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一位來自黔東南種植辣椒的朋友在農管家問答區域提問了這樣一個問題:辣椒這是什麼病?
病斑呈暗綠色水漬狀軟腐,邊緣不明顯,很快擴展到全果實,引起腐爛,潮溼時病部覆蓋白色黴層,乾燥後形成暗褐色僵果。
來看一下農管家專家是如何診斷的:
盧芃源(河南省鄭州市 擅長植保技術)
注意疫病危害,用甲霜錳鋅,烯醯嗎啉,錳鋅乙鋁,霜黴威鹽酸鹽,氰霜唑,氟嗎啉,銀法利,增威贏綠防治。
馮濤(安徽省六安市 擅長植保技術)
疫病危害,使用銀法利或克露或增威贏綠防治。
呂蘭華(山東省聊城市 擅長南方果蔬植保技術)
辣椒疫病危害。建議選用68·75%霜黴威鹽·氟吡菌胺懸浮液劑800倍液、50%烯醯嗎啉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等噴施防治。
毛維山(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擅長柑橘、葡萄、石榴、棗樹的植保技術)
疫病危害,可用72·2%霜黴威水劑600至800倍,72%霜脲·錳鋅700倍,64%噁霜·錳鋅,烯醯嗎啉加丙森鋅,氟嗎啉加代森鋅,氰霜唑,精甲霜靈防治。
高勝濤(河北省石家莊市 擅長植保技術)
疫病,用600倍58%甲霜錳鋅可溼性粉劑,或500倍69%烯醯錳鋅可溼性粉劑,或700倍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或600倍72%霜脲錳鋅可溼性粉劑,或600倍50%乙膦鋁錳鋅可溼性粉劑等進行防治。
農管家農技知識講解——辣椒疫病
危害症狀:
疫病是辣椒的一種毀滅性病害,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病。
一、幼苗莖基部呈水浸狀暗褐色縊縮,造成幼苗折倒和溼腐,而後枯萎死亡。
二、成株發病時,病葉上有淡綠色近圓形斑點,擴大後邊緣呈黃綠色,中間暗褐色,溼度大時可見白黴,葉片軟腐脫落。莖部發病多在莖基部和枝杈處,最初產生水浸狀暗綠色病斑,後擴展成不規則形黑褐色斑,繞莖1周後病斑處的皮層腐爛,縊縮,與周圍健康組織分界明顯。染病部位以上的葉片由下向上逐漸枯萎死亡。逐漸擴展成黑褐色條斑,病部易縊縮,植株折倒。
三、果實受害,多從蒂部開始,病斑呈暗綠色水漬狀軟腐,邊緣不明顯,很快擴展到全果實,引起腐爛,潮溼時病部覆蓋白色黴層,乾燥後形成暗褐色僵果。
四、根系被侵染後變褐色,皮層腐爛導致植株青枯死亡。
發病規律:
一、發病時期。中心病株出現時間,保護地辣椒在4月上、中旬,露地辣椒在6月上旬左右。
二、氣候因素。高溫、高溼有利發病,雨季或大雨後天氣突然轉晴,氣溫急劇上升,或澆水后土壤溼度大易積水,發病迅速。大棚內溼度大或棚膜上凝水結露的情況下,易發病。
三、栽培因素。大水漫灌或雨後淹水的田塊,凡浸泡在水中的莖、葉、果實都嚴重發病。偏施氮肥,磷、鉀肥不足,微量元素缺乏,種植過密,通風透光不良,連年重茬的田塊發病重。
四、越冬與初侵染源。病原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殘體或土壤及種子上越冬,其中土壤中病殘體帶菌率高,是主要初侵染源。北方寒冷地區病原不能在種子上越冬,其主要來源是土壤中和在病殘體上越冬的卵孢子。主要是病殘體在土壤中帶菌傳染,隨澆水傳播。線蟲為害造成根部傷口,病原很容易從傷口進入,造成植株迅速發病。
五、傳播特點。條件適宜時,越冬後的病原經雨水飛濺或灌溉水傳到莖基部或近地面果實上,引起發病。重複侵染主要來自病部產生的孢子囊,借雨水傳播為害。中心病株出現到全田發病僅7天左右時間。中心病株的出現是全田發病的信號。中心病株出現後,在溼度滿足的條件下可擴大侵染。
農業防治:
一、選用抗耐疫病的新品種。
二、實行輪作,深耕曬地,清除田間病殘體。施足底肥,合理密植,採用高畦或高壟栽培方式,及時排除積水。
三、溫室栽培時要加強溫度、溼度和放風管理。注意發現病株後立即拔除,帶到田外深埋。保護地栽培時要注意避免出現高溫高溼環境。
化學參考防治藥劑:
53% 烯醯·代森聯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1431-1590克/公頃 噴霧
60% 唑醚·代森聯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400-600毫克/千克 噴霧
50% 王銅·甲霜靈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125克/畝 噴霧
58% 錳鋅·甲霜靈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150-188克/畝 噴霧
76% 丙森·霜脲氰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159-189克/畝 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