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表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萬表世界小編習慣叫「一體式表鏈」,即表鏈、表耳、表殼融為一體。與尋常手錶大不相同。鸚鵡螺和皇家橡樹都是這種設計的典型。
那麼,這種一體式錶帶是怎麼火起來的呢?何以到今天越來越火,各個品牌都愛出呢?
玩表久的表友們都知道,皇家橡樹和鸚鵡螺都是在上世紀70年代由著名設計師傑羅尊達所創製,也正是它們讓一體式表鏈火遍世界。
而早在這兩個表出現之前,就已經有其他品牌在嘗試類似的設計了,他們並不一定是首創者。比如,勞力士在1953年出的水鬼,蠔式殼+蠔式鏈,就隱隱約約有了「一體式表鏈」的味道。
到了1969年,歐米茄出的星座(編號168.045),可以算是「一體式表鏈」的雛形。這種設計在當時幾乎是全所未見,所以也有人懷疑傑羅尊達(皇橡&鸚鵡螺的設計者)曾參與過這枚星座的設計,正是它的成功給了尊達靈感。
與此同時,勞力士、萬國表也做了一批石英表,命名為「Beta 21」。不但在機芯上「背叛」了機械傳統,在外形上也與傳統的男士機械錶不同,採用方方正正的大表殼、大表鏈,設計思路與後來的「一體式表鏈」有相通之處。
所以說,皇家橡樹並不是憑空誕生的,在它之前,已經有很多類似的設計為它探好了路,奠定了靈感。
與此同時,70年代的外部環境也有利於新設計的誕生。彼時世界範圍內的藝術風潮十分大膽,崇尚「離經叛道」式的革新。如嬉皮士、搖滾樂等等都是這一精神的體現。
前人鋪好的路就如肥沃的土壤,良好的創作環境就如適宜的氣候,才華橫溢的傑羅尊達就如同熟練的園丁,在這天時地利人和俱備的條件下,皇家橡樹這朵花終於熱烈地綻放了。
皇家橡樹初誕時,曾遭人詬病,因為大家都沒見過這麼「古怪」的外形,也沒有見過這麼昂貴的鋼表。隨著時間推移,才逐漸接受、盛行、乃至一表難求。皇家橡樹的「翻身」,也帶火了「一體式表鏈」的設計。
對這股趨勢最敏銳的是百達翡麗。1976年,百達翡麗請尊達創製了一款同樣採用「一體式表鏈」的表:鸚鵡螺。大火。
三駕馬車裡的兩個已經出手了,其餘大品牌紛紛跟上,萬國表請尊達搞出「工程師」,一反萬國表的傳統風格,取得成功。
江詩丹頓的答卷是縱橫四海,與前面幾個競品不同的是,不是由尊達所設計。不過,所採用的「一體式表鏈」倒是十分相似。市場反響也很好。
玩得最絕的還是伯爵。1979年,伯爵出了一款石英Polo,看這樣子,已不僅僅是一體式表鏈了,而是把整個表鏈延伸到了錶盤裡面。
自70年代始,「一體式表鏈」的設計出現爆發式的流行,這股熱潮一直燃燒到了今天。這不僅體現在皇橡、鸚鵡螺這兩個始祖級作品的暢銷上面,也體現在其他品牌的產品上面。
例如,最近壓制伯爵,在超薄制表上突飛猛進的寶格麗Octo Finissimo,外形是否有似曾相識之感?
柏萊士在上個與曝光的這款BR05,也令人眼熟。不過柏萊士的一貫風格就是方中帶圓,其實也無可厚非,還是有自己的特色在裡面。
此外,高冷的獨立制表師品牌也沒有落後,F.P.J於2011年推出的這隻Linesport,也採取了類似的一體式表鏈的設計。而可貴的是,它並沒有一味模仿尊達式風格,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殼形。讓一直喜愛F.P.J的萬表世界小編甚感欣慰。
平價品牌也在行動。小眾制表Seals Watch就推出了一款A.5手錶,就是添加的一圈顏色讓人有些不明所以。
赫柏林的蔚藍海岸系列,也能看出這一影子,圓形表圈又有點宇舶的味道。
還有一個現象值得我們注意。現在很多品牌推出的一體式表鏈設計,都聲稱是取材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老表。
例如,最近出芝柏熱捧的Laureato系列,可以追溯到品牌於1975年的老表,愛彼還為這個跟芝柏撕了幾十年。
本月初,蕭邦出的高山鷹,設計靈感來自蕭邦在上世紀80年代出的「St Moritz」。
如果再把目光投向整個時尚界,就可以發現,不僅手錶在借鑑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設計,連衣服和鞋子也在走這條路。比如很火的「老爹帽」、「老爹鞋」、「復古風」等等。
這是為何?上世紀70、80年代的設計,居然橫行到了現在還佔據著食物鏈的頂端,難道我們的設計就此停滯了嗎?
不可否認,那個年代,是百花齊放的年代,是每個設計師都在大膽革新的年代。與之相比,現在的主流設計風格確實有點千篇一律,甚至偏於保守。
但我們也要看到,仍有不少制表師在作創新。例如HYT,例如RM宇舶,例如MB&F,甚至芝柏、播威等老牌,創新的作品不一定好,但精神值得鼓勵。也許,這些不斷的嘗試會逐漸積累成一層厚土,未來手錶界的革新之花將在這之中綻放,就如40年前一樣。
現在盛行的復古,也許只是樂章高潮的前奏,用美妙的音節勾引起人們對那個黃金年代的回想,大家在這悠揚樂曲聲中,等待著一位如傑羅尊達一般的天才,在平緩的序曲後迸發出時代的最強音,震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