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發紅包的時候。在此時,很多人會把紅包等同於壓歲錢。事實上,起源於漢代的壓歲錢,最初的重點並不在於錢,而在於壓歲(祟)。大人發給小孩壓歲錢,是希望小孩能夠遠離鬼祟的侵害。如今,壓歲錢的重點變成了錢,而壓祟驅邪的本意已無人理會。
〓春節紅包文化面面觀〓
當前對「紅包」起源較為普遍的說法,是流傳於民間的關於「祟」的故事。
而能被歷史考證的類「紅包」,最早可追溯到漢代的厭勝錢。作為專為佩戴賞玩而制的避邪品,此類錢幣上一般鑄有「千秋萬歲」、「天下太平」等吉祥語以及龍鳳、雙魚、星鬥等象徵意義較好的圖案。
至唐時,有「擲錢為戲」、「散與金錢」、「洗兒錢」等說法。宋元時期,逐漸形成與現代較為相像的「壓歲錢」習俗。及至明清,壓歲錢多被彩繩串起。
清朝人富察敦崇所著《燕京歲時記》記載:「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
到了民國,壓歲錢演變為用紅紙包一百文銅元給孩子,其寓意為「長命百歲」;給已經成年的晚輩壓歲錢,紅紙裡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徵著「財源茂盛」、「一本萬利」。
發紅包這件事歷史久遠,不但中國大陸有這樣的習俗,香港、臺灣地區,甚至日本、東南亞都有類似的習俗。
隋朝時候,日本遣隋使在完成使命回國時,朝廷官員設宴送別並贈送禮物,在包裝上用紅白染色的細蔴繩綑紮在一起象徵友好平安。
此後,這一禮儀文化流入日本,當時用細蔗繩打的結就慢慢地演變成今天日本著名的「水引」結繩文化。如今在日本,家長會派「お年玉」給小孩。
19世紀初,很多中國人移居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謀生,稱為「跑南洋」。中國的紅包文化也隨之傳到了東南亞。由於馬來西亞地處熱帶,樹木蔥籠,綠色是馬來人生活的主色調,所以馬來人把紅包變成了「青包」。
在臺灣地區,紅包還有政治含義。政治人物每年春節自己寫春聯、發送小額紅包,都是很流行的親民方式,馬英九當政的這些年,每年都會推出設計精美的紅包,印刷量高達幾十萬份。
發紅包的傳統曾被當作「四舊」破除。上世紀80年代之後,大陸地區的紅包文化捲土重來,南北方發紅包的不同也開始顯現出來。
在廣東,是有派發「利是」的傳統習俗,一般是已婚人士發給未婚人士、長輩發給晚輩、上司發給下屬。由於派發「利是」者重在祝福和心意,收「利是」者也重在討個吉利,因此廣東人派發「利是」的金額不大,一般都是10元、20元、50元而已,而且派發的對象也比較廣泛。
而北方的紅包明顯就要「厚實」不少。在上世紀90年代,北方城市家庭的紅包已是百元起步,近些年則是水漲船高,500元、1000元的紅包已不鮮見。
根據媒體的調查報導,壓歲錢、紅包已經成為了很多人春節最大的支出項目,甚至有人發紅包發出了一個月的工資。不過,與廣東不同,北方的紅包往往贈予關係較為親近的親屬和朋友。
發紅包的壓力大,收紅包的也開心不到哪裡去。收到紅包,最開心的應該是孩子,然而大人會通過連哄帶騙,又將壓歲錢從孩子手中拿過來。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兒時體驗,包得越大的紅包越沒有意義,因為最終必須上交給父母。
大人其實也很無奈,因為自己的小孩收到多少紅包,自己也得如數包還給對方的孩子。說到底,收發紅包都是大人之間的事。因此壓歲錢和其他份子錢本質上沒有多少差別,是中國人情社會的一部分。它們的存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顯示人與人之間的客氣與親密。
紅包是中國人的一種交往方式,具有表達祝福的含義。實際上,這種交往方式的意義並不能低估,有時紅包的來往會是個人身處社會關係網絡之中的一個確認,有時紅包的多寡還是衡量彼此關係深淺程度的一個尺度。再次,對於一些人來說,它還是體現個人身份的一個標誌。
改變了人們購物方式的網際網路,也在改變人們發紅包的方式。最近幾年春節期間,手機搶紅包成為了一項全民狂歡的遊戲。
手機紅包誕生於2014年春節。當時,微信支付率先推出搶紅包功能,隨後,支付寶也加入了紅包大戰。上億人參與到這場狂歡中,技術實實在在改變中國人的過年方式。
在這場狂歡中,哪裡人玩兒得最HIGH呢?
據悉,去年廣東、浙江、北京、江蘇、上海、福建、遼寧、山東、陝西、四川,是發放紅包數量最多的十個省份。
而2015年支付寶全民帳單數據顯示,發紅包最豪爽的男人來自福建漳州和浙江杭州,去年分別人均發了1477元和1433元紅包,緊隨其後的是福建莆田、浙江溫州和山東濰坊。從人均金額上看,三四線城市發紅包普遍比大城市闊綽。
有評論認為,搶紅包正在毀掉春節。事實上,由網際網路公司發起的紅包大戰能夠得到熱烈追捧,正是因為它代表了國民情趣。相比於味同嚼蠟般的拜年簡訊,有了搶紅包的春節是不是更熱鬧、更喜慶一些?
[1.包的金額大小有講究,不可盲目]
關係深交情好的鐵哥們鋼姐們送的要實在,既要表達本身的衷心祝福也要不失本身的身份和這份友情。最好不要跟風,不要搞一刀切,班長或者誰統一口徑都是六百八百的,其實不符合送禮人的心意,每個人心裡都有桿秤,你兩感情深,在他認為就不一定,所以包大包小量體裁衣本身把握。
此外,不同地方包的數字不一樣,北方喜歡整數,100、200的;而南方多喜歡帶6帶8帶7的吉利數,舉個實例68、66、88、66.6、88.8,表示的是心意,就像「利市」一樣,廣東福建10塊、20也包,主管拉長給下屬員工,傳達的是一種祝福和感謝。
[2.紅包的包裝要講究]
一般婚宴都是有專門接待,農村的有「知客」記帳,一是一二是二花花的票子當場點後記上,以便以後還禮。而城裡的多在酒店辦,專門招待擺個大盤子,來客籤名後把紅包放進去,多是沒名的,所以多少都可以,不會因寒酸而沒面子。倘若你要表達特別的意思,可以寫上祝福和落款,主人也會領悟你的意思。
[3.送紅包的時機要恰當]
記得小時候走人戶,親戚給壓歲錢的時候,經常是悄悄的放在你的口袋裡,等你回家時,往往要大吃一驚。當然,這可能是與當時民風比較純樸存在一定的關係吧。國外聖誕節時,小孩的禮物悄悄的放在襪子裡,與這有點類似,但可能更恰當的解釋是原因是對象是小朋友吧,小朋友的心理更為純樸吧。送紅包時,最好是剛開始的時候,就送出去,避免主人懷疑你是來吃白食的,你也不一定踏實,吃飯可能都會不自在;二是不要太過於直接,一把塞在別人的手上,太直白了,你可以在握手時,塞在對方的手上。三是要送給管事的長輩,注意寒暄幾句以免尷尬。
[4.給小孩送禮一定要讓大人看到]
主要是兩個目的,一是由於小孩不懂事,防止其收了紅包不交給大人,錢多了對小孩並一定是好事,而且容易丟失;讓大人看到,是為了讓大人呆會來「沒收」收歸家庭財產使用;第二個目的,當然也是不要送得不明不白呀。
[5.紅包可以包幾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為了避免本身送的不到位,比方說有時候本身拿不定注意到底送多少為好,就可以採用多個包法,分幾個檔次,比方說一個十幾年沒見面也沒聯絡的過去也不怎麼親密的同學突然發來請帖,既要回應他的邀請,同時也要在眾多同學中不失顏面,就可以包吉祥數字的如68的一個放西裝左邊口袋;包個整數如100放到右邊口袋裡;包個大整數放到褲子口袋裡,這樣就可以多手準備了,到現場後根據具體情況遊刃有餘地處理了。
網編:蔡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