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臣倍健股價閃崩背後:澳洲併購商譽暴雷 仍募資36億強行補血

2020-12-23 中金在線

湯臣倍健股價閃崩背後:澳洲併購商譽暴雷 仍募資36億強行補血

2020-06-30 09:44:35 來源:每日財報 作者:佚名
關注中金在線:
  • 掃描二維碼

    關注√

    中金在線微信

在線諮詢:
  • 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從創新高到閃崩,湯臣倍健只用了1個交易日! 6月24日,端午節前一天,湯臣倍健股價最高22.32元,創出近一年來的新高,6月29日,假期後開盤第一天突然閃崩跌停,市值蒸發35億元。短短1個交易日,實在是讓人驚嘆不已。

  湯臣倍健此前一直是機構眼中的優質股票,從2019年三季報看,公司十大流通股東中就出現匯金公司、社保基金的身影。甚至端午當天,湯臣倍健還發布了最近3年分紅總額高達17.89億的數據,「紅利奶牛」的形象躍然紙上。

  對此,有人猜測湯臣倍健的這次跌停,是受GNC即美國健安喜控股有限公司(全球最大的保健食品生產商之一)破產消息的影響。然而,事情真的如此簡單?

  併購敗北,商譽重雷

  資料顯示,湯臣倍健創立於1995年10月,2002年系統地將膳食營養補充劑引入中國非直銷領域。2010年12月15日,湯臣倍健在創業板掛牌上市。

  自2010年上市以來,湯臣倍健營收增長11倍有餘,年均複合增速達37.2%,歸母淨利潤也增長近10倍,年均複合增速達到34.8%,並因此確立了A股保健品行業龍頭的地位。

  而到了2019年,湯臣倍健業績突然大變臉。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52.62億元,同比增長20.94%;實現歸母淨利潤-3.56億元,同比下滑135.51%,迎來了上市以來最大虧損。

  「愛情來的太快就像龍捲風?」去年三季報業績披露歸母淨利潤還有11.91億,帳上十多億的利潤怎麼說沒就沒了呢?

  到底是誰成了其業績路上的絆腳石?仔細研讀湯臣倍健的年報發現,唯一可疑的對象就是湯臣倍健以34倍溢價收購了回來的「寶貝」Life-Space Group Pty Ltd(以下簡稱「LSG」),也正是這一巨額跨國收購給湯臣倍健埋下了商譽隱患。

  據《每日財報》了解,為了達成收購,湯臣倍健沒少「流血」,不僅付出了高額現金,還變更5.5億元的募資用途,以35.6億餘元的收購價最終「喜提」LSG。

  然而,由於《電子商務法》的實施,所收購的澳洲公司LSG在澳洲市場業績未達預期,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約10.09億元,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約5.62億元並轉銷遞延所得稅負債約1.69億元。

  湯臣倍健本以為買的是塊香餑餑一下子就變成了燙手山芋。

  財務不佳,高層忙減持

  事實上,《每日財報》發現,LSG的財務狀況並不好。

  2016年-2018年LSG營收3.07億、4.74億、7.19億;淨利0.63億、0.63億、0.84億,所有者權益1.4億,2016年-2018年營收同比大幅增長,淨利潤卻幾乎沒增長,而且2018年LSG的負債就達到了3億,而且幾乎全是流動負債,怎麼看這家公司都很一般般。

  三費對比營收更是高得不像話。當時湯臣倍健對這筆交易並沒有設置盈利補償機制,對於收購標的的核心人員也沒有約束性條款,而且該公司供應商、下遊客戶特別集中。

  此外,2019年也是湯臣倍健高管密集減持的一年這一切真的是巧合?據湯臣倍健2019年半年報顯示,湯臣倍健高層紛紛減持,總計減持超760萬股。

  持股機構也如此,在2019年二季度末,湯臣倍健機構持股比例達31.64%,但到了三季度末,該數據僅為19.53%,機構投資者第三季度共拋售1.07億股。

  Choice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湯臣倍健副董事長梁水生、董事總經理林志成、董事湯暉、副總經理蔡良平、副總經理陳宏、監事蔣鋼相繼開始減持。2019年,湯臣倍健高管曾密集減持公司股份,公司高管和個人股東累計減持2.46億元。

  高層和機構投資者紛紛減持究竟是對年底業績虧損早有預料,還是另有原因,著實耐人尋味。

  疑點重重,用腳投票

  根據《每日財報》的統計,湯臣倍健2020年第一季度營收不佳,出現了「增利不增收」的局面。4月28日,湯臣倍健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實現營業總收入14.95億元,同比下降4.8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35億元,同比增長7.46%。

  6月25日,湯臣倍健發布公告稱,公司計劃向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36.08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用於珠海生產基地五期建設項目、珠海生產基地四期擴產升級項目、澳洲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營養與健康管理中心項目等。

  讓人意外的是,湯臣倍健的這次定增,其中相當部分資金仍是用於澳大利亞LSG項目的建設。

  公開資料顯示,該項目總投資額3.9億,建設周期為48個月,項目內部收益率為20.35%,回收期預計為7.66年。

  也就是說,儘管湯臣倍健去年因並表澳洲併購項目導致了公司虧損,公司並沒有選擇止損,而是募資近4億繼續加大澳洲的投入。這個拖累自己的海外項目,公司後面還要繼續投入,且投資周期漫長、投資回收期也長,這個決定的確令市場不解。

  湯臣倍健也給出了自己的理由:LSG 旗下主要品牌「Life-Space」包括約 20 多款益生菌產品,生產基地條件較為受限且為租賃方式取得,委託加工模式存在供應鏈周期較長、營運資本要求較高、質量檢測的成本較高等問題。本項目實施後,公司將減少產品委外生產比例等。

  果然這個理由牽強到不能讓人信服。此消息一出就遭到了市場質疑,35.6億元收購的海外資產一年內就出現巨額減值損失,當初的估值和風險評估是如何做出的,LSG是否與湯臣倍健之間存在隱形關係,巨額超高溢價收購怎麼迴避重大利益輸送嫌隙?併購項目導致了公司虧損,公司為什麼沒有選擇及時止損?

  更為關鍵的是,二級市場上,投資者用腳進行了投票。

  可以發現,國內有不少保健品企業總是容易「抱病而亡」和「無疾而終」。中國保健品企業數不勝數,湯臣倍健未來走向《每日財報》也將持續關注。

熱門搜索

為您推薦

相關焦點

  • 併購後遺症初顯 湯臣倍健募集36億元補血海外業務
    北京商報訊(記者 姚倩)6月29日,截至午盤,湯臣倍健維持在跌停板,股價跌至6月15日以來最低。消息面上,湯臣倍健此前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不超過36.1億元,料攤薄每股收益。根據公告,此次發行數量不超過1.6億股,募集資金將主要投向6個項目,分別是珠海生產基地五期建設項目、珠海生產基地四期擴產升級項目、澳洲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營養與健康管理中心項目、數位化信息系統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 開市暴跌10%,保健品龍頭湯臣倍健要在澳洲「坑」多久?
    大跌前,GNC申請破產;另外,湯臣倍健2019年因澳洲併購巨虧14億後,繼續募資追投澳洲生產項目。湯臣倍健董事長梁允超曾在2018年放出豪言,對於併購國外品牌,有九成把握在原有的業務基礎上再進一大步,3年翻一倍。可現實卻是,數十億元的投入不僅未能產生足夠的回報,反而累及財報。
  • 全球知名保健食品GNC申請破產 湯臣倍健躺槍股價跌停
    全球知名保健食品GNC申請破產 湯臣倍健躺槍股價跌停 2020-06-30 10:46:57 來源:財聯社 6月29日訊,國內保健品龍頭湯臣倍健今日低開低走,早盤快速回落後跌停
  • 擬定增36億的「白馬股」湯臣倍健閃崩跌停,上半年淨利最高預增20%
    記者 | 陳慧東16月29日晚間,國內保健品行業龍頭湯臣倍健(300146.SZ)發布業績預告稱,公司預計2020年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8.67億元至10.4億元,同比增長0%至20%。
  • 股價跌停投資者"用腳投票"?湯臣倍健擬非公募資36億,去年「壓哨式...
    官網資料顯示,湯臣倍健創立於1995年10月,2002年系統地將膳食營養補充劑引入中國非直銷領域。2010年8月,國際籃球巨星姚明籤約成為湯臣倍健的形象代言人,同年12月15日,湯臣倍健在創業板掛牌上市。  湯臣倍健擬非公募資36億投資者"用腳投票"?  湯臣倍健一直在爭議中成長。2018年收購LSG後,深交所多次問詢。
  • 海外保健品巨頭破產,湯臣倍健躺槍跌停
    有分析稱,湯臣倍健股價大跌,直接的導火線很可能是GNC申請破產。GNC前腳破產,湯臣倍健接著卻要對澳洲項目追加投資。6月25日,湯臣倍健發布《2020年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預案》。根據預案,湯臣倍健本次擬向35名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不超過1.6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36.08億元,用於珠海生產基地和澳洲生產基地。
  • 湯臣倍健:漂亮「臉蛋」下 或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都說2020「開局」太難了,但從保健品龍頭湯臣倍健發布的2020三季報來看,疫情似乎沒有帶來什麼實質性影響。營收與淨利均實現穩增,不過湯臣倍健的利潤增長可能包含「水分」, 在漂亮的財報數據背後,或許另有「隱患」。
  • 湯臣倍健擬募資36億 夯實大單品戰略
    募資擴產加碼大單品戰略 在大單品戰略上,湯臣倍健繼續大踏步前行。 對於本次定增,湯臣倍健表示,現階段公司海外產能利用率高,產能供給不能完全滿足市場需求。隨著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產能擴張成為公司進行澳洲業務拓展的必要舉措。
  • 湯臣倍健10年首虧,位列中國保健品第2,創始人不做直銷身價160億
    截止財報發布日,一個月的時間內,湯臣倍健的股價由19.47元到15.7元,下跌19.4%。董事長梁允超在信中表示,」如果2018年是拐點來臨的話,過去的2019年就是『難『,2020年就是『熬』」。 他還說:「湯臣倍健一直以來奉行十分穩健甚至可以說是保守的財務政策,我本人多年來一直告誡自己和團隊,併購市場是吃下去容易,咽下去難,消化好更是難上加難······沒料到在第一次下手的海外併購中就出現在短時間內巨大商譽減值」。 2月26日,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0全球富豪榜顯示,梁允超家族以160億元財富排名全球1251位。
  • 白馬股湯臣倍健閃崩跌停
    端午節前剛創出新高的湯臣倍健,6月29日卻突然閃崩跌停。然而,這期間行業基本面與公司經營層面卻並未出現過大變動。只有節前發布的一份定增公告,公司計劃募集不超過36.08億元,用於珠海生產基地五期建設項目、澳洲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等項目建設。相應的,公司股本數量會隨之增加,每股收益面臨一定攤薄,這被部分投資者視為引發公司股價跌停的一個因素。
  • 湯臣倍健業績增長背後:近12億商譽壓頂,全球23地原材料採購怎麼辦?
    湯臣倍健穩定增長的業績背後仍暴露出四大隱患,疫情之下,遍布世界23個國家和地區的原材料如何供應?澳洲子公司LSG如何整合?近12億商譽減值壓力怎麼辦?為何存貸雙雙激增?暴露四大隱患湯臣倍健屬膳食營養補充劑行業龍頭,雖上半年業績取得了正增長,但仍暴露出四大隱患。
  • 為什麼「暴雷」後的湯臣倍健是好機會?
    2、LSG拖累19年業績較大,原因是澳洲業務去庫存+代購渠道破滅導致虧損,但境內業務開拓超預期。向後展望,澳洲業務至少能實現恢復性成長,且從歷史看是很容易做到賺錢的生意,境內業務20年拿到藍帽子後會可以進入連鎖藥店等核心渠道,20年業績會有明顯的改善。
  • 保健品併購敗北:湯臣倍健首度虧損後的變局
    近期,登陸資本市場十年、號稱中國保健品第一股的湯臣倍健出現首度虧損,2019年湯臣倍健營收 52.62 億元,同比增長20.94%;實現歸屬淨利潤-3.56 億元,上年同期為 10.02 億元。  商譽的重雷  從年創利10億元到巨虧3.5億,一向有著超高利潤著稱的保健品行業巨頭湯臣倍健為何變臉如此快速?
  • 湯臣倍健,踩雷跌停之後,未來的路在哪裡?
    然而,在6月25日,湯臣倍健公告,公司計劃向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36.08億元。募集資金,計劃用於,珠海生產基地五期建設項目,珠海生產基地四期擴產升級項目,澳洲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營養與健康管理中心項目,數位化信息系統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 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 湯臣倍健終於迎來「高光時刻」
    繼2019年湯臣倍健(300146.SZ)因商譽減持而首次虧損以來,2020年得益於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該公司終於迎來「高光時刻」。三季報顯示,湯臣倍健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0.33億元,同比增長14.88%;實現歸母淨利潤14.67億元,同比上漲23.16%;實現扣非後歸母淨利潤14.88億元,同比上漲31.07%。
  • 湯臣倍健繼續押寶LSG項目風險幾何?
    據悉,經過三次修訂之後,湯臣倍健計劃向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發行數量不超過1.4億股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31.25億元。本次所募資金將全部用於珠海生產基地五期建設項目、珠海生產基地四期擴產升級項目、澳洲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以及數位化信息系統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 市佔率第一,市值有望突破千億,你還在誤會湯臣倍健嗎?
    湯臣倍健是一家容易招黑的企業,甚至在一些人眼裡湯臣倍健就是一家騙子公司。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去年湯臣倍健商譽暴雷,事情原委是這樣的:湯臣倍健想要進軍益生菌市場,在2018年下半年溢價收購了澳洲的益生菌品牌LSG,但沒想到2019年行業收縮,LSG業績不及預期,公司計提了10億元商譽減值損失,加上其他減值損失總計17億,淨利潤直接來了個大逆轉。
  • 湯臣倍健(300146.SZ):年報預虧約3.7億元,大眾眼中的「明星股」雷了
    具體而言,在湯臣倍健在2019年年度業績預告中表示,「由於受《電商法》實施影響,2019年Life-SpaceGroupPtyLtd(簡稱「LSG」)在澳洲市場的業務未達成預期,預計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約10億元-10.5億元,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約5.4億元-5.9億元,導致報告期公司業績虧損。」
  • 湯臣倍健:「粉飾」業績 融資兇猛
    然而,湯臣倍健的利潤增長可能包含「水分」,公司或許存在壓縮費用、避稅進而調增利潤、維持股價利於定增順利實施的嫌疑。  此外,湯臣倍健近期推出的定增方案將大幅擴大產能,但有關主要產品的產銷情況在年報和問詢函回復公告中披露的數據卻存在出入,公司是否如實進行信息披露有待商榷。
  • 萬達電影併購後遺症:商譽爆雷巨虧47億 短債激增資金鍊承壓
    萬達電影的巨虧主要是因為商譽減值計提55.75億,這是2015年以來萬達電影大舉併購留下的後遺症。在日前的業績預告中,萬達電影也已經給投資者打了預防針。但在年報正式發布的當晚,引發投資者熱議的還有一份萬達電影的定增預案:公司擬募資43.5億用來建影院以及補充資金、償還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