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總覺得他拿的是起點龍傲天的劇本,一個人對抗全世界的那種。一個從科西嘉島走出來的不名一文小個子,到軍隊的統帥,再到法蘭西皇帝,拿破崙的一生波瀾壯闊。他的政治、軍事才華在世界史上都是出了名的,就算你不喜歡他,也不能否認他的成就。他的感情生活也同樣精彩,不知名的女人不知凡幾,就算是能寫進歷史書的都好好幾個。
瑪麗與兒子拿破崙二世
今天要說的是他的第二任妻子,給他生下了繼承人的法蘭西皇后瑪麗·路易絲。
拿破崙的一大家子——瑪麗·路易絲
瑪麗·路易絲,
全名是瑪麗亞·盧多維卡·利奧波爾迪納·弗蘭齊斯卡·特蕾澤·約瑟法·露西亞,我深刻的覺得歐洲史上某某地的某某是為了避免說出這一大串的全稱。她出生在維也納的霍夫堡皇宮,
是奧地利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和他第二任妻子,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的瑪麗亞·特蕾莎公主的第一個孩子。
父親 弗朗茨二世
母親 瑪麗·特蕾莎
公主生來就是為了聯姻的
瑪麗·路易絲出生於1791年,大家都知道,這是法國大革命的時期,整個歐洲動蕩不安,風雲變幻,法國大革命的狂潮席捲歐洲各國,各個國家的君主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傳說中,她是弗朗茨二世一生中最寵愛的女兒,
從小就接受非常嚴格的皇家教育。不僅必須學習德語、法語和英語並且必須能夠流利表達,還得會說捷克語、匈牙利語、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
這個語言學習,我個人感覺是為了聯姻做準備的。
瑪麗·路易絲
瑪麗·路易絲不是那種從小就被傳揚美名的公主,但其實她在音樂上很有天賦,會彈鋼琴,豎琴,對畫畫和園藝也充滿著熱情。只可惜,園藝這塊並沒有什麼發揮的餘地,因為反法聯盟和法國的交戰,奧地利皇室被迫兩度逃出維也納,在各國流浪了一年多,這些經歷已經讓路易絲足夠討厭拿破崙了。
瑪麗·安託瓦內特
再者說,在法國大革命中被送上斷頭臺的瑪麗·安託瓦內特是路易絲的姑祖母,哈布斯堡家族從親緣的角度來說就不可能對拿破崙有什麼好印象。拿破崙不的步步緊逼,各國王室的不斷後退,親戚的流離和死亡,這些都在小小的路易絲身上刻出了印記。如果說仇恨的巔峰,我覺得應該是1806年。
拿破崙強行解散了神聖羅馬帝國,父親弗朗茨二世被迫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封號,歷八百年的神聖羅馬帝國徹底宣告滅亡。
情感是情感,政治歸政治
因約瑟芬無子,拿破崙找到藉口與她離婚,接下來,則是選擇一位歐洲主要王室成員,與她聯姻來使自己的帝國獲得他國的承認和合法性。一開始,他想娶俄羅斯沙皇保羅一世的女兒安娜·帕夫洛夫娜女大公,但是弗郎茨二世覺得一旦兩國因聯姻而結成盟友,那麼奧地利的局面將會更加糟糕。於是他提出,將自己的女兒瑪麗·路易絲嫁給拿破崙。
安娜·帕夫洛夫娜
路易絲得知要嫁給拿破崙時,心情一定很糟糕,但是她只是回復了一句:「我同意只是因為我的職責要求我同意。」
這與和親差不多,當公主享受供奉的時候,也必須要承擔相應的義務。
弗朗茨二世與拿破崙的會晤
就這樣,19歲的瑪麗·路易絲和拿破崙在聖約瑟夫教堂內舉行了民事婚禮。有點可笑的是,通過這場婚姻,拿破崙也成為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和瑪麗·安託瓦內特王后的侄孫女婿。
平靜的婚後生活
總體而言路易絲是個溫柔羞澀又聽話的妻子,所以她很快就適應了巴黎生活。
你說她對拿破崙印象不好吧,但事實上她和拿破崙相處也非常和諧,被認為是一個從不幹涉政治的賢惠的女人,私底下,她十分禮貌溫柔,這和拿破崙的前妻約瑟芬完全不一樣。
拿破崙一邊享受著溫柔嬌妻一邊和自己的前妻有牽扯,另一種齊人之福。從好的地方說,這場婚禮也使在過去的二十年裡一直處於交戰狀態的法國和奧地利迎來了和平友好的新時期。瑪麗·路易絲的「犧牲」可以說在那個時候是很值了。
瑪麗·路易絲
婚後沒多久路易絲就懷孕了,十個月後她便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就是拿破崙二世,以「拿破崙·弗朗索瓦·查爾斯·約瑟夫」的名字受洗。終於有了繼承人的拿破崙十分寵愛他的小兒子,給他安排了優越的生活和最好的教育。如果生活就這樣繼續下去,還真的有可能會Happ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