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一,大家肯定開始忙著準備走親訪友,作為主人我們肯定要備點飲料茶水和糖果款待客人的,可是超市裡林林總總的糖果那麼多,花花綠綠的感覺多少帶點添加劑,那該怎麼辦呢?別急,今天小編就教你自製一款美味的糖果——牛軋糖,讓你過新年吃得安心又甜蜜。
《極養視界》編輯團隊原創版權
授權方可轉載
文章|Zirui B.S.
校稿|Haoran PHD 編審|Xinyin PHD, RD
設計|Fay
文章綱要
牛軋糖的起源
牛軋糖的製作方法
牛軋糖的營養成分
牛軋糖是一種由堅果、蛋白、砂糖、奶油等混合一起做成的糖果。有一種說法認為它是一種從西方傳入東方的糖果,1441年在義大利的克雷莫納發明,源自於一個地方貴族的婚宴上,新人獲贈的一種用蜂蜜、杏仁和蛋白製成的糖果。而它的英文/法文名字「Nougat」在傳入中國時就音譯成了「牛軋」或者「鳥結」。
另有一說為,中國明朝舉人商輅(依明史正統十年會試、殿試皆第一中舉)為了感謝文昌帝君託夢使其三元及第,依照夢中作法所做出。以麥芽糖、花生、米等製造,並捏造成牛的模樣,所以叫做牛軋糖,但後來因為把糖捏成牛的模樣實在不容易,而且生產速度較慢,所以就直接切成長方形的模樣出售。其後有外國傳教士將此糖果流傳至西方,成為了外國至受歡迎的糖果之一。
還有一說法,認為牛軋糖是十字軍東徵帶回的戰利品。數百年來,牛軋糖從東方飄蕩到西方,再從西方紅回東方。牛軋糖在數百年前的法國點心界佔有一席之地,法國國王路易十五拜訪西班牙皇室,不是帶著黃金或珠寶,而是帶了42公斤的牛軋糖,足以證明牛軋糖在當時的價值。牛軋糖,在法國又叫做Nougat,法國人在11、12世紀十字軍出徵時,從東方帶回牛軋糖,原本的配方是核桃、蜂蜜,但是法國人決定再加入開心果、杏仁和櫻桃。可口的牛軋糖,很快在法國掀起一陣熱潮[1]。
使用到的工具
方形烤盤、刮刀、不粘鍋、塑料刮板、牛軋糖糖果紙、牛軋糖包裝盒
原味牛軋糖材料
棉花糖300g,花生300g,黃油100g,奶粉200g
抹茶蔓越莓味材料
抹茶粉10g,黃油65g,奶粉125g,棉花糖200g,蔓越莓75g
將300克花生米倒入烤盤,130度烤20分鐘左右。
之前烤花生的時候可以將100克黃油完全軟化並切小塊,放入不粘鍋融化後加入棉花糖,保持小火,均勻攪拌。
之前烤花生的時候可以將100克黃油完全軟化並切小塊,放入不粘鍋融化後加入棉花糖,保持小火,均勻攪拌。
用刮板整形後冷卻並切塊,最後進行包裝。擰包裝的時候注意兩頭留一點距離,不要太靠近牛軋糖,當心把油紙擰破。
抹茶蔓越莓牛軋糖和原味牛軋糖大致相同,只是區別在黃油和棉花糖融合後加入抹茶粉,大致攪拌後加入奶粉,再加入蔓越莓幹。
如果比較匆忙,還是想直接在超市購買牛軋糖的話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怎樣選擇到營養價值高一些的牛軋糖呢?
下面就拿下面這張牛軋糖成分舉例吧!
大家還記得去年12月8號做的有關食品標籤的內容嗎?
食品標籤營養素參考值(NRV%)是指這樣食品中每份營養含量佔每天推薦量的百分比。如果某營養素的NRV%在10%到19%之間為含量較高,大於20%為含量很高。牛軋糖的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都在較高或者很高的區間內,說明這種糖是熱量很高的哦,不能吃太多。像這樣一袋是180克共16粒左右,1個牛軋糖差不多就是11克,上面營養標籤顯示的每份的量是大概9顆牛軋糖(99克)的量。也就是說每吃9顆牛軋糖,就佔了一個成年人需攝入熱量的24%,脂肪攝入量的40%。所以說,用牛軋糖作為零食的話,吃1-2顆就適可而止啦。
不過儘管牛軋糖的脂肪含量比較高,這很大程度上是由裡面的堅果、花生中含有大量的單與多不飽和脂肪酸構成的。這些脂肪酸是通常認為對心血管有益的「健康脂肪」。另外牛軋糖裡的牛奶是蛋白與鈣的良好來源,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營養標籤裡牛軋糖的蛋白質含量也較高。自己做牛軋糖的時候可以適當少放糖,多放點堅果。在超市裡選購的時候可以注意一下配料表,看看裡面堅果是不是放在配料表的前幾位,是用牛奶還是用奶精或者其它替代品製作的,這些都直接影響牛軋糖的營養價值。
牛軋糖除了直接吃,相信很多人還不知道,牛軋糖還能和威士忌搭配呢!在愛丁堡的很多街巷裡,都有當地人最愛的手工牛軋糖店,牛奶是當地出產的,味道非常醇厚與甘甜,可以中和威士忌的辛辣與微苦,讓酒香提升一個檔次。兩者結合不僅是氣味相投的默契,而且,牛奶的護胃作用,也恰好對威士忌的剛烈起到緩衝作用[2]。
極養小貼士|如果時間允許,還是自製一款牛軋糖吧,既能和家人一起動手完成,增進感情又能保證糖果的營養和安全,要注意的是無論是自製還是購買,都不要過量喲,一天1-2顆即可,平時的上班族也可以隨身放2粒牛軋糖以防忘記準點吃飯引起的低血糖。一般自製牛軋糖保存期只有半個月而且要放冰箱儲存。
■■
[1] 視頻來源:優酷——家庭自製牛軋糖
[2] 劉納.去愛丁堡,聽音樂,喝威士忌配牛軋糖[J].健康與營養.2015(10):114.
- END -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極養視界》首次發布,如需轉載需事先取得本平臺書面授權,並必須標明文章轉載出處;文章版權歸《極養視界》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個人/機構不得擅自刊登或在其他媒體上轉載全部或部分文章內容。
極養編輯團隊
歡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