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間龐大無垠,如同一隻碩大無朋的鍋,蒸煮著最原始的喜怒哀愁,每時每刻都有無數甘甜苦澀爭相入味。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它們穿插出入在人生路途的各個節點上,似有規律,有跡可循,卻也是誰都不能避開的糾纏。每個人智力不同,生長環境不一樣,貧富懸殊,記憶不一樣,唯有時間公平的划過每個人的生命線。拼搏一生,有人在光環裡度日,有人直至白髮蒼蒼依然獨立花陰,睡不安穩,也許會忍不住問自己,這一生的顛沛流離為的是什麼?值得嗎?
真到了這個時候,怕是沒有必要回答了吧!人生苦短,何必活得那般清醒?曹操感慨: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他是有大智慧的人,對他的思慮今人可以揣摩卻不能透悟。中國古文人不得志者常見,不得志者退隱山林者常見,歸隱後他們以詩酒為伴,似乎成了一種模式、一種風氣。「性嗜酒」的五柳先生陶淵明,歸隱田園後要麼不寫詩,若寫詩必定要飲酒,他在飲酒20首序中說:餘閒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如此嗜酒,真是做了好榜樣。
人生路坎坷,我們不矯情呻吟,每個人都是樹杆上的一株枝丫,不能獨立生存,就免不了牽絆重重,想壯大自己的根系必然需要盡力吸收陽光雨露,不能傷天害理,那就一步一印漫漫跋涉,世俗的深谷沒有誰能繞開,塵世的懸崖隨時供你墜跌,每走一步都有意想不到的阻礙,終究要認清一個方向,讓自己得以安生。所有苦與甜都是自身選擇的結果,沒有什麼絕對的對與錯,只要學會不執著,懂得權衡得失,生活總會給予你一線生機。生存這隻鍋裡五味雜陳,總有你喜歡的和厭惡的東西避無可避,那就也學古人小飲一杯吧!切勿學得太徹底:抱一隻酒罈,不管不顧豪氣沖天,瞬間爛醉如泥。
不如學學白居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否?天氣欲雪,沒關係,我家新釀的米酒還未過濾,酒面上泛起一層綠泡,香氣撲鼻,用紅泥燒製成的燙酒用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天色陰沉,看樣子將要下雪,能否留下與我共飲一杯?淺淺詞藻卻醞釀出熱烈歡快的色調和溫馨熾熱的情誼,友人劉十九怎能拒絕得了呢?能以恬淡態度面對生活的人,方能從平凡裡翻出新意,哪怕僅是飲酒,也總能為心情搭建一個適宜的環境,總有一些微小如柳絮的溫暖,會偶然刮過流離不安的心房。
太清醒的人眼睛犀利,不能改變任何現實,只好放下繁雜的思緒,讓翻滾的念頭歇下來,飲眼前酒,把自己固定在當下。偉大的英語作家奧斯卡.王爾德曾說過:我有一個發現,如果飲用足量的酒,就可以產生一切沉醉的效果。儘管這話充分烘託出一個酒鬼的本質,但我信。人們不能斷定酒精是否使梵谷看到了與眾不同的星空,卻可以很肯定的知曉三分沉醉七分清醒,亦或三分清醒七分沉醉帶給自身的治癒效果,不為麻痺,只為開解,為自己搭一張溫床,讓身心得以洗滌,以便重新上路。
李白狂放灑脫,要麼不醉,醉便醉成「酒仙」,可以仗劍,可以揮毫,不羈起來天子三呼不應;任性起來千金散盡換酒。他是通透的人,心裡的倦累無人能識得,他用靈性和酒精成全自己,以一分清醒描摹九分心境。「愁來飲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陽春」。心裡煩悶,周而復始,只有借酒澆愁,痛飲他二千石,醉眼裡這溫暖的春光,總能叫絕了的希望死灰復燃。酒,不能改變任何事實,卻可以使人心懷惆悵地繼續未知旅途。
飲酒是講究酒品的,「酒品即人品」,周總理愛茅臺,一人飲盡茅臺鎮,卻可以為了工作滴酒不沾;英國前首相邱吉爾,他死後名字成了一款香檳的名字。前人的酒品已成書籤,夾在愛酒人生命之書的某一頁裡,或許攜帶著警示之意,但有誰在意呢?今人好酒,酒已然滲透到生活的每個角落,酒香無處不在,沒有誰能夠絕對地評論酒的是非功過。每個人都要面對生活給予的束縛和壓力,隔著遙遠的時間,我們能感知古人的情緒,反觀眼前,小酌怡情,親朋相聚更是無酒難成席,勸酒成為流行趨勢,扛不住的人比比皆是。醉酒之後姿態百出,或哭或笑或神傷,簡直不勝枚舉,有的人經歷宿醉後下決心戒酒,直到再次醉了方知戒酒不如戒命的真理。
酒給人們帶來無數溫暖與傷害。有過一位上了年紀的同事,多年飲酒的習慣使他有了癮,曾親眼見他酒癮犯了時抱頭下蹲,難以正常行走,喝下半杯酒後又精力充沛的全過程。若不是親眼所見,誰會相信?他已經快60歲了,身體依舊很棒。因愛酒而無節制飲酒的三叔,最後被酒奪去了性命,又怨誰呢?愛酒不分國界,無可厚非,我國早在兩千年前就發明了釀酒技術,釀酒歷史悠久,品種繁多,酒一誕生就受到人們歡迎,適量飲酒是極好的一種生活方式。
酒是一種文化,中國上下五千年就是一個酒的文化,就是一個酒的歷史。李白有舉杯邀明月的雅興,蘇軾有把酒問青天的胸懷,歐陽修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邁,曹操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蒼涼……他們為酒代言,賦予酒生命的活力。酒文化如同一條清澈的河,緩緩流淌了幾千年,越加清透,牢牢吸住無數人的味蕾。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何以識酒,唯有親嘗。我深信,給予酒情調,理智飲酒,方能傳承酒文化,將酒銘記於心,銘記於舌尖,銘記於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