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重點並不在於錢 過年發紅包的習俗是這樣來的

2021-03-03 潮州日報


又到了發紅包的時候。在此時,很多人會把紅包等同於壓歲錢。事實上,起源於漢代的壓歲錢,最初的重點並不在於錢,而在於壓歲(祟)。大人發給小孩壓歲錢,是希望小孩能夠遠離鬼祟的侵害。如今,壓歲錢的重點變成了錢,而壓祟驅邪的本意已無人理會。


〓春節紅包文化面面觀〓

  當前對「紅包」起源較為普遍的說法,是流傳於民間的關於「祟」的故事。


  傳說,「祟」是一個身黑手白的小妖,每年除夕夜裡出來,用手在熟睡的孩子頭上摸三下,孩子就會嚇哭發燒囈語,醒來後變得痴傻。人們害怕「祟」來害孩子,故除夕夜裡徹夜不睡,即是「守祟」(守歲)。嘉興府一戶人家,無意間發現,用紅紙包著八枚銅錢,除夕夜放在孩子枕邊,可以嚇跑「祟」,隨即眾人紛紛效仿,春節發紅包逐漸成為習俗。


  而能被歷史考證的類「紅包」,最早可追溯到漢代的厭勝錢。作為專為佩戴賞玩而制的避邪品,此類錢幣上一般鑄有「千秋萬歲」、「天下太平」等吉祥語以及龍鳳、雙魚、星鬥等象徵意義較好的圖案。

  至唐時,有「擲錢為戲」、「散與金錢」、「洗兒錢」等說法。宋元時期,逐漸形成與現代較為相像的「壓歲錢」習俗。及至明清,壓歲錢多被彩繩串起。

  清朝人富察敦崇所著《燕京歲時記》記載:「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

  到了民國,壓歲錢演變為用紅紙包一百文銅元給孩子,其寓意為「長命百歲」;給已經成年的晚輩壓歲錢,紅紙裡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徵著「財源茂盛」、「一本萬利」。

  發紅包這件事歷史久遠,不但中國大陸有這樣的習俗,香港、臺灣地區,甚至日本、東南亞都有類似的習俗。

  隋朝時候,日本遣隋使在完成使命回國時,朝廷官員設宴送別並贈送禮物,在包裝上用紅白染色的細蔴繩綑紮在一起象徵友好平安。

  此後,這一禮儀文化流入日本,當時用細蔗繩打的結就慢慢地演變成今天日本著名的「水引」結繩文化。如今在日本,家長會派「お年玉」給小孩。

  19世紀初,很多中國人移居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謀生,稱為「跑南洋」。中國的紅包文化也隨之傳到了東南亞。由於馬來西亞地處熱帶,樹木蔥籠,綠色是馬來人生活的主色調,所以馬來人把紅包變成了「青包」。

  在臺灣地區,紅包還有政治含義。政治人物每年春節自己寫春聯、發送小額紅包,都是很流行的親民方式,馬英九當政的這些年,每年都會推出設計精美的紅包,印刷量高達幾十萬份。

  發紅包的傳統曾被當作「四舊」破除。上世紀80年代之後,大陸地區的紅包文化捲土重來,南北方發紅包的不同也開始顯現出來。

  在廣東,是有派發「利是」的傳統習俗,一般是已婚人士發給未婚人士、長輩發給晚輩、上司發給下屬。由於派發「利是」者重在祝福和心意,收「利是」者也重在討個吉利,因此廣東人派發「利是」的金額不大,一般都是10元、20元、50元而已,而且派發的對象也比較廣泛。

  而北方的紅包明顯就要「厚實」不少。在上世紀90年代,北方城市家庭的紅包已是百元起步,近些年則是水漲船高,500元、1000元的紅包已不鮮見。


  根據媒體的調查報導,壓歲錢、紅包已經成為了很多人春節最大的支出項目,甚至有人發紅包發出了一個月的工資。不過,與廣東不同,北方的紅包往往贈予關係較為親近的親屬和朋友。

  發紅包的壓力大,收紅包的也開心不到哪裡去。收到紅包,最開心的應該是孩子,然而大人會通過連哄帶騙,又將壓歲錢從孩子手中拿過來。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兒時體驗,包得越大的紅包越沒有意義,因為最終必須上交給父母。

  大人其實也很無奈,因為自己的小孩收到多少紅包,自己也得如數包還給對方的孩子。說到底,收發紅包都是大人之間的事。因此壓歲錢和其他份子錢本質上沒有多少差別,是中國人情社會的一部分。它們的存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顯示人與人之間的客氣與親密。



  紅包是中國人的一種交往方式,具有表達祝福的含義。實際上,這種交往方式的意義並不能低估,有時紅包的來往會是個人身處社會關係網絡之中的一個確認,有時紅包的多寡還是衡量彼此關係深淺程度的一個尺度。再次,對於一些人來說,它還是體現個人身份的一個標誌。

  改變了人們購物方式的網際網路,也在改變人們發紅包的方式。最近幾年春節期間,手機搶紅包成為了一項全民狂歡的遊戲。


  手機紅包誕生於2014年春節。當時,微信支付率先推出搶紅包功能,隨後,支付寶也加入了紅包大戰。上億人參與到這場狂歡中,技術實實在在改變中國人的過年方式。

  在這場狂歡中,哪裡人玩兒得最HIGH呢?

  據悉,去年廣東、浙江、北京、江蘇、上海、福建、遼寧、山東、陝西、四川,是發放紅包數量最多的十個省份。

  而2015年支付寶全民帳單數據顯示,發紅包最豪爽的男人來自福建漳州和浙江杭州,去年分別人均發了1477元和1433元紅包,緊隨其後的是福建莆田、浙江溫州和山東濰坊。從人均金額上看,三四線城市發紅包普遍比大城市闊綽。

  有評論認為,搶紅包正在毀掉春節。事實上,由網際網路公司發起的紅包大戰能夠得到熱烈追捧,正是因為它代表了國民情趣。相比於味同嚼蠟般的拜年簡訊,有了搶紅包的春節是不是更熱鬧、更喜慶一些?

[1.包的金額大小有講究,不可盲目]


關係深交情好的鐵哥們鋼姐們送的要實在,既要表達本身的衷心祝福也要不失本身的身份和這份友情。最好不要跟風,不要搞一刀切,班長或者誰統一口徑都是六百八百的,其實不符合送禮人的心意,每個人心裡都有桿秤,你兩感情深,在他認為就不一定,所以包大包小量體裁衣本身把握。

此外,不同地方包的數字不一樣,北方喜歡整數,100、200的;而南方多喜歡帶6帶8帶7的吉利數,舉個實例68、66、88、66.6、88.8,表示的是心意,就像「利市」一樣,廣東福建10塊、20也包,主管拉長給下屬員工,傳達的是一種祝福和感謝。

[2.紅包的包裝要講究]

一般婚宴都是有專門接待,農村的有「知客」記帳,一是一二是二花花的票子當場點後記上,以便以後還禮。而城裡的多在酒店辦,專門招待擺個大盤子,來客籤名後把紅包放進去,多是沒名的,所以多少都可以,不會因寒酸而沒面子。倘若你要表達特別的意思,可以寫上祝福和落款,主人也會領悟你的意思。

 [3.送紅包的時機要恰當]

記得小時候走人戶,親戚給壓歲錢的時候,經常是悄悄的放在你的口袋裡,等你回家時,往往要大吃一驚。當然,這可能是與當時民風比較純樸存在一定的關係吧。國外聖誕節時,小孩的禮物悄悄的放在襪子裡,與這有點類似,但可能更恰當的解釋是原因是對象是小朋友吧,小朋友的心理更為純樸吧。送紅包時,最好是剛開始的時候,就送出去,避免主人懷疑你是來吃白食的,你也不一定踏實,吃飯可能都會不自在;二是不要太過於直接,一把塞在別人的手上,太直白了,你可以在握手時,塞在對方的手上。三是要送給管事的長輩,注意寒暄幾句以免尷尬。

[4.給小孩送禮一定要讓大人看到]

主要是兩個目的,一是由於小孩不懂事,防止其收了紅包不交給大人,錢多了對小孩並一定是好事,而且容易丟失;讓大人看到,是為了讓大人呆會來「沒收」收歸家庭財產使用;第二個目的,當然也是不要送得不明不白呀。

[5.紅包可以包幾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為了避免本身送的不到位,比方說有時候本身拿不定注意到底送多少為好,就可以採用多個包法,分幾個檔次,比方說一個十幾年沒見面也沒聯絡的過去也不怎麼親密的同學突然發來請帖,既要回應他的邀請,同時也要在眾多同學中不失顏面,就可以包吉祥數字的如68的一個放西裝左邊口袋;包個整數如100放到右邊口袋裡;包個大整數放到褲子口袋裡,這樣就可以多手準備了,到現場後根據具體情況遊刃有餘地處理了。

網編:蔡蔡

相關焦點

  • 論過年發紅包習俗.
    不知道大家是因為什麼喜歡過年的呢?小編小時候是因為過年可以穿新衣服,有很多好吃的,可以領壓歲錢。
  • 過年發多少壓歲錢更合適?大人這樣「發紅包」,孩子拿了更開心
    萬一裡面的錢很少怎麼辦?」姨媽看到笑笑的行為,忍不住和笑笑開玩笑道。 笑笑聽到這話,一本正經地說:「姨媽,媽媽說,紅包最重要的不是錢多不多,是心意。只要愛笑笑的話,給不給壓歲錢都一樣的,錢多不多也不重要。」
  • 過年習俗之紅包利是壓歲錢
    每年過年都少不了給小孩派紅包利是壓歲錢,這習俗由來已久,你知道最初習俗是怎麼形成的嗎?相傳,古代有種叫祟的小怪獸,性情十分古怪,專喜歡在過年的時候摸小孩子的頭偷取他們的思想。八仙聽說了,便化身為八枚銅錢來到人間。此時恰逢年關,有一家窮人,夫妻倆老來得子,喜歡得不得了。
  • 過年為什麼給壓歲錢
    今天已經是大年初四了,在除夕或初一那天家裡的長輩都會給晚輩壓歲錢,來祈求平平安安。壓歲錢作為人們過年時很重要的一項傳統習俗歷來已久,那它是怎麼來的呢?今天就跟隨小豬一起來看一下。後來,孩子的父母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其他人,大家知道後紛紛效仿,每逢過年的時候,就用紅紙把錢包住給孩子,果然,「祟」這隻小妖以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了。因此,人們就把這種錢叫做「壓祟錢」,而「祟」是「歲」的諧音,後來逐漸就被稱為「壓歲錢」了。
  • 工作3年了,過年不給親戚的小孩發紅包,我有錯嗎?
    工作三年了,還是月光族,沒錢還是要回家過年,親戚帶著小孩來家裡拜年,我沒給紅包,後來在家族群聊天才知道親戚在背後說,我這麼大個人也沒給他們家小孩發個紅包,不會做人。請問大家我這樣錯了嗎?今天針對已經進入社會開始工作的人,小相公要問大家,畢業工作後就要發壓歲錢了嗎?還是要結婚後才開始發壓歲錢呢?
  • 「憑什麼兩家孩子壓歲錢不同?」婆婆過年發紅包,卻遭到寶媽質問
    過年是我們的傳統習俗,這代表著前一年的結束和新一年的開始,而對於孩子來說就更開心了,因為他們在過年的時候不僅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並且還可以收到長輩們給的壓歲錢,有不少小朋友就指望著用這些壓歲錢來買自己家心儀的玩具呢
  • 小孩子從來拿不到,過年的壓歲錢習俗,究竟是怎樣來的呢?
    民間有句俗語說:「小孩盼過年,大人望種田」,孩子們是盼望過年的,因為過年不但能吃到好吃的食物,能夠穿上嶄新的新衣服,最為重要的是還能拿到從父母或其他長輩那裡發放的壓歲錢。儘管壓歲錢往往會被大人以各種藉口「保管」起來,但能擁有一小筆玩耍資金對孩子們來說已是十分高興的一件事。
  • 過年怎樣給壓歲錢?給多少合適呢?
    文|杉杉育兒過年壓歲錢什麼時候給過年的壓歲錢一般都是長輩給晚輩,所以基本上都是在晚輩給長輩拜年的時候給。拜年和給壓歲錢都是過年時候一項十分重要的習俗,從古代流傳至今。變味的壓歲錢不知道從什麼開始壓歲錢開始變味了,要越給越多越好,好像是一種面子的象徵,不給個大紅包都不好意思。很多人辛辛苦苦在外面幹了一年,好不容易存了幾萬塊錢,回家過年走親訪友,一圈下來口袋空了,有點欲哭無淚。
  • 親戚二胎自家只有一胎,過年壓歲錢咋給?網友:不妨學學廣東人
    對於小麗來說,卻認為只剩一個就夠了,但是要知道在壓歲錢這件事情上,見到孩子必定是人手一個的。尤其是她的親戚當中很多人都有二胎,對此她就非常的苦惱,不知道到了過年的時候應該怎樣分配壓歲錢。然而,有網友就建議她不妨學學廣東那邊的做法。一、親戚二胎自家只有一胎,過年壓歲錢咋給?
  • 過年給小孩多少壓歲錢才合適?專家:反正別太多!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 一到過年,小孩子們都非常興奮,因為過年有壓歲錢,但是對於大人來說,過年不只是過年那麼簡單了。家家都有孩子,給還是不給?給多少?這一系列的問題來了。
  • 過年了,要給孩子發紅包嗎?
    這幾天收到一個用戶的提問:  最近在糾結一個問題,過年期間,應該給姐姐的孩子多少壓歲錢,很苦惱。我的答案是:量力而行。  過年給孩子壓歲錢是個習俗,用來驅趕鬼怪、圖個吉利。但是現在被視作一種禮尚往來的方式,對大人而言,會比較糾結,壓歲錢給多了負擔重,給少了面子上又過不去
  • 孩子嫌壓歲錢少躺地上撒潑,過年給多少錢紅包才合適?
    王先生沒有想到,過年原本應其樂融融的一家人,會因為壓歲錢陷入尷尬局面:十歲的孩子嫌爺爺給的100塊壓歲錢少,躺在地上打滾撒潑。最後老人向鄰居借了1000塊錢孩子才不鬧了,王先生在旁邊看著都覺得臉紅。無獨有偶,李女士回老家給孩子發紅包時,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
  • 親戚家兩娃我家一個娃,過年怎麼發紅包?不吃虧又不會尷尬
    過年給孩子們壓歲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前父母為了避免孩子飽受邪祟困擾,過年時會在孩子的枕頭底下壓上幾個銅板,用來鎮壓邪祟,時代在發展進步,慢慢地人們也就不相信「祟」的存在了,但是過年給孩子壓歲錢、發紅包慢慢傳下來了。
  • 「壓歲錢」在最初真的是錢嗎?答案來了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壓歲錢」是不是在最初的時候就是錢呢?我們給孩子「壓歲錢」到底是為了什麼呢?實際上,給壓歲錢是漢族春節的一個重要傳統,早在漢代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不過,當時的壓歲錢和我們如今的壓歲錢是不同的,既不是什麼貴重的禮品,也不是當時市面上流通的貨幣,而是一種為了佩戴玩賞而專門鑄造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
  • 給壓歲錢習俗的來龍去脈,磕完頭給壓歲錢?看完過個好年
    快過年了,最近在和朋友聊天的時候,他又跟我談到一個問題。他跟我說他的老家,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習俗。就是過年的時候,晚輩一定要向長輩磕頭,而且是磕三個響頭,才可以接過長輩手中的壓歲錢。壓歲錢網絡圖片他在大學的時候,回家過年,跟著父母一起去拜年。按照當地的習俗,不管年齡上有多大,有沒有成年?只要還在讀書,長輩過年的時候就一定會給壓歲錢。
  • 過年為啥要給孩子壓歲錢?壓歲錢金額逐年上升,是好事還是壞事?
    壓歲錢寓意過年給壓歲錢的這個習俗,在中國已經流傳了上千年了,但說實話,不少中國人還真不知道壓歲錢的寓意是什麼。大多數的人只知道,給壓歲錢是圖個吉利,希望孩子平平安安長大。其實,壓歲錢最開始的名字是壓祟錢,是因為過年的時候,孩子正好要漲一歲,所以才取諧音為壓歲錢。
  • 「創作開運禮」過年給小孩多少壓歲錢才合適?專家:反正別太多!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一到過年,小孩子們都非常興奮,因為過年有壓歲錢,但是對於大人來說,過年不只是過年那麼簡單了。家家都有孩子,給還是不給?給多少?這一系列的問題來了。話說給孩子壓歲錢就是長輩對晚輩的關愛,無關錢多錢少,但是上升到人際關係,就不只是錢的問題了,已經成為一種禮尚往來的習俗,給少了面子不好看,給多了又增加了自己負擔,反而造成了心理負擔,人際關係可能也因此變得敏感。那麼給一般給孩子紅包需要考慮哪些問題呢?
  • 成年人為壓歲錢折腰?這些發壓歲錢的套路都告訴你了,還不來看看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壓歲錢的門檻也隨之水漲船高,小時候收到50、100元便覺得是筆「巨款」,如果現在再送這麼點自然是拿不出手的,那麼到底送出多少壓歲錢才合適呢,我們不妨來看一份《全國壓歲錢地圖》,看看各個地區的人們都送出了多少壓歲錢。
  • 親戚家兩個孩子,自己只有一個娃,壓歲錢咋給?網友:學學廣東吧
    每到過年的時候,很多家長都開始頭痛,又要準備年貨、又要大掃除、還要準備好孩子們的壓歲錢。每個家庭都會面對發紅包,雖然說自己的孩子也能收紅包,但是也會因為發出去和收回來的壓歲錢數不等,很多家長對此大吐苦水。
  • 體面且正確發紅包策略,「鼠」你最旺,開心過年,理性壓歲
    小時候盼望過年,長大後害怕過年,多麼扎心的話語啊,又是多少成年人的心裡話。苦了一年,回到家裡,是團圓,是慶祝,也是對比,更是消費。這個物質橫流的時代,笑問蒼天放過誰?有一句話說的是「錢不是萬能的,沒錢萬萬不能」,所以,最能證明自己的就是人民幣了。那又是什麼讓我們成年人感覺過年沒年味?簡單,就是長大後我們沒有了天真與單純,沒有了那些簡單的快樂。好吧,言歸正傳,不扯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