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人死後竟然還有「通關秘籍」?

2021-02-07 噹噹讀書匯book


2006年,有位南非婦女將一枚寶石鑲嵌的聖甲蟲胸飾交還給埃及政府,因為在她看來,這個來自圖坦卡蒙陵墓的物品,給兩任主人都帶來了恐怖的「詛咒」。

最初得到這枚聖甲蟲胸飾的是位海員,不久便在出海時不幸遇難,保管寶石的女兒身患白血病而死。南非婦女購得寶石几年後,女兒同樣患上了白血病,就在她打算轉售時,丈夫又意外身亡。

一系列的離奇事件,讓這枚珍貴寶物變成了燙手山芋,最後兜兜轉轉,又回到了故鄉埃及。很多人把它與1923年流傳甚廣的「法老詛咒」聯繫在一起,認為可能是圖坦卡蒙陵墓外所刻的那行詛咒起了作用: 誰擾亂了法老安眠,死神將張開翅膀降臨在他頭上。

圖坦卡蒙的聖甲蟲胸飾究竟真有如此魔力,還是數個巧合的疊加,至今無人知曉。不過,對於生活在新王國時期的「少年法老」圖坦卡蒙來說,聖甲蟲胸飾的主要功能並不在於詛咒,而是寄託自己的來世幻想。

因為在埃及神話中,聖甲蟲,也就是蜣螂(俗稱「屎殼郎」)由於其趨光性,和日復一日滾動糞球的習性,被當成太陽東升西落的隱喻:蜣螂是地球,糞球則是大大的太陽。

人們看到太陽落下又升起,便聯想到生與死這一終極哲學命題:人也像太陽一樣,死亡只是一個短暫的過渡,之後會迎來新的重生。於是,聖甲蟲就成了古埃及人崇拜的「聖物」,在喪葬儀式中頻頻出現,還創造出一位蜣螂頭人身的神明凱布利。

在許多古埃及陵墓中,做成聖甲蟲形態的不光有裝飾品,還有一種「聖甲蟲護心符」,一般放置在死者心臟位置,內部多刻有銘文,目的是讓心順從主人的心意,協助自己通過冥王奧西裡斯的審判。其中有段經文寫道: 不要為了站到諸神那邊而謊稱我有罪,不要在掌管來世的主神奧西裡斯面前詆毀我。我知道,你會讓天平保持平衡,你會證明我的清白。

諸如此類刻在聖甲蟲上,或者記錄在莎草紙、寫在包裹木乃伊的亞麻布上的經文,便是我們常常聽到的「亡靈書」,也有版本譯為「死者之書」或「來世之書」,是古埃及人關於未知死後世界的瑰麗想像。從拿破崙遠徵埃及開始,亡靈書伴隨著考古發掘的進程逐漸為人們所熟知,它的種類、數量龐雜,經過史學家商博良、納威爾、賀爾農等人的整理,形成了如今較為系統的亡靈書內容體系。

在國內,以亡靈書為主題的著作有不少,其中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金壽福所譯註的《古埃及<亡靈書>》,是目前公認十分權威和完整的一本金壽福教授是古埃及歷史學研究領域的專家,有豐富的古埃及學研究背景,發表過多篇相關領域論文。

對於想要了解古埃及喪葬文化和死亡哲學的讀者來說,這本《古埃及<亡靈書>》是不容錯過的經典之作。金壽福教授譯註的這本《古埃及<亡靈書>》,共收錄經文190篇,包括經文、附圖、註解三個部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讀懂古埃及人的生死哲學。

從歷史發展脈絡來看,《亡靈書》的「前身」是法老陵墓中的《金字塔銘文》和《棺材銘文》等,到新王國時期,這些以「重建天日」「死而復生」為核心訴求的經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莎草紙、聖甲蟲、亞麻布等載體上,在喪葬儀式中使用《亡靈書》的人群,逐漸普及到普通民眾之中,內容也較先前有了不少調整。一方面,是喪葬習俗「自上而下」的傳播,在新王國時期之前,死後復活是法老的專屬特權,金字塔裡長長的墓道、墓室四周牆壁上密密麻麻的銘文,都有助於他們進入永恆的來世。隨著時間推移,貴族階層、中下層官吏等開始效仿,最終以《亡靈書》的形式普及到普通民眾之中。龐大的陵墓建築、昂貴的石棺等非一般人所能承擔,成本更加廉價易得的莎草紙、亞麻布等便佔據上風,一時成為主流。另一方面,古代埃及的社會時常處於動蕩不安的狀態,外族入侵、政權頻繁更迭,不斷衝擊著民眾的信仰體系,在太陽神朝拜之外,冥王奧西裡斯的地位日漸顯著。這時,藉由來世審判庭的形式,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在死後重見天日,成為人們更為迫切和現實的訴求。莎草紙上的《亡靈書》用生動形象的文字和圖像,向人們介紹來世之旅中可能遇到的重重關卡,以及有關諸神的各種信息等,恰好契合了彼時民眾的心理。對於古埃及人來說,《亡靈書》既是他們走向永恆來世的必備品,又是一種可以花錢買到的「商品」。有歷史學者提出,《亡靈書》是古埃歷史上最早的圖書貿易形式之一。一份藏於大英博物館的「塗伊亡靈書」上,主體內容均預先製作完成,只有名字處留有空白,等有買主時再重新填入名字即可。由於篇幅較長(有的長達5米),《亡靈書》中常常會出現不同的字體,能夠看出多人合作的痕跡。有的則有著明顯的文法或書寫錯誤,足見製作過程的粗糙和倉促。根據金壽福教授的觀點,一份《亡靈書》約合今天的92克白銀,差不多是普通勞動者半年的收入,當然,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財力和信仰,選擇不同內容、篇幅和精美程度的《亡靈書》,真正做到了豐儉由人。在一些《亡靈書》的「附言部分」(類似於使用指南)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亡靈書》不僅可以用於祭祀儀式、放置於死者棺木中,對於活著的人也大有裨益,可以幫助他們獲得各種現世的好處。因此,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古埃及的《亡靈書》成了連接現世與來世、跨越生與死的一門「生意」。《亡靈書》作為一門特殊的「生意」,從新王國時期至託勒密王朝都相當流行,直到羅馬人入侵,將埃及變為羅馬帝國的行省之一,才走向了衰落的道路。在長達千餘年的發展歷程中,《亡靈書》的內容得以不斷豐富和完善,所涵蓋的內容稱得上是包羅萬象,目的是讓死者能夠順利通過「來世冒險」,迎接永恆的生命,避免可怕的「第二次死亡」。在古埃及人的觀念中,人在死亡後要獲得永生資格,必須滿足3個基本條件:屍體經過周密的處理,而且保存完整,即「潔淨」;擁有完整的陵墓設施和供品地,為死者提供棲身之所和來世所需的食物等;倫理道德上沒有瑕疵,通過奧西裡斯嚴苛的來世審判。 《亡靈書》的經文基本圍繞這些內容展開,如果按時間線劃分,可以大致歸納為以下三大類:第一類是在進入來世審判庭之前,死者要獨自經歷一段黑暗、漫長且兇險的旅程,各種怪物、蛀蟲會出來搗亂,常見的有毒蛇、鱷魚、啃噬木乃伊的蛀蟲等。古埃及人甚至擔心死後會出-「顛倒現象」,要吃糞便、倒著走路。這時專門的經文就成為他們的「護身符」,讓死者化身荷魯斯、奧西裡斯、或者拉神等神明,以遠離種種威脅。第36篇經文中這樣寫道: 遠遠離開我,你們這些長著彎曲嘴巴的蛀蟲!我就是克努姆,創造萬事萬物的創世神。我把眾神的話傳達給拉,所有的消息都由我傳遞給相關的神。在這裡,死者假託創世神克努姆的名義,試圖藉助他的威力趕走蛀蟲,以使木乃伊和棺木等保持完整,這樣方能進入來世審判。 第二類是進入來世審判庭後,死者要面對「稱量心臟」的重要環節,胡狼頭的阿努比斯神將死者帶到審判庭,將其心臟和羽毛狀的瑪阿特分別置於天平兩端,䴉頭人身的圖特神負責記錄。如果通過來世審判,死者就擁有了永生的資格。反之,則將被等候在一旁的鱷魚頭、獅子身、河馬腿的怪物貝比瞬間吞噬,進入無邊黑暗的「第二次死亡」。為了保證自己能夠通過來世審判,《亡靈書》中提供了各類詳盡的信息,其中以第125篇經文最為典型,死者向奧西裡斯、42位陪審神進行「自證清白」,極力表明自己從未做過違反道德禁忌之事,亦無搶劫偷盜,或褻瀆冒犯神靈等行為,還樂善好施,做了「讓神滿意的事」。他一邊高呼「 我清白,我清白,我清白,我清白」,另一邊又用諸多神明為自己背書,他說:「我在拉塞塔看到了分叉的伊莎德樹,我是眾神誦經的祭司,所以我知道你們身上的秘密。」在經文的使用方式上,還要求準備一幅表現來世審判庭的畫,顏料得用努比亞的赭石,畫面上死者的衣服、拖鞋、眼角化妝等,均有細緻的規定,這樣死者不僅可以順利進入來世審判庭,還能得到豐富的供品,可謂一舉兩得。第三類則以來世生活為主,涉及讓死者身體各部分功能重新恢復,擁有住所和行動自由,得到充足的陽光、水、食物等必需品,以及讓「巴」飛出墓室並及時返回等等。這些經文的目的在於讓死者恢復生前的生活狀態,第51篇經文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我吃的麵包用白色的小麥製作,我喝的啤酒用黃色的大麥釀造,原來伺候我的父親和我的母親的男僕和女傭為我服務。」在一些情況下,人們還寄希望於來世過上更加輕鬆優渥的生活,他們會在陵墓裡準備數百個沙布提俑,讓它們替代自己從事繁重的體力勞作,第6篇經文中就寫:「 你們應當為我代勞,即耕種土地、飲水灌溉,把堆積的沙子搬走,把積肥運到河對岸。你們應當說:'我們來做這些事,我們來了!」除了以上類別的經文,《亡靈書》中還有一些「其他類」經文,如獻給諸神的頌歌,防止經文失去效力的特殊經文,在新月出現、荷魯斯眼睛製成之日時,所念誦的經文等等。
這190篇主題各異的經文裡,呈現出古埃及人在想像世界中,一步步走向「來世」的漫長冒險之旅。莎草紙上的文字與圖像,凝練出他們對於死亡的恐懼,以及試圖徵服死亡的種種嘗試與努力。英國史學家約翰·泰勒說: 在古埃及人的設計中,死亡也可以被樂觀地看待為一種改變生命形態的機遇,在一連串的蛻變中向前的一步,亦或進入嶄新生命階段的大門。《亡靈書》以「死亡」之名,卻處處透露出古埃及人對「生」的熱切渴求,他們在文字裡高呼「 我的心臟有力地跳動,我有能力擊敗我的敵人」,「我作為眾神之主來到這裡,我絕不會在冥界第二次死亡」,「我會永遠活著,我的位置永遠屬於我」……在古埃及人的生活中,《亡靈書》扮演著類似於「橋梁」的角色,它在來世與今生之間建立起聯繫,安撫生者對於死後世界的深沉恐懼。但是,如果通讀《亡靈書》,我們會發現一個似乎有些矛盾的現象:古埃及人在不同的經文之間,或者同一篇經文的前後部分,常常有前後衝突的表述。他們一會聲稱自己是奧西裡斯,一會又變成了奧西裡斯之子荷魯斯,在另外的場合,則可能化身拉神、克努姆或者哈拉赫特,甚至是奧西裡斯的弟弟兼敵人賽特,身份之多變,看得是眼花繚亂。這一點看似有些不合情理,其實反映出古埃及人的實用主義取向,複雜的身份既能為進入來世多一重保障,還顯示出死者對於諸神世界的了解,對於死後復活大有助益。金壽福教授提出,這大概是古埃及版的「知識就是力量」,換言之,對於死後世界知之越多,得到永生資格的可能性越高,自然也就多多益善了。那麼,古埃及人這種獨特的生死觀是如何塑造而成的呢?我們可以從自然環境和社會背景兩個維度中找到解答的線索。 古代埃及素有「尼羅河的饋贈」之稱,埃及人對尼羅河是既愛又恨,每年的洪水泛濫帶來肥沃泥土,提供農業生產的基礎條件,然而洪水肆虐也會讓他們的生活受到巨大威脅,河中的鱷魚、兩岸的毒蛇令人望而生畏,想要跨過尼羅河這條天然鴻溝,同樣需要冒著生命危險。於是,在古埃及人的觀念中,尼羅河成了生命的某種隱喻,人或許也像植物一樣,在旱季時枯死,等下一個洪水季節來臨時,又會從一片荒蕪中復甦。但這樣的過程並非安穩無虞,兇險的怪獸、捕魚的大網、狂風大浪都會他們隨時遇險,正如泛舟尼羅河上一樣。在社會背景方面,《亡靈書》中的諸多細節都可以在現實中找到微妙的對應。如冥界審判庭中有42位陪審的神明,古代埃及的行政組織設置中,同樣有42個諾姆。一篇經文中,死者對於自己「耄耋之年」身份的著重強調,似乎從側面印證當時人們平均壽命普遍不高的事實。古埃及人的特殊生死觀念以及《亡靈書》的廣泛使用,又反過來對人們的現世生活產生影響。看到來世審判中的諸多條款,人們會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這也成為古埃及在沒有完備法律體系的情況下,仍然能夠維持良好統治秩序的原因之一。關於古埃及的死亡觀念,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有過一段精妙的論述: 在埃及,不可以眼見的事物卻有一種較完滿的意義,死從生本身獲得了內容。……死在它的無生狀態中卻仍保持對生的聯繫,而且籍生的具體想像獲得了獨立和保存。死後的世界迷霧重重,但生者賦予它無盡的想像,並通過《亡靈書》等形式得以長久保存,構成古埃及璀璨文明的組成部分。古埃及人關於來世冒險的觀念,還可能對基督教信仰中的「末日審判」等理念產生了影響。文藝復興時期詩人但丁的《神曲》中,將死魂靈送往「永恆的黑暗、不滅的烈火和不化的寒冰」之處,似乎也與古埃及人最不願面對的「第二次死亡」有異曲同工之處。在數千年後的今天,我們再來看古埃及《亡靈書》,其中不乏荒謬之處,但它傳遞出的豐富歷史文化訊息,以及人們用自己的方式,對抗「死亡」這一永恆敵人的勇氣,依然值得我們深深為之折服。2000年獲得德國海德堡大學埃及學博士學位。在國外出版專著一部,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在國內《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世界歷史》等雜誌發表論文數十篇;曾經赴美國布朗大學、埃及開羅大學、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美國駐以色列考古研究所等機構進行學術研究。2012年獲得埃及政府頒發的埃中文化交流貢獻獎狀和獎章。

30萬圖書 每滿100減40

點擊圖片 進入專場

記得星標我們呀~


讀好書

相關焦點

  • 與現代人及時行樂截然相反的古埃及人世界觀——死後享樂
    古埃及人堅信有來世,他們認為人生分為幾個階段,在人間的這幾十年只是人生中很短暫的一部分,人死後前往的來世才是永恆的,活著只是為了給死後做準備。最初,來世是法老的專用,普通人是沒有資格進入來世的,而普通人獲得永生的唯一機會就是為王室效忠,以換取法老的恩賜。
  • 當國王死後:古埃及人的信仰、形式主義與靈魂旅行指南
    孩子邁向校車——讓人聯想到很多年前阿甘第一次搭乘校車上學的情景——生命完成了又一個輪迴。有關這片羽毛的寓意,各人都有自己主觀的解讀。而當我在對古埃及藝術有了些了解後,這片羽毛顯得多了另一層意義。到了公元639年,阿拉伯帝國佔領埃及,實行了阿拉伯化,古埃及文明也從此劃上了句號。從公元前5450年下埃及的法尤姆時期算起,一直到公元642年被阿拉伯帝國徵服,古埃及文明一直持續了6000多年。她是地中海地區的文化宗主國之一,有著自己一整套完善的文字系統、政治體系和制度,其留下的文藝作品也浩如煙海,並且還有很多待解之謎。
  • 《穿越古埃及》:法老死後製成木乃伊,要求陪葬,太霸道
    法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死後葬於金字塔法老是古代埃及最高統治者的尊稱,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他是古埃及文化的執掌者,可以說一言九鼎,所有一切都是圍繞著他來展開,享受著一切尊貴的資源,是權力的集中。因而,有時候難免有些霸道和不近人情。
  • 古埃及的人學文化
    古埃及人認為,人具有超自然的精神或靈魂。靈魂中的一部分,甚至可以存在於人的生命結束之後。人的靈魂大約有五個:第一個叫「卡」, 「卡」與具有「卡」的本人同貌同形,是一種特異之靈。在人出生之前, 「卡」就附於人體,在人死後,它繼續留存於其屍體或雕像之中,其存在時間之長短視屍體保存情況而定。如果將死者遺體製成木乃伊, 「卡」就可以永世存在。第二個靈魂叫「芭」,其意為「永遠活著」,其形象是人首的鳥。
  • 古埃及最慘法老,死後慘遭瘋狂報復,被人鞭屍辱屍,毀屍滅跡
    阿瑪西斯,這位死後慘遭波斯皇帝報復,被人刨墳遭人鞭屍,之後又慘遭毀屍滅跡的古埃及法老,他生前究竟做了什麼「罪大惡極」的事情以至於被波斯人如此記恨?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這位古埃及第26王朝的倒數第二位法老王——阿瑪西斯。
  • 古埃及人的獨特生死哲學
    這時,藉由來世審判庭的形式,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在死後重見天日,成為人們更為迫切和現實的訴求。莎草紙上的《亡靈書》用生動形象的文字和圖像,向人們介紹來世之旅中可能遇到的重重關卡,以及有關諸神的各種信息等,恰好契合了彼時民眾的心理。對於古埃及人來說,《亡靈書》既是他們走向永恆來世的必備品,又是一種可以花錢買到的「商品」。
  • 古埃及人為何要製作木乃伊?
    古埃及的文化遺蹟之中,不容忽視的一點就是木乃伊,古埃及人不僅將逝者製作成木乃伊,而且還將動物們也都紛紛製作成木乃伊,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一直到今天,在古埃及遺蹟的核心地區,仍然不斷有新的木乃伊被挖掘,它們究竟代表著什麼?
  • 古埃及人的獨特生死哲學|文內限量福利,購書贈專屬文創!
    諸如此類刻在聖甲蟲上,或者記錄在莎草紙、寫在包裹木乃伊的亞麻布上的經文,便是我們常常聽到的「亡靈書」,也有版本譯為「死者之書」或「來世之書」,是古埃及人關於未知死後世界的瑰麗想像。02包羅萬象的「通關秘笈」《亡靈書》開啟的「來世冒險」《亡靈書》作為一門特殊的「生意」,從新王國時期至託勒密王朝都相當流行,直到羅馬人入侵,將埃及變為羅馬帝國的行省之一
  • 古埃及人也愛「八卦」星座
    丹德拉星座板其實是一件非常大牌的古埃及文物,現在埃及政府最想追討回來的「五件流亡在外的文物」,它就是其中之一。這塊圓形的星座板,直徑大概有2.5米,材質是砂巖石。板上刻滿了浮雕,都是描繪宇宙天體的,那可是古埃及人民,經常夜觀天象,才倒騰出來的一個星空圖。
  • 古埃及人的木乃伊製作工序揭秘,網友:太噁心了!
    木乃伊的出現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新的知識之門,從中我們知道法老死後將成為木乃伊。 那麼:為什麼法老死後要被木乃伊化?
  • 古埃及人的聚會,裸女、舞池、踩罐喝到吐——壁畫中的古埃及生活
    古埃及以雄偉堂皇的神殿、貴族陵墓聞名於世,雖只是數千年盜墓者劫掠後殘存的金銀珠寶,已足以讓我們眼花撩亂。這些神殿、陵墓壁面上通常還有壁畫裝飾,記錄現實的歷史/人生大事,也描繪人死後與諸神、祖先的互動,以及穿過冥界,通過最終審判,到達極樂世界。乍看之下,可能會以為古埃及人生活苦悶,大家只能嚮往著死後的第二人生。
  • 「軍訓通關秘籍」拍了拍你
    ▲2019年軍訓及閱警式精彩視頻 仍記得去年夏天 在收到日思夜想的通知書後 除了溢於言表的激動與興奮 還有那對大學生活的無盡期待
  • 在古埃及知識也是力量?《亡靈書》裡的死亡「生意經」
    刻有銘文的聖甲蟲護心符諸如此類刻在聖甲蟲上,或者記錄在莎草紙、寫在包裹木乃伊的亞麻布上的經文,便是我們常常聽到的「亡靈書」,也有版本譯為「死者之書」或「來世之書」,是古埃及人關於未知死後世界的瑰麗想像。
  • 古埃及人心中的太陽神――屎殼郎
    在古代,埃及人非常崇拜太陽。和我們中國的古代神話一樣,埃及人心中也有太陽神。在古埃及不止太陽有對應的神,很多動物都被埃及人當做神靈。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古埃及人心中的太陽神是一種昆蟲――滾糞球的屎殼郎。
  • 古埃及人思想的內在的神性,是法老文明的一大特徵
    歷史原創作者:馬達斯講歷史古埃及人思想中內在的神性是法老文明的一大特徵。20世紀的古埃及學家們已經耐心地收集了從歷史緣起以來的尼羅河谷居民的名單,我們從中就可以找到強有力的證據。在他們的著作中,我們注意到佔絕大多數的名字是與神有關的,古埃及人希望通過這樣做可以讓這些生於尼羅河畔的孩子得到古埃及萬神廟中一位神仙的保護。這也揭示了他們的現實世界與宗教的虛幻世界之間存在著緊密相連的關係。世界的起源、眾神的存在及其功能、死後的生活,這些是古埃及人嘗試回答的神秘而又普遍存在的問題。
  • 古埃及最強的十大神明
    古埃及人為了得到索貝克的特別眷顧,就將鱷魚製作成木乃伊。索貝克雖然不是最強大的神,但絕對算得上是古埃及最受尊敬的神。NO.9 託特(智慧之神)託特是一位以冷靜和精明而著稱的神明。託特最早是以月神的形象出現的,而後又被認為是宇宙的設計者和善與惡的調停人。
  • 聖誕節Party~通關秘籍~教您如何玩轉主題遊戲!
    那就仔細閱讀以下美夢成真通關秘籍吧!【痛並快樂著】遊戲規則:在我們設定的指壓版賽道上,脫掉鞋子,以「量腳走」的方式走到終點,並拿起跳繩連續跳3次(中斷從零開始)。順利完成者不僅可以通過此關還可獲得特殊獎勵哦!凡參與本輪遊戲但未全部完成者,僅可通過此關,但無特殊獎勵哦。
  • 經典遊戲《魂鬥羅》鮮為人知的小情報,30人秘籍並非首創
    也正是如此,當年《魂鬥羅1》能夠一命通關的玩家大有人在。而《魂鬥羅2》的難度相對比較大一點,大部分玩家很難在三條命的情況下通關。好在遊戲中貼心加入了三十條命秘籍,讓玩家們可以快樂的揮霍生命。要知道《魂鬥羅》可是80年代的遊戲啊!玩家們獲取信息的途徑非常有限,秘籍的傳遞只能通過口口相傳。然而《魂鬥羅》的秘籍卻能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傳播,遊戲的熱度可想而知。
  • 古埃及人對貓的崇拜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當然,每個人的腦海中都會閃現出印象最深刻的那一部分,但對鹿角網來說,什麼都比不過古埃及人對貓的崇拜更讓我感到好奇。 古埃及人尊重許多與他們共享空間的生物,尤其是貓。在那個古老文明中,貓在許多人的家裡和心中都佔據著一個非常特殊的位置。儘管他們還崇拜幾種其他的生物,但他們最喜歡的還是貓。
  • 古埃及人學萌芽的神性特徵
    ,表現出來的思想是性惡論:人是兇暴的,人們的心性是殘酷的,疫病下曾做過壞事的遍於全國,流血到處發生,以致於那些在人,也都害怕所有的人了。可見這首陳詞是人類文化史上最早對人類未來感到悲觀的作品,表現出一種消極的人學思想,也是最早的性惡論。阿頓頌是古埃及人為讚頌太陽神阿頓而寫出的頌詩。太陽神網頓既是創造神,又是保護神,他獨自居住在天空中,是至高無上的推一神。他不僅是創世者,而且也是宇宙間一切生物的創造者和保護者,因此被古埃及人尊為一位獨立的神,國家的主神和宇宙間的唯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