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小讀者在一起時,章紅老師的笑容最燦爛······)
與此同時,寫這樣一本書又是一個對自我的小小挑戰。關於什麼是好書,什麼是壞書,孩子們常常有著本能的直覺與智慧。他們是多麼不留情面啊,但凡書中流露出一點做作抑或枯澀乏味,都會把他們遠遠地推開。不,我不要推開他們,我的書必須像一塊吸鐵石把他們吸引到身邊。所以,必須真誠,必須有趣,必須盡我的可能去探尋通往孩子心靈世界的道路。
這本書中還有許多話是想對父母們說的。我一直有個心願,就是把自己在當一個母親的過程中苦樂參半的體驗傳遞出去,把我曾有的快樂與犯下的錯誤說出來與其他的父母分享。理解童心是一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萬分艱難的事情。身為成年人,我們早已被生活的龍捲風吹到了沙漠中央,被童年所放逐,再也回不到那塊綠洲了。再沒有一種隔絕,比成人跟孩子的隔絕更徹底了,明明所有的大人以前都是孩子,可他們迅速地把這忘了,忘得特別理直氣壯。
記得看《窗邊的小豆豆》最感動的一幕是,由於小豆豆的調皮影響到其他同學,學校不允許她繼續就讀了。小豆豆的媽媽到處奔走,想為小豆豆找到一所願意接收她、也適合於她的學校。當媽媽牽著小豆豆的手往巴學園走去的時候,她不僅沒有一句責備的話語,甚至都沒有告訴小豆豆這次退學的事,因為她是這樣想的,即便和小豆豆說了,她恐怕也不會理解自己哪裡做錯了吧;如果小豆豆因為退學這件事,在心裡留下自卑的情結,那就不好了。「等她長大以後,再找個機會告訴她吧。」媽媽這樣決定了,只對小豆豆說:「我們去一個新學校看看吧,聽說那裡很不錯呢。」
看到這一節,我曾經捫心自問,如果是我,我可以做到像小豆豆的媽媽那樣對退學這件事保持沉默嗎?我可以做到繼續耐心和藹,而不對小豆豆使用「你再不好好表現,就沒有地方要你了!」這種威脅性語言嗎?我渾身冷汗地發現,也許,我沒有這樣的智慧。
的確,愛也需要智慧。當一個母親或者父親,有時是需要格外的自製與涵養,格外的思考與理性,絕不能因為他是你的孩子而為所欲為。成年人承擔著生活的重荷,心胸逐漸地變得暴躁了,支離破碎了,他們會把這種生存的壓力與焦慮感傳遞到孩子身上。可是如果你是一位父親或母親,如果你恰好看到這本書,那麼我一定要對你說:千萬要對自己有所警醒啊,因為你面對的是你的孩子,他(她)對你的依戀比你以為的還要多,他(她)的靈魂比你想像的還要脆弱。你面對的是一個人的命運,而這個人還恰好是你深愛的孩子,你如何能不慎之又慎,溫柔地、理性地對待他,而不是簡單粗暴地驅趕他往你希望的道路上疾奔。
孩子長得很快,孩子長大的每一天,就是往離你而去的路上邁出的一小步。所以,好好珍惜你們在一起的時光吧,用心地共度這個時光,享受這個時光。讓我們自己也慢一些,慢一些,不要在東奔西跑中迷失自己。把腳步放慢,心靈才能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