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姑蘇區又一重點實事項目——西環農貿市場改造項目順利竣工。這幾天,改造一新的西環市集迎來了不少提前來探班的經營戶和居民,「意外、高興、網紅,是這幾天聽到大家說得最多的幾個詞」,西環市集負責人介紹。
西環菜市場建於2002年,經營面積約1260平方米,現有攤位56個、經營戶46戶,服務梅亭苑、驛東苑等周邊小區近3萬居民。菜場房齡不長,卻有著古城社區型老菜場普遍存在的「通病」:基礎設施破舊,給排水、通風、照明系統不完善,室內光線昏暗,攤位凌亂等。
全新的西環市集有哪些亮點?
文創助力顏值提升
來到西環市集的入口,姑蘇生活氣息撲面而來。作為姑蘇區今年市場重點改造項目,西環市集整體改造設計融入唐寅和謝友蘇一古一今兩位著名書畫家的作品元素,以文創助力市集顏值提升。
門頭「西環市集」四個大字,拓自唐寅的詩文真跡,店招背景採用了唐寅山水代表畫作。市場主入口則嵌入了謝友蘇先生《平江歲月圖》中的精彩選段,以及謝先生「姑蘇風情,歲月留痕,市井溫暖,萬戶千家」的寄語。
硬體設施大升級
改變的不僅是顏值,還有裡子。全新亮相的西環市集有蔬菜、水產、鮮肉等攤位56個,並通過優化照明設計、強化自然採光和通風、設置三級排水系統等,讓市集告別「昏暗溼滑臭」。
此外,市集裡原有的檢測室、公共衛生間、垃圾收集房等設施迎來了提檔升級,還增設了智慧農貿信息化系統、便民服務中心、顧客休息區、進貨分揀區、水產運輸專用通道、廣播系統等配套設施。
在古城區,自行車、電動車是最便捷的代步工具。因此,西環市集通過合理規劃,新增了近400平方米的非機動車停車區,統一安裝充電樁設備,解決了大家買菜停車難的問題。
打造全區首個一體化電子屏
在傳統的農貿市場裡,大家經常會在牆面上看到各種紙質材料。時間一長,內容過時、破損褪色的紙張,就成為了汙染環境的「菜場牛皮癬」。為此,姑蘇區在西環市集試點打造了首個一體化電子屏。
一體化電子屏可以實現內容組合、播放頻次、播放時間段等智能設置、一鍵推送、終端智能展示。目前市集共設置5塊專屏,滾動進行黨建、政策、科普、資訊等內容的宣傳,提升菜場文化品位。
據悉,這是繼三元二村菜場之後,姑蘇區今年完工的第二個全面改造項目,也是姑蘇區農貿市場提質改造「五個一批」惠民工程完成的第十九個項目。
2019年上半年,姑蘇區正式啟動農貿市場提質改造「五個一批」惠民工程以來,已累計完成市場項目19個,其中全面改造項目7個,農改超項目5個,功能性提升項目4個,關轉項目3個。
目前,姑蘇區正加快推進農貿市場提質改造實事項目實施。除西環市集改造項目外,東環菜場改造項目及新民橋、大龍港功能性提升項目也已進入工程收尾階段,將於本周竣工投入使用。盤溪、姑香苑、新康等一批菜場改造項目也將於近日陸續開工。
來源:姑蘇區經科局,胡毓菁 張健
責編: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