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下午,媒體曝出,臺灣知名演員明道的哥哥林明弘一家人在臺灣某山林中身亡。
警方推斷,三人並非集體自殺,而是林明弘先讓妻子和兒子喝藥失去意識後,勒死了他們,最後自殺。昨天台灣媒體曝出的屍檢報告也證實了這點。
被發現時,三個人的身體仍有餘溫,但已沒了呼吸。
從監控畫面來看,一家人騎著摩託車上山,妻子兒子緊緊貼在一起,並未看出有任何異樣。
為何要自殺?
原來是林明弘又欠債了。
警方在林明弘的手機裡發現他於數天前跟友人互傳的簡訊,簡訊裡表示因為自己欠了千萬元債務,加上家人責怪「早就不想活了,我想去死」,沒想到這個想法終成現實。
很多公號已經回顧了明道和哥哥的關係,對於不清楚的讀者,我們再簡單梳理一下。
林明弘是明道的親哥哥(明道原名林朝章),2013年明道剛剛服兵役出來,在發布會上就被債主追債。
債主高呼:「你哥哥是仗著你的名義借債,你要還我們血汗錢」。
沒辦法解釋的明道只能非常尷尬的快速迴避。
明道被逼到什麼程度?債主跑到明道的住處舉橫幅討債。
林明弘當時為了炒股,把明道的戶口本頁拿去做抵押,說如果賠錢就賣車賣房,更打包票:「就算我無法處理,弟弟也會幫我」,隨後從林姓男子那裡借出400萬。
但借款後哥哥不僅不還債,還和爸爸撒謊去銀行取錢後從後門逃跑,之後警察以「私闖民宅」為由,驅趕債主離開。
某撞球店老闆說,林明弘兩年來經常出入他的撞球店,陸續向他借五萬、十萬元,剛開始有借有還,後來林明弘直接拿明道的駕照抵押,借了五十萬元就避而不見。
大量的債主拿著以明道名義的借條來催債,一度讓他的形象和事業下滑,人品也受到了質疑。
但明道從來沒有說過哥哥壞話,也沒有急不擇言,他一直儘量理智地處理這些問題。
雖然嘴上說要哥哥自己還債,但隨後明道還是替哥哥還上了債務。
2016年,媒體用「事件重演」來報導明道再次因為哥哥的債務被討債。
當時的明道說「冤有頭,債有主」希望債主去找哥哥要錢,但之後的事情我們都想到了,他再一次替哥哥還了錢。
我們熟悉的明道一直都是「霸道總裁」專業戶。
帥氣、霸道、優雅、溫柔,在《王子變青蛙》中他是王子一般的人物。
但現實生活中的明道卻並沒有這麼幸運。
他從小就是可憐的孩子。
在採訪中回憶起自己兒時家境貧寒,母親三勺奶粉節約成兩勺,導致兩歲的明道頭大身子小,親戚都說那時的他像非洲難民。
因為營養跟不上,所以明道幼兒園的時候就患上了肌肉無力症,走幾步就會摔倒,腳必須要攤開放,還要穿上特製的增高鐵板鞋。
不僅行動不便,還要大量喝藥,以致於他的童年記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與喝藥有關。
明道有一次問媽媽,上輩子我是欠了你多少,你要給我喝那麼多藥。
直到現在,明道的身體都不是很好,特別容易疲倦、特別容易出問題。
為了貼補家用,明道三歲時就陪著母親去菜市場賣菜,等到大一些的時候,母親擺一個攤子,自己擺一個攤子,哥哥擺一個攤子。
菜市場成了明道最親切、熟悉的地方。
有一次,在採訪中,他笑稱,如果死的時候,在菜市場可能會比較安心。
因為沒有足夠的錢吃飯,明道買飯的時候都經常只要米飯,不要菜。
雖然家境貧寒,但明道並沒有抱怨過什麼,他說小時候去同學家做客,才知道原來別人家裡什麼都有,原來別人家裡的家具都是全新的。
但同學卻說,你的家裡雖然什麼都沒有,但是有愛。
是的,與狗血的結局相比,這個故事最讓人心酸的是,明道的哥哥成年後變得不堪,但童年,哥哥與他的關係十分親密。
明道坦誠全家人都不善理財,我想他的表述非常含糊不清,父親年輕時曾欠下500萬債務,導致明道從幼年起就家境貧困,所以明道的出道史,即是他的還債史。
在臺灣,每個男明星都要去服兵役,從18歲開始就可以服兵役,但明道一直拖到32歲才去服兵役。
在這期間,為了躲避服兵役,他11年內念了5所學校,被媒體形容為「閃兵一族」。
明道並非抗拒服兵役,唯一的原因是,家中債務高築,他需要爭取時間來還完債務。
22歲時他曾接下了冒險真人秀節目《冒險王》。
這檔節目,對人的折磨可以說是達到了極致,沒有人願意接,但明道就接了。
因為缺錢。
攝像組在叢林中,經常被嚇到四處逃竄。
作為主持人的明道卻要玩兒遍各種極限運動。
到訪非洲原始部落。
在阿拉斯加的旅途中,明道險些被大冰塊壓在下面,被形容為「和死神賭輸贏」。
村民捕到的金剛眼鏡蛇,咬一口就會死掉,但明道為了完成節目組的任務,硬是去摸了這條蛇。
現場演繹被章魚夾到乳頭到底是什麼狀態。
多次遭遇危險、受傷。
(從山上摔下的明道)
我們在高以翔可能獲得零賠償?熱搜不在了,但別讓這件事那麼快過去分析過國內目前真人秀的安全風險,好歹現在的團隊動輒百人。
但在那個時代,《冒險王》這個節目組算上導演、攝影、主持,每次出國拍攝也不過五六個人,沒有任何保護措施、醫療措施。
可以說,明道的錢是拿命換來的。
成名後的明道雖然掙了不少錢,但因為家庭原因,他大部分都拿去貼補家用,圈內的朋友都知道明道非常節儉。
手上帶的表被大家扒出沒有超過200元。
好友孫協志曾經在採訪中說過,明道節儉簡直過了頭,沒事的時候,常常一個人在公司上網,因為他的家裡沒有網絡。
真人秀節目《我們相愛吧》中,明道帶大家走進了他的家。
明道沒有自己的房子,而是和父母住在一起,從小區外圍看,欄杆已經生鏽,房子比較老舊了。
屋中的裝修風格和家具看上去也非常有「年紀了」,觀眾都感慨,看到大明星住這樣的房子,挺心酸的。
成名後的他有時還會陪媽媽去菜市場擺攤賣菜。
前幾天參加《演員請就位》,他說這是他今年演的第一場戲,本來不想來的,結果被老闆罵「你面子重要,還是口袋重要」。
明道坦言自己非常沒有安全感,因為他永遠都知道旁邊有一個洞需要他去填,他需要隨時保持他的狀態去填這個洞,不可以偷懶。
其實,娛樂圈中被家人坑的例子不止明道一個。
梅豔芳父親早逝,四個姐妹全靠母親供養,為了貼補家用,梅豔芳4歲半就登臺演出。
後期雖然有了名氣掙了錢,但哥哥梅啟明不務正業,三十年前就向梅豔芳借款30幾萬,後來又讓妹妹替他還上四百萬賭債。
梅豔芳的母親嗜賭成性,梅豔芳生前傾盡一生報答母親,死後為了幫母親戒賭,立下遺囑,按月給錢,每月7萬港幣。
但梅母賭心不改,多次申請破產,還上訴想把梅豔芳上億資產佔為己有,上訴失敗後,還把女兒的貼身內衣拿來拍賣,可以說對死者非常不敬了。
蔡少芬15歲參加模特大賽,就是為了替母還債,但小小年紀的她當時未能獲得成功。
17歲,她拿下香港小姐季軍,與香港廣播電視有限公司籤約。
因為長相優勢,自己又十分努力,1999年時,蔡少芬就已經有了600多萬的收入。
但母親嗜賭成性,這些錢根本不足以支付母親的賭債。
無奈之下的蔡少芬,被母親介紹周轉於各種富商之中,18歲時,蔡少芬的生日宴轟動了整個香港,轟動程度超過劉亦菲的成人禮。
而幫她辦生日宴的就是富豪劉鑾雄,18歲的年紀,事業如日沖天,她卻只能做別人的情人、小三,全都是因為要掙錢。
在母親的剝削和重壓之下,蔡少芬一度想過要自殺。
2000年忍無可忍的蔡少芬終於公開宣布和母親斷絕關係,她說自己全部的收入都用來幫母親還債了,但是舊帳未清,新帳又來,怎麼還都還不完。
有人透露,蔡少芬前前後後為母親還債8000萬,數字驚人。
與蔡少芬曾經有過戀情的吳奇隆,也是因為替父還債,才開始進入演藝圈。
吳奇隆在小學時就被老師選進校隊,開始專業的跆拳道練習,並且多次拿下冠軍,但因為父親債務數字太大,他只能放棄自己喜歡的事業,開始演戲。
但1990年的時候,還是學生的吳奇隆每個月要還近20萬人民幣的債,他不得不去跟公司借錢,拍了很多爛片。
吳奇隆1988年出道,直到2001年才還完父親的高額債務,出道12年他無時無刻不在拼命掙錢。
做客《魯豫有約》時,吳奇隆說自己經常穿十幾年前的衣服,一個包包背了20年,破了補一補還在繼續背。
而還完債的他才真正開始享受演戲。
張栢芝剛剛出道時就遭遇黑道威脅,因為父親嗜賭成性,欠下千萬賭債。
張栢芝曾經被稱為小林青霞、張曼玉的接班人,天賜容顏、才華,卻不得不接下各種爛片,一度被批評沒演技、不敬業。
她在採訪中曾說,她不喜歡娛樂圈,但她也感謝娛樂圈,因為這能讓她照顧到她的家人。
早前,她因為父親欠債被黑道追殺,向太曾在採訪中透露替張栢芝還過幾千萬的債。
而且,她的母親也長期處於情感漩渦,結婚三次,家裡全是同父異母、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每一個都有戲。
她說,她要掙很多錢,因為父親和弟弟一套房子,母親一套房子,自己一套房子,家裡每個人都要開車,她一個人養著十輛車。
所以,直到現在,張栢芝還在努力賺錢。
毛曉彤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異了,父親除了每月50塊生活費之外,沒盡到半點父親的義務,後來犯案入獄之後,前妻每個月還要給他倒貼400元生活費。
但當他聽說女兒是大明星之後,主動來到法律熱線節目,開口就索要贍養費5000萬。
還揚言如果女兒不給,就一起下地獄。
那這位父親要巨額資金有何用呢?
後來他自己說漏了嘴,自己曾是吸毒人員。
張韶涵曾經是站在華語樂壇頂端上的人物,但2008年她忽然銷聲匿跡了。
母親先是趁女兒出國養病期間偷偷轉走了她上億資產,還控訴她不贍養父母、行為不檢點,揚言要毀了她在大陸的事業。
張韶涵人品一度受到大家的質疑,事業也跌進谷底,最後她只能去做尿檢來證明自己。
去年,張韶涵再次翻紅。
但爸爸媽媽聯合舅舅和外婆,又開始造謠張韶涵不贍養。
實際上,張韶涵15歲就開始養家,為此換過許多份工作,不僅每個月付給父母贍養費,還一直承擔著弟弟妹妹的養育義務。
媽媽控訴不贍養實際是因為張韶涵和妹妹都反對母親和已婚男子發生婚外戀,而父親則是賭徒,永無止境要錢。
外人都可以說,有這樣的家人,不如一刀兩斷。外人也會說,不要讓自己辛苦了。外人還會說,學一下蘇明玉。
可是真實的情況就是,人生太複雜了,只有當事人,才可以感同身受,這種被親情愧疚撕扯吞噬的感覺,只有他們自己才感受的到。
明道那麼多次拒絕幫哥哥還債,但在節目裡,他一直都在回憶哥哥的好。
他提到小時候自己腿不好,與哥哥同在一個學校,哥哥上課,他一個人在教室後面晃,但因為弟弟的關係,哥哥主動要求坐在最後一排,每次弟弟要過門檻時,他都會馬上趕過來說「弟弟我扶你」。
每次明道想玩滑梯,哥哥都會先牽他到滑梯上坐好,然後再回到地面去接著他,然後一遍又一遍陪著自己排隊,但哥哥那時也還是個孩子,他也想玩滑梯,只有等上課鈴響後,把弟弟送回教室坐好,自己再跑到滑梯上很快地溜下來。
明道說每次想到這些事情,他都會掉眼淚。
直到長大後,他都不敢直呼哥哥的名字,從來都是叫「哥哥」。
而且,講起哥哥的時候,他真的很開心。
明道是感情很細膩的人,《冒險王》中,我們還經常能看到他與人分別時掉眼淚。
所以哥哥在生命中最初的時光對他好過,他就一輩子都不會忘,一點一滴記在心裡,即使與哥哥都長大成人,已經不再是他心中的那個哥哥,他也還是記得他所有的好。
哥哥十惡不赦嗎?隨著臺灣媒體的深入,這幾天更多細節浮現水面。有鄰居說,明道哥哥一家生前曾在內湖五分市場賣滷肉飯,平時待人客氣,鄰裡交往也很不錯。
人性和人生都太複雜了,那些生活的艱辛與人性的貪婪,當事人自己都未必理解,何足向外人道出。
我只是想說,人生境遇有時候沒有給過個體選擇,個體彌足艱難。
在日劇《絕叫》中,女主陽子從小目睹媽媽對弟弟各種偏愛,後來弟弟死去,爸爸離開,媽媽竟然拋下她一個人走了。
長大後的陽子遭遇男友暴力、做過應召女郎、做過黑道大哥的女人、還與三個男人結過婚,心硬如鐵。
她恨媽媽,認為這一切都是媽媽造成的。
但當她準備親手掐死媽媽的時候,她看到的居然是小時候媽媽抱著自己玩的一幕。
那些在最初的時光中陪伴過我們的人,我們會把他們當做「真理」,即使變成了惡魔,也讓人此生眷戀。
所以有的原生家庭是起點,有的是牢籠,但是我們無法選擇。
明道曾在採訪中說過,他有金庸小說中那種「救人」的情懷。不能想像此後經年,他的愧疚和習貫性無助。
懂很多道理,未嘗能過好一生,因為有些問題就算被看到,也無法被解決。
祝福明道,祝他堅強,祝他好運。
也很想說,珍惜平凡,珍惜很多平淡無奇,因為那是他人得不到的遙不可及。
我們從來都沒有比別人厲害,我們僅僅是比他人幸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