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記者/曹斯)一個多星期前,16歲少女小媛(化名)和媽媽發生爭執後,賭氣吞下十餘粒相思子,第二天出現了肚子痛、嘔吐、噁心、乏力、便血等症狀,被送往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華僑醫院)救治。
4月19日,南方日報記者從醫院了解到,經過連續72小時血液淨化治療(CRT)後,目前小媛各項生命體徵穩定。請注意,相思子外表豔麗的植物有劇毒,專家稱一粒小小果實就足夠置人於死地。
青春期少女賭氣服毒幸獲救
前不久,小媛的媽媽從某個親戚那裡拿回一些相思子,全家人都不知道這種植物叫什麼,只覺得這種果實黑紅相間,晶瑩剔透,特別好看。小媛也很喜歡,經常拿在手裡把玩,還特意帶去學校給同學欣賞。
4月10日晚,出於好奇,也因和媽媽爭吵,十六歲的小媛賭氣偷偷服下了十幾顆相思子,其中有四、五粒是嚼碎後吞下的。第二天早上,小媛在學校開始嘔吐、肚子痛,只得打電話給媽媽,說明了實情。小媛的媽媽這才上網了解到,這種植物美麗的外表背後,隱藏著致命的危險。
小媛被立即送往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現場掛了急診。由於這種中毒病例十分罕見,醫生只根據她的症狀開了護胃藥和瀉藥。
4月12日,小媛仍持續肚子痛、嘔吐、噁心、乏力,並且開始便血,在急診科打點滴也無法減輕症狀後,終於被送到消化內科搶救。「這種東西真是不能隨便試。」直到進入搶救室,小媛才對自己的衝動行為感到懊悔。
經過連續72小時的血液淨化治療(CRT),小媛已無生命危險。她的心率由最初的每分鐘100多下降到70、80,肝腎功能及其他各項指標正常,症狀得到減輕,預計再觀察一、兩天後即可出院。
罕見毒物一顆致命
「這是世界上最毒的東西之一,一顆就能致命。」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龔曉兵說,在對小媛進行治療前,他和同事都從來沒有接觸過這類植物的中毒病例,是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才有了大致的認識。
據了解,相思子是豆科相思子屬的一種有毒植物,多生於熱帶地區,在我國臺灣、廣東、廣西、雲南等地都有分布。植物本身平淡無奇,但它的種子十分特別:和普通綠豆大小相仿,大部分呈現鮮豔誘人的紅色,而在胚根一端約1/3的部位呈現黑色。由於這種獨特的色彩搭配頗似雞眼睛,因此在閩粵臺灣一帶被稱為「雞目珠」,久而久之又被訛傳為「雞母珠」。
龔曉兵介紹,相比根莖葉,相思子的種子毒性更劇烈,因為種子裡含有一種被稱為雞母珠毒素(相思豆毒蛋白)的蛋白質,誤食時會中毒。如果將種子咬開來,只要一顆就可使人喪命。
「相思豆沒有特別的味道,中毒後6個小時之後會出現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症狀,三天後才會出現呼吸衰竭、腎衰竭等症狀」,因此龔曉兵建議,家長應將這類植物放在遠離小孩的地方;如果不幸誤食,要立即去正規的大醫院治療,以免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期。
可是,這麼危險的植物,在廣東地區竟然有人種植,並用來泡茶喝!小媛媽媽說,她是從一個親戚那裡拿到相思子的。親戚稱,在廣州蘿崗地區有村民種植這種植物,並用植物的根莖葉泡茶喝,但沒有人意識到這種漂亮的植物是有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