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銀河
柏拉圖式戀愛一直是精神戀愛的同義語。小時候不知道它的來源,後來才知道柏拉圖最初是在講同性之間的愛情:
在古希臘,同性之愛一度是社會的普遍實踐,每一位少年都會有一個成年男子做他的導師,傳授格鬥技能、文化知識,同時是他的性伴。這男子被稱為「愛者」,少年被稱為「被愛者」。
柏拉圖式愛情後來被演繹為精神戀愛的話語,其實是對愛者的規勸,勸他們在愛少年的時候,將更多的關注投向少年的精神成長,而不要過多沉溺於肉體的欲望。
不管柏拉圖的原意是什麼,精神戀愛的概念就這樣擴散開來,傳承下來,成為一個美好的人類實踐。在愛情的千姿百態當中,精神戀愛這樣一朵奇葩也偶有發生,迎風怒放。
精神戀愛的發生往往是因為愛情在肉體上無法實現。或者由於地理原因,或者由於身體條件,或者由於性別年齡等諸多因素,愛無法在現實中實現,只好轉向精神。而正是由於其純精神非物質的性質,這愛顯得更加純淨,更加純粹,更加自由奔放,更富於詩意。
並不是說,摻雜了肉體欲望的愛就不純淨,不美好,應當說,當愛情發生時,靈與肉的結合才是圓滿的。
精神之愛其實是一種殘缺之愛,是一種遺憾之愛。但是,也正因為其殘缺和遺憾,而顯得更加悽美,更加自由。靈肉結合之愛像薛寶釵,標緻、圓熟;精神之愛像林黛玉,驚豔,有病態之美。
純粹的精神之愛是可能的嗎?的確是可能的。它完全在想像之中,完全在精神領域,完全在靈魂之間,完全抽象。
其實,愛原本就是人的一種感覺,是在人的內心發生的一種濃烈的情愫,雖然有肉體的誘因,但是它基本上是一種精神活動。當現實中完全沒有可能實現時,它退回到精神領域,成為一種靈魂的對話,或者心靈的遊戲。當事人會感到它是一個超級好玩的遊戲,充滿了高尚的情愫和純潔的激情。
世上很少有人能夠玩這種遊戲。原因有二:
一,大多數激情之愛都是可以實現的,所以變成了現實中的遊戲,物質的遊戲,肉身的遊戲;
二,沒有實現可能的激情之愛大都變成了玩火,一個充滿了火藥味的炸彈,一遇到現實的捻子就會爆炸,造成現實的傷純粹的精神之愛害,比如毀滅婚姻,傷害家庭。
因此,它只能是少之又少的人們能玩得起的遊戲。如果說浪漫激情的發生本已是低概率事件,精神遊戲就更是鳳毛麟角。
然而,這個遊戲是多麼好玩啊。沒有玩過的人無緣感受其中的樂趣,只能在夢中體驗。
它最好玩之處在於沒有界限。現實中的遊戲有很多拘束是無法超越的,比如養家活口的責任、人際關係的規則,吃喝拉撒、柴米油鹽,處處掣肘,步步受限。更不必說美醜妍媸、年齡性別這些肉體因素的限制。而精神之愛卻可以超脫於所有這些現實的界限,因為它最終不過是人的一種精神活動而已。
它的好玩之處還在於強烈程度。在現實當中,事情一定有度,超過了這個度好事就變壞事;性亦如此。所以中國古代性文化特別強調節制。古希臘性文化當中,節制也是美德,而且把它視為保護自身的措施。就連口味最重的受虐狂也只能承受某種程度的虐待,超過了就造成傷害。而精神遊戲卻可以隨心所欲,想強則強,想弱則弱,想有多強烈就可以有多強烈。就像一個受虐狂,在現實中絕對不能忍受皮膚破裂程度的疼痛,但是在精神遊戲中卻可以泰然承受。
此外,它的好玩之處在於純粹。不是說現實的、肉體的遊戲就不純粹了,只是它必定伴隨著許多瑣碎的事情,人性中不可避免的汙濁和不完美。記得《欲望都市》中那個女專欄作家跟女友透露她有一次在床上放屁了,她很尷尬,她知道男友一定也很尷尬。在精神遊戲中就可以完全迴避這些人身或人性中的缺點,只把自身最美好的東西呈現給對方,與對方分享,所以精神遊戲比物質遊戲更加純粹。
如果此生有幸能夠遇到這樣好玩的人,這樣好玩的遊戲,一定要好好玩,玩得越久越好。
摘自李銀河《享受人生——我的生命美學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社-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