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過接力棒 奮進正當時
——記勘探事業部鑽井團隊兩對師徒
沙露
勘探事業部鑽井團隊。(圖片由勘探事業部提供,拍攝於疫情前。)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在勘探的大家庭裡,有這樣兩對師徒,師父多年來堅守崗位、艱苦奮鬥,年輕一代的徒弟站在前輩的肩膀上,腳踏實地找發現,立志把師父們的勘探精神傳承下去。
圍繞生產 各抒己見
準噶爾盆地西北緣,一直被認為是新疆油田的富地和福地,在勘探低谷時總能挺身而出,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奇蹟的創造,離不開始終奮戰在一線的勘探工作者們,這其中就有他倆的身影:西北緣項目經理部副經理楊洪,帶著徒弟徐小龍,一路披荊斬棘,攻克工程難題,收穫了無數油氣發現。
工作這麼多年,楊洪帶過很多徒弟,徐小龍算是關門弟子了。「師父帶我的方式很特別,他從不機械式、手把手地去教,往往是在遇到問題時,第一時間去問我的想法,培養我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我們平時的工作方式就是這樣,誰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沒有誰對誰錯,最終集各家意見,形成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
楊洪常說,探討工程問題,各抒己見,無所謂輩分,大家都是平等的。一天,在上井的路上,因為瑪中10井中完井漏處理方式的問題,師徒倆「爭執」了一路,在別人看來,他倆像在吵架一樣,其實,他們各自的方法都能解決井下複雜問題,關鍵是圍繞如何加快生產節奏,為現場爭取那幾個小時而已。
沙探2井歷練出師
沙探2井是股份公司風險探井,井況很複雜,完井下完尾管準備固井的時候,井漏了。徐小龍當時又氣憤又著急,楊洪看出了他的心態:「你整理下思路,一會召集大家開個會,拿出解決方案,我先回去了。」
徐小龍當時特別不理解,「在這『一地雞毛』的時候應該多支持我啊,怎能揚長而去」。沒辦法,徐小龍只好重新整理心情和思路,結合各種工程地質資料,認真分析制定了方案,並在處理過程中一直守在現場,雖說過程有些坎坷,但結果還是好的。事後和另一位師傅聊天時他才知道,其實那天楊洪師父是在歷練他,刻意留下他獨自決策。
「與師父長期相處,我感覺受益匪淺。」徐小龍說。
徐小龍到勘探事業部已有5年,5年間,他跟隨師父楊洪紮根一線學技術,深入開展鑽井提速提效工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勘探鑽井速度」,收穫了瑪湖8、車排24等「百噸井」、沙探1、瑪頁1等重大油氣發現。去年,徐小龍接過接力棒,擔任西北緣項目經理部副經理,承載著師父的信念和重託,去迎接更大的挑戰和「發現」。
言傳身教 玉汝於成
近年來,腹部勘探捷報頻傳,風險探井芳探1、盆探1井等高效實施,滴南15、前哨2井等一批重點探井獲重大油氣發現。
田山川的師父邢鵬雲是勘探事業部腹部項目部副經理,從事鑽井工作三十餘年,轉戰天山南北,鏖戰準噶爾盆地,是一名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的鑽井專家。田山川是去年接過師父手中的接力棒,擔任腹部項目部副經理的。
田山川剛進入勘探事業部時,面臨著由工程監督到項目管理的角色轉變,因為勘探鑽井是從方案設計到項目實施的全過程精細化管理,因此對個人業務能力和專業素質有著很高的要求。
工作時間,田山川幾乎一直和邢鵬雲在一塊,白天跟著師父上井學習,晚上回到勘探基地,師徒倆圍坐在電腦前,一邊通過遠程監控掌控現場各探井實施動態,一邊分析探討各井施工過程出現的問題和對應技術措施。針對日常鑽井施工中出現的難點,邢鵬雲也非常注重培養田山川對問題的思考能力。田山川在鑽井提速、複雜防控和固井方案等方面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經過邢鵬雲指導和把關後,在現場順利推動實施並取得良好效果。
師者風範 薪火相傳
讓田山川肅然起敬的是邢鵬雲對勘探事業的熱愛和擔當。
美14井鑽探過程出現表層竄漏複雜,邢鵬雲帶著田山川坐鎮現場指揮,後期由於工作需要,邢鵬雲不得不離開,安排田山川住井。雖然不在現場,但邢鵬雲對現場關心卻未減半分,一連數日,師徒倆的「在線溝通」都是從清晨持續到深夜凌晨,甚至通宵。關鍵的最後一夜,「小田,控制好鑽壓排量,再打一米劃一下」、「再確定一下返出是否有泥質成分,要有就立刻完鑽!」這樣的連線持續到第二天9時,又是一個通宵,終於成功處置了現場複雜。
田山川印象深刻的還有達003井施工,這是油田公司首口大位移定向井,斜井段斜跨多套地層,工程難度極大。邢鵬雲帶著田山川,數十日奔波於現場,從鑽井參數控制、鑽井液性能調整到材料優選,施工每一個重要工序和關鍵措施都在現場親自組織策劃和實施,經過近三個月奮戰,工程攻關取得突破,順利完成了鑽探任務。
「我非常幸運能成為邢經理的徒弟,感謝他的悉心教導,言傳身教,師父對待勘探事業嚴謹務實的作風、拼搏擔當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不斷向前!」田山川說。
在勘探事業部鑽井團隊裡,像這樣的師徒對子不在少數。他們對井下複雜從不畏懼,水來土掩,兵來將擋,在他們鑽井工程技術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竭盡全力實現地質目標,最終贏得更大的油氣突破。
時間:2020-10-20 來源:新疆石油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