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 把經濟價值轉換出來
鏡頭1
上周末,夜幕降臨後,在位於成都市武侯區金花街道的江安河畔的水韻天府文化旅遊街區內,「魔幻水舞聲光秀」《蜀王傳奇》如期上演,這場秀運用了目前國內最大的室外LED卷屏和最新的視聽體驗技術,上百個噴泉噴頭,近千組燈光,配合著水幕舞動,讓成都市民以及遊客在炎炎夏日中,感受到科技與文化深度融合的視聽盛宴,也有了避暑休閒的又一好去處。
鏡頭2
從「水韻天府」項目延伸出去,與之成片打造的,則是 「天府芙蓉園」。上周末,這裡也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水上清涼派對,水球大戰、閃光電音跑……7月27日以及28日兩天,共吸引了近3000人到此遊玩。佔地1800餘畝的天府芙蓉園,坐落在雙流機場起降航線之下,3萬餘株芙蓉花對公眾免費開放。這裡不僅有各種花卉,還充分借鑑海綿城市、循環經濟等全新理念,擁有 「黑科技」,加上定期舉辦的各種豐富的音樂節、賞花季、燈光秀等節會活動,這裡更成為了都市微度假的休閒之地。
武侯區在對這兩處「城市公園」進行改造時,進行了不同的嘗試——針對「水韻天府」這一城中村改造項目,儘量保留生態本底,同時大量增加綠地和生態景觀,並對少量原有建築按照特色進行修繕和改造;針對「天府芙蓉園」項目,則注重市政公園的「造血」功能,創新採用COT模式(即合作-經營-轉讓),公開招標引入中糧集團共同投資,合作建設,探索綠色開放空間多元營運模式,形成自我造血、自我生長的長效體制機制,持續推動生態效益的價值實現。
水韻天府:從髒亂差到旅遊街區
針對這一城中村改造項目,儘量保留生態本底,同時大量增加綠地和生態景觀,並對少量原有建築按照特色進行修繕和改造。
走進毗鄰江安河的水韻天府街區,「波浪形」景觀裝置搭配互動親水設施,蜀水韻動之美撲面而來。順著建築中間的木頭廊橋漫步跨入,城市記憶展區呈現眼前,好似進入一條時光隧道……
街區地處江安河生態帶,總面積約260畝,形成了由濱水休閒景觀帶、創意休閒之翼和樂活運動之翼、三大各具形態和特色的活動場所,以及水韻廣場、靜湖月夜、創意休閒街區、魔幻水舞聲光秀、濱水休閒街區、運動休閒區6個特色主題區域構成的「一帶、兩翼、三核、六區,多節點」的總體景觀結構。
其中,生態文化體驗館與「水影秀」便是核心景觀。
昨日舊汽修廠:今日生態文化體驗館
「生態文化體驗館是在舊汽修廠廠房的鋼結構建築上,進行總體設計改造。屋面鋪設了太陽能電池板降低能耗,同時立面採用鏡面反射的材質,讓整座建築具有生態環保功能的同時更加精緻。」成都水韻天府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宇介紹,其中,《林盤演繹》活態展區採用無邊界概念,模糊了展館與景觀邊界,打破了室內外界限,水與景、樹與房相生相應。
水影秀則以水元素作為演藝的主要載體,通過52米超長捲簾屏和大型水幕成像體相結合,集燈光、音響、視頻、噴泉、舞美、機械動態裝置等現代演繹手段,將水、聲、光、多媒體等多元素組合,給予市民遊客巨大視覺衝擊力和震撼力的視聽盛宴。
城中村改造引進社會資本
「除了每周一例行檢修,如果沒有意外,周二至周日我們都會在晚間上演水影秀,整個秀持續大概40分鐘左右,圍繞天府文化的設計主題,意象式地勾畫出蜀錦文化與江安河兩岸的歷史關聯,激發市民遊客對金花壩子絲路文化的回想。」王宇說。
據了解,「水韻天府」項目就是由武侯區城中村推進辦作為業主單位,引進了社會資本方進行打造,目前由社會資本方即北京利亞德集團聯合成都寬窄巷子公司以及武侯文投公司成立了一家輕資產公司運營公司,來共同參與整個園區的運營管理工作。
現在,街區還策劃了各種多元化的文化活動,足球賽、音樂節、戶外微電影節、藝廊設計年展、動漫cosplay、音樂劇、親子周末主題活動等,使街區更加「活」起來。
但您可能想不到的是,這片位於金花橋街道江安河社區的水韻天府文化旅遊街區,之前還是老舊的城中村,這裡曾經房屋低矮、缺乏基礎設施,環境髒亂差,是典型的城中村。為了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武侯區全面啟動了簇橋、機投橋、金花橋三大城中村改造。
既有環保、現代要素 又傳承文化與記憶
金花橋城中村區域水林資源豐富,同時臨近武興路、老川藏路等出入城通道,緊鄰雙流國際機場,有良好的區位條件和生態資源稟賦。顯然,簡單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將是對資源和優勢的巨大浪費。
如何科學地利用好資源和優勢,既推動城中村改造,又實現自然生態、城市品質、居住改善、產業升級等綜合效益?以往,城中村改造是以「拆遷」為主要手段。對於區域發展來說,這就是「死資源」。武侯區則從文創產業的角度,挖掘了另一種改造方式:把「死資源」變成「活資產」,按照這一思路,「水韻天府」項目應運而生。
武侯區城中村推進辦項目推進科科長徐川說:「『水韻天府』是以原來這片區域的一座公園為基礎進行改造和升級。在規劃設計時,儘量保留生態本底,同時大量增加綠地和生態景觀,僅保留少量原有建築並對原有建築按照特色進行修繕和改造。」
「『水韻天府』項目對原有建築進行修繕改造和藝術設計之後,房屋呈現出獨特的美感,既有環保、現代的要素,又傳承了文化與記憶。」在她看來,「水韻天府」作為一個休閒旅遊景區不僅改善了轄區面貌,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讓老舊建築通過科學設計煥發新的生命。這些城中村老居民房間的原貌,也被保留了下來作為景觀,市民們可以在「水韻天府」街區的展示區看到。
天府芙蓉園:「文商旅體」注入新生命力
創新採用COT模式(即合作-經營-轉讓),形成自我造血、自我生長的長效體制機制,持續推動生態效益的價值實現。
錦城綠道(武侯段)全長約36公裡,規劃一級綠道12.6公裡,規劃二級綠道23.6公裡。天府芙蓉園則是錦城綠道上的重要節點,位於武侯區環城生態區南片區,佔地約1330餘畝,總投資8億元,項目以「天府錦繡、芙蓉未央」為主題,充分展示「芙蓉畫卷」盛景,全部免費對公眾開放。
4萬平方米向日葵 成為新的「網紅」地
「我們種植了近4萬平方米的向日葵,最近太多人來『打卡』拍短視頻了。」武侯文投公司投資運營部副經理陳琳說。雖然還沒有到芙蓉花的花期,但是天府芙蓉園的人氣卻一直很高,前段時間正值盛花期的向日葵花海,讓這裡成為新的「網紅」地。此外,這裡還是西南地區植物品種最齊全的公園,目前園內植物多達300餘種。在植物景觀布局上採用適合成都本地氣候生長的草本花卉,分四季種植,以時令花卉為單季主打,實現色彩豐富的花島景觀效果。天府芙蓉園以一軸三組團組成,以芙蓉花花莖為軸,以芙蓉花花瓣為組團,把植物花卉的種栽和商業業態結合在一起。
從藍花楹大道一眼望過去就是天府芙蓉園的主景觀區,整個景觀構建錯落有致,共分為芙蓉區、秋彩林區、芳香園區、藥田區、農田區、喬灌區、花田區、迷宮區、草坪區、防護林區等十大區域。所有草坪和花島不僅沒有圍欄,還專門設置了小道,供人深入其中、親近自然。
免費公園咋「造血」?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如何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武侯區創新採用COT模式(即合作-經營-轉讓),公開招標引入中糧集團共同參與投資、經營管理,來實現天府芙蓉園的可持續經營。
武侯區與中糧集團合作創新了公園運營模式——兼顧公共性和經營性的市場化運營體系。通過推動芙蓉文化的發展,延伸芙蓉文化的產業鏈,打造芙蓉文化的品牌。通過推動營運創新,形成自我造血、自我生長的長效體制機制,持續推動生態效益的價值實現,提升項目的產出效益,探索綠色開放空間多元營運模式。
作為一個免費對公眾開放的市政類公園,如何實現自我的「造血」功能,是武侯區政府投建天府芙蓉園之初就考慮的問題。擺脫傳統模式,吸納社會資本,這樣就能夠兼顧公共性和經營性的市場化運營,做到文化、商業、旅遊、體育的結合,使項目擁有可持續性的生命力。
「突出公園城市的特點,天府芙蓉園的建設不僅要將生態價值考慮進去,更要把經濟價值轉換出來,實現生態資源的轉換。」陳琳說。也正因為如此,作為業主方武侯文投公司與中糧置業的運營合作也有一定標準的績效考核,涉及活動舉辦、宣傳推廣、招商運營及物業管理等方面,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也可以最大限度實現收入的增加。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董馨 攝影記者 王勤 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