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老師贈送我的教具中有一個魔術手環,也稱為流體手環,可以套在手臂上在重力作用下,沿著手臂滾動,可以起到按摩和促進血液流通的效果,其運動狀態像極了「流動」,大概是這個原因稱為流動手環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仔細觀察,魔術手環是由一根不鏽鋼鋼片纏繞而成(整個剛片只有一個接頭),有兩個穩定狀態,如下圖纏繞成一個環狀,我們稱之為「一狀態」,從該狀態可以看出,鋼片纏繞不是平行纏繞,而是穿越纏繞,即從外徑出來的鋼片要從內徑中穿過,再從外面繞回,再從內徑穿入。
給鋼環一個擾動(比如拍一下)後就可以變成下圖展開的狀態,我們稱之為「二狀態」。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果將手環做成彩色,並將多個手環放在一起表演,通過桌子的振動,可以多個手環一起變形,場面震撼。
視頻來源:莊表中教授
從力學角度來看,該手環有兩個穩定狀態,即我們前面所說的「一狀態」和「二狀態」。為了解釋手環的變形就必須對穩定性有一個認識,為此,我們首先通過下圖所示重力場中的小球來說明穩定性的基本概念。如圖(a) 所示,位於凹面小球是一種穩定狀態,因為當其偏離靜止位置時,在重力作用小球會回到原來的靜止位置;圖(b) 是表面為水平的情況,其穩定性是中性的,小球偏離原始位置時,仍在水平面上,但一般不會回到原來的靜止位置;圖(c) 位於凸面的小球處於不穩定狀態,對其靜止位置的任何微小偏離都會使球繼續偏離,遠離原靜止位置;圖(d) 表示穩定與否取決於擾動強度,小球對於小擾動穩定,對於大擾動不穩定,這種情況稱為條件穩定。
圖片來源於 :「風動石」的奇妙力學穩定性
http://lxyd.imech.ac.cn/info/detail.asp?infono=18402
小球的穩定性在力學上還可以利用勢能函數來解釋,以小球位置為自變量,以小球所具有的勢能為函數,寫出小球位置與小球所具有勢能之間的關係:對於圖(a)的情況,小球勢能隨位置的變化關係近似為開口向上的拋物線,勢能函數存在極小值;對於圖(b),函數為常數,因此極小值不固定,其穩定位置也就不固定;對於圖(c),勢能函數有極大值,沒有極小值,因此小球不穩定;對於圖(d),有兩個極大值、一個極小值,當擾動使得勢能超過了極大值,將變的不穩定。
將勢能函數的取值與小球穩定性的描述相對應,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當小球勢能取得極小值時,小球處於穩定狀態。即只有當系統中的勢能取極小值(局部最小或全局最小)時,系統才是穩定的,否則系統必將向可以取得最小勢能的方向變化。這可以被看做是最小作用量原理(請參見淺說最小作用量原理)的一個特例,稱為最小勢能原理。最小勢能原理是力學中非常重要的原理之一,不僅對於剛體系統,對於變形體系統同樣適用,常用的有限元理論就是以最小勢能原理(以變形勢能為函數)為基礎的。
對於魔術手環所使用的鋼片,在纏繞過程中就需要考慮其變形後所儲存的彈性勢能(就像彈簧變形後所儲存的勢能)。我們以手環的形狀(形態)為橫坐標,以彈性勢能為縱坐標,畫出彈性勢能和手環形狀之間的示意圖如下圖所示,它的「一狀態」就是一個相對容易跨越出穩定區域(屬於上圖(d)中的條件穩定),向另一個穩定狀態,即「二狀態」發展。「二狀態」因為比「一狀態」具有更小的勢能,因此「二狀態」更加穩定。
圖1 手環勢能函數隨手環狀態的變化示意圖
在玩耍中,經常使手環展開、收縮、再展開,再收縮,就形成了手環在「一狀態」和「二狀態」之間的循環,如下圖所示,1表示手環在「二狀態」,2,3表示為對「二狀態」的擾動,4最後變為「一狀態」。「一狀態」再被擾動成為「二狀態」循環發生。
圖片來源於網絡
手環的變形的勢能函數要比小球的勢能函數複雜的多,因為手環勢能函數是以手環的形狀為自變量的,這個形狀本身就需要以函數形式來描述,因此手環勢能函數可以被看做是形狀函數的函數,這種自變量本身也是函數的函數被稱為泛函,泛函取極值問題就成了力學中最小勢能原理重要數學工具。
手環之所以能在手臂上「流動」,依賴於手環所存儲的彈性勢能和重力勢能的共同作用。當人在「一狀態」(收縮狀態)把手環套在手臂上展開為「二狀態」,由於手臂的阻止,其勢能釋放不完全,不能到達「二狀態」的最低點(請結合圖1),而是介於「一狀態」和「二狀態」之間的中間某點,為了維持這個狀態,就需要手臂對其施加作用,反過來說,手環也對手臂施加了作用力。
當手臂垂下或者豎起時,手環就有向下的運動趨勢,再和手環的彈性勢能相互轉換就形成了在手臂上「流動」的效果,同時手環對手臂的壓迫作用(力度適當),就如同給手臂施加了一個均勻變化的按摩,從左手到右手、從手腕到肩胛。說魔術手環可以起到緩解壓力、增加血液循環,大概原理就在於此。
請點擊視頻觀看魔術手環的表演,來源於網絡
感謝莊老師對我的幫助和指導,向莊老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