一,肥成這副德行沒關係?
1. 演員該不該為變胖道歉?
潘粵明是個實誠男人,
眼看觀眾對「胖八一」有意見,播出第二天,
洋洋灑灑發了篇長文,為角色肥胖道歉。
沒有塑造好人物形象,影響到觀眾代入。
誠懇的態度,加上無可挑剔的演技,反倒贏得一波美譽:
潘老師大概是內娛男演員中,
第一個公開為身材管理不到位而真誠道歉的。
有人吐槽,倒也不必對演員身材太過苛刻,
演技在線不就可以了?
問題是,角色身材形象本就是演技中不可割裂的一部分,
唯有懂得為角色塑造感到缺憾,
才是真正對「演員」二字有敬畏之心。
一個好演員,不僅只會演戲,而是會為角色拼命。
從內到外,儘自己最大可能,
去貼合角色,直至成為ta。
演員克裡斯蒂安·貝爾為演好《機械師》裡,骨瘦如柴的失眠患者。
硬逼自己14天內狂瘦28公斤,
每天主食一杯黑咖、一個蘋果和一罐金槍魚。
減掉全身近乎三分之一的重量,達到身體極限。
不要命的減肥,最終在熒幕上震撼眾人。
這身皮包骨的羸弱,不用言說,觀眾就懂得他想表達的鏡頭語言。
《機械師》拍攝結束後,貝爾又接了《蝙蝠俠:俠影之謎》。
要當英雄,就肯定要滿身肌肉,
貝爾馬不停蹄增重增肌。
每頓吃五個披薩和一桶冰淇淋,
又因吃太多不消化,一度叫救護車急救。
有網友做過他體重曲線圖,貝爾忽胖忽瘦像是皮球人。
最胖時,他是挺著啤酒肚的油膩禿頭男人,
最瘦時,他是一陣風吹來就倒下的紙片人。
每一部戲,呈現出的都是全新+陌生的貝爾。
他完美融入到每一個角色,
開拍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再是他自己。
說演員胖瘦不重要的,實屬踐踏為此付出努力的演員。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查理茲·塞隆,為演好《塔利》裡產後肥胖又抑鬱的媽媽,
她將自己傲人的模特身材,
愣是增肥整整45斤,
變成頹廢喪氣的家庭主婦模樣。
阿米爾汗在電影《摔跤吧!爸爸》裡,
瘋狂減肥又增肥,配合演出人物每個階段的不同狀態。
去年夏天大火的耽改劇《陳情令》,兩位主演肖戰和王一博,
嚴格控制飲食,瘦成紙片人身材,
演出魏無羨與藍忘機的風採,
到底何為演員?
即做到戲如人生,捨棄偶像包袱,
無限貼近角色,
戲裡演員身材不是自己的,
是屬於戲裡角色的。
想要演好戲,就要發揮沉浸式演技,
把自己徹底歸還給角色。
2. 肥胖就是原罪?
如果說,演員在演繹角色上,要求保持好身材沒毛病,
那把苛刻眼光,對準人家閒暇生活開炮,
純屬搞事情。
這種閒到蛋疼的人,往往不止一個。
今年《花木蘭》預告片中,
劉亦菲的颯爽英姿,以及流暢的動作戲,引來一致好評。
人人稱讚劉亦菲演出花木蘭精髓,
簡直是花木蘭本蘭。
誰知年初微博之夜上,評價幾乎變了個調,
怪她太放飛自我。
只因為劉亦菲變胖了。
即便身穿公主裙的劉亦菲,
依舊美得像仙女,充其量不過略顯豐腴。
無奈擋不住滾滾大軍,
#劉亦菲 胖#話題刷上熱搜,冷嘲熱諷,
當演員太難了,
起鬨者往往不關注作品,倒是對私底下狀態吹毛求疵。
把「作品身材管理=生活審美」進行捆綁。
太瘦不可以,是病態審美,
比如竹竿腿的鄭爽。
胖了更不可以,是仙女跌下神壇,
比如之前產後臃腫的趙麗穎。
他們不管三七二十一,對人不對事,
硬是要給人打上「疏忽身材管理」的罵名才滿意。
特別是微博上諷刺誰誰誰變胖話題,經久不衰,
熱搜常看常新,每次都是不一樣的人。
當肥胖被視作罪惡之源,無幾人能在這場流言災難中倖免。
同樣是胖子唱歌,歌聲宛如天籟也很難在中國爆火,
可在歐美,則能成就一個捧起葛萊美獎杯的歌后阿黛爾。
水果姐凱蒂·佩裡變得圓潤豐腴,
舞臺下的歡呼聲依舊為這個女人瘋狂。
換在中國,黑熱搜立馬安排就位。
歌者,原本唱好歌就夠了,
可在中國畸形審美下,還是遠遠不夠。
肥胖,真的是一種罪過嗎?
想起日本女星渡邊直美,她很胖,身高157,體重200斤,
卻胖到全世界都有人喜歡她。
自信的笑容,滿滿的陽光感,是她常勝利器。
緊身比基尼穿在她身上,都顯俏皮豐滿。
圓乎乎的她極具標識性,擁有胖美人不一樣的魅力。
這樣的人,中國也有。
諧星賈玲,春晚常駐客,各大綜藝節目香餑餑。
有網友說,「要想檢驗一個小鮮肉火不火,就看他在B站上有沒有和賈玲拉郎配。」
網紅博主辣目洋子,憑藉微胖身材,狡黠笑容,
從一眾網紅中脫穎而出。
在量產紅人時代,一代舊人換新人,可大眾忘了誰,都忘不了她的長相。
以上可愛迷人的小胖子們,
熟知她們有趣的,有誰要求她們瘦下去?
圓滾滾的身子,已然成為她們不可或缺的魅力點。
《你的身體是一切美好的開始》書中寫到:
「無論你屬於哪種體型,你的身體都是一臺無比神奇的機器,它能做許多很酷的事情。」
只可惜,參透這句話深意的,僅少部分而已。
3. 被畸形審美綁架的中國人
在中國,上至明星,下至普通老百姓,幾乎都被畸形審美綁架。
變胖成為罪孽,纖瘦成為永恆,
就連「瘦成竹竿」都成為一種讚揚。
模板式的審美標準,催生出各種便捷瘦身的妖魔鬼怪。
《康熙來了》裡的女嘉賓,談到快速減肥法時,
自曝嘗試過「吃蚯蚓減肥法」。
把活生生蚯蚓,生吞進胃裡,讓其軀體一半被胃酸腐蝕,另一半寄宿人體。
活在胃裡的蚯蚓殘體,會主動進食人吃進去的食物,
將其分解,這樣宿主吃再多也不胖。
聽起來噁心嚇人的土方,偏偏就是有人敢吃敢做。
聽說泡辣椒水15分鐘,能快速燃燒脂肪。
想也沒想就嘗試,最終導致下體被灼傷,全身過敏長滿水泡。
妹子,我敬你是條漢子。
更有甚者,生吞蛔蟲後被送醫急救,
打韓國「減肥筆」引發各種後遺症,吃「排油丸」到失禁……
在不作死不會死的路上,加速狂奔,走向歧途。
弗蘭西斯·培根說過:
「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徑通常是最壞的路。」
為迎合大眾審美走捷徑的人,自以為減掉的是脂肪,
實際上,是用錢買不回的健康,是美麗留不住的壽命。
21歲女大學生小倩,身高1.67米,體重110斤,
因為不想再聽別人說她胖,開始拼命減肥,
各種吃減肥藥,催吐,少吃不吃,
極端減肥下,減掉整整60斤,瘦成人幹。
身上布滿紅疹,腦組織老化成60歲老人,
腦出血使她險些成為植物人。
以上相似的悲劇,永遠不止一個。
泰國19歲男生,在家疑吃過量減肥藥死亡。
23歲女生小宋,過度依賴代餐減肥,差點命喪ICU。
21歲女孩節食減肥,瘦到只剩31公斤,最終患厭食症死亡。
當瘦等同於成功標誌,裹挾著惡意掃射所有人時,結局無疑是悲哀的。
不難看出,如今國內審美走入病態,走入極端。
只要能瘦,啥鬼方法都敢用,「要麼瘦,要麼死」這話真被拿來以死明志。
小S對此曾發微博斥責抱怨:
「幹你屁事!」
以瘦為美的年代,群體對每個人變胖的惡意太大。
不僅是明星深受其害,普通人也在遭受攻擊。
從追求健康體態,逐漸走入審美極端,胖者仿佛成了異類,
看過太多雞湯裡寫:
「控制不住身材的人,也控制不好人生」
「你的身材,出賣你的階層」
「你的身材,洩露你的身份」
……
意思像是只要你變胖,管控不住身材,你就是人生loser。
過度鼓吹苗條身材的好處,導致一些人誤入歧途,甚至誤了卿卿性命。
不應當的。
畢竟生活不是電影,美麗不需要定型。
每個人擁有胖瘦權利,不能被框死在苛刻的審美標準裡。
做你自己想做的,
試著接納那份不完美,與自我和解,
反正美麗有很多樣,不耽誤正事就行,
自己享受其中就行,
就算胖又怎麼了?吃他家大米了?
這世上,只有袁爺爺才配說你胖!
點個在看瘦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