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孫磊東 航空知識
西歐噴氣式戰鬥機第一扒後,雖然閱讀量和轉發量沒有達到小編心中的預期,但說話算話,小編趕緊開扒第二撥!
扒一扒西歐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1)
老規矩,先上個猛圖!!!
西歐噴氣式戰鬥機的歷史
圖中的37款飛機,是以開始服役時間和製造廠商排列的,幾乎包括了西歐大部分噴氣式戰鬥機,現將列表如下:
(此表和下面的正文在時間上有一二處不一樣,小編無法考證,表依據第一張大圖,正文依據小編搜到的信息)
現在從第13架開始。
一二三排排坐,按照服役時間開扒!
13
1954年 達索MD.452「神秘」II戰鬥轟炸機
達索公司出品,綽號「神秘」II,英文名稱Dassault MD 452 Mystère II,是第一種飛行速度突破1馬赫的法國飛機,在1951年10月28日的俯衝飛行中超過音速,是法國航空史上的重要裡程碑之一。
MD.452「神秘」II是在達索「暴風雨」的基礎上改進的一種戰鬥轟炸機,沿用了「暴風雨」的機身,但將機翼的後略角從14度增大到30度,機翼的相對厚度也要比原來的小,垂尾也進行了優化設計,從而減少飛機跨音速時的震顫。
「神秘」II基本信息表
_
製造商
達索公司
_
_
首飛時間
1951年2月23日
_
_
服役時間
1954年
_
_
主要用戶
法國空軍
_
_
製造數量
171架
_
_
源自
達索 「暴風雨」
_
_
變型
達索 「神秘」IV
達索 「超神秘」
_
1951年空中飛行的「神秘」II戰鬥轟炸機
達索 「神秘」II戰鬥轟炸機
各種塗裝的達索 「神秘」II戰鬥轟炸機
14
1955年 達索MD.454「神秘」IV戰鬥轟炸機
達索公司出品,綽號「神秘」IV,英文名稱Dassault MD 454 Mystère IV,是法國空軍批量裝備的第一種跨音速戰機,該機型是基於達索「神秘」II改進的一種戰鬥轟炸機。
「神秘」IV採用機頭進氣的單發設計,後掠式機翼,十字形尾翼,三塊拼接式風擋,在「神秘」II的基礎上進行了新的設計與空氣動力學改進。
「神秘」ⅣA是晝間用的戰鬥轟炸機改型。「神秘」ⅣB型是全天候戰鬥機,發動機換型,機頭進氣口內裝雷達天線。「神秘」ⅣN是ⅣB的改型,雙座全天候攔截機,配備AN/APG-33雷達。
「神秘」Ⅳ基本信息表
_
製造商
達索公司
_
_
首飛時間
1952年9月28日
_
_
服役時間
1955年
_
_
主要用戶
法國空軍
印度空軍
以色列空軍
_
_
製造數量
411架
_
_
源自
達索 「神秘」II
_
_
變型
達索 「超神秘」
_
法國航空博物館保存的「神秘」ⅣA
20世紀60年代,德國比特堡空軍基地的「神秘」Ⅳ
各種塗裝的「神秘」Ⅳ
「神秘」ⅣA三視圖
15
1956年 格羅斯特「標槍」截擊機
格羅斯特公司出品,綽號「標槍」,英文名稱Gloster Javelin,雙發雙座亞音速全天候截擊機,是英國研製的第一架三角翼戰鬥機,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三角翼的實用戰鬥機,主要依靠截擊雷達和空空飛彈作戰。
「標槍」採用中單三角翼、T形尾翼、機身兩側進氣布局,前三點式起落架,座艙為串列雙座,全機以鋁合金結構為主,機身設計非常堅固。
總體來說,「標槍」的性能基本達到了英國皇家空軍的要求,並快速迭代出大量的升級型號,比如加裝了受油管,能夠接受空中加油的「標槍」FAW.9R型截擊機。
「標槍」基本信息表
_
製造商
格羅斯特公司
_
_
首飛時間
1951年11月26日
_
_
服役時間
1956年2月29日
_
_
主要用戶
英國皇家空軍
_
_
製造數量
436架
_
1955年範堡羅航空展上展示的 「標槍」FAW.1 XA563
1963年皇家空軍的「標槍」戰機
「標槍」截擊機三視圖
16
1956年 薩博32 「矛」戰鬥機
薩博公司出品,綽號「矛」,英文名稱Saab 32 Lansen,單發雙座、跨音速、全天候戰鬥機,主要用於對地面或海面目標攻擊,也可遂行空中截擊和照相偵察任務,對瑞典航空工業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矛」集成了瑞典自主研發的STR1L60型飛行控制操縱系統,採用張臂式後掠下單翼,張臂式尾翼,機身為埋頭鉚接受力蒙皮全金屬結構,前三點式起落架,設計有增壓座艙與彈射座椅,總體性能表現不凡。
「矛」的主要型號有A-32A攻擊機型、J-32B戰鬥機型、S-32C照相偵察型等。1957年1月7日,薩博J-32B戰鬥機型成功首飛。1957年3月26日,薩博S-32C照相偵察型成功首飛。
「矛」基本信息表
_
製造商
薩博公司
_
_
首飛時間
1951年11月3日
_
_
服役時間
1956年
_
_
主要用戶
瑞典空軍
_
_
製造數量
450架
_
2012年瑞典展出的一架薩博 J-32B
薩博 32 「矛」戰鬥機三視圖
17
1957年 超級馬林「彎刀」戰鬥轟炸機
超級馬林公司出品,綽號「彎刀」,英文名稱Supermarine Scimitar,是一款雙發、中單翼噴氣式艦載戰鬥轟炸機。
「彎刀」採用可摺疊機翼,兩臺發動機位於機身兩側,機翼下設計有掛架,能夠攜帶各種彈藥或掛載副油箱。採用全後掠翼設計的525型原型機於1954年4月首飛,是當時英國生產過體型最大的單座戰鬥機。
「彎刀」在英國海軍中的地位比較尷尬,無論是攔截任務還是攻擊任務,英國海軍都已經有了相應的作戰機型,而且加上「彎刀」的起降事故層出不窮,所以軍方最初訂購的100架,最終僅生產了75架。
「彎刀」基本信息表
_
製造商
超級馬林公司
_
_
首飛時間
1956年1月19日
_
_
服役時間
1957年
_
_
主要用戶
英國皇家海軍
_
_
製造數量
75架
_
2009年,無畏號海空博物館展出的 「彎刀」F1 XD220
1962年,英國的736海軍航空中隊在範堡羅航空展上展示「彎刀」
來自英國皇家海軍803年海軍航空中隊的「彎刀」戰機和美國海軍飛機,正飛過地中海上空
18
1958年 菲亞特G.91戰鬥轟炸機
菲亞特公司出品,英文名稱Fiat G.91,是義大利應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要求所研製的一種輕型攻擊機,也是二戰結束後義大利首次自行研製的亞音速噴氣式戰鬥轟炸機。
G.91具有結構簡單,易於操作維護,成本低廉等特點,草地起降的特殊能力可以使G.91在簡易的前線機場起降,執行空戰和對地攻擊等各種任務。
G.91外表酷似美制F-86D戰鬥機,義大利空軍三色箭飛行表演隊都曾使用過G.91作為表演機。
「G.91」基本信息表
_
製造商
菲亞特公司
_
_
首飛時間
1956年8月9日
_
_
服役時間
1958年
_
_
主要用戶
義大利空軍
德國空軍
葡萄牙空軍
_
_
製造數量
770架
_
_
變型
Fiat G.91Y
_
義大利菲亞特G.91T戰鬥轟炸機
德國聯邦國防軍空軍博物館展出的一架菲亞特G.91
葡萄牙空軍的菲亞特G.91戰鬥轟炸機
菲亞特G.91戰鬥轟炸機 三視圖
19
1958年 SO.4050 「禿鷹」戰鬥轟炸機
原法國南方航空公司出品,綽號「禿鷹」,英文名稱SO 4050 Vautour,法國設計生產的一種戰鬥轟炸機,是在SO.4000實驗轟炸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主要用於戰術支援、轟炸和全天候截擊,後來用作空中加油機。
「禿鷹」主要有三種型號:Vautour IIA單座攻擊型、Vautour IIB雙座轟炸型、Vautour IIN雙座全天候攻擊/轟炸機。但隨著技術的快速變革,特別是「幻影」系列戰機的出現,「禿鷹」被逐漸取代。
「禿鷹」基本信息表
_
製造商
原法國南方航空公司
_
_
首飛時間
1952年10月16日(第一架原型機)
_
_
服役時間
1958年
_
_
主要用戶
法國空軍
以色列空軍
_
_
製造數量
149架(包含3架原型+6架預生產機型)
_
「禿鷹「」II A戰鬥轟炸機
法國空軍的「禿鷹「」IIB
「禿鷹」IIN戰鬥轟炸機 三視圖
20
1958年 達索「超神秘」戰鬥轟炸機
更多中航官方模型。盡在I航空!
達索公司出品,綽號「超神秘」,外文名稱Dassault Super Mystère,是法國空軍裝備的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超音速戰鬥機(在平飛狀態下維持超音速飛行),同時也是西歐第一種批量裝備服役的超音速戰機。
「超神秘」戰鬥機是在「神秘」ⅣA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採用更後掠(45度)和更薄的機翼,改進了進氣道,外形線條更趨向曲線形,並使用視野更好的凸出型半水泡座艙蓋,裝備阿塔101G發動機(可加力),飛行性能提高。
「超神秘」基本信息表
_
製造商
達索公司
_
_
首飛時間
1955年3月2日
_
_
服役時間
1958年
_
_
主要用戶
法國空軍
以色列空軍
宏都拉斯空軍
_
_
製造數量
180架
_
「超神秘」戰鬥轟炸機
1977年,法國空軍的「超神秘」B2戰鬥轟炸機
以色列空軍的「超神秘」戰鬥轟炸機
「超神秘」戰鬥轟炸機視圖
21
1959年 德哈維蘭「海雌狐」艦載戰鬥機
德哈維蘭公司出品,綽號「海雌狐」,英文名稱de Havilland DH.110 Sea Vixen,是英國海軍航空兵第一型後掠翼、具有完整武器系統、以飛彈為主要武器的艦載戰鬥機。
「海雌狐」採用雙尾梁布局,從而儘量縮短發動機進氣道和噴管長度,以減少氣流在這些部位的能量損失;同時兩臺發動機靠得非常近,這樣單發飛行時不會有太大的推力不對稱,兩頭固定的尾翼也不容易在高速時發生振顫。
「海雌狐」有兩名機組人員,但兩者座艙為不對稱布局。駕駛員座艙左置,右側的雷達操縱手座艙被稱為「煤洞」,因座艙蓋與飛機表面基本平齊,所以基本沒有外視野。
「海雌狐」基本信息表
_
製造商
德哈維蘭公司
_
_
首飛時間
1951年9月26日
_
_
服役時間
1959年7月
_
_
主要用戶
英國皇家海軍
_
_
製造數量
145架
_
英國約維爾頓海軍航空站的「海雌狐」戰機
2004年航展,塗裝的「海雌狐」正在進行展出
「海雌狐」FAW.2艦載戰鬥機
「海雌狐」艦載戰鬥機三視圖
22
1959年 福蘭德「蚊蚋」輕型戰鬥機
福蘭德航空公司出品,綽號「蚊蚋」,英文名稱Folland Gnat,是英國一種亞音速輕型戰鬥機。
「蚊蚋」具有高推重比和低翼載,加上助力操縱裝置的設計,所以有良好的機動性和操縱性;但因為續航力差、對地攻擊能力不足等原因,英國空軍並未採用為制式戰機,只採購了一些雙座教練型。
雖然「蚊蚋」在英國空軍服役時無特別突出戰功,但印度空軍卻對「蚊蚋」讚賞有加,不僅購買了飛機,還逐步引進組裝車間和生產線,完成了該機型的本土化。「蚊蚋」當時成為了印度空軍的主力裝備,在1965年的空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更是印度戰鬥機工業的開端。
「蚊蚋」基本信息表
_
製造商
福蘭德航空公司
_
_
首飛時間
1955年7月18日
_
_
服役時間
1959年
_
_
主要用戶
英國皇家空軍
印度空軍
芬蘭空軍
_
_
製造數量
449架 (包括HAL Ajeet)
_
_
源自
Folland Midge
_
_
變型
HAL Ajeet
_
1974年英國皇家空軍的「蚊蚋」T.1
2008年航展上黃色塗裝的「蚊蚋」T.1
1965年印巴戰爭中,曾參戰過的一架印度空軍「蚊蚋」輕型戰鬥機
「蚊蚋」戰鬥機三視圖
23
1959年 英國電氣「閃電」截擊機
原英國電氣公司出品,綽號「閃電」,英文名稱English Electric Lightning,是英國唯一完全獨自開發、並最終獲得正式量產化的2馬赫超音速戰鬥機,其「怪異」的外形設計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閃電」標準機型為單座超音速截擊性戰鬥機,機頭吸氣並有震波錐,垂直排列的雙發動機設計,具有卓越的爬升速度、飛行上限及速度。
「閃電」採用後緣切口的三角形上單翼和底位置平尾布局;機身橫截面形狀接近於豎長方形,縱向輪廓線幾乎均呈直線;尾翼採用懸臂式全金屬結構,平尾翼尖和方向舵採用蜂窩結構;機腹下可掛適型油箱,並可在其前方掛機炮艙。
「閃電」採用可收放式前三點式起落架,另外在後機身的下方有一具直徑為4.88米的減速傘和一個著陸鉤。
「閃電」基本信息表
_
製造商
英國電氣公司
_
_
首飛時間
1954年8月4日(P.1A原型機)
1957年4月4(閃電)
_
_
服役時間
1959年12月
_
_
主要用戶
英國皇家空軍
科威特空軍
沙特皇家空軍
_
_
製造數量
337架(包括原型機)
_
20世紀80年代,英國皇家空軍的「閃電」F.6
1980年,英國皇家空軍11中隊的「閃電」F.3
「閃電」截擊機三視圖
24
1960年 薩博J35「龍」戰鬥機
薩博公司出品,綽號「龍」,英文名稱Saab J35 Draken,瑞典研發的一款多用途超音速戰鬥機,是世界上首次運用雙三角形機翼布局用於機體設計的戰機,也是人類第一架做出「眼鏡蛇機動動作」的戰機。
「龍」採用特殊的無尾雙三角翼翼身融合體布局,發動機進氣口布置在翼根部,採用大後掠垂直尾翼,並在其前方設有一個小型三角形天線,有利於避免失速。機身從工藝分離面很容易將飛機分前後兩段,由螺栓連接,非常便於飛機維護。由於薩博在設計「龍」時,還沒有發展出跨音速面積率理論,所以「龍」的超音速性能有待提高。
「龍」戰鬥機可執行截擊、對地攻擊、照相偵察等多種任務,所以有多種型別。其中 A、B、D、F型是具有對地攻擊能力的截擊機;C型是雙座教練型;E型是戰術照相偵察型;XD型是向丹麥出口的攻擊/偵察型;XS型是向芬蘭出口的截擊型。
「龍」基本信息表
_
製造商
薩博公司
_
_
首飛時間
1955年10月25日
_
_
服役時間
1960年3月8日
_
_
主要用戶
瑞典空軍
奧地利空軍
芬蘭空軍
丹麥皇家空軍
_
_
製造數量
651架
_
_
變型
Saab 210
_
瑞典空軍的薩博SK 35C 教練型
薩博 35J 「龍」戰鬥機
2004年,加州山景城莫菲特聯邦機場的薩博J 35D 「龍」戰鬥機
薩博35 「龍」戰機執行的"kort parad"機動動作,是「眼鏡蛇」機動動作的前身(從左向右開始)
薩博35F 「龍」 戰鬥機三視圖
這一扒,先到第24架
下一扒,第25架繼續
敬請期待
請大家點「好看」呀!「轉發」呀!
只有高轉發和高閱讀量
才能讓小編有勇氣繼續扒……
所以
如果喜歡
請多多點「好看」,
多多轉發啊!!!
特別說明
深扒國外戰機,並非崇洋媚外,
師夷之長,才是真正目的!
聲明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文字綜合自《航空知識》曾發表過的文章、維基百科(英文)、百度百科以及網友們的一些文章,感謝各位原創者。若有版權問題,原創者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第一時間解決!
END
風上風雲|雲端故事
原標題:《扒一扒西歐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2)》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