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9年中國什麼樣?美媒:南海是否成中國內湖?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2049年中國什麼樣?美媒:南海是否成中國內湖?
2015-12-01 08:42:37來源:環球時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高辰

2015年12月01日 08:42 來源:環球時報

參與互動 

南沙永暑礁

  美國《全球主義者》11月29日文章,原題:20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100年華誕 2049年將是新中國100年華誕。讓我們把目光穿越未來幾十年,將發現怎樣的中國和世界——在2049年?其間有許多問題需要提出並回答:

  一、中等收入或高等收入的中國?過去半個世紀來,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的經濟體可謂鳳毛麟角:香港、新加坡、韓國和臺灣。中國大陸屆時能如願以償嗎?

  二、人口挑戰?隨著中國社會快速老齡化,勞動力供給逐漸枯竭。中國能成功應對其令人畏懼的人口挑戰嗎?

  三、腦力勝過體力?這取決於中國能否通過創新提升其在價值鏈中的位置。

  四、鄰國更近或更遙遠?中國面臨諸多國內難題,也需應對相當艱巨的鄰國關係。屆時,中國能否都很好地應對?

  五、朝鮮會怎樣?政治學者常說,朝鮮是中國的盟友。但令朝鮮「恨之入骨」的韓國卻是中國最重要的經濟和科技夥伴國之一。2049年,朝鮮是否仍是拴在中國脖子上的磨盤?

  六、日印對華關係。屆時,日中各種爭端將會怎樣?中印關係呢?中國掌控著從青藏高原流向印度的水源、兩國存在領土爭端且中國海軍向印度洋進發。此外,北京與伊斯蘭瑪巴德關係密切。

  七、南海與美軍。南海可能是最熱地緣政治問題。2049年南海是否已成中國的「湖泊」?是否已由此引發戰爭?最重要問題是,中國能否與美國擺脫「修昔底德陷阱」?

  這些問題的答案主要取決於北京能否推行必要改革,還將取決於哪種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環境將佔上風。▲(作者為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教授雷曼讓-皮埃爾·萊曼,王會聰譯)

相關焦點

  • 美媒:中國到2035年將有6艘航空母艦,003號或將在2023年投入使用
    而美國對於我國航母發展一直非常關注,近日美國媒體發布了一篇文章聲稱中國到2035年將擁有6艘航空母艦。目前我國運營著兩艘航空母艦。遼寧號是從蘇聯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次艦瓦良格號改造而成,它原本是由蘇聯建造,但是由於蘇聯解體,所以建造中段。在1999年中國從繼承該艦的烏克蘭購買了它,並進行改造修建。遼寧號目前在北海艦隊服役。
  • 美媒:中國到2035年將有6艘航空母艦,03號或將在2023年投入使用
    而美國對於我國航母發展一直非常關注,近日美國媒體發布了一篇文章聲稱中國到2035年將擁有6艘航空母艦。 目前我國運營著兩艘航空母艦。遼寧號是從蘇聯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次艦瓦良格號改造而成,它原本是由蘇聯建造,但是由於蘇聯解體,所以建造中段。在1999年中國從繼承該艦的烏克蘭購買了它,並進行改造修建。遼寧號目前在北海艦隊服役。
  • 中國軍艦開進歐洲內湖,為了什麼大事?
    外媒援引美軍方人士評論認為,該舉旨在震懾中國。13日,日媒披露中國多架轟炸機穿越宮古海峽,一周後,又來了一次。我們對此的回應很霸氣:「習慣就好。」17日,據央視報導,近日,西藏軍區某旅全員全裝機動至海拔5000米青藏高原展開實兵實彈演練。而就在這個「節骨眼兒」上,一年一度的中俄例行聯合軍演正式展開。
  • 美媒:中國與世界格格不入,他們的南海中平白多出個「新城市」
    中國這些年的發展可以說是越來越迅速了,並且在世界上也佔據了更大的重量,其實老實說,中國能夠有這麼快速的發展,究其根本還是因為中國大力發展基建事業,中國的基建實力可以說是冠絕全世界,這點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資格反駁,這就是中國基建的強大統治力。
  • 美媒:第8艘"超級驅逐艦"下水後 中國下步計劃是什麼
    英國智庫機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在2020年初的一篇論文中稱,關於055型驅逐艦的能力,「它可能是目前海上最強大的多用途水面戰艦」,代表著「中國海軍具有獨立進行遠程部署或多任務作戰的能力。」美媒表示,055型驅逐艦的建造計劃只包括8艘戰艦,因此尚不確定中國水面艦隊的未來會是什麼樣,以及055型的繼任者何時開始建造。
  • 2049年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
    What will the world be like in 2049?2049年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Will controllable nuclear fusion come true? Will thoughts be transmitted between brains and machines?
  • 2019年阿里美妝2049億!2020中國國貨美妝發展趨勢報告
    「 一次次「超預期」表現,用數據和創意讓我們看到國貨美妝市場的潛力與成長性。 」 2019年,美妝行業持續演進的一年,正是產業集聚、行業新技術、產業鏈優化等推動下,中國化妝品行業邁入「新經濟」全面覺醒的時代。
  • 美防長突遭解僱 美媒:潘多拉盒已開 專家:要高度關注南海臺海可能...
    1、 埃斯珀這個人,關注軍事動態的中國網友一定不會陌生。 10月29日,在咱們的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在提問中說:美媒報導,美方正在研究川普選情若不利,使用無人機襲擊中國南海島礁的方案,以製造所謂「十月驚奇」。
  • 美媒:晶片產業成中國新「金礦」
    原標題:美媒:晶片產業成中國新「金礦」參考消息網12月30日報導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2月24日發文稱,中國極力追求「晶片獨立」,從某種程度上講,中國希望像在玩具、太陽能板等領域那樣在晶片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
  • 南海島嶼基地易受攻擊?美媒分析得煞有介事,但中國不是阿根廷
    12月7日,美國媒體CNN發表了一篇關於南海島嶼基地建設的文章。文章認為南海島嶼上的軍事設施存在諸多弊端,總結來說就是認為這些軍事基地容易被對手攻擊,在真正的戰爭中發揮不了太大用處。在今年7月的時候美國《國家利益》網站也發表文章表示,美國可以「輕鬆使用飛彈和航空突擊席捲南海島嶼」。他們對島嶼上的軍事建設不屑一顧,這是一種基於歷史慣性的思維。在早先島嶼爭奪戰中,海上島嶼最重要的就是物資充足,所以在島嶼戰爭中的制勝一擊便是切斷島嶼的補給途徑,從而使島嶼孤立無援,取得勝利。
  • 美媒:中國在東南亞獲海空軍基地 根本改變地緣政治
    但《華爾街日報》2019年7月的一篇文章聲稱,中國和柬埔寨之間有秘密協議,允許解放軍使用該基地。美國當然擔心這種可能性。柬埔寨拒絕了美國提出的修復裡姆海軍基地的提議,轉而與北京達成一項協議,這促使美國駐柬埔寨大使在9月份與柬埔寨國防部長迪班會面,顯然是為了阻止這一結果而做出的最後努力。
  • 為啥澳大利亞不斷招惹中國?美媒解讀有意思了
    美媒注意到,澳政客這是急著向美國證實自己的價值呢……12月1日,美國《紐約時報》在文章中給出了以下發現:過去幾年,澳大利亞一直衝在「反華」前線,第一個禁了華為5G技術,最早通過意在遏制中國影響力的所謂反外國幹預法,第一個不懷好意地煽動調查新冠病毒源頭。
  • 2019年全球軍售報告公布,中國竟成二號軍火販子?美媒:戰爭橫財
    在看到榜單後美媒急忙渲染中國已經成為「全球二號軍火販子」,指責中方大發戰爭橫財,在12月8號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媒體就該榜單向發言人華春瑩發起提問,華春瑩則表示中方不了解有關數據的來源和統計標準,對於軍品出口中國一直實施嚴格管理,堅決不向非國家行為體出售武器,這與美國等個別國家是存在著本質區別。
  • 打造成中國美業新高地 2020年中國美發美容節再度落戶撫州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9月15日,2020年中國(撫州)美發美容節組委會在江西省撫州市全媒體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為發展城市會展經濟、推動撫州當地美業發展,2020年中國美發美容節,於11月1日-11月4日將再次在江西撫州舉行。
  • 【央視評論】中國南海 寸土不讓!
    【央視評論】中國南海 寸土不讓! 評論頁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016年07月12日 22:08 A-A+ 關於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中國政府發表嚴正聲明:為重申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加強與各國在南海的合作,維護南海和平穩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一、中國南海諸島包括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二、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成立以來,堅定維護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 美無端指責中國南海軍演「破壞穩定」,外交部:這是中國主權範圍內...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各海事局針對管轄海域發布相關軍事訓練的航行警告並不罕見,比如近期大連海事局發布過解放軍在渤海海域進行軍事演習的航行警告。往年七八月份,解放軍在渤海、東海、南海等海域都執行過軍事演習任務。
  • 製造下個南海?美國又借湄公河抹黑中國,意圖挑撥東南亞與華對立
    為彌補美國對華「圍堵」的缺口,白宮近年來大力推進與湄公河流域國家的關係,同時也不忘向中國潑髒水,針對中國在湄公河上遊瀾滄江修建的11座水電站,美國最近推出了一項計劃。《南華早報》也報導了這項計劃,表示該項目的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還提到了中國,聲稱中國的大壩「正在截留和掠奪下遊湄公河域內國家的水量」,認為我國不考慮水電站給湄公河下遊國家帶來的影響。針對美國政客的無端攻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此前已經做出反駁,認為美國不斷炒作湄公河水資源問題,是為了故意製造熱點,挑撥地區國家關係。
  • 中國口罩成全球經濟硬通貨後,美媒:中國疫苗安全經濟有優勢
    繼今年3月以來,包括中國製造的口罩,呼吸機等醫療類商品被全球市場廣泛採購,並一度成為全球經濟硬通貨後,中國商品在應對全球疫情中不斷突破和做出貢獻。其中,中國疫苗取得的進展就非常明顯。比如,墨西哥衛生部已籤署協議,向中國企業採購3,500萬劑新冠疫苗。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衛生和預防部日前宣布,給予由中國企業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正式註冊。對此,美國《紐約時報》12月9日報導,阿聯衛生部的這一聲明是表明中國疫苗可能有助於阻止新冠疫情的首個官方指標。如果其他地方的試驗也顯示類似結果,那麼中國的疫苗將可能成為發展中國家的生命線。
  • 印軍隱形護衛艦中國南海撒野!陸上吃了虧,海裡來找面?不服就幹
    據印媒消息稱,印度和越南海軍這幾天在南海舉行海上通行演習。印度海軍的「契爾丹」號隱形護衛艦早在24日就抵達胡志明市的芽容港,為了參加12月26日至27日舉行的演習。說白了,印度海軍揮師南海就是因為在陸地邊境對峙上吃了大虧,當前部署在「拉達克地區」的印度陸軍正在陸地上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他們不僅難以突破解放軍防線,同時還要忍受著極端天氣帶來的折磨,最近已經有部隊向莫迪申請調回國內,顯然印度陸軍已經承受不住邊境壓力。
  • 日媒:亞洲經濟正"中國化" 美國獨大時代漸成過去
    預計到2030年前後中國對亞洲和日本的經濟波及效果將超過美國,域內經濟的「中國化」將加速。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月9日報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對亞洲各國來說世界最大的消費地美國長期佔據著第一大出口對象國的位置。然而,東協對中國的出口額在2010年超過了對美國的出口額,2016年對華出口額達1430億美元,比對美國出口額高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