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螢 北美小象君
疫情期間,除了吸血鬼和蝙蝠俠,蝙蝠可能從來沒有受到過這麼多的關注。而這些關注夾雜著對蝙蝠的未知和恐懼,對蝙蝠來說可不一定是什麼好事。我們在網絡上看到了一些處理棲息在家中蝙蝠的案例,也收到了很多關於遇到蝙蝠怎麼辦的疑問。象妹的好朋友泓螢翻譯了一本關於如何與蝙蝠安全相處的小圖冊,今天來分享給大家!
沒錯,我們可以選擇與蝙蝠安全共處,而不是消滅他們。蝙蝠是環境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也是保護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
《與蝙蝠安全共處》這本圖冊是由美國國際開發署新興流行病威脅PREDICT項目支持下開發的,針對我們國內的實際情況,我們挑選了一些實用的信息給大家分享,包括:
第一章:蝙蝠是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必修)
第二章:與蝙蝠安全共處的基本知識(必修)
第三章:如何處理死亡的蝙蝠(你可能遇不到,有興趣可以看看)
第四章:如果難以避免接觸到活的蝙蝠(可能性不是很大,但以防萬一)
第五章:處理棲息在家裡的蝙蝠(遇到那就是五「蝠」臨門)
第六章:處理住家周圍的蝙蝠(家中有家養動物和兒童的朋友要注意了)
如果您有任何關於如何使用該圖冊的疑問,或者對這粗獷的畫風有任何改善的建議和意見,可以和小象君聯繫,或者發郵件到li@ecohealthalliance.org
1. 蝙蝠是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蝙蝠對維護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起著關鍵作用。例如:蝙蝠能幫助很多用於生產木材的闊葉樹木和果樹傳播種子。
蝙蝠還能幫助很多果樹傳播花粉。世界上有超過300種的果樹依靠蝙蝠來傳播花粉,包括芒果、香蕉、番石榴、榴槤、荔枝、龍眼等。
一些蝙蝠也捕食對莊稼有害的飛蛾或者甲蟲。
洞穴對於蝙蝠種群來說至關重要,是很多蝙蝠的家。蝙蝠生存離不開合適的棲息地,而生態環境、莊稼和人類的健康也都離不開蝙蝠。
2. 與蝙蝠安全共處的基本知識
雖然蝙蝠被與狂犬病或者其它疾病聯繫在一起,但捕殺蝙蝠、或幹擾蝙蝠的自然棲息地實際上會讓疾病擴散到更大的人群中。因此,不要用手觸摸、捕殺、販賣、烹飪、或者食用蝙蝠。
與蝙蝠安全共處的最佳方式就是避免一切與蝙蝠的接觸,無論是活的或是死亡的蝙蝠,都要特別避免接觸它們的體液,如唾液、血液、尿液,及糞便等,並且防止蝙蝠棲息在人類居住的房屋建築裡。
其中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不要食用或飲用被蝙蝠尿液或糞便接觸過的食物和水源。例如:您可以將家裡的飲用水和食物用蓋子蓋住,並且定時用肥皂和流動的水清洗使用的蓋子(或將食物及時放入冰箱)。
為了減少患病的風險,要避免食用任何被野生動物或者家禽家畜吃過的水果。如果您覺得食物和水被蝙蝠接觸過,就一定不要食用或飲用。即使是把被蝙蝠咬過的部分切掉再吃也不行,也不要把這些食物餵給家養的動物。因為整個食物都可能已經變質並有可能引發疾病。
3. 如何處理死亡的蝙蝠
避免和蝙蝠直接接觸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專業人員幫助處理死亡的蝙蝠,您可以採取以下一些措施。首先戴上口罩將口鼻遮住。如果有口鼻處可以調節鬆緊的口罩最好。如果沒有口罩,可以使用圍巾遮住口鼻繫緊。同時戴上護目鏡遮擋住眼部,還有厚實的手套。如果沒有手套,可以用塑膠袋包住手。
即使您有厚實的手套可以使用,也在手套外包上塑膠袋,以避免蝙蝠的血沾染到手套。請注意,即便是死亡的蝙蝠,它們尖銳的爪子也可能把您的皮膚刮傷。
在拿起蝙蝠的時候,用戴著手套的手隔著塑膠袋把蝙蝠拿起,然後直接將塑膠袋翻過去包住蝙蝠,在外面多套上一個或幾個塑膠袋繫緊。
用袋子或容器裝住的蝙蝠後,將其完全焚燒或地下1-2米深埋,並用鐵鏟在上方覆蓋至少60釐米厚的土層。事後務必使用消毒水清洗鐵鏟。
在處理完死亡的蝙蝠後,請用肥皂和流動的水清洗雙手。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請使用能夠殺滅病毒的消毒劑清洗,例如專門的洗手消毒液或消毒溼巾。
4. 如果難以避免接觸到活的蝙蝠
與蝙蝠安全共處的最佳方式就是避免與蝙蝠任何方式的接觸,如果難以避免接觸到活的蝙蝠,那應儘可能保護自己不接觸到蝙蝠的體液(如唾液、血液、尿液、糞便等)。即使看起來健康的蝙蝠,也可能攜帶疾病。
如果蝙蝠的唾液、血液、尿液、或糞便不小心進入您的眼睛、鼻子、或口中,應用流動的水對這些部位仔細清洗5分鐘。如果無法計時,可以在清洗時緩慢地數到300。除了接觸到蝙蝠體液的部位,請用肥皂和清水儘可能地對全身皮膚進行清洗,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請及時就醫。
被蝙蝠咬傷或抓傷時的急救方法
· 如果您不小心被蝙蝠咬傷或抓傷了,請用肥皂和流動的清水對傷口部位仔細清洗至少5分鐘,如果無法計時,可以在清洗的時候緩慢地數300下。
·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請使用能夠殺滅病毒的消毒劑清洗,例如專門的洗手消毒液或消毒溼巾。
· 如果您被蝙蝠咬傷或抓傷了,請及時就醫,接受專業的醫護處理,包括注射狂犬病疫苗。
· 即使沒有被咬傷或抓傷,一旦有發病跡象,請及時就醫並告知醫生您曾經接觸過蝙蝠。請儘可能詳細地描述您和蝙蝠的接觸的過程,以幫助醫生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5. 處理棲息在家裡的蝙蝠
在城市和鄉村周圍棲息著很多種類的蝙蝠。喜歡棲息在樓房內的蝙蝠大多是體型較小並以昆蟲為食的種類。蝙蝠在不受人幹擾的情況下往往是無害的,不會主動抓咬人。但偶爾有的蝙蝠會感染上如狂犬病毒等的病毒,這些病毒會讓蝙蝠變得不太友善,更有可能抓傷和咬傷人,以此將病毒傳播給人類。
但也有些蝙蝠即使攜帶病原體看起來也很正常,所以最好避免一切與蝙蝠及其體液的接觸,這才是保護自己不受蝙蝠攜帶病原影響的最友好的方式。
移除有可能吸引蝙蝠的物品
蝙蝠可能會被暴露的水源或其它液體所吸引,蝙蝠飲用這些水或液體時,它們的唾液、尿液、或糞便就有可能對這些水源造成汙染。所以要把家中的食物和水源蓋住,以免吸引蝙蝠到家中。
防止蝙蝠進入到居住的房屋中
防止蝙蝠進入到房屋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確保房子的門窗、天花板、及屋頂周圍沒有可以讓蝙蝠飛入的空隙。您可以用隔板圍住門窗,確保沒有縫隙,用石灰、密封膠、不鏽鋼絨、或者溼報紙來堵住任何漏洞。
蝙蝠通常會倒掛在房屋最高處的屋頂上。由於很多喜歡棲息在房屋中的蝙蝠體型都較小並且是黑色的,所以通常難以察覺到。
一些體型很小的蝙蝠會像老鼠一樣鑽進房屋的木頭隔板間或者茅草屋頂中的狹小空間內。它們通常成群聚集在一起,從幾隻到很多隻不等。
如果您在家中的地面上發現黑色米粒大小的糞便,那就有可能是家中進了蝙蝠。有時候您也可能觀察到尿液順著屋頂或牆壁流下的痕跡。蝙蝠尿液和糞便所散發出來獨特的氣味也是家中可能有蝙蝠棲息的信號。
安全驅趕房屋中的蝙蝠
如果沒有專業人員能夠幫助您將房屋裡的蝙蝠趕走,您可以按照以下幾個步驟來做。首先,在清掃蝙蝠尿液或糞便之前,戴上口罩以免吸入蝙蝠糞便對身體造成傷害。如果沒有口罩,可以沾溼的布或圍巾將自己的口鼻遮住。條件允許的話,戴上手套和護目鏡保護雙手和眼睛。清理地面時,務必先用肥皂水將地面打溼再用掃帚或拖把清理,以防蝙蝠糞便揚起。
驅趕蝙蝠的最佳時間是天黑以後。大多數蝙蝠在傍晚時候會變得活躍,並且在太陽下山之後飛出去捕食。所以您需要花一兩個晚上觀察一下房屋裡蝙蝠的活動,因為不是所有的蝙蝠都會在同一時間飛出去,以此來選擇一個比較好的時間進行驅趕。一定要避免把蝙蝠困在房屋裡飛不出去。
傍晚蝙蝠全部飛出去捕食後,將房屋的所有門窗關上,儘可能地用隔板、石灰、不鏽鋼絨、或者打溼的報紙將所有蝙蝠可能利用的縫隙封住。有些以昆蟲為食的蝙蝠體型較小,可以通過很小的入口進到屋裡。您的手指可以伸進去的縫隙,這些蝙蝠就有可能進入。
蝙蝠會居住在樓房中,特別是當它們懷孕的時候。為了安全成功地驅趕所有的蝙蝠,如果您看到家裡有蝙蝠寶寶(幼崽),應該等到它們長大能夠飛的時候再進行驅趕。
蝙蝠幼崽通常體型較小,並且在白天的時候會抓附在母親身上。等到晚上蝙蝠母親出去捕食,蝙蝠寶寶就會留在窩裡。如果成年蝙蝠被趕走,強行將蝙蝠幼崽和母親分開,蝙蝠母親將會想盡其它方法再次進入屋裡,而幼崽也可能會因為與母親分開而餓死。
6. 處理住家周圍的蝙蝠
蝙蝠經常會棲息在住家周圍的樹上。當家養動物在樹下覓食或休息時,樹上蝙蝠的尿液或糞便會落到動物的身上或它們的食物中。這就可能讓家養動物患病。如果您家中養了動物,請儘量確保它們不在有蝙蝠棲息的樹下睡覺或覓食。
如果家中有兒童,請花時間向他們解釋為什麼不能去摸或者抓蝙蝠玩,也不能獵殺蝙蝠。如果在地上或者有蝙蝠棲息的樹下發現活的或者死亡的蝙蝠,務必告訴兒童不能去碰。因為落在地面上的蝙蝠很有可能是生病或是受傷了,有可能攜帶病原體。如果在地上發現死亡的蝙蝠,要避免直接接觸,應該依照之前所講的內容,安全地將死亡的蝙蝠處理掉。
一些蝙蝠是以水果為食的,比如芒果和番石榴。所以一些從樹上掉下來的水果有可能被蝙蝠啃咬過,沾有蝙蝠的唾液,如果動物或人吃了這些水果,就有可能染上疾病。避免接觸蝙蝠和蝙蝠碰過的食物和其它東西,是防止疾病從蝙蝠傳播到人的重要方式。蝙蝠喜歡吃熟透的水果,如果能夠及時採摘成熟的水果,可以減少蝙蝠啃食水果,既能保證了收成也能減少與蝙蝠的接觸。
請記住,為了降低得病的風險,不要食用從地上撿的水果,也不要將其餵給家養動物,尤其是當水果已經被另一種動物食用過的時候。絕對不要食用被蝙蝠接觸過的食物和水。即使是把被蝙蝠咬過的部分切掉再吃也不行,因為整個食物都可能已經腐敗被汙染了。
人類的健康和生態的健康禍福相依。當我們選擇以更安全的方式和蝙蝠共處時,每一個生命都會受益。
認真閱讀完這本書的你也可以成為大自然的信使,請將這些知識告訴身邊的人吧!❤️
中英版完整手冊可通過此連結下載:
https://www.ecohealthalliance.org/living-safely-with-bats
小象君也貼心地為大家提供了百度網盤下載地址:
https://pan.baidu.com/s/1XY9Zs0VFCbhKzmE-TxZ1fw
密碼: 4338
手冊翻譯:泓螢
排版:瑋亦、JJJJ
原標題:《我們如何與蝙蝠安全共處?一份權威的手冊在等你領取!》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