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宋振宇
主板前高附近的震蕩揉搓再次考驗投資者的耐心,不過大多數投資者的持倉信心遠勝之前,原因是:在主板指數考驗前高時,上證和滬深的股指期貨合約已經創出新高,尤其是滬深股指期貨,早在還是IF2011時就創出新高。
滬深主連
看多的理由相信不必多說,而當下的矛盾或者說是多空分歧才是需要我們研究和分析的。
一句話:信用收縮,盈利擴張。
通俗解釋就是:未來的流動性大概率不會繼續寬鬆下去,維持平衡是主旋律,而受疫情影響的上市公司,將會在正常復工後出現盈利反彈。
結果:顯而易見,風險偏好降低,直接導致資金更傾向確定性而不是講故事。所以再去看低估值的上漲,好像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同樣也解釋了為什麼從7月初到現在部分科創和創業板股票出現較大幅度下跌,因為信用收縮對於大部分講故事的高估值來說是極度不友善的!
但是看多券商、有色、基建、汽車讓我們在風險偏好下降的過程中充分享受到了「紅利」,正確的邏輯和耐心的等待缺一不可。
和以往牛市最大的不同在於「買什麼」變的更為重要,以往牛市是隨意買耐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