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的日失水量是陸地動物中有記錄以來最高的

2020-12-14 明明明玉米粥

研究人員發現大象的日失水量是陸地動物有記錄以來最高的。該小組描述了他們對圈養大象進行的實驗,以測量它們損失了多少水分。

許多動物,比如人類,在炎熱的天氣裡通過出汗來保持涼爽——汗液蒸發後,皮膚就變涼了。其他的動物,比如狗,通過喘氣來保持涼爽;還有一些動物,比如大象,擁有巨大的器官來起到降溫系統的作用——它們的耳朵在天氣炎熱時保持涼爽。大象也有汗腺,但汗腺很小,位於腳部角質層附近。眾所周知,大象每天要喝大量的水——幾百升。大象體內有大量的水,可以幫助它們保持涼爽,但也需要大量的水來分解大象所吃的大量食物——由於它們的消化過程非常低效,所以它們一天要排便12到15次。大象也會因為排尿而失去大量水分。有趣的是,直到現在,人們還不知道大象每天會損失多少水。在這項新的努力中,研究人員試圖找出答案。

研究人員沒有嘗試測量尿液、糞便中的水分、呼吸和汗液排出的水分以及其他失水來源,而是在北卡羅萊納一家動物園給幾頭大象餵食的食物中加入精確測量的氘,氘會稀釋體內的水分。通過定期抽取血液樣本,研究小組可以測量大象消除氘所需的時間——這是測量水分流失的一種間接方法。研究人員在三年的時間裡定期對大象進行測試,確保包括非常炎熱的天氣。

他們發現,大象每天流失的水分比之前認為的要多——在涼爽的日子裡平均流失325升,在炎熱的日子裡平均流失427升。研究人員還發現,在炎熱的日子裡,大象體內水分流失的總和約佔一天體內水分總量的10%。他們認為,由於全球變暖,野生大象面臨更高的溫度和水資源限制,他們的發現可能對未來有影響。

相關焦點

  • 在自然界中,大象有害怕的動物嗎?是什麼動物?
    在近10年來,大象正以每年約20000頭的數量被偷獵者獵殺,這也就意味著每小時至少有2頭大象死於人類的槍下,因此,大象最怕的就是人類的貪婪。那麼,在自然界中,作為現存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動物,大象害怕什麼動物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 作為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大象有天敵嗎?
    大象是陸地中最大的動物,它們的性格比較溫順,所以體型雖然很大,但還不足以成為森林之王,它在動物界中,基本立於不敗之地。但是在亞洲南部地區,很多人將大象馴化成人類的好幫手。如此大的動物卻依然逃不過人類的馴化,所以有理由懷疑,大象在自然界中擁有天敵嗎?自然界危機重重,就算大象這麼強悍,依然擁有天敵,你知道大象的生命可以被什麼東西威脅嗎?
  • 陸地最大的是大象,海洋最大的是鯨魚,那天上最大的動物是什麼?
    在地球生命的進化中,體型經歷了一個從小到大,再不斷縮小的過程。當然,決定動物體型大小的,和地球氣候是否溫暖,氧氣含量是否提高,食物是否豐富有關。那麼在現在的地球上,海陸空最大的「動物王者」又是誰呢?一般來說,在陸地上的食草動物的體型都比食肉動物大,目前地球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是大象,而大象又有不同的品種,最大的大象體重可以達到8噸,這已經是陸地動物的極限了。
  • 為什麼陸地上的食草動物比食肉動物體型大?海中的動物是否如此?
    北極熊是現存陸地上體型最大的肉食動物,成年北極熊站立起來最高可達3米,接近一層樓高了,而且它的體重最重可達800公斤,比老虎獅子這種大型的貓科動物要重4倍左右。而現存體型最大的食草動物是大象了,根據資料顯示,世界上最大的大象身高可達4米,體重可達6噸。
  • 如果單挑的話,陸地上有什麼動物是東北虎的對手?
    在陸地上,貓科動物絕對是單挑好手,說實在話,在所有的科中,貓科的獵食技巧是最豐富的,也是行動最敏捷的。在貓科動物中,東北虎又是其中的王者,東北虎作為陸地上的王中之王,真的難逢敵手嗎?總而言之,雄性的東北虎平均體重在200公斤左右,然而我們總不能拿不健康的東北虎來比較吧,要拿就拿那個384公斤級的,這隻野生東北虎的數據被記錄在《哺乳動物百科全書》中。說實在話,近幾十年來,由於人類的影響,東北虎的生存環境並不好,特別是早些年,東北虎的體型下滑嚴重,一方面是因為生存範圍的減小,食物也減少了。
  • 陸地上有大象,海裡有鯨魚,可為什麼天上比人類大的動物卻很少?
    文/勵生在地球上比人類大的動物實在太多,在不同的區域中,都有不同的代表,如如陸地上有大象,海裡面有鯨魚,那麼天空上有什麼?鳥類?好像並沒有比人類大。翼龍在翼手龍生活的時代中,也即是三疊紀晚期到白堊紀晚期之間,不僅僅是翼手龍這一種動物體型變大,其餘動物的體型也是非常龐大的,如恐龍中的地震龍、腕龍和易碎雙腔龍等等,尤其是易碎雙腔龍這種恐龍
  • 海裡有鯨魚,陸地有大象,為什麼天空中沒有大型生物出現呢?
    在自然界的各個區域,都有著不同的生物存在,不論是海洋、陸地還是天空,我們都可以看到它們的影子。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是大象,而海裡最大的動物則是鯨魚,那麼天空中最大的動物是什麼呢?答案是信天翁。然而,即便是最大的信天翁,它的翼展也僅為3米多,體重甚至小於十公斤,比起大象和鯨魚來說實在是太弱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天空中沒有大型動物呢?其實,地球上並不是沒出現過大型的飛行動物。在恐龍時代,天空中就曾出現過翼龍這樣的存在,它的翼展可達到13米,體重約為250公斤左右。
  • 野生大象每天損失10%水分,科學家擔憂:氣候變暖將導致它們死亡
    相當於一隻大象在一天的時間裡,就會流失慢慢兩浴缸的水,這項結果也創下了陸地動物的日失水量最高紀錄。人類也會水分流失嗎?說起來,對於陸地生物來說,普遍都有著水分流失的問題,人類也如此。不過,相較於野生動物而言,人類顯然更容易獲得和補充足夠的水分,但是在全球變暖的大環境中,動物們也就沒有那麼好命了,除了被人類悉心照顧的寵物和生活在動物園中,每天有著固定飲食供給的動物,生活在自然界中的野生動物們,正在因為全球變暖,而迎來新一輪的「優勝劣汰」。
  • 自然界中有沒有把大象當獵物的動物?為什麼?
    嚴格來說,並不是沒有動物把大象當作獵物,因為人就會為了象牙獵殺大象,而且大象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為的獵殺。那麼,除了人類,在自然界中還有沒有動物把大象作為獵物呢?為什麼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為何海洋動物普遍比陸地動物巨大?是必然還是偶然?科學家如是說
    眾所周知,大象是當今世界上最巨大的陸生動物。一頭成年非洲象最高可以長到4.5米,重達8噸。不過,這種人類眼中的龐然大物,和海洋生物對比時卻顯得無比渺小……巨大的海洋生物和海洋生物相比,大象實在是過於渺小了。
  • 為什麼陸地上食草動物的體型,比食肉動物更大,海洋卻恰恰相反?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陸地上動物們的體型大小,會發現在恐龍時期,體型最大的是地震龍,體重可達31噸-40噸。然而最大的食肉恐龍棘龍,體重可達到26噸,要比地震龍體重少很多。今天地球陸地上生活著最大的生物是大象,體重最重可達8噸。
  • 陸地動物最多可以長到多大?
    如果我們現在提到陸地大型動物,你的思維可能會立刻飛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去。哪裡有大象、長頸鹿和河馬。但是是否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僅僅一眨眼的功夫,地球上幾乎所有的大陸上都出現了怪物般的哺乳動物呢?但是,如果真有這樣一隻動物,從科學的角度去看,它是會有足夠力量用手去捶直升機,還是會因為地心引力的存在,會因為自身的重量而崩潰呢?下面就讓我們大家來一起研究下,陸地動物究竟可以長到多大。陸地動物的體型受到骨骼要承受重力作用,還要支撐其生命的其他條件的限制。
  • 作為陸地上最高的動物,喝水也是如此的艱難
    長頸鹿麥克鹿系列第48集 喝水問題這天,族長把麥克鹿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告訴它作為長頸鹿的代表去參加第二屆動物運動會。動物運動會在遠方的森林舉辦,長頸鹿家族在叢林生活很一般。在草原舉辦第一屆動物運動會的時候,長頸鹿家族也派出了一個運動員去參加。
  • 你見過最小的大象嗎?它只有手掌大,卻是現代大象的「遠方表親」
    眾所周知,大象是陸地上平均體型最大的動物,其中非洲象的體型最大。但是,如果地球上還有最小的大象,平均體重還不到2公斤的話,你相信嗎?確實有這樣的動物存在,但不是真正的大象,而是像大象一樣有著柔軟鼻子的遠親。據報導,最近科學家在非洲東部發現了消失很久的象鼩。
  • 哪種動物能在戰鬥中打敗河馬?
    實際上,河馬是動物界中最危險、最兇猛的動物之一。它們的體型、力量和攻擊性使它們成為對抗大多數動物的強大對手。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它們在與來自動物界的其他頂級捕食者的戰鬥中會有什麼樣的表現。令人驚訝的是,它們的體型令人驚訝,它們跑得很快,最高時速可達30英裡左右,因此它們可以躲避威脅。也就是說,它們不會經常逃避戰鬥,因為它們可以對抗大多數捕食者。它們用牙齒刺穿其他動物的身體,並利用它們巨大的體型對自己有利。這些極具攻擊性動物是不可預測的,幾乎沒有挑釁就能發動攻擊。
  • 海南島曾是大型動物的樂園,熊貓、大象、犀牛、華南虎等野獸雲集
    看到這,或許很多人會想:「海南島是個島嶼,與大陸隔著瓊州海峽,怎麼可能有大象!難不成大象還會遊泳渡海?」如果真這麼想,未免就太膚淺了。有個成語叫「滄海桑田」,是指大海可以變成桑田,桑田也能變成大海,形容世界處於不斷變化之中。我們老祖宗都明白的道理,現在卻有很多人不明白了。
  • 世界大象日:關愛大象生存,從詹姆士·卡梅倫的短片中找勇氣
    今天是世界大象日。2012年,加拿大動物保護人士、導演、作家帕特裡夏·錫姆斯(Patricia Sims)和泰國大象放歸基金會決定將每年8月12日設立為世界大象日,呼籲人們關注深處困境的非洲象和亞洲象。自從設立以來,世界大象日已經得到了全球各地100多個動物、大象保護協會和組織以及善心人士的支持。
  • 南極地區觀測到有記錄以來最高氣溫
    南極地區的冰川(法新社)海外網2月14日電 近日,巴西一名科學家在南極地區監測到了20.75℃的氣溫,這打破了南極地區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也是首次超過20℃。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西摩島所在的南極半島地區氣溫上升不斷加速。報導稱,附近海上冰川的融化也越來也快,有的冰川甚至後退了上百米,留下裸露在外的巖石地表。這也對當地南極企鵝的生存造成巨大威脅,因為這些冰川是它們的主要棲息地。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納利斯早前曾表示,南極大陸是地球上變暖最快的地區之一。(海外網 王西洛)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 全球變暖導致植物稀少,研究員:將有很多野生動物被活活渴死
    通過追蹤大象的體液,很快,科研人員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伴隨著氣溫的升高,非洲大象的平均日水分流水量,已經達到了體重的7.5%左右,而且最高紀錄還達到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