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羅門悖論:智乃無心天賜恩

2021-02-06 扶搖FuYao

編者按:

我們今天分享一個

非常值得思考的悖論,

叫做:所羅門悖論,

這個悖論講的是什麼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

什麼叫「所羅門悖論」?

熟悉《聖經》的朋友們都知道,

所羅門

是古以色列聯合王國的第三任君主,

在《舊約·列王紀》中,

稱他有「非凡的智慧」。

所羅門的智慧無與倫比,甚至在後世居然成為了一種形容詞,所以,當人們想要稱讚一個人的聰明才智時,常用這句「這個人擁有所羅門一般的智慧」來形容。

所羅門在年輕時便得到了上帝賦予的智慧,所以他特別擅長給別人提建議,能很好的解答別人的疑惑、解決別人的問題。

在當時,甚至流行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有什麼疑難問題,那就去問所羅門吧,他一定能告訴你該怎麼辦。」於是,有很多人不遠萬裡,專程跑來找所羅門尋求建議和幫助。

這位年輕的國王真可謂是智者中的典範!他說的話都十分的理性且充滿著智慧,關鍵是,很多人得到他給出的建議之後,也總是行之有效,總之就是特別好使。

可是——

當所羅門在決策自己的問題時,似乎又沒有像他給別人提建議時那麼的智慧了,如果我們去細細了解所羅門的私生活,我們會發現他在處理自己的問題時,有著許多錯誤、甚至愚蠢的決定。

比如說:

他放縱感情娶了許多美人,這為所羅門晚年產生了很多宮鬥與政治問題埋下了隱患;他非常貪圖錢財,還特別愛向別人炫耀,這也為後來以色列遭受侵略埋下了隱患;他僅有一個兒子,卻沒有認真地教育培養,以至於所羅門死後,他那唯一的兒子成了一個暴君。

多麼聰明且有智慧的人啊!能整天給他人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議,自己的生活,卻過不好。

對此,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伊格爾·格羅斯曼(lgor·Grossmann)就把這種現象叫做「所羅門悖論(Solomon's paradox)」。

之所以叫做「悖論」,是因為: 

按理說,這種情況應該不太可能,如果他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的問題,又如何給予別人智慧的建議呢?那麼他所給出的建議,真的夠「智慧」嗎?如果不智慧,那為何又對很多人「有效」呢?反之,如果他能夠給到別人智慧的建議,按理說,他也應該能很好地解決自身的麻煩才對啊!

可是,這在邏輯上好像說不過去,

不過現實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看別人的問題時特清楚,

看自己的問題就犯迷糊。

所以,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讀的書、行的路、閱的人再多,也很有可能過不好這一生。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

格羅斯曼教授的一系列研究表明:

人的智慧,跟情境是密切相關的。

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在某一方面、某一場所、或某一時刻,表現出很高的智慧,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卻可能表現得很沒有智慧。

我們常常能看到這種現象:

一個人談起人生意義來頭頭是道,但是他對自己的人生卻是一頭霧水。

一個人管理能力特別強,把手下人管得特別好,但是在家庭生活種卻表現得非常糟糕,自己的孩子卻管不好。

一個人在課堂上教別人兩性關係,但是自己與先生或太太的關係卻臨近崩潰,或者這個人直接就是單身。

一個人是教別人做情緒管理的專家,自己卻在生活中經常發脾氣,常常被自己的情緒左右。

一個人做企業管理諮詢,自己卻沒有經營企業的經驗,有時偶爾自己動手做事業,卻做一個黃一個。

一個人在一天之內,即便是處於同一個環境,和同一群人之中,有時表現得很有智慧,有時又很沒有智慧。

生活中也有很多所謂的「戀愛專家」,在「談戀愛」這件事上,經常給身邊的朋友出謀劃策,可自己卻無法經營一場美好又穩定的愛情,又或者自己根本沒有戀愛經驗。

我自己也是一樣,在這裡寫文章時總是頭頭是道,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並沒有辦法把自己寫過的道理全部去完美落實。所以有時自己情緒有起伏時,朋友總是說:「這不就是你上次寫的文章裡的道理嗎?怎麼一到自己就不會了呢?還教別人呢……」

面對朋友的反饋,我也只能表示慚愧……

是啊,為什麼呢?可能,在寫文章時的「我」,和不寫文章時的「我」,是兩個「我」吧。

就像很多「畫畫的人」,

畫他人肖像畫特別好,

可自畫像就是畫不好,

我們都像這畫畫的人,

只要把問題放到自身,

就突然不會了。

我想這能夠說明兩個問題:

第一,人在特定的環境與情景中,會展現出智慧。換句話說,智慧,與環境,是有因果關係的。什麼環境呢?外界的物理環境,內心的心境,都有關係。

第二,人在面對「自己」時,往往會失去智慧,而在談論與自己「毫無關係的他人「時,卻往往能顯示出智慧。

放在別人身上就會,

放到自己身上就不會,

在通往「智慧」的路上,

這個「我」,這個「自己」 ,

經常會影響我們的智慧流露,

我想這,非常值得我們深思一番。

那麼到底,什麼叫「智慧」呢?

其實「智慧」這個詞,對我們來說,

至今也是一種「形而上」的描述。

我們無法用一種理論概念去完整地描述「何謂智慧」,只能根據情景,說「這個人很智慧、這件事辦的很有智慧、這句話很有智慧」等等。

我們可以判斷「這個是智慧、那個不是智慧」,但具體是什麼,終究還是「說不清道不明」。

既然智慧說不清也道不明,那麼所謂「獲得智慧」,那就更不用提了。

多數人在多數時候其實都是「盲人摸象」,自說自話,即便偶爾展現出智慧,也有可能是「瞎貓碰見死耗子」,如果再讓我們展現一次,或保持智慧,或幫助他人提高智慧,就非常有難度了。

智慧似乎是一種:

一個人的決策能力、和為人處事的能力被展現的過程中給到人的一種「感覺」,很飄渺,但又如此真實,看不見,但確實存在。好像有一種神奇的力量流淌在他身上一樣,它和智商,學歷似乎也都沒什麼關係。

不過,我們多數人雖然說不準,

但是,歷代的聖賢君子們

對智慧,卻有著相當一致的描述。

在古希臘哲學中,

蘇格拉底認為,人的所謂「智慧」,和神相比不值一提,而所謂「最智慧的人」,也不過是唯一一個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無知」的人。在蘇格拉底看來:人無法真正擁有智慧——智慧是屬於神的,那麼人所能做的,就只能是不斷地求索,不斷地檢審,不斷地活在「通向智慧的途中」。

而在《聖經》中,

智慧是上帝「賦予」的,以智慧著稱的所羅門王,也是因為年輕時造聖殿、獻祭,所以才能蒙祝福、得智慧、得賞賜、得榮耀!而他最終也因為背叛上帝,而失去了智慧。

在佛法中,

智慧也是「天賜」的,佛法中「般若」、「菩提」都有智慧的意思,一切眾生原本就有「如來一般的智慧」,上天早早地就把這些賜予了我們,只是我們因為太多的「人心」,而遮蔽了內心中的本來就具備的「智慧之光」,就像太陽,一直都在,只是被烏雲遮蔽了。

程朱理學,與心學中,

也有「存天理,滅人慾」的觀念,人若想成聖成賢,就必須熄滅人慾,恢復天理,這才是智慧。

當然,還有更多,遠不止舉例的這些,其實這些堪稱智慧典範的往昔聖賢們的教導,都在表達同一個意思,而這眾多的表達可以提煉成一句話,那就是:智乃無心天賜恩。

換句話說:

智慧並不是能夠學得來的,

而是上天賦予的一種能力。

當我們去掉人心中的那些「貪婪、嗔恨、傲慢、分別、妄想等雜質」時,那種像蘇格拉底所說的「謙卑」、《聖經》描述的年輕所羅門的「敬畏」、佛陀教導的「無我」,等等品質就會顯露,此時此刻,智慧便會在我們的心中開始流淌,否則,我們便無法真正變得「有智慧」。

也正因如此,能給別人說得很好,和自己也能做到之間,差了不止一個「十萬八千裡」。

什麼叫「十萬八千裡」呢?

六祖壇經裡,師曰:

先除十惡,即行十萬;

後去八邪,乃過八千。

說得也是我們內心中的私心雜念,

去除了這些,就等於在西方極樂了,

這也是「無明」,到「智慧」的距離。

這也應了那句詩,

吾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封鎖;

一日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那麼這個所羅門悖論,應該怎麼破呢?

其實也並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智慧本身雖然無法學習或複製,

但我們能學習獲得智慧的方法。

如同我們無法製造出一顆太陽,

但是能學習讓陽光普照的方法。

不過方法,

我們在上面其實已經講完了,

按照聖賢們的教導,

去掉人心中的私心雜念就好了,

這就是去除阻礙陽光的烏雲的辦法。

不過這「去除私心雜念」簡簡單單一句話,若是讓我們真正開始操作起來,其實並不簡單,道理雖能理解,但落實起來頗有難度。

所以我們循序漸進,分享三點格羅斯曼教授測試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並藉此,慢慢地、一點一點、去除我們心中的「烏雲」。

第一個方法:切換視角

就是要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想像成是發生在別人的身上的事。換句話說,就是要學會以一種第三人稱的視角去審視自己、去看待問題的能力。

其實關於這一點,我們在往期很多文章中都有提到過,當我們培養出一種跳脫出來看問題的角度時,往往能展現出智慧,因為此時,我們能夠減少主觀情緒帶來的影響,並且客觀、全方位地看待自身,從而做出明智的決策。

因為我們自己是看不見自己的,就像那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多數時候,可能不是我們沒有能力智慧地處理問題,而是根本看不見問題,又怎麼處理呢?

所以,如果我們能經常以第三人稱去考慮自己的問題,那麼我們也能像所羅門給別人出主意那樣,表現出更多智慧。

實驗表明,這個方法是非常可行的。

第二個辦法:增加時間緯度

就是把一個眼前發生的事,想像成是一件很久以前發生的事,製造一點時間上的距離感。換句話說,就是我們常說的,延遲判斷。

想像一下,現在你正在經歷的這件,讓你很不舒服,甚至會讓你失去理智的這件事,如果是發生在五個月或五年之前,你對已經過去很久的這件事,會作何感想呢?那麼反過來,如果是發生在五個月或五年後,未來的你,對於這件事,會作何感想呢?

關於這一點,我們也講過很多次了,對方的子彈已經打出來了,不過別著急,讓子彈飛一會兒,他未必能真正打中你,很多時候其實是我們自己著急往槍口上懟,而事實上,人家瞄準的可能一開始也根本就不是你。

所以同樣一件事,如果想像是發生在五年前,那就都無所謂了吧,都過去這麼久了;如果是發生在五年後,因為我也在成長,現在難受,不過未來的我,到時候就能一笑了之吧。

此時,我們的心境回歸清淨,

不被當下的情緒所左右,

智慧便會開始流露了。

第三個辦法:教

就是把自己想像成是一個老師,然後把要在這件事情上打交道的對方想像成是一個7-12歲的孩子。這其實和那個著名的「費曼學習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這裡指的把對方當小孩,並不是因為小瞧或看扁對方,而是,當我們要教一個孩子的時候,我們就必須放下自己內心中,對大人的那種「標準,要求,與偏見」,否則我們是教不了小孩的,所以幼兒教育與成人教育,雖然都叫教育,但其實本質上根本就是另一種學科。

此時,小朋友再胡鬧、再調皮、再不可理喻,我們也能理解,就因為對方只是個孩子,我們相信:是因為他還太小,他所表現的也不是他的本意,因為還不成熟,不會表達,等等等等,總之我們在面對小孩時,會用盡各種方法去理解小朋友,不過,即便是同一種情況,我們雖然能容忍孩子,但無法容忍成年人。

所以,結果在這種想像出來的「不對等的關係」中,我們往往就能表現出更好的智慧。

其實歸根結底,所有這些方法,都是要我們學著跳出自我中心的視角,讓我們多考慮考慮別人,當我們不再單單為自己,而是開始多為他人著相的時候,就會開始有智慧。

這和佛家說的「煩惱即菩提」

其實是一個意思。

很多人理解的這句話意思是:

當我們產生煩惱的時候,借著解決或處理這個煩惱,我們就學會了處理煩惱的智慧;又或者,正因為產生了煩惱,所以也有了提高智慧的機會,否則不提高智慧,就無法解決煩惱。

這些理解都沒錯,

不過這句話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

當你不再為自己煩惱,而是開始為眾生煩惱的時候,上天,會給你菩提,也就是智慧。

這有點像一個人在為公司拓展業務時,董事長會給你「撥款」一樣,這個基數是非常巨大的,但如果是自己掏腰包,我們應該最清楚,自己那點錢,其實什麼都做不了。

上天開的公司,是希望更多人醒來,其主要業務,就是「喚醒」,所以當我們一心一意為他人著想時,我們就能支配那原本個人所無法具備的龐大資源,也就是智慧。

說一千道一萬,真正的智慧,

我想還是需要在實踐中提高。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還是要躬行。

去掉人心中的私心雜念,

改善當下的環境、身境、意境、心境。

我們每個人都像一個小水滴,要知道,一個小水滴自己其實是什麼都做不了的,只能等待「被蒸發」。所以小水滴必須放下那個「自以為是的心」,找到那個「環境」,那個能夠容納自己,體現自己,並且本來就應該去到的環境,也就是大海。

這是他作為一個小水滴,

能展現出的最大的智慧。

衷心希望大家: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難時,

能夠時常想起這篇文章,

多多嘗試這些方法。

感謝閱讀,與君共勉!

延伸閱讀:《選擇素食,改變能量》

相關焦點

  • 香風智乃:二次元界最呆萌的蘿莉老闆娘
    香風智乃,日本漫畫家Koi畫作《請問您今天要來點兔子嗎?》中的角色,在《請問您今天要來點兔子嗎?》香風智乃雖然身材嬌小,但香風智乃卻非常能幹,幾乎一手包辦咖啡館的事務,而且光憑味道,就能分辨出咖啡種類,嗅覺十分靈敏。
  • 所羅門的審判
    「所羅門斷案」是《聖經》中流傳最為廣泛的故事之一,也成了後世文學家、藝術家們創作的題材。所羅門被猶太人民世代奉為智慧的化身,「所羅門的智慧」也成了西方世界流行的成語。這個聖經故事雖然可謂是家喻戶曉,但是對小編的觸動還是非常大的。
  • 試解「說謊者悖論、明信片悖論、理髮師悖論、羅素悖論」(三)
    試解「說謊者悖論、明信片悖論、理髮師悖論、羅素悖論」(二)
  • 【敢達之梗】所羅門的噩夢
    「所羅門的噩夢」出自於日本動漫作品《機動戰士敢達0083》,是動漫中的人物角色阿納貝爾·卡多的綽號。這一角色在擔任302 哨戒中隊長時,負責所羅門附近的反偵察工作,多次重創敵軍的偵查部隊,因此獲得了這一綽號。此後阿納貝爾·卡多卓越的戰功,更是打響了這一名頭。阿納貝爾·卡多出生於U.C.0058 年,出身資料並無詳細記載。
  • 11月11日 所羅門的智慧
    代下8:18 希蘭差遣他的臣僕、將船隻和熟悉泛海的僕人、送到所羅門那裡.他們同著所羅門的僕人到了俄斐、得了四百五十他連得金子、運到所羅門王那裡。代下9:1 示巴女王聽見所羅門的名聲、就來到耶路撒冷要用難解的話試問所羅門.跟隨他的人甚多、又有駱駝馱著香料、寶石、和許多金子.他來見了所羅門、就把心裡所有的、對所羅門都說出來.代下9:2 所羅門將他所問的都答上了、沒有一句不明白、不能答的。
  • 芝諾悖論
    」芝諾不象他的老師那樣企圖從正面去證明是一不是多,是靜不是動,他常常從反面即歸謬法來為「存在論」辯護。公元五世紀的評論家普羅克洛斯(Proclus)說過,芝諾從「 多」和運動的假設出發,一共推出了40個各不相同的悖論。現存的芝諾悖論至少有8個,其中關於運動的4個悖論最為著名。
  • 所羅門的1000個妻子和希蘭建造聖殿
    相比之下,所羅門的父親大衛有七個妻子(志上3:1-9),在希伯倫娶了六個妻子,在耶路撒冷娶了第七個妻子拔示巴,拔示巴的意思是「七女」,拔示巴是所羅門的母親。按照馬太福音家譜,所羅門是亞伯拉罕第15代。如果第一代選民亞伯拉罕代表新月,第15代所羅門就是滿月(十五的月亮)。所羅門代表彌賽亞,神的殿代表以色列。 雅歌שִׁירהַשִּׁירִים的字面意思是「歌中之歌」。從簡單層考察這是所羅門的情歌,從奧秘層考察這是彌賽亞的情歌。歌8:12說:「我自己的葡萄園在我面前。
  • 《最強蝸牛》所羅門王的寶藏鑰匙介紹
    最強蝸牛所羅門王的寶藏鑰匙是什麼?《最強蝸牛》遊戲中所羅門王的寶藏是地縫的事件之一,需要玩家們拿到鑰匙才能開啟,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最強蝸牛寶庫的鑰匙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最強蝸牛》遊戲中所羅門王的寶藏是地縫的事件之一,需要玩家們拿到鑰匙才能開啟,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最強蝸牛寶庫的鑰匙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 為什麼有人認為費米悖論很可怕?黑森林法則已經給出答案
    筆者-小文費米悖論是什麼?來自一位物理學家的無心之說,為何會引起人們的恐慌,甚至還有人認為費米悖論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悖論,其實這些話題都被誇大了。這便是費米悖論的核心問題了,它想要表達是人類對於地外文明存在性的過高估計和缺少相關證據之間的矛盾。舉例來說,外星文明只需要花費一百萬年的時間就能穿越到銀河系的各個角落,而如果宇宙真的存在地外文明的話,它們應該比比皆是,早就來到地球了,人類卻直到現在都美譽發現外星生物的蹤跡。
  • 不是悖論的悖論
    都有不敢輕易示人的高與遠面具,真相都有不可言說的內心與孤單11站在山巔,風光無限,也很危險走入淺灘,破敗不堪,也很慌亂12這不是悖論的悖論
  • 所羅門之歌-Bible Project博客 | 雅歌
    首先,開場白是:「所羅門的歌 ,是歌中的雅歌。(The song of songs, which is to/for/by Solomon.)」「歌中的雅歌。(Song of songs)」這個短語是它的希伯來語標題,意思是「最好的歌」。這並不太難理解。但接下來的部分,「給所羅門to Solomon/為所羅門for Solomon/由所羅門所作by Solomon」更耐人尋味。
  • 哄睡必聽|所羅門的審判
    我們去向所羅門國王求助吧!所羅門國王非常有智慧,他一定能查出是誰拿了錢。」    於是,三個人找到所羅門國王,把事情的來龍去脈都告訴他:「尊敬的國王,我們知道您是世界上最賢明的國王。如果您能幫助我們找到拿錢的人,我們將感謝萬分。」    所羅門國王思考了片刻:「你們看這樣行嗎?你們可以幫助我處理一件事情嗎?之後我再幫你們。」
  • 所羅門王的四個困惑
    1儘管所羅門王被賦予了所有的智慧…他仍然對「四樣東西」感到不解。就像所寫的:「有三件事情對我來說是驚奇的」---就是逾越節獻的祭,無酵餅 matzah和苦菜 maror在逾越節晚宴 seder上吃的食品];「有四樣事我無法理解」---這些就是[在住棚節所拿的]2的四樣東西。」
  • 疑似科樂美新作《所羅門計劃》曝光 類寶可夢SRPG!
    據知名爆料站ryokutya2089消息,疑似科樂美新作《所羅門計劃(暫定)》將公布。最新一期的《 CoroCoro》漫畫月刊展示了這一款SRPG遊戲。
  • 幾個有意思的悖論
    周末的時候,偶然翻到了幾個有意思的悖論,也算是個冷知識吧。
  • 看過所羅門的月光寶盒,也看看所羅門的智慧寶盒吧
    所羅門,是傳說的以色列之王,也是智慧之王,在他人生之巔峰時,各國的王都馱著財寶,沉香……貴重物品向他討教智慧的言語,他的箴言廣傳千秋萬代,讓後世受益匪淺,我們來領受他寶貴的言語吧!希望所羅門智慧的言語,讓你大有收穫!再繼!
  • 青年團契 【從所羅門是否進天堂,思考自己是否得救?】
    所羅門卻戀愛這些女子。【王上11:3】所羅門有妃七百,都是公主;還有嬪三百。這些妃嬪誘惑他的心。【王上11:4】所羅門年老的時候,他的妃嬪誘惑他的心去隨從別神,不效法他父親大衛,誠誠實實地順服耶和華他的 神。【王上11:5】因為所羅門隨從西頓人的女神亞斯他錄和亞捫人可憎的神米勒公。【王上11:6】所羅門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不效法他父親大衛專心順從耶和華。
  • 科樂美新作《所羅門計劃》曝光 風格類似於寶可夢
    科樂美新作《所羅門計劃》曝光 風格類似於寶可夢 時間:2020-01-13 10:47:59 來源:gematsu
  • 芝諾悖論(轉載自哲學園)
    芝諾從「 多」和運動的假設出發,一共推出了40個各不相同的悖論。現存的芝諾悖論至少有8個,其中關於運動的4個悖論最為著名。2直到19 世紀中葉,人們普遍認為芝諾悖論不過是一些詭辯。英國數學家羅素感慨的說:「在這個變化無常的世界上,死後得不到應有的評價的最典型例子莫過於埃利亞的芝諾了。
  • 慢品好書丨《偽所羅門書》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陌生、麻木的景物邊,在成千上萬種氣味、色彩和無聊的小事中,木心一幕一幕捕捉著文學的想像、藝術的真實,並將其凝結為美妙而深邃的詩句。 《偽所羅門書》是木心的詩歌代表作,一部「不期然而然的個人成長史」。詩集由七輯組成,蘊含深刻,風格百變,猶如木心的繪畫,風格細膩、題材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