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科協
邀您關注科普知識
以下文章來源於科學闢謠平臺 ,作者科學闢謠平臺
科學闢謠平臺
由中國科協、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和市場監管總局等部委主辦,中央網信辦指導,全國學會、權威媒體、社會機構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
2021年的首發比往日稍早一些,科學闢謠在此先祝願大家:新年快樂!
每月一次的流言排行榜如期而至:加溼器有致病風險?網紅牙膏能否治服幽門螺桿菌?這個冬天會否打破60年低溫記錄?薯片也跟致癌扯上關係了?冬至日的不吉標籤是咋回事兒?復原乳到底能不能喝?
……流言雖多,一一擊破。新的一年,讓我們繼續以科學的態度去感受生活。
1
只要使用加溼器就會導致呼吸道疾病
流言內容:無論是我國北方的集中供暖,還是我國南方的電熱地暖或空調,冬天的取暖設施或多或少都會讓室內空氣變得乾燥。因此,加溼器成為了很多家庭的必備小家電。然而,關於加溼器的一些說法也讓很多人在用與不用之間猶豫不決,比如,只要使用加溼器就會導致呼吸道疾病。
真相解讀:並非只要使用加溼器就會導致呼吸道疾病。加溼器使用不當有可能導致身體出現呼吸道疾病,但這並不是加溼器本身的錯,而是加溼器使用不當所致。比如加溼器未被及時清潔而吸附和滋生了細菌、病毒,再經過加溼器變成含菌的水霧被吸入呼吸道而引發各種呼吸道疾患;加溼時間過長導致空氣溼度大,空氣中的細菌病毒生長後隨呼吸進入肺部,引起呼吸道症狀;加溼器中水質不好,經溼化器形成帶菌的水霧吸入肺內導致一系列呼吸道疾患。此外,患有風溼、類風溼性關節炎、慢性肺部疾患的病人及老人、兒童等人群不建議使用加溼器。其餘人群都可以正常使用加溼器來改善空氣溼度。
2
網紅牙膏能殺滅幽門螺桿菌
流言內容:口腔內的細菌是導致口臭的根源。然而,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口臭的形成過程並不簡單,世界上感染率最高的病原體之一——幽門螺桿菌(HP)或許也在參與作案。近日,不少口腔護理產品商家推出了添加「乳鐵蛋白LF」的網紅牙膏,號稱可以殺滅幽門螺旋桿菌。
真相解讀:通過乳鐵蛋白牙膏殺滅幽門螺旋桿菌從而消除口臭的說法是謠言。幽門螺桿菌主要寄居在人體胃部,近年來有研究發現,在口腔牙菌斑、舌苔、唾液也有少許幽門螺桿菌存在,其中的致病因素之一尿毒酶可分解尿素而產生一種特殊臭味的氨氣。同時,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誘導相關基因高表達,使機體產生的硫化氫大量增加,引起口臭。但這些在胃部產生的氣體並非通過刷牙就能解決。目前,對於幽門螺桿菌主要採用藥物治療模式,牙膏只是刷牙的輔助用品,不能作為藥物發揮治療作用。此外,雖然有研究證明乳鐵蛋白可能具有一定的抑制幽門螺桿菌作用,但是沒有臨床試驗證實「乳鐵蛋白LF牙膏」能徹底殺滅口腔中的幽門螺桿菌。
3
2020年冬天將成為60年來最冷寒冬
流言內容:2020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來的更早一些:還沒進入十一月份,就陸續有地區出現大雪和氣溫跌破零下的情況。各種說法便紛至沓來:今年冬天將出現60年來最寒冷的冬天和最嚴重的雪災;2020-2021年這個冬天,將成為「自2008年以來的最冷一年」……而這一切都與「拉尼娜」現象有關。
真相解讀:不是所有的拉尼娜現象都會導致最冷寒冬。首先,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影響我國冬季氣候的因素更為複雜,拉尼娜現象只是原因之一,且每次拉尼娜現象的影響也不盡相同。除了拉尼娜現象外,北極海冰融化、歐亞和高原積雪變化等因素也會影響東亞冬季風環流的變率。其次,每個冬季的平均氣溫變化由很多因素共同決定,只有通過事後的詳細分析才能得出哪一個因素佔主導地位的確定結論。首場降雪與冬天冷不冷更無直接關係。
4
薯片裡被檢出致癌物超標
薯片不能吃了
流言內容:近期「多家知名品牌薯片被檢出含致癌物」上了熱搜。新聞稱檢測的多款薯片樣品的2A類致癌物丙烯醯胺含量高於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750μg/kg),其中三款薯片的丙烯醯胺含量超過了2000μg/kg。從整體情況看,熔烤型薯片丙烯醯胺平均含量為油炸型薯片平均含量的6倍。看來薯片不能吃了。
真相解讀:不用太擔心薯片中的丙烯醯胺。食品中出現丙烯醯胺是因為食物中的一些還原糖和某些胺基酸在油炸、烘培等烹調過程中,在高溫作用下,通過美拉德反應產生的。除了薯片中會產生丙烯醯胺,自己在家料理土豆等澱粉含量高的食物也會產生丙烯醯胺。其次,雖然丙烯醯胺是2A類致癌物,但它指的是可能對動物致癌,尚未有證據表明對人體致癌。人吃進去的丙烯醯胺量也並不多,總體來說是安全的。此外,歐盟目前並未出臺丙烯醯胺的限量標準,其提出的一些降低食品中丙烯醯胺的操作指南只是用於督促和指導相關企業降低丙烯醯胺含量。因此,薯片丙烯醯胺超標的說法是一種誤讀。
5
今年「冬至日」會發生「日環食」
是「庚子年災難日」
流言內容:從地球運行軌跡來看,「冬至日」這一天,黑夜最長,也最陰暗;從太空星際天象來看,今年「冬至日」這一天恰逢「日環食」,屬於「天狗吞日」的「兇相」。這一天一定要安穩在家,不要出遠門,也不要從事太多的戶外運動。
真相解讀:此說法沒有科學性。對於北半球來說,冬至日在一年當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陰極陽生」是冬至節氣的物候特徵之一,再正常不過。其次,日食必發生在朔日,即農曆初一,因為只有在那天月亮才會出現在太陽與地球之間的連線上,使月球擋住太陽而形成日食,而今年12月21日是農曆十一月初七,是絕對不會發生日食現象的。日月食是正常的天文現象,其發生與任何人類社會的政治、宗教及文化活動無關,沒有任何能量突發或轉換的過程,也從不牽扯任何自然災害。因此,不必在意『庚子年災難日』這一說法。
6
復原乳是「假牛奶」「地溝油」「沒營養」
流言內容:復原乳不是牛奶,是「地溝油」,沒有營養。即便孩子真的喜歡它的口感,父母也應當儘量不要讓孩子去食用。當孩子沉迷於這種飲料的口感時,已對身體造成了傷害。因此,父母請給孩子喝正規的牛奶,而不是用這些牛奶中的「地溝油」取代牛奶。
真相解讀:復原乳並不是「劣質產品」,與牛奶等其他液態乳一樣,都可以提供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素。復原乳是將被乾燥的或者濃縮的乳製品與水按比例混合均勻後獲得的乳液。從營養方面來看,復原乳與其他液體乳(巴氏奶、滅菌奶等)一樣,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此外還有少量的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復原乳不存在危害健康的問題。
責編:張敬一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副編審
關於科學流言榜
由中國科協發布,每月組織專家召開榜單評審會,綜合時效性、危害性等標準,甄選出熱點謠言進行特別解讀,並全網推送。
聯合發榜:科學闢謠平臺、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
合作機構:CCTV生活圈
平臺支持:騰訊較真、微博闢謠、頭條闢謠、抖音、老爸評測
本期評審專家(按姓氏筆畫排名)
王 康 北京植物園科普中心主任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袁 媛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副主任 研究員
姬 揚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研究員
唐 芹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部主任 研究員
宋 爽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研究員
文章由「科學闢謠平臺」(ID:Science_Facts)公眾號發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你可能還想看
▽
11月科學流言
10月科學流言
| 來源:科學闢謠平臺
原標題:《【科學闢謠】只要使用加溼器就會導致呼吸道疾病網紅牙膏能殺滅幽門螺桿菌12月「科學」流言榜來啦!》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