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老百姓來說,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戰爭。因為只要戰爭爆發,第一個受到傷害的必然是平民百姓。運氣好,當場就沒命了,兩眼一閉,就啥都不知道了。運氣不好的,接下來幾年或者幾十年都要承受地獄一樣的痛苦。
唯有此時,人們方知道和平的可貴,知道穩定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到底是多麼重要的事情。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慶幸,因為我們正生活在這樣一個和平的國度。而這個國家,很多人想進都還進不來。
1945年,越南獨立,同年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他們先是經過多年鬥爭,趕走了法國人。
美國人自然不願意在東南亞地區再多一個不同陣營的國家。所以他們決定效仿韓朝分裂,想製造兩個越南。還沒有和平幾年的越南再一次陷入了戰火之中。就在這時,社會主義的兩大國紛紛鼎力援助北越,幫助他們打退了來自美國的威脅,阻止了美國人分裂越南的行為。
但是這件事情卻點燃了越南領導人的野心。他們覺得自己單憑一己之力,擊敗了與蘇聯平起平坐的美國人,那麼他們豈不就是世界第三強的國家了?
說實話,不管我們怎麼看待東北亞半島北部,但是人家至少知道自己是吃幾碗乾飯的。他們也清楚自己的能力,最多也就造個蘑菇彈,然後藉此機會從各大國間撈點好處,人家可從來沒想過佔領周邊國家,「光復」唐朝故土。
而越南人不僅是這麼想的,他們還敢這麼幹。為了打造統一的帝國輝煌,他們欺壓泰國,入侵柬埔寨,甚至還想從我們這裡討便宜,佔領廣西雲南,甚至還提出了要在南寧「過節」的口號。
原本越南的平民都以為,打敗了南越,從法國入侵時開始的戰亂生活就可以結束了,從此可以安居樂業,建設家園。但是他們萬萬沒想到自家的高層領導人竟然還擁有著如此的"雄心壯志",為越南勾勒出了這樣一幅膽大妄為的"宏偉藍圖"。
最終的結果就是周遭所有鄰國都被越南得罪個一乾二淨。大家為了保衛自己的疆土不被越南人所侵佔,分別和越南發起自衛戰爭。而且越南很顯然也沒有與所有鄰國同時交戰的國力。尤其是泰國和柬埔寨,打的更是生死存亡之戰,輸了就會被越南吞併,所以所有人都拿出了和越南人拼命的態度參與戰爭。
問題是,越南老百姓不想拼命啊。
連年的戰火,已經讓他們徹底身心疲憊。他們再也不想陪著這個國家發瘋了。尤其是在越南全面動員國內民眾參軍之後,許多越南老百姓終於忍不住了,他們決定,告辭!離開了這片讓他們傷心的土地。而這些走投無路的人很多最終決定去香港、去中國定居。
根據統計,從1976年開始,陸陸續續有超過二十萬名越南人(很多人本就是華裔)離開了越南前往中國生活。雖然當時兩國關係未必融洽,但我們一直堅持著這樣一個原則,那就是戰爭讓平民走開。我們不僅沒有殺害這些難民,或者是把他們趕回越南,反而還給予了他們足夠的庇護。
不僅劃出來一大片土地給他們居住,還提供了一筆資金,讓他們重新建立家園。無條件收容難民+永久庇護權,全世界只有我們才開得出這樣的難民庇護條件。
隨著時間的不斷前進,從越南跑到我國的難民越來越多,他們在中國生活,在中國紮根,在中國娶妻生子,在中國接受九年義務教育,說著一口流利的中國話,最終成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中國人。
這些越南人知道中國的綠卡不好拿,但是他們都把希望寄託給下一代,希望自己在中國出生的孩子能活在中國,再也不要回到那片天天都在打仗的土地之上。因為這些經歷了無數戰爭的難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最可貴不過的事情,不是榮譽和信仰,而是平靜的生活。只有中國才能給他們提供這樣的生活。
後來恢復和平後,越南政府號召這些人回國,少有人響應。誰願意回到那裡誰去,反正定居在我國的越南難民們,已經徹底把自己當成中國人了。
之所以現在中國能給所有生活在我們土地上的國人提供這樣和平穩定安寧的生活。依靠的不是永無止境的戰爭,也不是卑躬屈膝的懇求,依靠的是自身擁有強大的實力。
或許歷史會因為時代的變化而改寫,但有一點毫無疑問,那就是歷史是由有強大實力的勝利者來書寫的。
之所以中國現在擁有如此強大的實力,就是因為我們現在的科技實力可以說是突飛猛進,獨步天下。而這是中國所有的科學家,工程師,學者通力合作,經年累月共同努力的結果。
之所以中國現在擁有那麼多的人才,和我們的教育密不可分,早在民國時期,中國就已經知道了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派遣了大量的教育家去國外取經,學習外國先進的教育方法。其中,有一名叫劉薰宇的教育家,在去法國巴黎大學考察的時候,發現一個讓他非常意外的情況,那就是法國大學考試只考解析。學生們也非常樂於對各種複雜的數學問題進行分析。
這讓他明白了,只有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培養出真正偉大的科學家,為中國的科技建設做出貢獻。
劉薰宇是民國遠近聞名的數學家,曾任春暉中學,暨南、同濟、西南聯合大學等中學大學教師。其教學方式與他人的最大不同就是比較傾向於開發孩子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他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會把一些枯燥的數學知識,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描述出來。例如以下故事:
把枯燥的函數講得這麼"清新脫俗",讓人不得不服,而這樣的例子,在他書中比比皆是。他這類教學方式,受到了廣大人士的推崇,許多人看了他的書因此愛上數學,例如楊振寧、豐子愷、谷超豪、齊民友等人。
世界最牛物理學家楊振寧曾在一次談話中說明,小時候無意間讀了一篇劉薰宇寫的書,感到十分風趣,也是那時才頭一回懂了奇偶排列等首要關鍵的數學概念。
曾經擔任中科大校長的聞名數學家谷超豪說,在他讀過的數學書中,劉薰宇的《數學的園地》對其影響最大,此中講解的微積分、集合論開端思維,讓其步入了一片嶄新的世界中。
數學家齊民友也談到,他上中學的時候對學習數學很厭煩,常常挨批,之後是因為聽別人說讀劉薰宇的書很有用,便特意找來他的書來讀,其中的故事深深吸引著我,所以才漸漸地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越學越好。
相較於那三位來講,知名畫家豐子愷就沒那個運氣了,他與劉薰宇相識的時候正在春暉中學當老師,讀了他的幾篇文章後,十分懊悔人到中年才讀到劉薰宇的文章,感慨自己學生時期從未領略到數學的世界、體會數學的瑰麗是個巨大的缺憾。為了彌補缺憾,劉薰宇的文章每出版一篇,他便閱讀一篇,還給自己的孩子看,免得讓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轍,疏忽了數學這樣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學科。
目前經過整理,劉薰宇的作品被整合到《給孩子的數學三書》中;這套書合適小學生以及初中生,可以作為他們的自學教材。讓他們能夠自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