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的12月3日,所以想到這個題目,是昨天晚上參加了一次朋友聚會。我朋友曾經和我一起在1984年參加招工考試,被錄用後同在一起工作多年,彼此相處的也十分融洽。不過,在2002年的時候,因為企業改革我朋友和不少人一起被一次性買斷工齡下崗失業了。打哪以後,我的這位朋友為了掙錢養家便每年都外出打工做起了候鳥式的農民工。儘管早已不在一起多年,但我們始終並沒有斷掉聯繫。每年我朋友外出打工後春節一回到家,首先也會通報我們幾個要好的原同事,大家在一起共同聚聚。
本來還想著今年春天受到疫情的影響,我朋友外出打工的時間比較晚,估計他為了多掙錢,可能返鄉回家的日期興許會比往年要晚一些。真沒想到,這才剛剛進入公曆的12月份,距離2021年春節的時間尚遠,我朋友就回家來聯繫我們相聚了。對此,我心中也是一百個不解,很想知道這究竟是為什麼?
昨晚聚會的時候,為了解開自己心中的疑問,我也在席間就此向我朋友打聽了因由。朋友告訴我們說,其實,在他原來打工的地方,就像他一樣如此早早地打點行李回家的農民工還有不少。究其原因,說起來,實際上大家也都差不多。我朋友親口告訴我:「真要說我的心思,如果我自己不說的話,可能你不懂,也猜不到,更不會理解!」朋友耐心對向我們講出了他以及類似他一樣的一些農民工提早收拾行李回家的3個理由。
第一,不是說農民工現在不回來在打工的地方絕對找不到活做,而是如今許多招收農民工的南方企業老闆,受疫情影響,日子其實也並不是如早些年一樣好過。企業如今大多接受的都是短期訂單,老闆從自己企業收支和效益的角度考慮,大都是籤下訂單後有活才轉首招收農民工上崗工作。每次訂單完成後,假如沒有新的訂單加工製作的話,企業老闆也並不會開支白養農民工,一般都是隨招隨用。上月還在這家工廠打工幹活,下個月可能就要另謀出路,尋找新的接受廠子了。多數在外打工的農民工今年也不像以前那樣,在外打工一年工作都相對比較穩定。
睜眼每天都要花錢,生活每天都需要支出。我朋友說就像他一樣,農民工在外打工,再怎麼自己打緊板也只能說是從自己的牙縫裡省錢。房子可以想辦法找便宜的、租便宜的,飯菜當然也可以想辦法將就,買便宜的、吃便宜的。但既使是哪樣,既使有時在上一批活做完後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新活,光支出沒收入也是讓農民工感覺受不了的。有機會回家,離年幫近就算在當地找個臨時性的活幹,既使收入不多,生活方面其實也可以省下不少錢的。
第二,農民工撇下家人外出打工,在外之時,更多的人其實也是無法完全放下他們心中的那一份牽掛的。但凡家裡有什麼大事小事的,即便家人告訴了他們,遠在外面打工的他們更多的時候也只能是干著急,而無能為力,除了每月儘量多地幹活,更多地想辦法掙錢寄回家外,其它的什麼忙也幫不上。有些事情,家人瞞著自己不說實話,自己的心裡實際上更是著急犯嘀咕。在外的農民工被家事和親情牽扯著,心裡也是煎熬的。
況且,每年到了春運的時候再返程回家,想買到返程的車票也是挺難的。本來今年在外的工作也不是特別穩定,時幹時歇的,收入減去支出,實際上最終也攢不下多少錢。與其像往年一樣等著臨近過年時在打點回家,倒不如提早一點。趕早回家一方面不用勞神費力地為搶購春運回家的車票犯難,另一方面在家找個臨時活幹,一邊照顧家人,一邊掙點零花錢實際上也不錯。
第三,如今,各地都在發展,原本只能外出打工的農民工,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機會,可以回家在自己當地就近找到活幹。我朋友其實就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在自己權衡利弊之後,才決定回家的。
朋友告訴我們,他還在外地打工的時候,就有自己村子裡的人聯繫他,說是辦了廠子,看看能不能回家來幫忙。畢竟在外做了多年,好多農民工也成了某些方面的熟手。家鄉真要是有人投資辦起類似的廠子,當地的老闆也是希望能找到既熟識也了解其技術能力的外在農民工返鄉幫自己做的。我朋友多年在南方的機械廠打工,這次回來不準備再出去了。同村有人邀請我朋友到廠裡負責線切割,每天8小時,日工資150元,中午廠子負責免費午餐,長期有活。這待遇讓我朋友感覺還是不錯的,守家在地,住在自己家裡,雖說每月4500元的工資看上去不是很多,其實那也差不多相當於純收入了,又何樂而不為呢?
你們當地有農民工提前返鄉嗎?關於有些農民工才剛剛進入12月為什麼就提前返鄉了,你有什麼看法?你覺得我朋友的說法在理嗎?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