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有位南非婦女將一枚寶石鑲嵌的聖甲蟲胸飾交還給埃及政府,因為在她看來,這個來自圖坦卡蒙陵墓的物品,給兩任主人都帶來了恐怖的「詛咒」。
最初得到這枚聖甲蟲胸飾的是位海員,不久便在出海時不幸遇難,保管寶石的女兒身患白血病而死。南非婦女購得寶石几年後,女兒同樣患上了白血病,就在她打算轉售時,丈夫又意外身亡。
一系列的離奇事件,讓這枚珍貴寶物變成了燙手山芋,最後兜兜轉轉,又回到了故鄉埃及。很多人把它與1923年流傳甚廣的「法老詛咒」聯繫在一起,認為可能是圖坦卡蒙陵墓外所刻的那行詛咒起了作用: 誰擾亂了法老安眠,死神將張開翅膀降臨在他頭上。
圖坦卡蒙的聖甲蟲胸飾究竟真有如此魔力,還是數個巧合的疊加,至今無人知曉。不過,對於生活在新王國時期的「少年法老」圖坦卡蒙來說,聖甲蟲胸飾的主要功能並不在於詛咒,而是寄託自己的來世幻想。
因為在埃及神話中,聖甲蟲,也就是蜣螂(俗稱「屎殼郎」)由於其趨光性,和日復一日滾動糞球的習性,被當成太陽東升西落的隱喻:蜣螂是地球,糞球則是大大的太陽。
人們看到太陽落下又升起,便聯想到生與死這一終極哲學命題:人也像太陽一樣,死亡只是一個短暫的過渡,之後會迎來新的重生。於是,聖甲蟲就成了古埃及人崇拜的「聖物」,在喪葬儀式中頻頻出現,還創造出一位蜣螂頭人身的神明凱布利。
在許多古埃及陵墓中,做成聖甲蟲形態的不光有裝飾品,還有一種「聖甲蟲護心符」,一般放置在死者心臟位置,內部多刻有銘文,目的是讓心順從主人的心意,協助自己通過冥王奧西裡斯的審判。其中有段經文寫道: 不要為了站到諸神那邊而謊稱我有罪,不要在掌管來世的主神奧西裡斯面前詆毀我。我知道,你會讓天平保持平衡,你會證明我的清白。
諸如此類刻在聖甲蟲上,或者記錄在莎草紙、寫在包裹木乃伊的亞麻布上的經文,便是我們常常聽到的「亡靈書」,也有版本譯為「死者之書」或「來世之書」,是古埃及人關於未知死後世界的瑰麗想像。從拿破崙遠徵埃及開始,亡靈書伴隨著考古發掘的進程逐漸為人們所熟知,它的種類、數量龐雜,經過史學家商博良、納威爾、賀爾農等人的整理,形成了如今較為系統的亡靈書內容體系。
在國內,以亡靈書為主題的著作有不少,其中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金壽福所譯註的《古埃及<亡靈書>》,是目前公認十分權威和完整的一本,金壽福教授是古埃及歷史學研究領域的專家,有豐富的古埃及學研究背景,發表過多篇相關領域論文。
對於想要了解古埃及喪葬文化和死亡哲學的讀者來說,這本《古埃及<亡靈書>》是不容錯過的經典之作。金壽福教授譯註的這本《古埃及<亡靈書>》,共收錄經文190篇,包括經文、附圖、註解三個部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讀懂古埃及人的生死哲學。
從歷史發展脈絡來看,《亡靈書》的「前身」是法老陵墓中的《金字塔銘文》和《棺材銘文》等,到新王國時期,這些以「重建天日」「死而復生」為核心訴求的經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莎草紙、聖甲蟲、亞麻布等載體上,在喪葬儀式中使用《亡靈書》的人群,逐漸普及到普通民眾之中,內容也較先前有了不少調整。一方面,是喪葬習俗「自上而下」的傳播,在新王國時期之前,死後復活是法老的專屬特權,金字塔裡長長的墓道、墓室四周牆壁上密密麻麻的銘文,都有助於他們進入永恆的來世。隨著時間推移,貴族階層、中下層官吏等開始效仿,最終以《亡靈書》的形式普及到普通民眾之中。龐大的陵墓建築、昂貴的石棺等非一般人所能承擔,成本更加廉價易得的莎草紙、亞麻布等便佔據上風,一時成為主流。另一方面,古代埃及的社會時常處於動蕩不安的狀態,外族入侵、政權頻繁更迭,不斷衝擊著民眾的信仰體系,在太陽神朝拜之外,冥王奧西裡斯的地位日漸顯著。這時,藉由來世審判庭的形式,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在死後重見天日,成為人們更為迫切和現實的訴求。莎草紙上的《亡靈書》用生動形象的文字和圖像,向人們介紹來世之旅中可能遇到的重重關卡,以及有關諸神的各種信息等,恰好契合了彼時民眾的心理。對於古埃及人來說,《亡靈書》既是他們走向永恆來世的必備品,又是一種可以花錢買到的「商品」。有歷史學者提出,《亡靈書》是古埃歷史上最早的圖書貿易形式之一。一份藏於大英博物館的「塗伊亡靈書」上,主體內容均預先製作完成,只有名字處留有空白,等有買主時再重新填入名字即可。由於篇幅較長(有的長達5米),《亡靈書》中常常會出現不同的字體,能夠看出多人合作的痕跡。有的則有著明顯的文法或書寫錯誤,足見製作過程的粗糙和倉促。根據金壽福教授的觀點,一份《亡靈書》約合今天的92克白銀,差不多是普通勞動者半年的收入,當然,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財力和信仰,選擇不同內容、篇幅和精美程度的《亡靈書》,真正做到了豐儉由人。在一些《亡靈書》的「附言部分」(類似於使用指南)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亡靈書》不僅可以用於祭祀儀式、放置於死者棺木中,對於活著的人也大有裨益,可以幫助他們獲得各種現世的好處。因此,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古埃及的《亡靈書》成了連接現世與來世、跨越生與死的一門「生意」。《亡靈書》作為一門特殊的「生意」,從新王國時期至託勒密王朝都相當流行,直到羅馬人入侵,將埃及變為羅馬帝國的行省之一,才走向了衰落的道路。在長達千餘年的發展歷程中,《亡靈書》的內容得以不斷豐富和完善,所涵蓋的內容稱得上是包羅萬象,目的是讓死者能夠順利通過「來世冒險」,迎接永恆的生命,避免可怕的「第二次死亡」。在古埃及人的觀念中,人在死亡後要獲得永生資格,必須滿足3個基本條件:屍體經過周密的處理,而且保存完整,即「潔淨」;擁有完整的陵墓設施和供品地,為死者提供棲身之所和來世所需的食物等;倫理道德上沒有瑕疵,通過奧西裡斯嚴苛的來世審判。 《亡靈書》的經文基本圍繞這些內容展開,如果按時間線劃分,可以大致歸納為以下三大類:第一類是在進入來世審判庭之前,死者要獨自經歷一段黑暗、漫長且兇險的旅程,各種怪物、蛀蟲會出來搗亂,常見的有毒蛇、鱷魚、啃噬木乃伊的蛀蟲等。古埃及人甚至擔心死後會出-「顛倒現象」,要吃糞便、倒著走路。這時專門的經文就成為他們的「護身符」,讓死者化身荷魯斯、奧西裡斯、或者拉神等神明,以遠離種種威脅。第36篇經文中這樣寫道: 遠遠離開我,你們這些長著彎曲嘴巴的蛀蟲!我就是克努姆,創造萬事萬物的創世神。我把眾神的話傳達給拉,所有的消息都由我傳遞給相關的神。在這裡,死者假託創世神克努姆的名義,試圖藉助他的威力趕走蛀蟲,以使木乃伊和棺木等保持完整,這樣方能進入來世審判。 第二類是進入來世審判庭後,死者要面對「稱量心臟」的重要環節,胡狼頭的阿努比斯神將死者帶到審判庭,將其心臟和羽毛狀的瑪阿特分別置於天平兩端,䴉頭人身的圖特神負責記錄。如果通過來世審判,死者就擁有了永生的資格。反之,則將被等候在一旁的鱷魚頭、獅子身、河馬腿的怪物貝比瞬間吞噬,進入無邊黑暗的「第二次死亡」。為了保證自己能夠通過來世審判,《亡靈書》中提供了各類詳盡的信息,其中以第125篇經文最為典型,死者向奧西裡斯、42位陪審神進行「自證清白」,極力表明自己從未做過違反道德禁忌之事,亦無搶劫偷盜,或褻瀆冒犯神靈等行為,還樂善好施,做了「讓神滿意的事」。他一邊高呼「 我清白,我清白,我清白,我清白」,另一邊又用諸多神明為自己背書,他說:「我在拉塞塔看到了分叉的伊莎德樹,我是眾神誦經的祭司,所以我知道你們身上的秘密。」在經文的使用方式上,還要求準備一幅表現來世審判庭的畫,顏料得用努比亞的赭石,畫面上死者的衣服、拖鞋、眼角化妝等,均有細緻的規定,這樣死者不僅可以順利進入來世審判庭,還能得到豐富的供品,可謂一舉兩得。第三類則以來世生活為主,涉及讓死者身體各部分功能重新恢復,擁有住所和行動自由,得到充足的陽光、水、食物等必需品,以及讓「巴」飛出墓室並及時返回等等。這些經文的目的在於讓死者恢復生前的生活狀態,第51篇經文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我吃的麵包用白色的小麥製作,我喝的啤酒用黃色的大麥釀造,原來伺候我的父親和我的母親的男僕和女傭為我服務。」在一些情況下,人們還寄希望於來世過上更加輕鬆優渥的生活,他們會在陵墓裡準備數百個沙布提俑,讓它們替代自己從事繁重的體力勞作,第6篇經文中就寫:「 你們應當為我代勞,即耕種土地、飲水灌溉,把堆積的沙子搬走,把積肥運到河對岸。你們應當說:'我們來做這些事,我們來了!」除了以上類別的經文,《亡靈書》中還有一些「其他類」經文,如獻給諸神的頌歌,防止經文失去效力的特殊經文,在新月出現、荷魯斯眼睛製成之日時,所念誦的經文等等。30萬圖書 每滿100減40
點擊圖片 進入專場
▼
★記得「星標」我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