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我們的約定嗎?
今年夏天最熱的那一天,將是我人設升級的一天!是的,那一天我打算嘗試一天墊著衛生巾的感覺。為了逼真,注意,是嚴肅的逼真,我讓六夫人給我定期添加一些符合月經特性、溫熱、神秘的藍色液體,讓我真切的體會一把女性的痛。
而且,那一天,我還會穿上心儀的碎花短裙。
然而,我沒有意識到:讀者被我慣壞了。一個個要求我也嘗試一下衛生棉條,這我就真的無能力為了。怪只能怪生理結構的限制,畢竟塞在哪裡都將是載入史冊的行為,我拒絕。
不過,這事兒沒完。雖然我體驗不了,但是我可以把它講清楚,好讓那些想要嘗試卻不敢嘗試的姑娘們有勇氣體驗一番。另外,我有幾句話要提前說好:
第一、衛生巾和衛生棉條只是兩種不同的選擇,既不分對錯,也不分優劣;
第二、之所以想要講一下衛生棉條的問題,就是因為有人存在誤區。
第三、六層樓就是想不明白:為什麼不用棉條的人對棉條那麼決絕的拒絕,而使用棉條的人又發誓一輩子都只用棉條?難道女性這個性別裡又分出了兩個不同的亞型嗎?所以,我們有必要科學地探究一下個中原委。
好了,開始吧!
有人說是1929年美國的醫生發明的,也有人說是德國的婦科女醫生在1950年設計出來的,總之,至少證明有些年頭了,而且打從設計之初就是為了解放女性。
尤其是在夏天,無論是使用以前的月經帶還是現在的衛生巾,都堪稱酷刑。就算每次月經正常來,沒有任何痛經的症狀,可那一股股熱流的攻擊也是讓人相當心煩。看到這裡,你大概就明白為什麼裙子這種設計是為女人設計的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涼快點兒(這裡不討論蘇格蘭那邊男人們穿的裙子……)。
然後衛生棉條應運而生,利用的原理跟衛生巾是一樣的,一個字——吸。只是位置不同而已,一種是在小河的源頭堵截,一種是小河的下遊吸收。正是因為這個,棉條才有了一些優勢:清潔、不側漏(選擇正確的型號)、方便攜帶,關鍵是乾爽舒適,甚至有可能完全忽略月經。注意,此處埋下一個危險因素,後面會講到。
衛生棉條就是一個圓柱形、棉質、可以吸收經血的衛生用品,材質主要以棉和人造纖維或者混合材料為主。大小分為不同的型號,但是直徑基本上是在1到2釐米之間。在其尾部有一根棉線,是用來取出棉條用的。結構很簡單,但是不同廠家喜歡給它加上不同的噱頭。
從目前的使用群體來看,國外女性使用率高於國內;從年齡層的分布上來看,已婚女性使用率高於未婚女性,這背後的原因在於我國女性,尤其是年輕女性對於衛生棉條的使用方式並不太能接受,並且認為是一種「侵入」的感覺。
因此,六層樓才考慮來具體談談你們所提到的其它問題。
能用。
由於牽扯到太多的傳統觀念和現代事實之間的碰撞,所以為了避開這些爭吵,六層樓就只是從結構上來討論。處女膜並不是完全封閉的狀態,而是像一個「玄關」一樣的裝置,裡外相通、相對狹窄。一般人處女膜中間的空隙直徑在2.5釐米左右,具體尺寸因人而異。感興趣的話不妨讀讀關於處女膜的文章(連結:手機貼膜我是祖傳的,但是對於處女膜修復我是拒絕的)。
通過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明白:即使是選擇最大號的棉條,也不會影響到處女膜的完整性。但是也的確有很多人反映,用棉條真的很疼啊!在這個問題上,我需要說明的是,當人在緊張的時候,陰道也會收縮,很顯然這個時候想要放進任何東西就是在受折磨。
因此,需要強調的是:處女可以使用棉條,但是需要儘量放鬆、深呼吸、轉移注意力,讓自己不至於太緊張。而且,如果有明顯不適的話,及時停止,因為可能您使用的方法不對。
但,我還是希望可以從你們開始改變觀念,了解使用棉條並不能代表什麼,並告訴身邊的人這個事實。
很多人不能接受棉條,除了因為它是侵入性的以外,還有就是對使用方法實在是不能接受。要自己往陰道裡塞個東西,怎麼想都覺得沒有直接往內褲上貼衛生巾來的方便。但六層樓要說:那是因為你習慣了。
首先,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棉條,基本上就兩種,一種是導管式的(分為塑料和紙質兩種),另一種就是手動放置。被詬病最多的就是第二種,因為手動放入簡直是種泯滅人性的設計,充滿惡意!你想想看有人在放置的時候還會有血出來,然後流到腿上,手上,鞋上,地上……
考慮到這樣,直接跳到使用導管式的好了。這個使用過程相當簡單,如同裝填炮彈一樣,只要將「炮彈」放置到適當的位置,即可所向披靡。
你們或許不太理解什麼叫合適的位置,我在這裡給你們分享一個秘訣:當你放完之後可以感覺到棉條存在,甚至很不舒服的時候,就說明放淺了,還需要繼續放裡面一些。
具體放入的姿勢的話,也是因人而異。有人喜歡坐著,有人喜歡半蹲著,有人喜歡一隻腳抬高,總之就是把陰道口打開,才會方便放入,並且也不會有太大的阻力。如果有明顯阻力的話,那可能需要調整一下角度。隨著你使用的次數增多,就能快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和角度了。當然,我知道有人在衛生間浪費了一整盒也沒搞進去,不要灰心,多買幾盒。放置衛生棉條並不是什麼特異功能,所以這事兒終究可以成功的。(廠商們,該給我的盒飯裡加雞腿了!)
咱們先看看國外是什麼建議,畢竟她們用的多。德國那邊建議一天換兩回;美國那邊建議最長可用8個小時;匈牙利和澳洲那邊建議6-8小時換一次。那基本上就明確答案了,至少需要8個小時換一次。畢竟棉條屬於異物,長時間放置有可能會導致側漏和感染。
然後,請注意了,還記得剛剛上面提到的危險因素嗎?
因為好用的感覺太過強烈,不少人就會忘記自己還有月經這件事兒,個別誇張的甚至都能忘了自己陰道裡還放著衛生棉條。就那樣粗心大意的過日子,直到自己聞到了難以抑制的惡臭味才突然想起來:自己竟然私藏了一根衛生棉條。
提示完危險,繼續回到咱們的主題,如果自己的經量比較大呢?可能四個小時就已經換兩次褲子了,該怎麼辦?
小秘訣送給你們:觀察棉條後面的那根棉線,如果棉線已經有血了,那就應該換了。
另,如果因為上廁所的途中,不管是何種方式讓棉線沾上排洩物了,也應該換新的。
所謂合適,就是要找到跟自己經量相匹配的棉條型號。目前的商品包裝上都會有比較直觀的標記,比如:某品牌就是標記水滴,用水滴的數量來標記棉條的吸收量,型號上會有六種(Mini、Regular、Super、Super+、Ultra、Highest),一般是依據自己經期排量的變化做出適當調整。比如有的人在月經初期量比較少的時候使用Mini,然後當月經量逐漸增加,就換成Regular、等到天崩地裂的時候就用Super。
講實話,一般情況下,我國女性基本上用到Super也就差不多了,像Highest那種我看著都嚇人,有一種不敢呼吸的窒息感。
你們肯定會問一個晚上側漏的問題,這裡還有一個小秘訣就是:晚上睡覺前換上棉條後,可以再加用一層衛生巾,這樣就萬無一失了。
另,值得注意的是,在月經早期量很少的時候,並不推薦使用棉條。因為沒有吸滿血的棉條在取出來的時候會有一些損傷,這個時候可以使用護墊或衛生巾。
我知道你們一定想問中毒性休克的問題,那六層樓就跟各位講一下其中的原因。基於棉條本身的吸力很大,除了可以吸收血液以外,還可以吸收陰道裡的分泌物。因此長時間的放置會降低陰道內的自我防護機制,加上宮腔內的內膜被棉條吸收到乾裂,這個時候陰道裡產生的一些細菌就有可能趁機進入到血液當中,導致中毒性休克。
但是,這個過程需要非常非常巧合才有可能發生,到目前為止一共就發生了那麼幾個病例。前一陣子我有幸見了我們教科書上那位「中毒性休克」的發現人 James Kennedy Todd 教授,他提到由衛生棉條所引起的中毒性休克的機率極低。不過,為了確保安全,我們有必要記住下面兩句話:
1. 選擇適當吸力的棉條。
2. 及時更換,避免長時間放置。
除了我上面說的,月經還沒來或者剛剛來的時候不建議使用。因為在沒有潤滑的情況下,使用衛生棉條很容易擦傷陰道黏膜,增加感染機率。
還有當本身有婦科炎症,比如各種各樣的陰道炎,也不建議使用衛生棉條。在這個問題上,衛生巾亦不是絕對安全之選。六層樓常常見到一些患者之前的治療效果很好,但是只要來一次月經就復發。這多半跟月經期間身體免疫力低下,同時各種條件都適合病原體滋生,尤其是衛生巾或者棉條營造的密閉、溫暖、溼潤的空間有關。但是,沒有辦法,這就是我們目前需要接受的事實。
理性來看,無論是衛生棉條還是衛生巾,在安全正規的生產工藝的保障以及正確的儲存方式下,它們都不會給陰道帶來額外的細菌或者病原體。如果有,也是使用者原本就有的緣故。
很簡單,拉棉條後面的棉線就可以了,不必擔心會把棉線拉斷。理論上棉條要承受三公斤的重量的,這個重量都夠把直男掰彎了,所以肯定可以取出來。請注意取的時候儘量放鬆。
當然,如果最後確實沒有取出來,可以求助醫生。
棉條有它的優勢,也有它的弊端。對於你們來講,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正確的思路。
如果通過了解,您要選擇棉條的話,那就建議您認真選擇適合自己的型號,正確使用並按時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