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時間差的錢:二手服裝裡的「歧視鏈」

2021-02-19 界面新聞

當地時間2019年5月4日,英國倫敦,年度倫敦自行車復古騎行舉辦,參與者身著復古毛呢(Tweed)服裝騎自行車穿越倫敦多個經典地標。

一件衣服會在時間的隧道裡以各自特有的屬性而歸類到不同的再生方式中。

「每個女人都想擁有一件值得永遠珍藏的衣裳,一份真摯的感情,實現一個夢想。菲比的夢想是開一家古董衣店,讓每件美麗的衣裳在歲月浸染之後依然熠熠生輝。」英國作家伊莎貝爾·沃爾夫在小說《古董衣情緣》中這樣寫道。2019年4月,快時尚巨頭H&M集團宣布,集團將以&Other Stories品牌瑞典本土市場為試點,出售二手和古董服裝,未來或將推廣至其他品牌。

在審美更加個性化的今天,二手衣服和古董衣服都有了更多的市場,可同樣是舊衣服,卻有著不同的受眾和命運。「古董服裝」也可以稱作「古著」、「Vintage」,它發源並繁衍於廉價的二手商店,這種「不高貴」的出身反而讓它有了「凝固時間」的魅力。無論是從風格、材質、裁剪、配色還是用途都是當時那個時代的縮影,不僅有著特殊的價值,也因其經典不可複製的「獨一無二」特性受到一群人的追捧。可是因為「斷舍離」而被清理出衣櫥的二手衣服卻不具備這樣的魅力,它們除了便宜之外並沒有特殊的價值,如果不是被「掛」在閒置平臺等待有緣人,就是成為廢物,等待被回收或是被銷毀。一件衣服將有怎樣的命運?可能要看時間賦予它多少故事。

復古騎行活動上的女士們。

當地時間2018年12月2日,英國肯特郡羅切斯特市,當地舉辦年度「狄更斯節」,羅切斯特民眾身著復古服裝參加節日遊行。

打扮奇怪的古著迷和「賺時間差的錢」的經營者1920年至1980年,人們經歷了戰爭與和平,也經歷了經濟衰退與繁榮,每一個時期的特徵都能在當時的服裝上找到些許痕跡,蕾絲、羽毛、裙裝、褲裝、寬鬆、修身…… 資深的古著愛好者可以通過這些服裝的風格、材質判斷出它屬於哪個時期。毫不誇張地說,這些愛好者們就像一本行走的時尚百科全書。古著迷們熱衷於從各個時期的衣服裡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件,但是對於不了解古著的人而言,古著只是舊衣服,甚至是「奇怪的打扮」。1989年出生的思琪在大學時被話劇團華麗的戲服所吸引,如今在北京三裡屯經營著自己的古著店,從擺攤到開店,今年已經是第六個年頭了。思琪既喜歡色彩鮮豔的搭配,也喜歡「實用」的1940年代風格。男友卻因為這種過於誇張的著裝風格與她分手,思琪說:「他覺得我穿著打扮變得很奇怪。」直到參加了復古市集,思琪才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大家都打扮得很時髦,很誇張,你就不覺得自己很另類了,好像一下找到了自己。」思琪希望喜歡一樣東西的人可以聚在一起,開開心心的。其實不僅是思琪的男友無法理解她,不少人都不理解古著迷的打扮。「古著背後的故事是時間賦予服裝的價值,是真實存在的,懂的人自然懂。」另一位古著愛好者兼從業者KoKopelli說。在KoKopelli眼裡,賣古著是在「賺時間差的錢」。和時裝一樣,古著也有比較細緻的分類。比如精品古著店主要售賣一些大牌商品。這些商品一般都是市面上停售的款式,而且往往都是限量的,所以價格也會比較高,有一些隨著時間的推移甚至會比原價更高。經典古著店的東西一般很復古,而最普遍的古著店就是街頭巷尾常見的那些店,算是古著類中的潮流店鋪。

浙江省杭州市,90後女生大娃在網上開了一家風格獨特的古著店。她還用多年來收藏的復古物品把自己的家布置成了「花裡胡哨」的古著店鋪,吸引著網上認識的買家來到線下和她交朋友。

由於沒有相對規範的行業標準,國內的古著市場十分混亂,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現象比比皆是。「由於國內沒有完善的回收體制,很多都是濫竽充數,我們賣的古著都是從國外「淘」回來的,但是也有人在出售一些來歷不明的、不清理不消毒的衣服,主要是因為網商泛濫。」KoKopelli說,「在國外,古著可以做成產業鏈,但是國內不行。」24歲的KoKopelli從高中開始接觸古著文化,如今在一家古著店裡工作。KoKopelli認識一些有十幾年資歷的老古著迷,他會跟這些人取經,也會跟這些人一起出國淘貨。說到未來的規劃,KoKopelli說:「北京所有古著店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我之後會開實體店,但這也是副業。」當下不少網店打著「Vintage」、「古著」的標籤出售衣服,然而這些衣服很多都是新品做舊的「類古著」,或是「復刻版」。復刻版是照著老衣服做出的新衣服,然後打上自己的品牌。拓在上海經營著一家古著店。店面很小,大約十幾、二十平米,但是店內的品類十分齊全,從首飾、擺件到衣服鞋帽、背包都有。據拓介紹,店內的所有商品都是古著風格的原創設計,從設計到製作,都是團隊自己完成。店內掛著的一件薑黃色的絲絨百褶裙裡,是一個寫著「ZARA」的標籤。拓說,這是他們「仿的一個大牌」,而具體是哪個大牌拓並沒有說。拓還說到,目前店內的商品都是以原創設計為主,而網店裡還會有一些真正的古著在出售,只是量很小。談到做原創,拓說很辛苦,而更辛苦的是還要提防被抄襲。在KoKopelli的眼裡,像拓這類做古著風原創設計的人是在賺「快錢」,「他們是看錢,而不是被古著故事打動,不一樣的。」除了這種類古著和復刻,更讓人憂心的是那些「從死人身上扒下來的衣服」。2018年7月25日,浙江溫州永嘉警方通報了一起走私案,有人從韓國走私300多噸舊衣服到永嘉。執法人員介紹,這些舊衣服絕大多數來自外國的太平間、垃圾站、廢品回收站,每噸可以賣出1000元。或許正是這些「洋垃圾」的存在,才導致古著一直無法被正名。

拓古著店裡陳列的衣服。(攝影/貓眼兒)

各類首飾。(攝影/貓眼兒)

店內一角。(攝影/貓眼兒)

各類首飾。(攝影/貓眼兒)

無法成為古著的二手衣服,也有再被利用的機會

古著是舊的,甚至是二手的,但不是所有的二手都可以稱作古著,隨便一個人身上脫下來的衣服都可以叫做二手衣服,何況這些衣服並非獨一無二。如果硬要貼上一個鮮明標籤的話,古著應該是「歷史」,而二手則是「便宜」。二手衣服分為兩類,一類是穿過的,佔二手衣服的一半以上,價格通常也更便宜;另一類是買來基本沒穿過的,成色接近全新,它們大多是由於尺碼不合適、款式不喜歡、過季等原因被閒置下來的。當「穿一次就扔」遇見「共享經濟」,不少人選擇將閒置下來的衣服便宜轉手,既可以實現清理衣櫥的目,還可以保護環境和回流少量資金。CBNData發布的《2017中國網際網路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顯示,消費需求升級的背後是消費者不斷升級、趨於成熟的消費觀,重要表現之一就是理性消費的觀念日益顯現,他們更願意接受二手產品的買賣,這也間接推動了閒置交易市場繁榮。《報告》還顯示,閒置分享平臺呈高速增長,年增長率達79%,其中,90後年輕群體是閒置物品交易主力軍。據美國網上商城thredup和零售分析公司GlobalData公布的數據顯示,消費者在二手時裝的消費趨勢日益擴大。2018年美國二手服裝市場規模是240億美元,預計到2028年,美國的二手時裝市場將飆升至640億美元。大晴天從2017年開始在閒魚上出售閒置,是一臺不用的手機。再次出售閒置時已經是2019年,賣了不用的家具。在閒魚上,像大晴天這樣出售數碼產品和家具用品的人都有很多,因為買家可以以較為低廉的價格買到需要的、不影響使用的產品,而相對私密的服裝也同樣有市場。閒魚用戶小茉莉說:「我大概從2016、2017年開始用閒魚賣東西,主要是我平時買東西比較隨性,買的太多又不穿就很煩。」紫月是從寶寶出生後開始出售閒置用品,其中也包括自己閒置的物品。據她介紹,至今轉手了100多件衣服,在這100多次的交易中,她比較反感的是「問一大堆問題,要求拍照拍實物圖,甚至談好價格後連個『謝謝』也沒有就直接消失的人,而且閒魚裡這種類型的人還佔很大比例。」紫月遇到過最奇怪的一次是:「要我低價賣給她一件寶寶的毛衣,我沒有理她,然後她和我說家裡夫妻都是聽力殘障人士,沒什麼錢又特別喜歡這件衣服,一定要我300元賣給她,接著告訴我微信錢包裡只有300塊,我不賣的話她還得去借錢買衣服。」出於好奇,紫月翻了對方的閒魚帳號,發現對方出售的商品中有一個兩萬多的玉手鐲,便不再理對方。沒過多久,對方竟然要求和她語音,「聽力殘疾的人還能和我語音,真是蠻稀奇的。」不過最後對方還是按紫月的標價拍下了那件毛衣,同時還把自己借錢的轉帳截圖發給了紫月。紫月說:「這種誇張的還價方式我有點難以接受。」除了賣出的衣服,紫月也在閒魚買過衣服,但「一般都希望是全新的帶吊牌的,二手的如果不是非常喜歡一般不會去買。」據美國時尚轉售網站ThredUp 2018年的報告顯示,千禧一代環保的購物理念推動了二手轉售產業的發展。由於購買二手服飾可以減少浪費保護環境、性價比也更高,重視社會責任的千禧一代成為了購買二手服飾的主力人群,目前有40%的千禧一代會購買二手商品,77%的千禧一代會選擇購買生產過程更加環保的服飾。

美國紐約布魯克林跳蚤市場。

事實上,在人人都追求潮流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穿一次就扔 」的消費概念,無法忽視的是,穿一次就扔的做法讓衣服快速變成了新的汙染源,而且無論是在生產環節還是消費環節都產生了巨大的浪費。聯合國2018年可持續發展高級別政治論壇上的數據顯示,時尚行業每年所排放的廢水佔到全球總量的20%,所釋放的二氧化碳佔總量的10%,超過了所有國際航班和遠洋海運排放量的總和。基於環保的理念,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推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讓二手衣服還可以有另外一個身份——廢紡,根據材質的不同,廢紡可以「變身」為工業抹布、手套、保溫棉等,無法再利用的材質才會作為垃圾處理。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大約有2600萬噸舊衣服被扔進垃圾桶,而回收再利用率不到1%。國際回收局(BIR)此前曾估算,每合理利用1千克廢舊紡織物,可以降低3.6千克二氧化碳排放,節約6000升水。因此,2018年,很多平臺展開了舊衣物回收計劃,截至2018年底,閒魚共計回收8000多噸衣物,相當於減少了3萬噸碳排放。時尚民主化在網絡時代達到了頂峰,大街變成了秀場,就像流行於14-16世紀的方領帶著一股「不買就別說你時髦」的強大氣勢橫掃今夏的時尚圈一樣,每個人都可以在生活中看到這個世界正流行穿什麼。人們既可以從古著店裡淘來真正復古的方領襯衫,也可以把衣櫥裡不流行的舊衣服轉手賣掉,甚至可以把它們統統扔進垃圾桶。最終,一件衣服會在時間的隧道裡以各自特有的屬性而歸類到不同的再生方式中,無論是古著、二手衣服還是廢紡,這些衣服都有了「第二次生命」。

相關焦點

  • Gap涉足二手服裝,是喜是憂?
    這一消息意味著 Gap 成為Macy’s、Nordstrom等零售商後,最新一家涉足二手服裝市場的零售公司。不難推測此番舉措,Gap是想在因消費者品味變化而受到衝擊的零售業站穩腳跟。Macy’s、J.C.
  • 二手衣服賣到非洲,賺翻了!|| 商機
    每年大家都會買新衣服,2018年全國服裝銷售540.6億件。但是少有人關注舊衣服,新衣服買買買,那舊衣服怎麼處理?在農村,衣服一般的壽命在3-4年,尤其是許多中老年人,舊了也捨不得丟掉。而在城鎮,衣服一般的壽命是1-2年,對於年輕人來說使用時間甚至更短。但許多舊衣服要麼被丟棄,要麼堆在了衣櫃裡。
  • 黑人、阿拉伯人、吉普賽人...法國人的歧視鏈
    法國人的國內歧視鏈法國人的驕傲是有目共睹的,雖然他們宣稱自己是開放包容的民族,但是他們骨子裡卻有著高盧情節,而法國本土人心裡對外來人存在著或多或少的歧視。法國在非洲有許多殖民地,有一些白人也是生在非洲長在非洲,這些白人回來以後也被法國本土人歧視,稱之為「黑腳」,意思是他們雖然是白人,但是腳是黑的。
  • 在非洲賣中國二手衣服到底有多掙錢?一天賺20萬,利潤大到嚇人
    二手服裝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產業鏈,其中最大的幾個出口國,就是現存的歐美老牌發達國家,中國目前仍屬於在後面追趕的新人,其中90%的二手服裝都被非洲吸收。相信這一點大家都不難猜到,不過很少人有人清楚這些舊衣舊褲,是通過何種渠道被運往非洲的,答案是我們身邊經常能看見的舊衣回收箱。
  • 上海二手店 | 你的二手奢侈品到底值多少錢 ?
    Y= YOHO!Y:你們一般是以什麼形式售賣這些二手商品?你們會賣哪些產品?S:我們主要是寄賣為主,我們從服裝到包再到頂級珠寶配飾,還有汽車。O:會一直很好,大眾對這塊需求很大,年輕人來買的很多,他們消費習慣就這樣,日本從80年代開始二手店大概就200多家,經濟萎縮的前提下,發展到現在有幾萬家二手店,這個發展趨勢和空間都在那裡,所以說有沒有錢和賣不賣東西是沒關係的,錢只不過是你有了,別人沒有,可能過段時間,別人有了你沒有,錢的總數是不會少的。
  • 西方的種族歧視鏈是怎樣的?華人在西方的社會地位如何?
    我們都知道經常談論的一個話題,那就是西方尤其是美國它是分等級制的,國家之間按照親疏遠近和國際地位有等級制,種族歧視鏈也分等級制。在網絡上有關於這些等級制的一些描述,但是具體細節有爭議,某些種族在一些人眼裡地位很低,在另一些人眼裡沒這麼低,其實這多少有些價值觀在其中發揮影響,而且不同的白人會有不同的歧視鏈,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看看,西方最強大的種族,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種族歧視鏈是怎樣的。這個種族歧視鏈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白人的標準定位,因為英美白人實力最為強大,其劃定的標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其他人的判斷。
  • 一克拉鑽戒在回收店裡能值多少錢?二手市場不完善,結果很意外!
    鑽石的價格是由鑽石的品質和品牌共同決定的,也就是同樣4C和相關成色的鑽石放在不同品牌店裡價格是不一樣的,買的時候按照品牌來算價格,如果涉及到回收的價格只能說得做好心理準備,不要太樂觀,如果拿到回收店是需要看證書的,也就是鑽石的參數而不是參考什麼牌子,所以回收店的鑽石是沒有品牌價值的。
  • 難得關注的服裝和奢侈品二手市場
    CNN時尚欄目對中國服裝和奢侈品二手市場做了報導,看看說了些什麼。中國生產和消費的服裝可能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要多,但在購買二手服裝方面,中國就落後了。七八年過去了,如今中國的主要城鎮裡至少有一兩家舊衣店。不過,傳統上中國對過去人穿過的衣服有迷信,認為不吉利,而且還擔心衛生。服裝業存在碳排放問題,其廢水排放量佔全球總量的20%,碳排放量佔全球航空運輸總量的10%。計算中國服裝業對環境的影響可能很困難,排放的責任究竟落在生產者還是消費者的頭上?2018年,中國是世界第四大二手服裝出口國,3.11億美元的貨物大部分運往非洲出售。
  • 老馬丁德先發明了區塊鏈,毫無疑問的成為人類史上第一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共享資料庫,每個人都有一個網絡對象,也是虛擬對象。它的基本概念和個人電腦、手機類似,都有「硬體」和「軟體」兩大類。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也是有「硬體」的,那就是你買到手的現金,叫做「工資」,或者就叫「銀行儲蓄」也是可以的。
  • 帝舵手錶回收多少錢?二手手錶市場怎麼樣?
    現在的消費者不太在乎錢。消費往往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的需求。所以有些家裡肯定有些東西沒用過。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放棄。所以如果家裡有閒置的奢侈手錶,可以賣給奢侈品回收店。帝舵手錶回收多少錢?二手手錶市場怎麼樣?我們來看看。只要了解手錶回收市場的朋友知道,手錶回收往往是我們消費者的關注點。導致二手手錶回收價格的因素很多。比如手錶的品牌風格,手錶的顏色,手錶的磨損程度,附件信息等。
  • 價格歧視,批發商慎用!
    首先給大家科普下什麼是價格歧視,價格歧視實質上是一種價格差異,通常指商品或服務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級、相同商品或服務時,在接收者之間實行不同的銷價格或收費標準。說得簡單一點,就是一件商品賣多個價格。而這個與批發商有什麼關係呢?
  • 區塊鏈媒體裡,90後「紙醉金迷」的神話與現實
    炒幣賺不到錢了,就有大量的人去做行業生態的東西,比如做自媒體、基金、投行、辦會。 ▵朱潘和盤絲大仙對談海報我是在網際網路創過業的,也賺到了錢,所以現在炒幣賺多少錢,對於我的生活沒什麼改變。大家看到的行業亂象,說這個圈子裡的人常常在一起喝酒吃飯,其實是我們沒有辦公地點,大家都是流動性辦公的,可以借吃飯的時間坐下來聊點事情。我個人不太喜歡接受採訪,主要是不願意去講那些暴富的神話。這個圈子分三個階段,第一個是不信、遲疑、不相信這個怎麼會賺這麼多錢;第二個是四處問別人買什麼幣,要點額度;第三個階段是真正做有價值的事情。這是個發展規律,放在其他領域也差不多如此。
  • 二手衣服賣到非洲,賺翻了!
    因此二手衣服在非洲一度是暢銷品。有數據顯示,早在2004年,烏幹達購買的服裝中有81%是二手服裝,2005年二手服裝佔撒哈拉以南非洲服裝進口量的一半。人民日報2018年的一篇文章援引聯合國的數據稱,80%的非洲人在穿二手衣服;2017年,東非共同體進口了1.51億美元的二手服裝和鞋子。
  • 優秀作品 | 時間差
    「補.時間差。」雖然女孩無法看清那人的樣貌,但不知道為什么女孩的直覺告訴她這人說出「時間差」三個字的時候,聲音裡是有些許難過的。「時間差?」那人抬頭看著天空,沒有直接回答女孩的問題,像是自言自語,他喃喃道:「你覺得人的一生有多長呢?」「對不起,我想像不到。」女孩說的是真心話。小時候總覺得時間太漫長,怎麼也長不大。
  • 一天掙300-500的方法 ,還愁賺不到錢嗎?
    下班以後在家裡上網,可以一邊做客服,一邊追劇,又賺錢又休閒,客服是按照工時結算工資的,平均一小時可以掙20-40元,遇到大方的老闆,說不定還會有其他福利。很多人在職場的第一步就是做客服,因為做客服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4、做直播賺錢現在直播平臺發展的挺迅速的,不僅有電腦直播,還有手機直播,不僅可以在家直播,也可以戶外直播。
  • 琉璃劇組拍賣二手服裝?一套7000元起步,劇照充當商品圖
    有網友發現了高度疑似琉璃劇組的帳號,在某二手交易平臺上拍賣演員穿過的服裝,並且每一套的標價都令人咋舌。琉璃劇組拍賣二手服裝?網友發現該帳號不僅售賣男主司鳳在妖族中所穿的花紋服裝,還有紫狐小狐狸的標誌性暗紫色服裝,當時正處於待售賣模式,7000起拍。
  • 二手衣服賣到非洲,賺翻了【付全國舊衣服回收價格參考表】
    甚至不少海外雜誌上也能看到他們的影子!可以算的上貧民窟裡出來的時尚大咖了!看到這裡,再問你,上圖穿西裝革履的男士年收入多少,你還敢隨便說麼!非洲的二手服裝交易盛行,除去歷史原因外,還有幾個其他原因。A、新穎時尚:國內衣服的款式新穎時尚,而且更新速度很快。有的新款衣服,從設計到上市,只需要半個月。
  • 通過區塊鏈網發文賺區幣
    很多用戶都在微信公眾號諮詢,如何在區塊鏈網發文賺區幣,區幣跟法幣比值是1:1,然後再利用區幣發布商業軟文,每天可獲得上萬關注度,如果文章原創具行業前瞻性還能推薦上頭條,可以短期獲得百萬關注。那麼教教大家如何發文賺幣。
  • 開服裝加工廠你要解決好這兩個問題
    對於開服裝廠的老闆而言,有兩個最頭疼的問題,只要能解決,其實就能賺到很多錢,而且呢,當走順了之後,基本上老闆也就沒有什麼事了。這兩個,都非常之重要,缺少哪一個都不行。其一,就是需要加工的貨源問題。自己做,不用說,一定是利潤大一些,而要是發出去做呢,雖然賺的少些,但它更省事。這也是我們看到,有些人,沒有開廠,單單靠牽線,就能賺到不少錢。
  • 你的二手衣服,在非洲成了網紅
    很多小區裡的「舊衣回收箱」裡也堆放著越來越多的二手衣物。人們出於想幫助他人的善意,或者出於自身「斷舍離」的需求,會將自己的廢舊衣物交給這些慈善機構或者丟到回收箱裡。這些小商販拿到手裡的二手衣包裹,是賺是賠都是一個未知數。像開盲盒一樣,打開包裹,裡面的衣物品質優劣狀況都是未知數。據悉,很多二手衣小販每日的平均收入可能只有40元左右,對於當地的收入水平而言要養活一家就顯得有些杯水車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