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與朋友說,我是城市動物,我喜歡的旅行,可以沒有壯麗河山,但一定要有咖啡酒吧。所以我的旅行總是在城市間遊走,臺北,巴黎,新加坡,東京,京都。在錄製玩味的咖啡館節目時,我說,咖啡館是一個城市的名片,每一個城市都有其風格獨特的咖啡館,每一趟旅行,探訪這些咖啡館都是我最重要的行程。傳送門:菊的日本遊記(9)日本的小咖啡館 一個人吃吃喝喝遊寶島——宜蘭的咖啡館與美食
京都的咖啡館都很小,面積不大,產品也不多。簡簡單單的幾種咖啡與甜點,但甜品一定都是手作,有自家的味道,每一樣產品都有著用心的痕跡。到京都的第一站咖啡,便是大名鼎鼎的%Arabica,這是今年京都咖啡館風頭最勁的。第一個門店開在清水寺附近,第二個門店在嵐山,這都是原木色咖啡小站的形式。%Arabica的擴張計劃出乎意料的不是去東京,卻是到杜拜,準備在杜拜開三家店,估計是阿拉伯土豪想喝京都咖啡了,出錢投資了吧。
%Arabica的嵐山店
、
%Arabica清水寺店
%arabica的首席咖啡師(也是合伙人)山口淳一是比賽狂人。從2011年開始參加世界咖啡拉花大賽,2013年6月在芝加哥獲得第2名,10月在西雅圖獲得第3名,14年3月在紐約獲得第三名,4月東京的大賽山口淳一終於拿到了第一名。從此,山口淳一收山了,不再參加比賽,開始專心致志開咖啡館。我去的時候運氣不錯,正好是山口淳一在店內做咖啡,顏值和手藝都超級高的明星咖啡師。
%arabica的咖啡做好後都不蓋蓋子,為了讓顧客欣賞拉花。即使是外帶咖啡,也要精心做好每一杯拉花。
店內的所有物料都有%的標誌,十分醒目
店內區域分為咖啡區和烘焙區,咖啡館的後區是烘焙區,每天都烘焙新鮮咖啡豆。我走時買了兩包,都是當天剛剛烘焙的。其實咖啡豆的最佳品嘗期是烘焙後7-14天,並不是越新鮮越好。帶著咖啡豆一路旅行,行李箱充滿咖啡香氣,回到家中剛好是最佳賞味期,真是幸福。
%arabica的logo設計的太好了,隨便拍照都是一個好道具
我在旅行時,常常一天去好幾家咖啡館。去了%的那一天,我從清水寺出來,便又拐進了inogo coffee的大門。這是1940年開業的咖啡館,谷崎潤一郎和池波正太郎等經常在這裡開文學沙龍,在京都十分有名。他們的名言,京都的早晨從INODA咖啡開始。
INOGA COFFEE本店
INODA在京都市內好幾個分店,清水寺店是比較大環境也比較美的一家。
室內的風格是歐式餐廳的風格
我喜歡這裡的大落地玻璃窗,窗內窗外一派綠蔭春色
INODA的三明治和吐司是招牌,水果三明治一定要試試,新鮮奶油包裹著水果夾在鬆軟麵包裡,好吃到我目瞪口呆。還有法式吐司也是非常值得一試的。這家的咖啡招牌是創始人豬田七郎獨創的「阿拉伯的珍珠",香氣絕贊。
在京都時,我查看京都咖啡館的公眾號文章。好幾篇公眾號都提到一家百年澡堂改造成的咖啡館cafe sarasa。某日中午,吃完鳥巖樓的親子丼,看到地圖上距離cafe sarasa不遠,便步行了去。門面把老錢湯的門面改造成了咖啡館,依舊帶著老錢湯的風格。
咖啡館內還留著原來浴池鑲嵌的花磚,浴池拆除改造成了咖啡座
吧檯區還留著舊時風呂的暖簾
店內的風格延續了老建築改造的風格,十分懷舊。坐在這裡,仿佛時間都變慢了。
店內有自家烘焙的咖啡豆,我買了幾包掛耳回來,香氣很不錯。一天一包看著它喝光心裡好捨不得。
咖啡杯也是很懷舊的風格
京都有一家進進堂,我在許多書裡都曾讀到過。進進堂是京都第一家賣法式麵包的店,因為名字取得好,許多京都學子都喜歡來這裡吃飯,所以許多京都出身的學子對這裡都有非常特別的感情,所以屢屢在寫文章時都會提到這裡。這是我住的酒店附近極小的一家進進堂分店。
小小的店十分老派,不論是裝修還是裡面的人。這裡的服務生到客人都是上年紀的,都有一份從容不迫。
點了三明治套餐,正常水準,在日本吃多了算不得最好,但已秒殺國內眾多咖啡館。
到達京都的第一日,我們在奧丹吃完豆腐宴,出門下起下雨。大家紛紛躲雨,我卻想去去年來京都時,附近有一間做得特別好的甜品店,便與幾個同伴冒著雨去了。
la patisserie des reves,我與這家店頗有緣分。在巴黎與京都,都是在逛街時偶遇,這家店在巴黎以Paris-Brest聞名,那時只吃了一個Paris-Brest。京都重逢,決定一定要多嘗幾個。甜品是最能撫慰人的腸胃與心情的。店內設計與巴黎店一脈相承,甜點們躺在玻璃罩裡玉體橫陳,姿態騷人。
一樓是甜點外賣,二樓是咖啡館。二樓必須是要點套餐,任意飲料加蛋糕的套餐1404日元。
招牌的焦糖巧克力蘋果,做的超精緻,敲開外衣裡面是黑森林,櫻桃醬,奶油,巧克力蛋糕層次分明,蛋糕體混著櫻桃醬有一種溼潤感。我一直好奇這個蘋果是怎麼做成的。
同樣是招牌的水果塔,上面跟太妃糖似得水果塊實際上是十幾層水果薄片疊成的。將蜜桃切片用焦糖煮透後疊成水果塔,吃起來層次極為分明,真是好吃到不得了。
這裡的每一塊甜品都很值得一吃,不論是草莓塔還是拿破崙,真的是值得一來再來。
下面幾家,是上次旅行時去的京都咖啡館,一併附在這裡吧。
YOJIYA藝伎咖啡館
YOJIYA是從化妝品起家的,藝伎頭像是它的標誌性圖案,它的吸油麵紙和一些傳統的化妝品挺有名,做手信不錯。現在YOJIYA cafe是京都的標誌性咖啡館,各大景區和商業區都能見到它的影子。嵐山和銀閣寺是古香古色的,三條通分店則現代許多。
YOJIMA 主打抹茶主題,但他家的抹茶與中村藤吉和都路裡比起來還是差了點,這是連鎖的通病。二月份是日本的草莓季,店內有不少草莓主題的甜品,我和小牛點了抹茶千層餅,草莓甜點,草莓拿鐵和抹茶拿鐵。東西端上都很貌美,尤其是咖啡的藝伎頭像很討人喜歡。甜品的奶油都非常細膩,輕盈不膩,抹茶雖然甜了些,抹茶味還是很濃鬱的。日本的餐飲水準就是有這麼高,跟國內簡直不是一個次元的。
YOJIYA三條通分店
YOJIYA咖啡的銀閣寺店
京都俵屋咖啡館
在來日本前,我在一本臺灣出版的遊記裡讀到俵屋咖啡館,稱讚這裡的三明治是她吃過最好吃的三明治。我便衝著三明治來了。
俵屋咖啡館,是俵屋旅館開設的咖啡館。咖啡館面積很小,設計感卻很強,長條形的結構,屋子盡頭有一面玻璃,玻璃窗外是一塊小小的園景。俵屋是御三家之首,之前提到過一泊二食的價格要七千多,實在昂貴。但俵屋咖啡館則平易近人許多。咖啡一份30人民幣左右,三明治一大份也不過三十多人民幣。
俵屋的三明治特別好吃,麵包柔若無骨,雞蛋蛋香濃鬱,培根煎的香脆,咬下去咯吱一聲和著鬆軟麵包,口感奇妙。小小咖啡館裡細節很好。京都有許多這樣的小店,精巧極致,就做幾樣東西,卻件件是精品。
京都茂庵茶室
茂庵,藏在京都吉田山山頂,一路石階長滿青苔,人煙罕見,幾乎以為自己已迷路。
茂庵是大正時代創建的茶室,已有百年歷史,雖掩在密密麻麻叢林中,在京都卻頗有名氣。一樓是等候室,二樓是茶室,三面格子窗,可看山景。咖啡茶點只是普通,只是這山中歲月頗有趣味。若是非周末來,想來會是極安靜的去處。
錦市場咖啡館
在京都熱鬧非凡的錦市場,路遇一家小咖啡館。外面賣著餐具瓷器等小物,裡面是間老派的咖啡館。自己烘豆子用虹吸壺煮,很傳統的模樣。我與小牛走累了便進來休息一會。服務員是香港女生,態度很熱情。咖啡說不上好,只是在這樣熱鬧的市場裡有這樣一家老派咖啡館,讓人好奇罷了。
錦市場還有很多這樣的小咖啡館,看起來特別有親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