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布其、毛烏素沙漠都消滅了,塔克拉瑪幹沙漠也能消滅嗎?

2021-01-15 星球上的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沙漠是非常惡劣的一種地區,因為沙漠是完全被沙子所覆蓋幾乎沒有植物生長,而且雨水非常稀少空氣乾燥,大部分的沙漠地區都是非常荒蕪的。但庫布其、毛烏素沙漠都已經被消滅了,而在世界各大沙漠中,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最具有誘惑力的一個,那麼塔克拉瑪幹沙漠也會被消滅嗎?

土地沙漠化是全世界性的問題,於是沙漠的治理問題就日漸突出了。

毛烏素沙漠

毛烏素沙漠在蒙古語中意為「壞水」,一般來說將鄂爾多斯高原東南部和陝北長城沿線的統稱為「毛烏素沙地」。

毛烏素沙漠是中國的四大沙地之一,總面積約為4.22萬平方公裡,曾經還是我國的第四大沙漠,雖然為「沙漠」地區,但是這片區域的降水量還是比較多的,大約在250到400毫米之間,可以說也比較有利於植物的生長。

根據歷史記載,毛烏素沙漠原來也是畜牧業比較發達的地區,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積也是比較大,各種第四系沉積物都具有明顯沙性,鬆散沙層經過風力搬運,形成流沙,平原高灘地(包括平原分水地和的高灘地)主要分布全新統一上更新統湖積衝積層。

並且毛烏素沙區還處於幾個自然地帶的交接地段,植被和土壤反映出過渡性特點,沙區的土地利用類型也比較複雜,不同利用方式常交錯分布在一起,農林牧用地的交錯分布自東南向西北呈明顯地域差異,東部和南部地區農田高度集中於河谷階地和灘地,向西北則農地減少,草場分布增多。

庫布其沙漠

庫布齊沙漠在河套平原黃河「幾」字彎裡的黃河南岸,當然也有的人稱為河套沙漠,再往北走就是陰山西段狼山地區,「庫布其」在蒙古語中意思是弓上的弦,這是由於它處在黃河下像一根掛在黃河上的弦,在古代還有著「庫結沙」、「破訥沙」等之稱。

從地圖上也能夠看出,庫布其沙漠與毛烏素沙漠之間的距離是比較近的,可以說是幾乎相鄰的兩塊沙漠,庫布其沙漠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北部,總面積約為1.8萬平方公裡,是我國的第七大沙漠。

其中流動沙丘約佔61%,長400公裡,寬50公裡,沙丘高10~60米,就像一條黃龍橫臥在鄂爾多斯高原北部,橫跨內蒙古三旗,並且由於庫布其沙漠距離首都北京較近,因此北京經常遭受到沙塵天氣的影響。

為什麼庫布其、毛烏素沙漠都被消滅了?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庫布其沙漠在之前其實並不是沙漠,反而是一片廣袤的草原,大約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時期,當時是古匈奴人在這裡生活,他們大多都以放牧為生,但是由於過度放牧導致這個地方在春秋時期開始有了沙漠化的開端,並且由於植被受到過度破壞,隨後出現了環境惡化,降雨也開始減少,沙漠化也就是在幾千年的時間裡面形成,既然是這樣,那麼就是可以治理的,只不過要用對方法。

其次是毛烏素沙漠自然環境和所處位置的優越性,由於它在沙化之前是畜牧場,本身就有相對豐富的降水量和溫和的氣候條件,因此這裡四季分明,夏季最高溫度不過24℃,最重要的是降水量比較充沛,最高可高達400毫米,再加上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積比較大,自然就有利於植物的存活,那麼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就會使得毛烏素沙漠的治理相對「容易」一些。

庫布奇沙漠是屬於土地沙漠化,並且這裡附近的水資源比較豐富,取水灌溉也就比較方便,所以我們人類在治理時候就會容易許多,畢竟如果植物能夠輕鬆獲得水資源,自然也就很容易存活下來,其實庫布其沙漠的治理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於沙漠周圍區域環境條件不錯,總體來說,治理起來就相對於其他沙漠來說就容易不少。

我們要知道,治理沙漠是一個系統工程,遠非我們想像中像植樹造林那樣簡單,我們國家花費了整整幾十年的時間來治理才取得了這樣的成果,歸根結底一句話,雖然是由於這兩大沙漠的環境因素和地理位置的優越,但是這些矚目的成就還是離不開這些年我國在沙漠治理上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這些治沙人和農牧民他們起早貪黑,抓緊每年治沙工程最關鍵的春季時間,以此來保障治沙造林的效果,試問如果沒有這些人的努力怎麼還有這些綠洲呢?

塔克拉瑪幹沙漠,在維吾爾語中意為「進去出不來」,因其龐大的面積和惡劣的生存環境歷來被人們稱為「死亡之海」。

這個沙漠位於南疆塔裡木盆地中心,整個沙漠東西長大約1000餘公裡,南北寬大約為400多公裡,總面積達到了337600平方公裡,相當於德國國土的面積了,是中國最大的沙漠,僅次於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是全世界第二大流動的沙漠,而且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流動沙丘面積比較大,其沙丘高度一般在100—200米之間,最高的達到了300米左右,沙丘波瀾起伏,線條優美。

因受到土地沙漠化的影響,中國北方由於沙塵暴的肆虐而飽受空氣汙染之害,由此中國下定決心開展了治沙工程。目前中國也已經把毛烏素沙漠和庫布齊沙漠成功的治理了,但塔克拉瑪幹沙漠的自然環境與其不同。

改造塔克拉瑪幹沙漠的難點

從目前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難點:

一是塔克拉瑪幹沙漠的面積太大,要想改造為綠洲,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不可估量;二是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氣候條件惡劣,降水少,而且溫度高,交通還不便,後勤問題保證不了;三是,塔卡拉瑪幹沙漠的流動沙丘比例太高,要變成綠洲的話,需要解決的相關技術難題較難;四是,塔卡拉瑪幹沙漠缺少地表水,而且蒸發量高,據統計其蒸發量高達每年1000~3000毫米。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我國境內最大的沙漠,如果這麼大的面積都變成綠洲之後,會發生什麼呢?

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變成草原的話,首先會影響到中國大西北或者大半個中國氣候,這麼大的沙漠如果被植被覆蓋,黃沙就無法被風吹起而形成固定沙漠,空氣溼度大幅度提高,降水會增加;

其次我國受沙塵暴侵襲的地區,也將不受沙塵暴幹擾,能見度也會變高,空氣汙染隨之也會減少;然後就是乾旱地區降水有可能會增加。

治理沙漠具有兩面性

雖然沙漠的面積縮減可以有效的降低我國人多地少的矛盾,並且還能減少季節性的沙塵暴災害。但沙漠的存在也是有其存在的道理,沙漠在維持地區乃至全球生態系統平衡方面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比如沙漠揚塵是大氣降水所必須的凝結核的重要來源等等,因此沙漠的改造也隨之改變了自然環境,也會有可能改變了大氣環流,從而形成災害。

但塔克拉瑪幹沙漠綠化是一件利在千秋的事,從上世紀開始國家的各個地方都出現了嚴重的沙漠化現象,因此整治這些地區的沙漠化,防止沙漠化繼續蔓延就顯得很重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難發現,已經有不少的沙漠漸漸成為了一片綠洲。

相關焦點

  • 沙漠的作用是什麼?能夠把它們消滅嗎?
    沙漠在國內網絡上幾乎是人人都討厭的東西,很多人都在想方設法把它消滅掉,但也都是空中樓閣般的幻想,比如「塔克拉瑪幹下一場暴雨可以變成綠洲嗎?」、「塔克拉瑪幹變成草原會怎樣?」、「塔裡木盆地變成湖泊會怎樣?」、「把喜馬拉雅山炸一道口子能讓塔克拉瑪幹變成草原嗎?」。這些問題都帶有一點開玩笑的娛樂性質,為人們提供茶餘飯後的笑料。
  • 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變成草原的話,對中國的氣候有什麼影響?
    新疆地區的主要地形特徵是三山夾兩盆,因此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四周基本上是被高大的山脈嚴嚴實實地擋住了,一點溫暖溼潤的氣流都進不去,又由於夏季的溫度很高, 蒸發量很大,所以在風力的搬運作用下,塔克拉瑪幹沙漠不斷地擴張。所以塔克拉瑪幹沙漠形成的兩個最主要的條件就是有沙的存在和氣候乾旱。
  • 形成於唐朝的沙漠,要被共和國消滅了
    毛烏素沙漠要被滅了! 中國真要幹成了一個前無古人的事情——前幾日,一條「毛烏素沙漠要被滅了」的微博上了熱搜 ↓他在這裡建立了匈奴大夏國,並定都於鄂爾多斯草原。接下來是無休止的徵戰,農業和遊牧這兩大人類文明在這裡交融衝撞。戰爭、濫墾、鐵犁和鐵蹄無情地踐踏著鄂爾多斯草原,沃野變荒成沙,漸漸有了沙漠。毛烏素沙漠最初如何形成已不可考,有研究認為形成於唐初,唐朝詩人許棠曾在此留下「茫茫沙漠廣,漸遠赫連城」的名句。
  • 塔克拉瑪幹沙漠自駕遊的福音,穿越大沙漠的公路已達四條
    這些最大的根本原因是由於新疆有一個中國最大的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面積33萬平方公裡。朋友們查查自己所在的省面積是多少?是不是有點驚訝?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及近些年來的發展。塔克拉瑪幹沙漠,系暖溫帶乾旱沙漠,酷暑最高溫度達67.2℃,晝夜溫差達40℃以上;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發量高達2500~3400毫米。在炎熱的夏季,烈陽之下,沙漠地表溫度極高,別說光腳無法行走,即使鞋底薄一些燙的你都無法忍受。
  • 假如將雅魯藏布江的水,引入塔克拉瑪幹沙漠,能造出綠洲嗎?
    假如將雅魯藏布江的水,引入塔克拉瑪幹沙漠,能造出綠洲嗎?往往只能依靠少量的季節性冰山融水,正是因為這樣的自然環境,在我們國家的西北地區,形成了我們國家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而在維吾爾語當中,塔克拉瑪幹就是進得去出不來意思,從這裡我們也可以得知,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恐怖之處了,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整體面積比華北平原還要大很多,達到了33萬平方公裡。
  • 中國四大沙地之一,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陝西版圖上「消失」
    榆林長城一線的北邊,有個巨大的沙漠,叫做毛烏素沙漠。榆林原來叫做駝城,因為沙漠太多了,雖然和塔克拉瑪幹沙漠比起來,毛烏素還有點小。毛烏素沙漠,也是在氣候變化,過度開墾的過程中,逐漸沙化的,最早也是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生在榆林的人都知道,現在毛烏素沙漠,已經在多年堅持不懈的治理中,逐步在消失。
  •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
    我國最大的沙漠是位於新疆塔裡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瑪幹沙漠」,總面積約為33萬平方千米,相當於三個多江蘇省的大小,塔克拉瑪幹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也是亞洲面積第三大的沙漠。塔裡木盆地地區由於深居內陸,距離海洋十分遙遠,加上周圍高大山脈,如天山、崑崙山、阿爾金山等山脈的阻擋,水汽更是難以進入,這裡是我國氣候最為乾旱的地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
  • 用幾十億元在沙漠種植億萬棵樹,塔克拉瑪幹沙漠怎麼樣了
    沙漠!當你聽到這個詞彙的時候,你就能感覺到哪裡的生存條件,沙漠在每個人的眼裡都是荒無人煙非常艱苦的地方,而如何治理沙漠以及土地荒漠化一直都是許多國家都需要重視的問題,因為在如今特殊的環境影響下,如果不及時治理沙漠的問題,沙漠影響的地方會隨著時間而不斷擴大。
  • 告別黃沙漫天是如何做到的——毛烏素沙地、庫布其沙漠荒漠化治理...
    毛烏素、渾善達克、科爾沁和呼倫貝爾四大沙地生態狀況整體改善,林草植被增加226.7萬公頃,沙化土地減少16.9萬公頃。身處沙區的人們是如何遏制住滾滾的黃沙的?又是如何將沙漠變為綠洲,尋找到發展路徑的?帶著一系列問題,經濟日報記者前往毛烏素沙地、庫布其沙漠採訪調查,尋找沙區人民開啟幸福生活的密碼。
  • 瞭望|庫布其沙漠綠生金
    張俊生介紹說,過去幹林場,總想走賣樹的路,近十來年,林場探索發展特色生態產業,已種植沙棘、桑樹、棗樹等果林1萬多畝,林間種植麻黃、艾草、蒼朮等藥材和苜蓿、燕麥等飼草1萬多畝。「既能固沙,還有經濟效益。挺多著名的中藥、飲料企業採購我們的產品,供不應求。」
  • 達裡雅博依:被譽為「沙漠第一村」,地處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
    地理位置達裡雅布依,位於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端腹地的綠洲——克裡雅河流域之中。克裡雅河,意為「漂浮不定的河流」,源於崑崙山融化的雪水,自南向北,深入沙漠腹地,消失於達裡雅布依。發現的歷史1895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橫穿塔克拉瑪幹沙漠時,發現了這片綠洲,並將其以「通古斯巴孜特」的名字記錄在《穿越亞洲》書中,世界第一次,知道了這片世外桃源。
  •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塔克拉瑪幹沙漠「變綠」的真相
    「塔克拉瑪幹沙漠在變綠」新聞 圖片來自網絡2020年2月23日(上)和4月29日(下)塔克拉瑪幹沙漠局部衛星反演圖對比 圖片來源:NASA太長不看版:1。 塔克拉瑪幹沙漠曾是古地中海一部分,後由於地質時間尺度板塊運動,逐漸變成沙漠。
  • 英國專家:中國人太天真,不明白沙漠的好處,竟然還想消滅它
    據統計,地球陸地的三分之一都是沙漠,大多數地方由於水源很少,氣候乾燥,植被稀薄,在自然環境的影響下形成沙漠。還有的由於人類活動,如濫砍濫伐,過度開墾的原因,許多非沙漠地區也形成了沙漠景觀。根據科學家的計算,地球每年都會增加6萬平方千米的沙漠,如今還有43%的土地正在面臨沙漠化的威脅。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形成沙漠的關鍵因素還是氣候,其次是人類的不合理活動導致。
  • 鄂爾多斯「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解讀
    新中國成立後,庫布其沙漠腹部地區寸草不生、荒無人煙,被喻為生命禁區,不可治理的「死亡之海」。沙區百姓過著吃糧靠返銷、花錢靠救濟的艱難生活,屢屢出現沙進人退、遠走他鄉的「生態難民」。   「小時候記事起,村裡村外全是沙,房前屋後都有沙丘,沙丘經常拱上房頂,晚上睡覺還得頂門,不頂門沙就從家裡湧進來了,實在是太危險了。」
  • 毛烏素沙漠,歷代治沙人將沙地變綠洲,全世界向中國致敬
    中國有四大沙地(毛烏素沙地、渾善達克沙地、科爾沁沙地、呼倫貝爾沙地),位於陝西省榆林地區和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的毛烏素沙地,面積約4.2萬平方公裡,但在不遠的未來將會改成三大沙地,因為毛烏素沙漠馬上就被消滅了,中國人再次創造了綠色奇蹟。
  • 71年前的今天,有一隊人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究竟幹了什麼?
    71年前的今天(1949年12月5日)塔克拉瑪幹茫茫大漠、滾滾流沙迎來的是一批神奇的人每人肩負一支步槍或機槍再加上彈藥、鐵鍬和背包負重應該數十斤面對死亡之海這群人高唱著戰歌從阿克蘇出發向塔克拉瑪幹沙漠開進衣著陳舊,裝備並不豪華但每個人清澈的眼神中充滿的信仰的力量
  • 衛星圖顯示塔克拉瑪幹沙漠在變綠,植被正在大地上萌芽
    2020年4月29日,塔克拉瑪幹沙漠局部原標題:NASA衛星顯示:塔克拉瑪幹沙漠在變綠NASA衛星顯示,隨著春季到來,塔克拉瑪幹沙漠在變綠。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塔裡木盆地中心,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東西長約1000公裡,南北寬約400公裡,面積達33萬平方公裡,相當於德國國土面積。其中大約85%由流動沙丘組成,一些沙丘甚至高達200至300米。但即使在這片被稱為「死亡之海」的沙漠裡,植物在春天也會發芽。
  • 我國最大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如果改造成綠洲,會對氣候有什麼影響
    沙漠是自然界中環境最為惡劣的地區之一,而我國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新建的南部,面積達到了33萬多平方公裡,相當於三個江蘇省那麼大,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年蒸發量3000mm左右,平時風力達5-6級,這樣的環境,變成草原可能性不是很大,假設能變成草原,我國西部邊緣從此再也沒有沙漠,會對我國氣候主要產生兩方面的影響。
  • 一片即將消失的毛烏素沙漠,堪稱中國奇蹟
    毛烏素沙漠,又稱鄂爾多斯沙地,位於陝西,內蒙兩省交界,是中國的四大沙地之一。總面積4.22萬平方公裡,毛烏素沙漠被稱為「人造沙漠」。歷史上,這裡曾水草豐美,牛羊成群。甚至5世紀(魏晉南北朝),還是一片物產豐富的大草原,居住者遊牧的匈奴民族。一面是牧民不加節制的開墾,一面是民族間戰亂的衝擊。
  • 毛烏素:「沙漠」沒有消失,只是被人類縛住
    本報記者陶明攝前不久,「毛烏素沙漠在榆林消失」的消息,讓許多人震驚、質疑、好奇、嚮往。最近,草地周刊記者行走陝西省榆林市境內毛烏素沙地腹地調查發現,已經很難看到較大片沙漠地表,一些影像作品拍攝沙漠題材只好到其他地方選址。但同時,在綠油油的植被之下,覆蓋的腐殖質和土壤碳化層很薄很薄,扒開表層仍然是厚厚的又幹又細的黃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