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色彩的重要來源,沒有光就沒有色彩。光是人們感知色彩的必要條件,色來源於光。在漆黑的夜晚我們看不到物體的顏色。色彩是一種視覺神經刺激,其產生是由於視覺神經對光的反應。沒有光或視覺神經,就沒有色彩。但光不等於色彩。
1、色光的三原色
色光中存在三種最基本的色光,它們的顏色分別為紅、綠、藍。這三種色光既是白光分解後得到的主要色光,又是混合色光的主要成分,並且能與人眼視網膜細胞的光譜響應區間相匹配,符合人眼的視覺生理效應。這三種色光以不同比例混合,幾乎可以得到自然界中的一切色光,混合色域最大;而且這三種色光具有獨立性,其中一種原色不能由另外的原色光混合而成。由此,我們稱紅、綠、藍為色光三原色。
2、顏色的三原色
從色料混合實驗中,人們發現,能透過(或反射)光譜較寬波長範圍的色料藍、品紅、黃三色,能匹配出更多的色彩。在此實驗基礎上,人們進一步明確:由藍、品紅、黃三色料以不同比例相混合,得到的色域最大,而這三色料本身,卻不能用其餘兩種原色料混合而成。因此,我們稱藍、品紅、黃三色為色料的三原色。
3、色相的識別
色相是一般的色彩名稱:紅、藍、綠、黃、紫等,用來稱謂對在可視光線中能辨別的每種波長範圍的視覺反應。色相指示了一種顏色在色譜或色輪中的位置。每一種顏色實際上存在著很多微妙的變化,儘管它們都始終使用簡單的色彩名稱。例如,很多紅色在性質上與純粹的紅色大不相同,但我們仍然以紅的色相來識別它們。把一種顏色添加到另一種顏色會改變這種顏色的色相,這實際上改變了光的波長。任何兩種顏色的混合都可以創造出無限的色彩層次。
只要有兩種以上的色彩同時出現,它們就必定有各自不同的相貌,就好像兩個人的相貌肯定是不同的。當一種色彩中調和了任何其他的色彩時,都會改變它原有的色彩相貌。色相即色彩的相貌,有多少種色彩,就有多少色相。
4、色彩的明度關係
色彩的明度指色彩的明亮程度。明度是形成畫面的重要元素。明度關係直接影響畫面的構圖、整體感、強烈或柔和、色彩質量、氣氛等諸多的畫面構成因素。
在無彩色中,明度最高色為白色,明度最低色為黑色,中間存在一個從亮到暗的灰色系列。在有彩色中,任何一種純度色都有著自己的明度特徵。例如:黃色為明度最高的色,處於光譜的中心位置紫色是明度最低色,處於光譜的最底端。一個彩色物體表面的光反射率越大,對視覺刺激的程度越大,看上去就越亮,這一顏色的明度就越高。
明度在三要素中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它可以不任何色相的特徵而通過黑白灰的關係單獨呈現出來。色相與純度則必須依賴一定的明暗才能顯現,色彩一旦發生,明暗關係就會同時出現,在我們進行一幅素描的過程中,需要把對象的有彩色關係抽象為明暗色調,這就需要有對明暗的敏銳的判斷力。我們可以把這種抽象出來的明度關係看作色彩的骨骼,它是色彩結構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