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小小的分享,咱們先從爭議頗大的 IKEA 開始說起。
▲哪怕不買家具,不少人在裝修時也是要去 IKEA 賣場裡找靈感的
「如果你不想家裡全是 IKEA 貨……」,上次寫 HAY 的時候我差點這麼說了。當然「差點」的意思就是最後我放棄了這個說法,因為心中突然有了一種警覺:
這是我的真實經歷。但同樣真實的是,每次跟別人聊起 IKEA 時,我總會聽到一些評價類似於這樣:
「臨時買來用用」、「出租房標配」、「過渡性家具」、「質量不好」、「太容易壞了」、「中看不中用」 ~~~~
好像不知不覺間我們也就跟著默認了一種「IKEA 質量差」的觀點,甚至我知道你們肯定還聽過/說過更惡毒的 balabala……
但這些評價真的是親身體驗?並不。
其實我們大部分人對大部分品牌、產品的評價都是來自「聽說」。你可能聽說愛馬仕的包比較好,都是頂級工匠手作,而 LV 都是工廠機器做的貨,沒那麼紮實;你也可能聽說小牛電動第一代就是垃圾,問題超多不要買;你還可能聽說 12 英寸那款 MacBook 鍵程太短了,用著不爽……
但你自己買來用過?大部分都沒有吧。
那些給你傳輸這樣那樣消費觀念的人都買來用過?你傻啊!!!
▲在 IKEA 買過這些的,來來來我們聊聊(伸腿
所以下次別人再聊起「IKEA = 出租房貨色」的時候,先別著急應和吧。你可以先笑眯眯地問問他,都花了多少錢買過什麼樣的 IKEA 家具,然後就告訴他有本事多帶點錢去看看 IKEA 的斯德哥爾摩系列,坐坐那款一萬五的全粒麵皮革沙發、在超過 7K 的白蠟木床架上躺躺、掂量一把兩千五一張的印度手工地毯、買一隻上百元的盤子?
拜託,人家可是經用得不行!
然後你們才可以再來討論看看,IKEA 是不是真的都賣出租房裡的便宜貨?還是你本身就用「佔便宜」的思維買了一堆「便宜貨」?
我懂,IKEA 本身也是靠著各種 9.9 元、19.99 元來吸引大家的嘛。
▲實木加真皮的斯德哥爾摩系列的床架子
再說了,IKEA 還有簡直喪心病狂的質保條款——我親眼見過朋友把 IKEA 床墊睡了好幾年,然後找個藉口又換了新的回來,價錢多退少補,售後政策松得不行!試問你們在國內隨便買個床墊,能有這樣的服務?
於是這個問題到最後或許應該是:
便宜的東西是不是質量差?
🔽(表情如下)
所以呢,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所謂的性價比、價廉物美、實惠好貨,一分錢一分貨是商業社會的永恆真理。
再說了,IKEA 從一開始就不曾是「傳家寶」式的家具定位,想買個柜子用到兒孫輩的,麻煩你們還是專門找師傅定做吧,連什麼紅星美凱龍、富森美家居都不必去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