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內「噴香水+抽菸」當場爆炸,這是真的嗎?

2021-01-21 棗莊網警巡查執法

微信發布《朋友圈十大謠言》,快來一起看看,你中招了嗎?

1

微信免費時代結束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謠言內容:快轉重要消息,微信免費即將結束,明天下午6點以後打開微信要先付25元錢,把這個消息轉給10個人,證明你是經常使用微信的用戶,系統幫你升級更新,否則你將被刪除。如果轉發超過18個人,你的圖標會變成藍色,代表你可以繼續免費使用微信。否則明晚6點以後,要先付25元才能打開微信,每月25元。看到後快轉,轉給我也可以。

真相:網上關於微信將要收費的各類信息均屬謠言。微信針對個人用戶是不收費的。這個謠言屬於老謠新傳 ,有兩處明顯疑點:

第一,信息中指出「明天下午6點以後開微信要先付25元錢」,這個「明天」具體是指哪一天,並沒有說明。一般在正規的通知中,對相關業務的起止日期必定會定出一個準確時間點。

第二,信息中提及的「圖標會變成藍色」其實是微信時刻視頻的明顯標識。用戶發布時刻視頻後,他發朋友圈的時候,頭像的右上角也會有這個藍色小圈圈,並不是什麼身份標識。

個人用戶除了手機上網費用外,使用微信的基礎業務(主要指通過微信發送語音、圖片、視頻和文字等)不收取費用,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2

車內「噴香水+抽菸」當場爆炸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謠言內容:麵包車裡面一位女士在駕駛室內噴香水,旁邊一位男士接著點火抽菸,當場引起爆炸燃燒將兩人活活燒死,奉勸女士們千萬不要在車內噴香水,男士們千萬不要在車內抽菸哦!

真相:經核實,該事件發生於2019年3月19日早7時許,陝西禮泉縣城關鎮柴市村,一輛麵包車發生起火爆炸。據了解,起火爆炸的麵包車是送煤氣罐的車輛,爆炸聲共有兩聲,現場火勢高達5米,爆炸導致不少民房玻璃被震碎,司機死亡,事故是煤氣罐爆炸造成的。

儘管不是香水引起的爆炸,但由於車內放置物品的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也必須引起車主的重視,很多車主喜歡在車內亂放物品,尤其是打火機、摩絲等物品,因為這些屬於可燃品,在烈日的烘烤下,有可能發生洩露引起爆炸或自燃,這不得不引起大家注意,儘量避免在車內放置含可燃氣體液體的物品,特別是在夏天的高溫期間。

雖然汽車香水本身不可燃,但某些劣質產品用工業原料勾兌而成,加上包裝瓶的質量問題,一旦在高溫天氣揮發過快時,會引起其「爆瓶」,危害人身安全。

3

維生素C+蝦or可樂+榴槤=砒霜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謠言內容:臺灣一名女孩突然七孔流血暴斃,經初步驗屍,斷定為因砒霜中毒而死亡。死者生前每天會服食「維他命C」,晚餐又吃了大量的蝦。問題就出在這裡!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員通過實驗發現,蝦等軟殼類食物含有大量濃度較高的五鉀砷化合物。這種物質吃進體內,本身對身體並無毒害作用,但在服用維生素C之後,由於化學作用,使原來無毒的五價砷,轉變為有毒的三價砷,又稱為三氧化二砷,這就是我們俗稱的砒霜!故中其毒而死者,常是七竅出血。所以,為慎重起見,在服用維生素C期間,應忌食蝦類。

現在很多飲料裡都有維他命C,蝦+維C=中毒,感冒藥+可樂=中毒,榴槤+可樂=中毒。

真相:「蝦+維C=中毒」?專家表示,這則傳言純屬謠言。

實際生活中,大家普遍存在蝦果同吃的現象,從未有類似的報導。同時,藥監管理部門也未發布過相關食物相剋的提醒,這種說法並無依據。

蝦的確含砷元素,但是要想蝦跟維生素C同吃引起中毒,它至少需要滿足3個條件:1、吃海鮮的量要很大;2、要大劑量的服用維C;3、這兩種物質進入體內後,需要一個特定的環境來完成化學反應,如溫度、酶的條件等等。這三點同時滿足的可能性是極低的,不符合實際情況。

此外,「感冒藥+可樂=中毒」的說法也不靠譜。感冒藥主要成分中大多數含有咖啡因等鹼性物質,與可樂等碳酸飲料中的酸性物質確實能發生化學反應。但鹼性和酸性在一起中和的結果是,藥力沒有了,而不是傳說中的會中毒。

「榴槤+可樂=中毒」也純屬謠言。榴槤和可樂混在一起吃會中毒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只是肝臟需時間代謝脂肪和糖,吃榴槤的同時飲可樂,容易導致消化不良及腹脹。

4

隨意轉發連結「會被盜取密碼」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謠言內容:請大家不要輕易去點擊任何形式的圖片、連結、二維碼、小程序等,因為這些連結會盜取手機裡使用的銀行卡帳號、密碼,這些盜號軟體會輕易破解密碼,通過遠程操作控制你的手機,然後盜取銀行卡裡的資金。

這些連結很多都是養生知識、小遊戲、小視頻、二維碼、小程序等,看似挺安全,其實它背後存在著盜取銀行卡資金的風險。因為這些連結的伺服器都在國外,既使破了案也抓不住罪犯,追討資金更是難上加難。所以警察破不了案,破了案也追不回來錢。

真相:關於「不要輕易去點擊任何形式的圖片、連結、二維碼、小程序」確實有安全提醒意義,但對於會導致「盜取手機裡使用的銀行卡帳號、密碼、資金」的說法過於危言聳聽和武斷。

1、首先,微信團隊會努力提供各類安全防護技術來保護用戶的社交安全,帳號異常時微信會有安全提醒及系統異常攔截。想要在圖片、視頻、小程序裡嵌入釣魚程序,在技術上不容易實現。

2、當發送表情、圖片和視頻時,這些文件的後綴大多為.gif、.jpg、.avi等專門的格式文件,聊天場景中會直接顯示文件。安全專家指出,用戶通過微信掃描二維碼訪問網頁時,微信將判斷該網站是否屬於資料庫白名單,如果網址在白名單上,用戶可直接訪問;如不是,則會被判斷為非安全網址,用戶需通過複製操作才能繼續訪問。

據了解,白名單中的所有網址均經由人工審核確認,確保安全。微信本身的安全性是很高的,也有很完善的風險控制體系,黑客很難攻破,微信用戶不必過分擔心。

手機安全不能大意,但也不需要過度恐慌。平時使用微信時,要注意微信密碼不要設置得過於簡單,也儘量不要在其他地方使用同一套帳戶名稱。保管好自己微信帳號密碼,不要輕易洩露給他人。

5

空心菜是「最毒綠葉蔬菜」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謠言內容:空心菜千萬別吃,因為空心菜在所有綠葉蔬菜裡,是吸收農藥和重金屬最厲害的一種,尤其是空心管裡面更是藏著看不見的重金屬,國外種植空心菜主要是為了淨化土壤……

真相:「空心菜是最毒綠葉蔬菜」的說法不科學。在吸收重金屬能力方面,空心菜確實強於一般蔬菜,但空心菜重金屬含量本身並不高,國內外都會吃空心菜,空心菜並不是有毒蔬菜。

專家也表示,農產品的生產取決於三大要素:空氣、土壤和水質。無論是空心菜還是其它蔬菜,對這三大要素都有嚴格的指標要求。據了解,被一些網文廣泛引用的2010年7月湖北宜昌發生的一起空心菜中毒事件中,關鍵性因素是土壤被汙染了,而不是空心菜本身有毒。

6

吃完雞蛋後不能立即吃柿子?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謠言內容:吃完雞蛋後吃柿子輕則會食物中毒,重則會導致急性腸胃炎還有肺結石。一般而言,這兩種食物同時吃會導致以上吐、下瀉、腹痛為主的急性胃腸炎症狀。

真相:這種說法完全是危言聳聽。實際上,我們現在吃的柿子都是經過脫澀處理的甜柿子,它所含的鞣酸含量其實非常低,甜型柿子在自然成熟後鞣酸的含量就很少了(0.5%以下),幾乎沒有澀味。正常飲食,根本不會導致形成結石,完全可以放心地吃。

7

多地出現使用塗有「迷藥」調查問卷實施犯罪的團夥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謠言內容:緊急通知!派出所朋友提醒:騙子又出新招了!現有大批假冒執法人員的團夥,拿著人口或計生普查表,到各家普查,讓你填寫表格或問答。表格紙上塗有藥, 只要接觸一會兒,你就會暈過去了,他們就會把值錢的東西都拿走了,而且還會把小孩帶走,大家一定要轉發到群裡,並且告訴我們的親人和身邊的人! 一定先告訴你家裡的老人和孩子!

真相:網絡和微博搜索發現,這則消息已經流傳到全國多地。多地警方已經闢謠,稱並未接到類似報警,而且警方表示並不存在一接觸就暈的神藥。

「目前,最強烈的迷藥需放在鼻口處才能達到這種效果。」警方提醒市民,遇到陌生人敲門還是要警惕,應核實相關工作人員的身份再開門,遇到可疑情況馬上報警。

8

重度用眼導致失明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謠言內容:想害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看到這個震驚了,一個孩子玩手機遊戲,白天夜裡偷著玩,重度用眼,導致視網膜黃斑病變從而失明!一些手遊成了孩子的視力「毒藥」,近視事小,失明事大。望各位家長引以為戒,監督引導孩子健康用眼,除了生命,沒有比失去光明更可怕的事情了!

真相:國家級青少年圖文綜合科普月刊《知識就是力量》發文予以澄清:導致黃斑病變的原因很多,包括遺傳因素、年齡、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腎病、營養不良等都有可能造成黃斑病變。但目前來說,還沒有直接證據證明玩手機會導致黃斑病變。

9

4月起騎電動車也要考駕照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謠言內容:我國頒布了新的電動車國標,將於2019年4月15日開始正式實施,2019年4月15日以後所有的違規電動車都不得上路,而且電動車主必須去駕校考駕照,上牌照,還要去保險公司辦理第三者責任強制險。如果沒有做到以上的幾點,騎著電動車上路被抓到一次就要罰2000元。

真相:4月不能上路?假的!經查詢國家工信部官網發現,2018年5月17日,《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強制性國家標準正式發布,新標準規定,電動自行車應當符合下列要求:具有腳踏騎行能力;具有電驅動或電助動功能;電驅動行駛時,最高設計車速不超過25km/h;電助動行駛時,車速超過25km/h,電動機不得提供動力輸出;裝配完整的電動自行車的整車質量小於或等於55kg;蓄電池標稱電壓小於或等於48V;電動機額定連續輸出功率小於或等於400W。

按照目前規定,超標的電動車有3年過渡期,並非消息中所說的4月禁止上路。

10

飛機撒藥不能曬被子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謠言內容:市園林辦通知:本月15號至25號室外不要曬被子、衣服,不要吃外面的食物(燒烤等露天食物),儘量減少郊外、戶外活動。飛機撒藥治白蛾,大家把愛心傳遞下去。

真相:市園林綠化部門回應稱:此消息實屬謠言。飛機撒藥的目的是防治林業病蟲害,這項工作將於4月初開始。使用的藥劑對人畜無毒無害,同時撒藥範圍主要集中在非人口密集區的生態公益林、防護林等林地,遠離居民生活區,因此不會對市民生活造成影響。

近年來,這條謠言不斷地出現在山東、湖北、河南、北京、河北、東北、浙江等地,謠言內容也基本相同,各地媒體和園林部門也都對此進行過闢謠,但每到三四月份,這條謠言總是死灰復燃。

謠言止於智者

我們應該做到不信謠、不傳謠

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相關焦點

  • 噴香水+抽菸=汽車爆炸?車內不可以幹的三兩事
    小編記得前一段時間有個新聞,麵包車內有一位女士在駕駛位噴香水,而旁邊的男士則是菸癮犯了打算點菸,結果當場就引起了爆炸,將兩個人活活給燒死了。小編在這裡奉勸一下大家最好不要在車內噴香水,不過噴香水加抽菸就等於車輛爆炸麼?
  • 淨網2019 「網警闢謠」車內噴香水+抽菸引發爆炸致人死亡?謠言
    近日,多地網友的微信群中流傳一段「麵包車爆炸起火」的視頻。這段視頻截取自一段監控錄像,視頻畫面顯示,一輛白色麵包車停在街道一側,不少家長正帶著孩子從一旁走過。突然這輛白色麵包車發生爆炸,不斷冒出火光和煙霧。幾名路人找來工具砸開車窗試圖救人,但麵包車此時燃起大火,周圍人無法再靠近。
  • 車內噴香水 抽菸引發爆炸致人死亡?謠言雖假但危險是真
    在車內噴香水和抽菸,就會引發一場車毀人亡的大爆炸,這麼離奇的事您信嗎?不管您信不信,反正不少人在看了自己的朋友圈後是信了,因為據說這樣的悲劇真的發生了。隨著一聲巨響,一輛麵包車在冒出火光後瞬間濃煙滾滾,更要命的是,此時車裡還有人員被困。
  • 消防大求真 | 朋友圈瘋傳的車內「噴香水+抽菸」會引起爆炸?真相來...
    網傳麵包車起火原因,是麵包車裡一位女士在駕駛室內噴香水,而旁邊一位男士正點火抽菸,引起車輛爆炸。 最終經相關部門調查認定,該麵包車是一輛拉運煤氣罐車輛,事故是由車內的煤氣罐爆炸導致,而並非香水爆炸。 不過消息傳開後,還是引發了很多人擔心:香水遇到明火到底會不會爆炸呢?
  • 車內「噴香水+吸菸」會爆炸?記者實驗:存在可能性,但要看成分和包裝
    最近,一段視頻在朋友圈被大量轉發,陝西鹹陽一輛麵包車突然起火爆炸,從監控視頻來看:當時,一群學生和家長正從旁邊經過,隨後「嘭」的一聲,麵包車發生爆燃,多名市民上前撲救,還有人用鋤頭敲打車窗設法營救車內人員,可最終因為火勢太大,沒能救出車內的人。
  • 網帖引擔憂:噴香水致爆炸系誤傳 消防實驗揭秘
    很多車主會在車上放一瓶香水,既有裝飾作用,又能清新空氣。還有一些女車主喜歡在車內化妝,噴點香水。可是最近,網上有帖子說,一輛麵包車突然爆炸,原因就是有人在車內噴香水,一旁又正好有人抽菸,悲劇隨即發生。當香水遇上抽菸,真有這麼危險嗎?今天記者就專門為您一探究竟。
  • 杭州「高燒」不退:車內溫度75℃ 打火機8分鐘爆炸
    杭州「高燒」不退:車內溫度75℃ 打火機8分鐘爆炸 原標題:   最近杭州的天氣「高燒」不退。對很多有車一族來說也頗為苦惱,一天的暴曬之後,車廂內的溫度高達六七十攝氏度。  車內溫度高了,各種「隱形炸彈」也隨時可能發生爆炸。
  • 車內放置一瓶香水真的會讓人犯困嗎?
    車內放置香水會不會是人犯困主要看香水的類別。但是大部分的香水都有促進睡眠這個小小的附加功能。所以,在往車內放置香水的時候,還是要多注意香水的作用的。其實車內放置香水是不好的。車用香水大概分為液態、固態和噴霧的三種類型,固態香水價格便宜,造型可愛多樣,受到年輕車主的青睞。優質的汽車香水香味持久且能殺滅細菌,但選擇不當的話,在空調的散熱條件下,不僅會影響車內人的情緒,還會影響健康。就比如它會使人昏昏欲睡這個作用。
  • 小夥往空調濾芯上噴香水,說噴出來的風會變香,是真的嗎
    空氣都被鼓風機從車外或者是車內,吸入到空調系統之後,都會經過空調濾芯。 就好比是嘴巴上面戴了一個口罩,你吸進來的空氣,是不是先經過口罩過濾才會吸到肺裡面去?剛好它們也都是無紡布做的。 只有極少數的車子,比如說:老捷達之類的,開內循環的時候,是不經過濾芯的,新車子基本上都是我剛才說的了。
  • 在空調濾芯上噴香水,真的可以讓空調吹出的風變香嗎
    並且為了能讓車內的空氣變得更加清新好聞,大家還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不少人還在車內的空調濾芯上噴過香水,說這樣做就可以讓空調吹出的風變香,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都知道,空調濾芯在空調系統裡面,是用來進行過濾的裝置,一般都安裝在空調管的前端也就是鼓風機和氣源門的後面。當我們開啟空調以後,鼓風機就會將車內和車外的空氣吸入空調系統中,經過空調濾芯的過濾以後,在將製冷以後的氣體吹出。
  • 這些瘋傳的朋友圈,你信嗎?
    車內噴香水+抽菸 當場爆炸?謠言:麵包車裡面一位女士在駕駛室內噴香水,旁邊一位男士接著點火抽菸,當場引起爆炸燃燒起火將兩人活活燒死,奉勸女士們千萬不要在車內噴香水,男士們千萬不要在車內抽菸哦!真相:經核實,該事件發生於2019年3月19日早7時許,陝西禮泉縣城關鎮柴市村,一輛麵包車發生起火爆炸。
  • 衣服上噴酒精,上車點菸連人帶車爆炸?復工了,車內消毒怎麼做才靠譜?
    2月19日晚,網上流傳一段火災現場視頻,並稱起火原因系金山漕涇一女子在老公衣服上噴了酒精,男子上車點燃香菸連人帶車爆炸。經查,網傳信息不實。02男子戴噴酒精口罩進電梯後身亡網傳「武漢盤龍城一小區男子把口罩噴酒精戴,坐電梯時遇電梯84消毒,瞬間暈倒死亡」,經楚天都市報從多方證實,該消息系謠言。
  • 汽車香水:潛伏在車內的美麗殺手(圖)
    中國江西網訊  汽車特別是新車內部異味一直是困擾車主及乘客的主要問題,車內的氣味嚴重影響著車內人的感官以及乘車的心情。  這些異味中還可能含有包括苯、丙酮、二甲苯在內的有毒物質,之前備受關注的「毒奔馳」事件就是實例。夏季,隨著氣溫的升高,一開車門就聞到一股奇怪的味道的現象愈演愈烈。
  • 老司機才知道的除臭方法,一鍵就能除去車內異味,車友:香水扔了
    老司機才知道的除臭方法,一鍵就能除去車內異味,車友:香水扔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經濟的穩定高質量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過去作為奢侈品的"小汽車"已經走入了千家萬戶。作為日常代步工具,私家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有車的注意了!夏天這5樣東西千萬別放車裡了,小心爆炸!
    尤其經過陽光的曝曬,密閉車廂內的溫度高達五六十度,而一般正規香水的安全使用環境溫度為45℃,可想而知,不爆炸才怪! 除了香水,還有哪些東西夏天放在車裡很危險? 其實除了香水,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定時炸彈」,趕緊看,你的愛車裡,還堆著這些東西嗎?
  • 車內到底能不能放置車載香水呢 使用需謹慎
    不少車友有在車內放置車載香水的習慣,一方面可以迅速「趕走」難聞的氣味,另一方面,一個自己喜歡的氣味還能夠調節心情。所以香水成了不少帥哥靚女的必備利器,性感女神瑪麗·蓮夢露更是將香水視為衣服。但是,一些關於車載香水的危害,也讓人相當震驚:香水會致癌,甚至可能會爆炸!那麼車內到底能不能放置車載香水呢?
  • 夏天車內的打火機多久會爆炸?車內溫度上升有多快?消防實驗告訴你...
    隨著天氣越來越熱,暴曬下的車內溫度到底有多高?人被鎖在車內後會有什麼危害?將打灰機、香水等物品遺留在車內又會有什麼樣的安全隱患?近日,上海市金山區消防救援支隊隊員做了一次「車內高溫」實驗。  由於車輛熄火之前還開著空調,起始溫度在25℃體感還比較舒適,但一熄火之後,車內氣溫就開始飆升,由於實驗時間正值中午12點左右,在實驗的過程中到六分鐘的時候顯示已經達到溫度計的極限值50℃。
  • 香水應該怎麼噴、噴在哪兒你真的知道嗎?
    TIPS 1、正確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氣味香水的使用是講究場合的,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氛圍,香水也要隨之變化,挑對適合你的味道,讓你魅力迅速提升,現在就教你怎樣挑選適合你的香水。在一個特殊的場合,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香水灑在你的手腕和脖頸上。血液循環熱你的手腕和脖頸微微發熱的時候,香水就會將氣味散發出來,舉手投足間都很是醉人。
  • 高溫下車內抗菌劑爆炸,婚嫁新車差點報廢
    入夏後,氣溫不斷升高,新車內氣味加重,每次駕車都被燻得頭疼,夫妻倆也通過開窗通風、放置活性炭、噴香水等多種方式解決異味,一直沒有效果。7月初,朋友向馬某推薦了一款車內抗菌劑,馬某在網上購買了4瓶打算試試效果。抗菌劑是鐵罐裝,大小和罐裝可樂差不多,屬於噴霧劑產品。
  • 一瓶香水也可能引發慘案 烈日下這些東西別放車中
    一些車主有在車內抽菸的習慣,並隨手把一次性打火機放在儀錶盤上,這非常危險。因為車內溫度在60℃以上時,劣質塑料打火機外殼會因不能承受液化丁烷的氣體膨脹而爆炸。   很多車主喜歡把汽車香水擺放在前擋風玻璃的位置,因為可以起到很好的裝飾作用。據了解,夏天在陽光長時間直射下,車內溫度甚至可以達到60℃—70℃。此時,前擋風玻璃處的香水,由於沒有遮擋,基本處於暴曬的環境。長時間作用下香水罐體可能會爆裂。特別是液體香水通常都是盛放在玻璃器皿內,經陽光長時間烘烤,很容易發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