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6月9日報導俄羅斯今日經濟網6月7日發表題為《「新冠危機」在美國導致對俄信息戰進入新階段》的文章稱,美國政客慣於通過將矛頭指向外部敵人來轉移國內矛盾。內容編譯如下:
俄羅斯駐美國大使阿納託利·安東諾夫稱,美國騷亂背後藏有「莫斯科之手」的指控毫無根據。
安東諾夫表示,美國指控俄資助甚至領導挑起騷亂者,這些人令喬治·弗洛伊德死亡事件引發的抗議活動淪為大規模搶劫、暴力及其他犯罪行徑。
安東諾夫指出,關於俄致力於讓美國局勢動蕩的言論是「胡說八道」,因為俄方有意與美國進行建設性合作。
如今,美國政治精英中開始流行將一切歸罪於俄羅斯。這一趨勢延展到了當前因美國社會內部長期以來的種族矛盾所引發的事件上。
「莫斯科之手」的說法在美國屬於主旋律。對俄信息戰是美國內政趨勢,因此包括種族衝突這種美國特色問題在內的任何理由都可用來喚起這個話題。儘管顯而易見的是,人為挑起所有這些是不可能的,弗洛伊德事件所引發的局勢暴露出來的是累積起來的矛盾。
一些專家認為,美國之所以總是指責俄羅斯,是因為此舉無需任何成本。任何政治家都可以對俄隨意指控,且不會為此付出任何代價。對美國來說這是安全話題,因此反俄論調成了許多美國政客的慣用伎倆。
俄羅斯科學院安全問題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康斯坦丁·布洛欣總結說:「有三點。第一,如果內部出現任何問題,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把矛頭指向外部敵人。70%的美國民眾不信任聯邦政府,只有17%的民眾贊同政府的工作。這是70年來最低的支持率。」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施蒂格利茨說,現在美國夢已死。因好萊塢而聞名世界的美國中產階級多年來不斷萎縮,還有13%的美國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美國的這些社會問題鮮為外界所知。儘管美國推崇政治正確,甚至在白人精英中成長起來的非裔美國人歐巴馬當選總統,但不平等和其他尖銳問題並沒有從美國消失,且會周期性爆發。
「抗議者中的一大部分屬於13%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美國人。」布洛欣指出,「第二,美國形成了反俄和反華的兩黨共識。對於俄羅斯採取長期系統性的遏制。無論我們是否想這樣,俄羅斯仍將是這一美國內政話語的對象。」
反俄趨勢在美國政治中仍是主流,即便這種宣傳實際上有違常理。
布洛欣總結說:「第三,現任美國總統的對手將其與俄羅斯關聯起來。因此,民主黨人試圖將騷亂的背後是川普和俄羅斯的觀點強行灌輸給美國選民,用這種解釋將當前的騷亂與美國總統競選綁在一起。」
在大選中將成為川普對手的是身陷黑料泥潭的前副總統喬·拜登——比如在烏克蘭醜聞中,民主黨人試圖用爆料白宮與俄的子虛烏有的關係作為回擊。
布洛欣指出,「我們面臨的是美國系統性遏制俄中和內政鬥爭的又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