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幹嘛?"
臨睡前,阿綺躺在被窩裡,百般糾結下,還是按下了發送。
這已經是阿綺今天第二十三次找他聊天了。
她盯了很久對話框,可另一邊依舊沒有任何回應。
"要是微信有已讀功能就好了。"
阿綺嘆嘆氣,放下手機。
一
阿綺和大羅是高中同學。
自打認識起,阿綺就每天跟在大羅身後。
每天都會經過球場,給在訓練的大羅送可樂;
沒事就抱著一堆習題冊,往大羅的班級跑,讓他教她做作業;
放學準時等在他教室後門,跟著他一起回家。
就連在微信上,阿綺也總會主動找大羅聊天。
發給他的每一段話,阿綺都會精心編輯過兩三遍再發送;
看到一個搞笑的段子和視頻,第一個想要分享的人也是他。
等待的過程總是煎熬的。
發送消息後,阿綺握著手機,時不時打開微信。
哪怕有別的事要忙,也不忘把手機放在自己看得見的位置。
小心翼翼地接觸喜歡的人,害怕自己會亂了方寸。
小心翼翼地翻著自己說過的話,害怕自己說錯話惹對方生厭。
而藏在微信裡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表情,都在向大羅暗示著,"我喜歡你。"
二
可大多數時候,喜歡這回事,並不是只有其中一方努力就有用的。
大羅每次的回覆都很慢,回復的內容也只有一句"嗯"或者"好的",甚至有時連標點符號都不回。
好幾次阿綺從睡夢驚醒,第一反應也是打開微信。
但每次打開,消息也永遠停留在阿綺的那一句"晚安,早點睡"。
身邊的人都勸說過阿綺放棄,唯獨她依舊傻傻地為他找藉口。
"他現在是部長,忙是正常的,回復晚了也是理所當然的。"
她嘴上說著這句話,手裡卻又不斷地打開又關閉他的聊天框。
心裡總是想著,對方有自己重要的事要做,或者正好在開會沒看手機。
總是盼著,他已經讀了消息,只不過是在找個適合的時間回復。
或者,他也像自己一樣,在編輯著消息,考慮如何回復才恰當。
直到上次,阿綺在路上遇見他。
他低著頭,臉上露出笑容,衝著阿綺擺手打招呼時,手機屏幕顯示著別人的聊天框。
而昨晚,阿綺問他的"今天要不要一起吃飯",卻得不到一句回復。
平日裡她"理直氣壯"為他找的藉口,在那一瞬間,也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三
或許,愛一個人愛進骨子裡,會讓人變得太過於卑微。
卑微到讓自己不怕受傷,步步靠近對方,就連偶爾受傷,也不以為意;
卑微到就連對他的喜歡,都只是靠著一份自我安慰式的堅持。
甚至連在遠處仰望他,都覺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好的愛情,它應該是勢均力敵的,而處於感情的弱者,最終都將落個失敗的下場。"
我總會對著聊天框發呆,有時看到"對方正在輸入",我也可以開心好久。
我多希望我發過去每一條消息都能得到你的回應,我的每一個笑話都能夠討你開心。
我也一直貪婪地以為,只要你還肯回復我一句話,就是對我還在乎。
若得不到回應,我也從不對著你哭鬧,從不催著你回復。
我只會安靜地長按刪除你的聊天列表,就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
就當做我沒有找過你,就當做你已讀未回的事實並沒有發生。
可失望攢多了,我也會不確信,我該用什麼理由把自己留在你身邊。
就好似,對你多次的縱容導致了我對你認真地失望,而此時,你卻在笑。
我累了。
我再也不想在你已讀的時間裡繼續等待了。
四
愛情遊戲根本沒有那麼多的已讀未讀,只是在一方傷透心後,選擇退出罷了。
這種你我猜測的遊戲,就沒必要再去試探他是不是真的喜歡你了。
說到底,若是在乎,即使再忙,都可以先說"我先忙,待會找你";
哪怕他在看的電影多好看,都可以退出界面跟你說聲"我先看會電影"。
可對於一個不喜歡你的人來說,就連回一個標點符號,他都覺得多餘。
你的一往情深,你的溫柔體貼,對於他來說,或許是一種無形的負擔和壓力。
而你怎麼可以不明白,當他開始不再給你回應時,就是"我不喜歡你"。
沒有回覆就不要再糾纏,更不要糾結於有沒有已讀功能了。
若微信真的開通了已讀功能,也只是在告訴你,他也沒那麼喜歡你。
不如學會放手,適可而止地放棄,也不至於輸得太難看。
但我也希望,在以後,我們都能遇到一個彼此相愛的人。
不需要在各種已讀未讀裡試探,互相在生活的一點一滴去了解對方的心意。
我愛你,你愛我,就是這般簡單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