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再現,華為正式發布高性能雷射雷達

2020-12-26 網易

  眾所周知,從珠穆朗瑪峰北坡登頂要比南坡困難許多。儘管如此,在雷射雷達領域華為依然選擇了從北坡登頂,即通過研發麵向乘用車的前裝量產雷射雷達產品,將這項技術最終帶入每一輛車。12月21日,在歷經四年多的打磨之後,華為正式對外發布了96線車規級高性能雷射雷達產品和解決方案。

  

  爬北坡需要直面的雷射雷達三大挑戰,圖片來源:華為

  不破不立,首款產品高性能與車規級兼備

  高性能,車規級,能夠大規模量產,這是華為雷射雷達產品追求的三大目標。提出該定位前,華為曾進行了長達半年的市場調研,最後基於對實際行駛過程中的難點場景分析,將雷射雷達的規格定義總結為三個方面:

  ● 高速場景要看的遠,需要看到200米之外的車,這決定了雷射雷達的測距規格。

  ● 複雜路口要看的寬,這決定了雷射雷達的水平FOV。

  ● 近端要很好的應對加塞並看到突出物,這就決定了雷射雷達的垂直FOV。

  

  雷射雷達要解決的實際行駛過程中的難點場景,圖片來源:華為

  華為此次發布的96線中長距雷射雷達產品正是基於該定義開發。具體來看,該產品測量距離可達200米,水平視野角度120°,垂直25°,可以實現城區行人車輛檢測覆蓋,併兼具高速車輛車測距檢測能力。水平、垂直線束均勻分布,形成穩定的點雲對後端感知算法也非常友好,滿足中國遠距小障礙物、近距離加塞、近端突出物、隧道、十字路口無保護左拐、地庫等複雜路況及獨特場景。

  不僅如此,該產品體積較小,易於和整車集成,而不會影響整車造型,可充分滿足不同車企的安裝適配問題,如安裝數量、安裝位置,以及在運行中碰到的環境適應性問題。由於已經有多個車型的配套經驗,華為在雷射雷達造型匹配、安裝位置以及環境工程等方面均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要想實現真正的大規模前裝量產,將產品性能做到出類拔萃這只是一個開始,更大的挑戰是如何滿足車規級,確保產品在各種嚴苛車載環境下的可靠性及工程適裝性。為此,華為針對車規要求的高低溫溼熱,水壓、振動、鹽霧、人眼安全、EMC(電磁兼容)、碎石衝擊等場景,都嚴格按照ISO國際標準執行,甚至基於TOP車企的特殊要求,做了更加嚴苛的測試。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針對雷射雷達容易被髒汙、霜、霧、凝露、薄冰等覆蓋的情況,華為還自主設計開發了智能清洗系統以及智能加熱系統,並做了大量測試來驗證其效果。

  

  華為96線中長距雷射雷達進行的可靠性測試,圖片來源:華為

  據消息人士透露,華為此次官宣的雷射雷達正是同一天曝光的ARCFOX極狐HBT所量產搭載的96線中長距雷射雷達產品。伴隨華為車規級雷射雷達的亮相,搭載華為3顆雷射雷達的極狐HBT也成為了智能電動量產第一車,該車型將於明年發布。

  

  搭載3顆雷射雷達當然ARCFOX極狐HBT諜照

  另據華為融合感知產品部總經理段忠毅介紹,為了更好的應對智能網聯汽車對於高性能雷射雷達的需求,華為還依託在光通訊領域積累的精密製造能力以及先進工藝裝備實驗室,在廣東東莞市建立了第一條車規級雷射雷達Pilot產線,目前正按照年產10萬套/線在推進,以適應未來大規模量產需求。

  跨界不跨行,華為願把雷射雷達帶入每一輛車

  或許在雷射雷達賽道上,華為還是一個新玩家,但其實華為在該領域的經驗一點都不亞於那些頭部玩家。就像此前華為發布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時所宣稱的:核心還是華為過去在ICT領域的積累,作為智能駕駛戰略的一個分支,華為雷射雷達技術底座其實也是來源於ICT領域。

  比如,得益於在ICT領域光學設計、信號處理、整機工程等領域的長期積累,華為重構了雷射雷達的核心部件,包括發送模塊,接收模塊和掃描器。其中在收發端,華為通過精準的光路控制和精巧的電路設計,大幅提升了收發模塊的光電轉換效率。在掃描器方面,華為選擇了微轉鏡掃描器架構,通過解構電機、軸承等關鍵部件,實現精準的掃描控制,進而提升點雲精度的穩定性與一致性。

  憑藉20年深厚的機電能力積累和25億次電機可靠性測試經驗,華為還設計了符合車規要求的雷射雷達掃描電機。據悉,華為雷射雷達電機可靠性可滿足最嚴苛車企對雷射雷達工作壽命的要求。從這一點上來講,華為造雷射雷達雖然跨界了,但其實並未跨行。

  未來,隨著雷射雷達對於自動駕駛的重要性不斷凸顯,華為表示其將像此前提出的「把Huawei裝進每一輛車」一樣,把雷射雷達帶入每一輛車,目前華為正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前進著。眾所周知,雷射雷達在目標輪廓測量、角度測量、光照穩定性、通用障礙物檢出等方面能力極佳,是實現連續自動駕駛體驗的關鍵傳感器,特別是對於L3+自動駕駛尤為如此。如今,高階自動駕駛量產大幕正逐漸拉開,這意味著屬於華為的未來即將到來。

  據諮詢機構Yole預計,全球雷射雷達出貨量將從2020年的34萬個,發展到2025年470萬個,2030年2390萬個,預計2030年全球雷射雷達市場規模將超百億。單車價值量的下降也將會進一步有利於雷射雷達的量產使用。

  

  全球雷射雷達銷售數量預測,圖片來源:中信證券

  一旦雷射雷達真正進入爆發期,屆時玩家們比拼的就是成本優勢、規模優勢,也就是量產能力。華為一開始就確定了更困難的「爬北坡戰略」,直接面向乘用車的前裝量產的產品化開發路線切入。這條路不僅艱難崎嶇,還需要負重前行,但是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徹底解決雷射雷達「上車難」的問題。

  華為也坦承願意承擔試錯的風險,在國際廠商具備先發優勢的壓力下,憑藉多年來在ICT領域積累的全棧自研能力以及低成本精密製造能力,努力提升雷射雷達生產效率與良品率,滿足車規級要求,進而規模化量產,實現 「把雷射雷達帶入每一輛車」的願景。

  此前,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曾在8月的藍皮書論壇上指出,「華為正在武漢的光電技術研究中心研發雷射雷達技術,目標是短期內迅速開發出100線的雷射雷達。未來計劃將雷射雷達的成本降低至200美元,甚至是100美元。」

  據了解,雖然華為的雷射雷達目前還無法做到這麼低的成本,但跟市面上動輒數萬甚至幾十萬的32線、64線或128線機械式雷射雷達相比,這個價格已經非常具有吸引力了。

  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未來,如何將量產能力、成本優勢轉化成銷售額,這是華為下一步需要考慮的,而華為到底能不能幫助車企「造好」車,相信大家心裡都有判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發布首款雷射雷達,華為要做什麼?
    儘管如此,在雷射雷達領域華為依然選擇了從北坡登頂,即通過研發麵向乘用車的前裝量產雷射雷達產品,將這項技術最終帶入每一輛車。12月21日,在歷經四年多的打磨之後,華為正式對外發布了96線車規級高性能雷射雷達產品和解決方案。
  • 華為高性能車規級雷射雷達首發,將面向百萬級量產需求
    12月22日,華為在T10 ICV CTO峰會上發布了96線車規級中長距前裝雷射雷達以及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可以實現城區行人車輛探測和高速車輛檢測等能力,更加適合中國的複雜路況。雷射雷達的優勢根據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官方介紹:相比起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雷射雷達在目標輪廓測量、角度測量、光照穩定性以及通用障礙物檢測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優勢。
  • 華為車規級前裝量產雷射雷達正式發布:可年產10萬套/線
    12月21日,華為正式發布了車規級前裝量產雷射雷達。當天,北汽新能源也公布了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ARCFOX極狐,其中極狐HBT則正是首個搭載了華為的車規級96線中長距雷射雷達方案的智能電動汽車。華為車規級前裝量產雷射雷達正式發布華為認為,相比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雷射雷達在目標輪廓測量、角度測量、光照穩定性、通用障礙物檢出等方面都具有極佳的能力。而在難點場景下,例如城區非規範行人、非規範道路,甚至是非規範駕駛的行為,急需雷射雷達來解決。
  • 華為汽車帝國版圖,揭開雷射雷達背後的秘密!
    華為就是那一個獨特的存在。在日前「華為推出96線中長距雷射雷達,建立首條車規級雷射雷達試製產線,年設計產能為10萬個」消息後,華為終於補齊了其智能駕駛硬體板塊的最後一塊拼圖。 從3年內華為手機做到世界第一,到推出獨立的作業系統鴻蒙,再到如今立志將汽車業務再現手機輝煌。
  • 華為發布車規級前裝雷射雷達,已量產
    據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官微消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T10 ICV CTO峰會12月21日在上海召開,華為融合感知產品部總經理段忠毅出席並致辭,同時華為首次面向行業正式發布車規級高性能雷射雷達(LiDar)產品和解決方案。UH2ednc
  • 華為全球首發車規級雷射雷達 150米探測距離
    日前,我們於網絡渠道獲悉,12月21日,華為發布車規級高性能雷射雷達產品和解決方案。華為表示,基於場景分析,華為設計、開發了96線中長距雷射雷達產品,可以實現城區行人車輛檢測覆蓋,併兼具高速車輛檢測能力,更符合中國複雜路況下的場景。
  • 96線車規級可量產,華為卡位全球首個上車的高線束雷射雷達
    2020-12-24 19:15:54 來源: 第一電動網 舉報   12月21日,華為首次面向行業發布了車規級高性能雷射雷達產品和解決方案
  • 9千元大疆雷射雷達發布!無人車工程師激動了:我要買10個
    乾明 雷剛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扼住自動駕駛規模化落地的雷射雷達,現在正式進入深圳速度。就在全球雷射雷達一哥Velodyne敗退中國不久,就在雷射雷達降價、性能和量產再度引發熱議之際。
  • 華為要造雷射雷達傳感器了,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詳解智能汽車的打法
    這次華為也站馬斯克了。雖然華為沒有對自動駕駛靈魂人物特斯拉CEO關於「傻子才用雷射雷達」的論斷提出任何看法,但10月22日,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高峰論壇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明確表示,華為要造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等智能汽車核心傳感器,這是華為為打造MDC智能駕駛平臺構建的四個生態中的一部分。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自動駕駛|雷射雷達|luminar|...
    隨著特斯拉FSD的測試版發布,是個大的突破性進展,自動駕駛離實際使用越來越近了。2021年應當是自動駕駛進入大眾生活的元年。汽車制動駕駛離不開雷射雷達,雖然Musk說不用雷射雷達,那是因為雷射雷達貴,如果雷射雷達能夠達到1000美元或是500美元,我相信會Musk也會用雷射雷達的。除了Musk之外,幾乎所有的汽車廠商的自動駕駛都在測試雷射雷達。
  • 華為雷射雷達參數解釋, 與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功能有什麼區別
    如果說攝像頭是汽車的眼睛,那雷射雷達就是汽車的手,可以通過觸覺清醒的感知周圍環境。26TEETC-電子工程專輯雷射雷達參數雷射雷達參數很多:雷射的波長、探測距離、FOV(垂直+水平)、測距精度、角解析度、出點數、線束、安全等級、輸出參數、IP防護等級、功率、供電電壓、雷射發射方式(機械/固態)、使用壽命等。
  • 首發| 即時監測雷射雷達數據,Cepton發布Vista-Edge雷射雷達評估...
    *圖源:cepton.com北京時間3月20日,美國加州雷射雷達初創公司Cepton科技正式發布雷射雷達數據處理系統——Vista-Edge雷射雷達評估套件。Vista-Edge雷射雷達評估套件屬於邊緣計算系統,其在同一模塊中結合Cepton雷射雷達傳感器產品Vista和英偉達嵌入式人工智慧超級計算平臺Jetson TX2,可實現即時的點雲數據3D可視化功能。
  • 雷射雷達:智能汽車的下一仗?
    11月20日,在廣州車展上,小鵬汽車發布了一款「鵬翼版」全新P7,其CEO何小鵬透露明年將推出全球首款搭載雷射雷達的量產智能汽車。當晚馬斯克就在Twitter上嘲諷小鵬汽車軟體模仿特斯拉,隨後何小鵬則在微博強硬回懟,聲稱要將特斯拉打得找不著東。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
    隨著特斯拉FSD的測試版發布,是個大的突破性進展,自動駕駛離實際使用越來越近了。2021年應當是自動駕駛進入大眾生活的元年。汽車制動駕駛離不開雷射雷達,雖然Musk說不用雷射雷達,那是因為雷射雷達貴,如果雷射雷達能夠達到1000美元或是500美元,我相信會Musk也會用雷射雷達的。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
    隨著特斯拉FSD的測試版發布,是個大的突破性進展,自動駕駛離實際使用越來越近了。2021年應當是自動駕駛進入大眾生活的元年。汽車制動駕駛離不開雷射雷達,雖然Musk說不用雷射雷達,那是因為雷射雷達貴,如果雷射雷達能夠達到1000美元或是500美元,我相信會Musk也會用雷射雷達的。除了Musk之外,幾乎所有的汽車廠商的自動駕駛都在測試雷射雷達。
  • 解析蔚來的雷射雷達專利
    ,使得雷射雷達系統的探測解析度和探測結果的準確度大幅增加。 隨著5G和人工智慧的不斷發展,智能駕駛也日益成熟,而雷射雷達在未來智能駕駛中起到了非凡的意義,蔚來剛剛結束的會議表示,今後蔚來推出的幾款車型也大概率會搭載雷射雷達。
  • ...於特斯拉(TSLA.US)的路線,蔚來(NIO.US)ET7搭載的雷射雷達是什麼?
    蔚來(NIO.US)周六發布了旗下首款轎車ET7,最大亮點之一就是配備了雷射雷達。蔚來創始人李斌在發布會上強調,對於高級別自動輔助駕駛來說,雷射雷達「不可或缺!」相比之下,特斯拉則一直鄙棄雷射雷達,堅持以視覺識別為主。目前電動車市場對於雷射雷達的態度已經形成明顯對立的兩派,那麼雷射雷達到底是什麼?對於自動輔助駕駛有多大意義?華泰證券在一篇報告中做了詳細說明。
  • 蘋果12的雷射雷達有用嗎 蘋果iPhone12雷射雷達有必要花錢買嗎
    蘋果12的雷射雷達有用嗎iPhone12 正式面世。與基本機型相比,iPhone 12 Pro 和 iPhone 12 Pro Max 的後置攝像頭除了多一枚長焦鏡頭,還增加了一顆 LiDAR,雷射雷達掃描儀。這顆雷射雷達是什麼?它能為你的手機帶來什麼新體驗?
  • iPad Pro裝雷射雷達,老賣點還是新變革?
    其實並不是一回事,在同多位業內從業者交流中得知,iPad Pro雷射雷達背後仍是ToF三維視覺技術方案,其實華為、三星、OPPO、vivo等安卓廠雖然早就玩過。比如華為智慧型手機中出現過的隔空操控屏幕,即利用了ToF鏡頭實現,但iPad Pro這裡用的ToF鏡頭技術和這些廠商所用有很大不同。
  • ​歡創科技正式發布小型化雷射雷達Camsense X2 | 產業創新兵器譜
    應用戰場機器人領域導航應用的雷射雷達,VR/AR交互應用的空間定位技術,工業檢測、醫療領域應用的高精度定位系統等。目前Camsense在雷射雷達領域已成為頭部供應商,在VR領域的單目視覺6DoF VR手柄定位技術位列世界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