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克牌大家都不陌生,每逢過年過節、派對聚會總會出現在我們的桌子上,玩了這麼多年撲克,那你知道撲克的來歷嗎?今天跟著Shiny一起來漲漲知識吧~
「撲克」一詞來源於英文,撲克牌在英文中叫」遊戲卡片」 (Playing Cards),用它玩的遊戲叫」撲克」(Poker)。撲克牌裡的A 指「至尊(Ace)」, K指「國王(King)」, Q指「王后(Queen)」, J是宮內的僕人傑克(Jack),但也有人說是王子或法官(Judge)。
撲克牌是神秘的東西,裡面12張人像,面容嚴肅、若有所思,都是用左手持武器,紅心K更把刀置於後腦。那麼,他們的真實身份到底是誰呢?
撲克牌(Poker)的起源,至今尚無定論,最早可能是威尼斯商人引進歐洲。
1299年義大利已有撲克牌的記載,馬可波羅(Marco Polo,1254 - 1324)於1275年來到中國,1291年離華,有學者據此推論撲克牌起源於中國南宋時期的「葉子戲」。
也有學者認為,印度比中國更有可能是紙牌的起源地,歐洲早期的紙牌塔羅牌(Tarot)與印度教神話有一定的關聯。
14世紀後半,撲克牌的形式已和現在很接近。人像牌在15世紀前半出現,約1480年從法國發展定型為現在的四種花色。
15世紀時,通常把K當成是最大的牌,Ace則是最小的牌。現在將Ace當成最大、2當成最小的方式,可能是18世紀晚期法國大革命後才開始的。「鬼牌」(Joker)是美國人發明,後來再傳回歐洲。大王代表太陽,小王代表月亮。其餘52張牌代表一年中的52 個星期;紅桃、 方塊、梅花、黑桃四種花色分別象徵著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種花色有 13 張牌,表示每個季節有13 個星期。如果把J、Q、K 當作11、12、13 王、小王為半點,一副撲克牌的總點數恰好是365點。而閏年把大、小王各算為 點,共366點。專家普遍認為,以上解釋並非巧合,因為撲克牌的設計和發明 與星相、佔卜以及天文、曆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15世紀玩撲克牌的歐洲貴族)
黑桃K
大衛王,以色列聯合王國第二任國王,生活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David的意思是「被蒙愛者」,傳說中的所羅門王的父親,擅長音樂和作詩,聖經記載耶穌是大衛的後裔。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大衛」就是描繪他,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優秀的男性雕像之一。
紅心K
查裡曼大帝,法蘭克國王,後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他在位的14年間,發動過對倫巴第人、撒拉森人、撒克森人等的50多場戰爭,控制了大半個歐洲的版圖,並在天使的指引下挑起了保衛基督教世界的重任。最早在木板上用鑿子刻他的人物像的人,不小心使鑿子滑動把上唇的鬍子刮掉了。此後,紅桃K牌中皆以此畫為標準,因而只有紅桃K牌中的國王沒有鬍子。
方塊K
凱撒大帝 ,古羅馬共和國終生執政官,出身貴族,歷任財務官、祭司長、大法官、執政官、監察官、獨裁官等職。前60年與龐培、克拉蘇秘密結成前三頭同盟,隨後出任高盧總督。前49年,他率軍佔領羅馬,打敗龐培,集大權於一身,實行獨裁統治。前44年,愷撒遭以布魯,所領導的元老院成員暗殺身亡。愷撒逝世後,其甥孫及養子屋大維擊敗安東尼開創羅馬帝國並成為第一位帝國皇帝。凱撒在羅馬帝國的硬幣上是側面像,此後四張國王K牌中,只有方塊國王是側面像,手持戰斧。
梅花K
亞歷山大大帝,古代馬其頓帝國國王,20歲繼承王位,西方歷史上最優秀的軍事天才,先是確立了在全希臘的統治地位,後又滅亡了波斯帝國。在橫跨歐、亞、非的遼闊土地上,建立起一個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河流域上遊,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中亞的藥殺水(今錫爾河)的以巴比倫為首都的龐大帝國 。他的徵戰也促進了希臘文明的傳播,這位大帝我在希臘遊記系列裡有寫到。
黑桃Q
雅典娜(Athena),古希臘神話中的智慧和勝利女神,是四張皇后牌中唯一手持器物者。
紅心Q
紅桃Q的牌面人物是亨利七世的皇后——伊莉莎白Elisabeth。她是英格蘭國王愛德華四世的女兒、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五世的姐姐、英格蘭國王理查三世的侄女、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的妻子,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的母親,也是亨利八世的子女瑪麗一世、伊莉莎白一世、愛德華六世的祖母。
方塊Q
拉結(Rachel,現常譯成瑞秋),《聖經舊約》的人物;她是猶太人始祖雅各的二老婆,約瑟夫的母親。
梅花Q
阿金妮(Argine),此字源自歐洲的拼字遊戲,拉丁語的女王『regina』重新組合變成『argine』。
她手持薔薇花,寓意薔薇戰爭(Wars of the Roses;1455 - 1485年):英國的蘭開斯特王族以紅色薔薇為象徵,約克王族以白色薔薇為象徵。兩個王族經過戰爭後,取得和解,並把雙方的薔薇結在一起。
黑桃J
奧吉爾(Ogier the Dane),法國古老故事《英雄讚歌》裡的虛構人物,是查理大帝手下的12個帕拉丁(Paladin)武士之一,被六仙女祝福的丹麥王子。 他立下赫赫戰功,但最後在庇里牛斯山脈的戰役中不幸身亡。
紅心J
拉海爾(La Hire),聖女貞德(1412 - 1431年)的得力助手。
方塊J
赫克託(Hector),特洛伊王子,希臘軍主帥阿基裡斯(Achilles)的死對頭。因圖像沒有鬍子,也有人說方塊J 上並不是任何男性,而是法國聖女貞德,因為她女扮男裝,手持寶劍, 所以被誤認為男性。 聖女貞德(1412-1431)是法國的軍事家,天主教聖徒,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
梅花J
蘭斯洛特(Lancelot),亞瑟王最信任的圓桌武士,因和亞瑟王之妻有染,與亞瑟王翻臉。蘭斯洛特與桂妮薇(亞瑟王之妻),許多畫作以此為題材。
Jack的稱謂,是19世紀出版商開始大量印刷撲克牌時修改的。
在15世紀,Jack稱作Knave(惡棍)。後來因為印在紙牌角上的縮寫K(King)和Kn(Knave)容易混淆,而改作了Jack,Jack在英語裡也有『不懷好意的人』的意思。
Jack的四個人物,都是當時主流勢力的反對者,查理大帝、阿基裡斯、亞瑟王在故事中都代表主流的一方,聖女貞德則是抵抗英國人,被英國人以異端和女巫罪判處火刑。
撲克牌由於是從法國發展定型,12張人像牌與法國有關的就佔了三張,其他人物則出自聖經、希臘神話、英國民間故事。
12個人物的樣貌是畫家自行創造的,並且畫成風格一致,樣子與本尊差異很大。
一直以來,大家都稱KQJ牌為國王、皇后、王子,我原以為他們有親屬關係,結果是人神都有,「王子」竟然變成了『不懷好意的人』,但也因人物組合如此怪異多樣,使撲克牌更顯得趣味盎然。
文/Shiny哪裡跑(簡書作者)
微信號:Shiny哪裡跑
(sy892469780)
一個熱愛生活的寫作者。
保持敏銳,態度從容,開心健康,充滿希望。
分享輕熟姑娘的成長漂流旅程。
歡迎長按二維碼訂閱號好問,跟我們一起找到有用的內容,遇見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