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來臨, 霧霾 圍城。呼吸也成為一種痛!從2013年開始,霧霾這個詞開始頻繁出現在大眾的面前。這一年的1月,4次霧霾過程籠罩30個省(區、市),在北京,僅有5天不是霧霾天。有報告顯示,中國最大的500個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空氣品質標準,與此同時,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有7個在中國。深處華北平原腹地的中原,河南省的空氣狀況尤為嚴重,很多複雜原因導致河南省汙染在全國幾乎是墊底的,尤其是鄭州和開封。
2020年12月18日,樂居河南邀請到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教授孫力楠,針對霧霾成因和危害,以及綠色住宅在防患霧霾中的作用等問題,進行了深度解答。
霧霾讓河南更「南」
孫力楠告訴我們,霧霾形成的原因很複雜,它是由多方面影響共同形成的,比如地形、氣象等不利自然因素,還有產業結構不合理、人口密度大、機動車輛排等重要社會因素的不利影響等。
首先,河南的地形是不利於汙染擴散的,「我省位於太行山、伏牛山脈以東,大別山以北,地理環境西高東低,大氣汙染擴散條件極差,所以說一旦產生灰霾,就容易形成持續性大氣汙染。」孫力楠告訴我們,河南的地形條件就決定著汙染形成後散去的困難程度很高,這是我們無法改變的自然條件。
其次,河南冬季的風比較少,冷空氣活動較弱,高溼逆溫現象頻發。「按理說高度越高溫度越低,但是在冬天的時候,容易形成低空是冷空氣,高空的地方反而更暖。這便會形成冷空氣下沉,就像一個鍋蓋蓋著這個空間,一旦形成汙染,就不容易擴散出去」。孫力楠用鍋蓋形容我國冷空氣下沉對霧霾散去造成的阻礙,並且同地勢因素一樣,氣象因素也不屬於我們能短期改變的。除此之外,河南省臨著河北、山西、山東等地,其他省範圍內的空氣汙染也會隨著空氣流動傳輸過來。
最後更重要的是,河南人口多,汙染基數大;本省以及過境車流多,導致汽車尾氣汙染問題突出;產業結構不合理,粗放式生產方式使得生產效率低、汙染重、淨化設施更新換代慢等等,都是導致河南省霧霾嚴重的因素。另外,建築施工和道路揚塵管控還不夠到位,導致PM10濃度居高不下; 「散亂汙」企業仍未根治,一些地方環境監管還存在不到位的問題等!
另外說到開封作為一個人口並不多、產業並不發達的城市,為什麼環境問題也如此嚴重時,孫力楠提到了一個很關鍵的原因。她說,開封的夜市經濟是一個很有特色的文化,但是它的生產排放會給開封整體的空氣環境帶來不小的傷害,儘管當地政府已經有管控的動作,但其作為一個旅遊城市的核心亮點以及經濟來源,政府也不太可能完全禁止。
溫柔殺手正在侵害你
我們都知道抗霾的重要性,也會在冬季老老實實戴上口罩出行,那麼霧霾如此嚴重,究竟對人體有多大的危害呢?
孫力楠首先向我們普及了霧和霾的區別。她說霧和霾是不一樣的,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顏色是灰色的,我們也會稱為灰霾。霾的組成成分非常複雜,是懸浮在大氣中的微小顆粒,小到人類肉眼是沒辦法看到的顆粒,但是它的殺傷力很大,它對健康的影響包括對肺和呼吸系統的影響。有醫學專家做過相關的研究,越小的顆粒越能通過呼吸進入你的肺部並對你的健康造成影響。如果老人有基礎疾病或小孩子抵抗力弱,再吸入這樣的有害物質,對身體的影響將是很嚴重的。已有醫學研究證明了,人體吸入霧霾大氣之後,就會危害呼吸系統及肺部等器官,導致呼吸道及肺部疾病,甚至癌變,對健康危害很大。
在日常生活中,小小的咳嗽看似無關緊要,其實都是和惡劣的空氣環境有關,長期下去會造成慢性疾病。儘管戴著口罩等防護工具,但在霧霾環境裡呼吸我們仍會感覺到「不乾淨」,並且回到家裡也會發現口罩內部積攢了大量的灰塵。肉眼可見的「髒」已經這麼明顯了,那麼肉眼看不到的危害更是難以想像!
目前很多人已經有提高健康生活的意識,例如去飲用淨化水、使用空氣淨化器,減少雜質進入體內。但是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之下,人人都要呼吸,在大氣汙染環境下生活,每個人都避免不了受到傷害!
不放過每一個更改善汙染的細節!
霧霾嚴重的成因,與每個人都脫不了干係。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有義務和責任去維護和改善我們的大氣環境。
房地產企業方面,揚塵是PM2.5非常嚴重的一個成因。所以房企要儘量減少揚塵,在不影響整個施工的前提下,用精細化、節約化的方式進行施工生產。個人方面孫力楠提到了一個「臨界點」觀點,是指任何一個小的擾動如果在臨界點上就會帶來大的改變。她說千萬不要小看平時對空氣的迫害,小汙染聚集會形成大汙染的爆發。生活中油煙排放、機動車、取暖等等,看起來少,但是人多量大集聚在一起,大的汙染就出來了,而且一旦汙染形成就很難散去!
再說回汙染嚴重的開封,汙染來源很複雜,尤其「散亂汙」企業得不到有效治理也是一大原因,企業粗放型的生產方式,不管是淨化裝置,還是愛護環境意識方面,都需要政府加大監管力度。還有夜市也是一方面,作為開封特色的夜市文化可能無法嚴格禁止,但如何讓這條街儘量往「綠色無煙」方向發展,減少油煙的排放,相關部門還是需要再去做一些管控工作的。
最後,開封地形也呈西高東低之勢,氣象條件也極為不利,與鄭州類似,一旦形成汙染,就會懸在空中很難消散出去。所以,多方不利因素合在一起,就會導致開封汙染嚴重。開封作為一個特色的旅遊城市,流動人口也不少,汙染基數還是很大的。因此,綜合以上分析,政府相關部門應該採取更有效手段,生產生活方式的進行不能以破壞大氣環境為代價,要向綠色轉變。從長遠看,開封還是要加大力度。
目前市面上我們能看到很多房企項目都安裝了新風系統,目的是給消費者營造一個相對乾淨清新的室內空氣環境,這也反映出了如今消費者對空氣健康的關注程度在逐漸增加。朗詩作為開封的一家綠色房企,在綠色住宅方面做出了自己的成就。例如朗詩 被動房 ,採用地源熱泵系統,不需要使用傳統的空調和暖氣設備,依靠建築自身的保溫隔熱性能和高效的溫溼度調節系統,表層輻射系統讓室內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新風系統還能防霧霾,低能耗又能擁有高舒適度。
與傳統的冷暖設備相比, 地源熱泵系統 節能明顯提高,並且不製造環境汙染等社會問題,是真正意義上的節能環保。被動房也因此被認為是應對全球能源短缺和環境汙染問題的必然選擇,是未來建築發展的方向。
環境專家孫力楠也對朗詩的綠色住宅給出了肯定,她說:「如果每個家庭的生活方式都是粗放型的,那麼對大氣汙染肯定是不利的。我們要從方方面面少一些排放,做出自己的貢獻,因此綠色住宅是很有必要的。儘管國家目前對「綠色住宅」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標準,但朗詩在住宅上使用的環保技術對社會來說是綠色的,對個人來說也是綠色的。」她還表示,如果今後朗詩的節能建築成為趨勢,絕對稱得上綠色住宅。一直以來,我國都在尋找綠色能源代替的路上緩慢前進著。如果朗詩這個技術可以普及,一定會受歡迎,將來政府也會支持往這個方向走。
常聽到南方小夥伴說羨慕北方暖氣屋裡光膀子的冬季,但這「美好冬日」的背後也有一些不那麼美好的犧牲——大量供暖導致的大氣汙染嚴重。一到冬季,霧霾籠罩下的北方地區便身處「仙境」之中。儘管少了一絲霧都的浪漫,但卻多了幾分對健康的危害。
把健康融入生活,為改善環境做出自己的貢獻,這是個人和企業的 當下之急 。朗詩發出抗霾的口號,從健康住宅入手,把消費者的健康作為自己產業生產的出發點,這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意識和行為。
正如孫教授所說,近十來年,霧霾汙染是一個慢慢改善的過程,但並不是沒有汙染,從長遠來說,我們確實要有環保的意識。如果各個領域行業都有向霧霾宣戰的責任心和口號,那麼大氣汙染一定會有非常好的改善。我們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更要想到未來的長遠發展!
樂居河南對話孫力楠精選:
樂居河南 :綠色住宅越來越受大家關注,綠色住宅對人們「抗霾」的幫助有多大?
孫力楠 :千萬不要小看平時對大氣的小汙染,小汙染的集聚會形成大汙染的爆發。生活中油煙排放,機動車,取暖等等,看起來少,但是人多,集聚在一起,重汙染就很有可能形成。一旦重汙染形成就會持續很長時間,很難散去!所以不要等到大氣重汙染產生了再去著手治理,要從源頭就開始防治!
現在人民生活越來越好,對健康越來越重視。各家各戶到了冬天會買空氣淨化器等等,智能家居對節能很重要,對大氣汙染防治方面也有好的影響。如果家庭生活方式也是粗放型,那麼對大氣汙染肯定是不利的。要從方方面面少一些排放,做出自己的貢獻!就個人來說,汙染嚴重的時候我們不出門不開窗,出門帶口罩,這是最簡單的防霧霾的方式。但無論怎麼樣,如果我們能最大程度降低有害氣體的排放,節能節源,絕對是對大氣環境是有利的。因此綠色住宅很有必要!
樂居河南 :您認為,改善環境,個人和企業都有怎樣的責任?特別是房地產行業,應該起到怎樣的作用?
孫力楠 :智慧城市、智能家居,除了自動化,還有生態、環境方面。中原地帶的冬天空氣汙染還是很嚴重的,因為用暖,燒煤。因此在蓋房子的時候就要想到如何淨化空氣。如果家庭生活方式也是粗放型,那麼對大氣汙染肯定是不利的。改善環境方面,房地產企業的揚塵是PM2.5非常重的一個成因。所以房企要儘量減少揚塵,用精細化、節約化的方式生產。建房子的過程中能夠在減少揚塵方面做一些工作,在不影響整個施工的前提下,考慮是否有更清潔的生產方式。如果一個企業的領導,能夠在這方面做一些貢獻,是很好的。
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既然各行各業知道這些成因,就要最大限度的去考慮減少對大氣汙染的排放。
樂居河南 :光芒不要被「霾」沒,朗詩地產發出了向霧霾宣戰的口號,您怎樣看待這一事件?
孫力楠 :朗詩的口號,是一個非常有 責任 的口號。我們現在說這個霧霾,尤其到冬季就很嚴重,近十來年大氣汙染日益嚴重,汙染是一個漫長積累的過程,不管從社會責任還是國家管控這塊,從長遠來看我們確實要有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責任。大氣汙染是一個持續性的,不可能立刻改善。我們需要時間和成本去改善,因此不管從任何領域,企業生產、人們生活、建築行業、機動車排放等,各行各業要是有這個向霧霾宣戰的責任和口號,我相信,大氣汙染一定會有非常好的改善。我們不能光看眼前的利益,要想到未來!以國外為例,在認識到環境汙染之後,也是做了多方面的努力和改善才有效果。我們可以借鑑一些好的經驗,在保持經濟生產的同時儘量不以破壞環境為代價。例如作為市民可以綠色出行,減少開車次數、多騎共享單車或者坐公交車等。作為企業可以儘量減少企業汙染排放,作為開發商可以建造智能綠色房產,減少生活汙染排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