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賢文》: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人這一生有著各種千奇百怪的機遇,有時候哪怕是一個無心之失,也能夠促成一個享譽世界的品牌,比如可口可樂。
1885年,美國南北戰爭的退役藥劑師約翰·彭伯頓,為了戒掉嗎啡,開始尋找一種替代品,他本想用酒麻痺自己,然而亞特蘭大卻頒布了禁酒令,他不得不用古柯葉調配一種新的無酒精飲料。
這種飲料本來需要兌水使用,然而他的助手在一次調配實驗中犯了一個小錯誤,他不小心將蘇打水當做水加了進去,約翰·彭伯頓抱著不想浪費的心情,品嘗了一下這杯「糖漿」他發現,味道更好了,世界上第一杯可口可樂就這樣誕生了。
94年後(1979年),一位名叫詹姆斯·安丹森的攝影記者,來到了中國,當時中國剛剛進入改革開放,經濟開始跟國際接軌,神秘的東方文明,吸引著外國記者,但並非所有的外國記者都能夠拿到籤證。
詹姆斯·安丹森是《國家地理》雜誌一個知名記者,這個雜誌可以說在全球範圍內都享譽盛名,雜誌刊登的都是全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能夠登上這面雜誌,也足以說明其文章和照片的優質。
詹姆斯·安丹森憑藉著《國家地理》雜誌的一些關係拿到了籤證,在他踏上飛機之前,他順手將幾瓶可口可樂塞進了背包當中,3月30日,他進入了北京,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詹姆斯·安丹森在拍攝完北京的著名景點之後,就攀登了長城。
當年攀登長城的人並不是特別多,而拿著一個攝像機的外國人,成為了人們談論的焦點,在攀登過程中,詹姆斯·安丹森注意到了一個小男孩,這個小男孩穿著綠色整潔的軍大衣,詹姆斯·安丹森看到他時,靈感乍現。
他想要拍攝一張帶有意義性照片,他希望小男孩能夠當他的「模特」,在徵得父母同意之後,詹姆斯·安丹森給了小男孩一瓶可口可樂。可口可樂在國外並不算什麼稀奇物,可是當時中國哪有什麼可口可樂。
在得知可以喝之後,小男孩非常侷促吸了一口,詹姆斯·安丹森將這個瞬間拍攝了下來,回國之後,詹姆斯·安丹森給這張照片取名《紅色中國的第一罐可口可樂》,並刊登在地理雜誌上,一時間,這個小男孩火遍了全世界。
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也慢慢的忘記了,直到40年後,「西格瑪」收錄了,整理了一套《四十年新聞攝影:西格瑪時代》,這個小男孩的照片再次被翻了出來,同時《時間的歷史》為了幾年改革開放40年,也將這張照片用在的封面上。
全世界又開始關注這個小男孩,可口可樂公司還特意找到了他,這個小男孩名叫黑建濤,如今已經是國際商務中心的CEO,四十年的時間已經完全讓他忘記了這件事,還是媽媽重溫老照片時,告訴他這上面的人就是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