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咖喱——辣味始祖
印度可說是咖喱的鼻祖,地道的印度咖喱會以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黃姜粉和辣椒等香料調配而成,由於用料重,加上不以椰漿來減輕辣味,所以正宗的印度咖喱辣度強烈兼濃鬱。
搭配咖哩的主食,隨著地方所盛產農作物的不同而改變。如西印度多配以玉蜀黍、慄等所造成的麵包;北方盛產麥子則多食麵包;南方或東南方則以米食為主。印度咖哩成功的秘訣在於香料的組合與烹煮次序,而不在於炫麗複雜的烹調技巧。直到近代,並沒有任何專門的咖哩食譜,因為咖哩的本質強調的是個人風格與創造性。沒有固定食譜,反而令許多印度料理得以擠身世界級美食之列。正因為沒有食譜,令咖哩即使在同一區域內,味道、外觀都有著顯著的不同。
對於咖哩的普遍印象,很多場合都會把焦點集中在印度咖哩(印度早期並沒有所謂的咖哩)。之所以有這種情況,是基於印度咖哩其實就是所有咖哩的延伸,假如會製作印度咖哩,其它種類的咖哩就只是再加工或轉換材料而已。在印度提到咖哩,大多指以肉汁或醬汁搭配米飯或麵包的一種主食。
在印度,幾乎每一個家庭的廚房都有許多香料,但卻很少人使用咖哩粉,因為咖哩粉大都是要使用時才特意研磨的。另外有一種使用率極為頻繁的調味料「garammasala」,其中「garam」意為辣,「masala」則為香料之意
印度咖喱和日本咖喱的區別
日本與印度雖然同處於亞洲,但日本人吃的咖喱卻是到了明治維新時期才由歐洲傳入的。似乎無論什麼東西,一經傳到日本,便轉型為更加精緻、細膩、溫和的事物,與其本土文化巧妙地融為一體。咖喱傳到日本後,也得到了新的發展。
日本咖喱一般不太辣,因為加入了濃縮果泥,所以甜味較重。雖然日式咖哩又稱歐風咖哩,事實上還是由日本人所發明的。之所以稱歐風咖喱,是因為其所用的稠化物為法式料理常用的奶油炒麵糊(roux),多用來製作濃湯,而且香料取材也多傾向南印度風格。歐風咖哩雖然較為濃醇,但與印度相似料理比較起來,香料味還是明顯不及。咖哩除了可以伴飯吃外,還可以作為拉麵和烏龍麵等湯麵類食物的湯底,這方面和其他地方的咖哩有較大分別。北海道札幌地區有一種湯咖哩。
咖喱到了日本人手中,出現了可以大規模生產的咖喱粉與咖喱塊。雖然不再像印度家庭自製的咖喱那樣味道千變萬化、自在隨心,但勝在夠方便,節省時間。不必上餐館,不必費力氣學廚藝、買材料,只要稍微加熱,淋在米飯上即可食用。咖喱也因此成為了一種普通人可以隨時享用的美味。
簡單地說,日式咖喱汁內,混合麵粉,果泥,有點粘糊糊的,還伴有果泥的芬芳清甜,味道甜而膩,另日式咖喱以咖喱塊為主,已經調理好配比,操作起來簡單方便,日本人通常把咖喱做成超市裡那種油咖喱塊,做法簡單,無論燒雞肉塊、牛肉塊還是素菜,只要在最後加入油咖喱塊翻炒均勻就可以拌飯吃。反而,印度咖喱汁沒有粘性,而被混合椰子汁。剛含嘴裡時候,並不覺得很辣。但越吃越感到火辣辣的,在製作咖喱餐時,還需要添加鹽味精等,一般沒有固定配方,很多家庭在煮飯的時候都是自己用那些香料進行自由的組合創造,沒有高操的廚藝,難得作出好的菜品。
G Water Front 極印度餐廳和酒吧
餐廳地址 ADD:
上海市黃浦區外馬路601號老碼頭沃弗3號庫2樓
2F Block 3, No.601 Wai Ma Road, Shanghai
訂座電話 TEL
86-21-33020007, 33020166
停車信息:
老碼頭沃弗2號庫,3號庫和4號庫對面均有社會停車場
費用為5元/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