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與《生物多樣性公約》代理執行秘書伊莉莎白·穆雷瑪女士,在京共同發布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會標。
李幹傑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COP15籌備工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後兩次與外方就積極參與COP15發表聯合聲明或倡議。韓正副總理主持召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審議通過COP15籌備工作方案。國務院批覆成立COP15籌備工作組織委員會和執行委員會。有關籌備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記者了解到,COP15會標以不同元素組成「水滴」形狀,融合中國傳統文化和各種自然符號,充分體現了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契合大會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完美詮釋了《生物多樣性公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2050年願景和全球共建生態文明的願望。中國政府將積極推進COP15籌備工作,與公約秘書處及有關各方共同努力,舉辦一屆圓滿成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締約方大會。
伊莉莎白·穆雷瑪對中方為籌備COP15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表示感謝。她指出,會標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與大會主題相呼應。相信大會的成功舉辦,能夠推動世界各國採取必要措施,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共同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未來。
會上,雙方共同為會標徵集活動獲獎代表頒發證書。
圖標說明:會標的設計理念來源於中國的剪紙藝術和印章文化。標誌整體形象既充滿親和力、富有記憶點,又緊扣主題,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會標以不同元素組成一滴「水滴」,也是一粒「種子」的形狀,「水滴」意味著水是生命之源,是萬物之源,「水滴」中包含的身著民族服裝的小女孩、大熊貓、孔雀、蝴蝶、梅花、浪花等元素以甲骨文做背景,反應了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表達出《生物多樣性公約》的2050年願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全球共建生態文明的願望;COP15將制定的「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就像一粒種子,在各締約方和各利益相關方共同培育下,未來十年將開出絢麗的花朵,並結出豐碩的果實。會標右下角的「中國昆明」印記,既表明了本次COP的舉辦地,也展示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印章文化;會標運用甲骨文作為設計背景,由山水林田草、花鳥蟲魚等文字組成。作為中國最早的象形文字,甲骨文從無到有,一步步推動著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的進步,向世界講述東方文明古國的歷史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