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是中國傳統女性服飾的代表,是中國女人的驕傲,旗袍的美是東方含蓄式的美,它線條簡潔、色彩絢爛、風格優雅、雍容華貴,從內在與外在之間獲得和諧,是最具風情的中國符號之一。
沒有哪種服飾能像旗袍一樣,巧妙地襯託出女性的曲線美,把女性的優雅、柔美、典雅、賢淑、嫵媚的性情和氣質盡顯無遺。質地輕柔的面料,小巧精緻的立領,明快流暢的線條,豐富多姿的款式,演繹出萬種風情。
旗袍的歷史是近代中國的百年風情史,絲線縫起了過往舊時光,縫住了民國女子的絕代芳華。旗袍的命運同人的命運一樣,不可問,不可測。
民國女士的「絲襪」造型
民國記憶,百味雜陳:有百樂門歌舞的喧囂,有革命和暗殺的慘烈,它在商人的香菸中變得晦暗迷離,在軍官的槍聲下變得哀鴻遍野,在旗袍女子的回眸一笑中又變得婉轉清晰。
旗袍風行於20世紀20年代,西方的審美標準和服飾風格對中國旗袍產生了較大影響,旗袍開始收腰,腰線較低,胸部、腰身、臀部的曲線略突出,袖口變小,裝飾也趨於簡潔。旗袍的下擺長度逐漸變短,擺線提高至膝蓋處,露出了健美、白皙的小腿。
唐瑛 陸小曼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是旗袍發展的全盛階段,也是近代中國女性服裝變革的黃金時代。新式旗袍發展成熟,也奠定了旗袍在中國女性服裝史上的經典地位。
30年代的上海是上流社會名媛、太太們的樂園,她們的奢華生活和追趕時髦的做派,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當時,名媛、太太們大多熱衷於遊泳、打高爾夫,學習飛行術、騎馬。由於崇尚西式服裝的合體和便利,旗袍在結構上也開始更加偏向於西式服裝的構成方法,變得長而緊身和高衩。
宋 慶齡(1893年~1981年)
一襲潔淨的旗袍,傳統的中國式髮髻,秀美的臉龐,端莊優雅的氣質,這大概是"國母"宋慶齡留給世人最深的印象。眾所周知,宋氏三姐妹皆對旗袍情有獨鍾,並將旗袍升華成了中國的國服。只是宋慶齡心性淡泊,更偏愛色澤素雅、款式簡潔、手工精製的旗袍。素璞內斂,低調至極。
宋 美齡(1897年~2003年)
中華民國第一夫人,一生跨越三個世紀,集美貌、財富、權力、榮譽於一身,對近現代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從小接受西式教育的她,卻終生挽著古典的髮髻,身著優雅的旗袍。作為旗袍流行文化的引領者,她一生擁有的旗袍數堪稱世界之最。這款她穿過的圓領大襟黑底提花旗袍,上世紀八十年代,轉送給了上海灘名媛嚴仁美。
張樂怡(1907年—1988年)
宋子文夫人,生於江西九江的富商之家,自幼聰明伶俐,風姿綽約,是當年上海中西女中的女皇,畢業於金陵女子大學,後寓居美國。她一生陪同丈夫參加過無數次重要活動,在各種公眾及官方場合始終身穿中國旗袍。她穿過的這款淺粉色真絲鑲珠花旗袍,色澤淡雅,面料考究,做工精良。
趙一荻(1912年—2000年)
生於官宦家族、少女時代在天津度過,人稱趙四小姐,性情溫婉,敢愛敢恨,無怨無悔陪伴張學良走過了七十二個春秋。尤其是漫長的幽居歲月,她洗盡鉛華,與少帥不離不棄,相濡以沫,並因此成就了一段愛情佳話。她的這款藍綠真絲提花幾何暗紋旗袍,柔美中蘊藏著一份溫潤,十分雅致。
黃蕙蘭(1893年-1993年)
南洋富商「糖王」黃仲涵之女,外交家顧維鈞第三任妻子。她美麗聰慧,膽識過人,精通法、英、荷等6種語言,是最出色的中國駐外大使夫人,也是時尚東方女性的代表,是某年Vogue雜誌評出的"最佳著裝"中國女性,在歐美社交界與宋美齡齊名,被譽為「中國名媛」的鼻祖。這款做工極其精美的旗袍出品於1932年,後由她贈送給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張幼儀(1900年—1988年)
徐志摩元配夫人,上海寶山人,與徐志摩的包辦婚姻,是她生命中不幸的開始,卻也因此激發出她人生的全部光彩。正是離婚成就了她的事業,使之成為中國第一位女銀行家,其人格魅力讓後人為之感嘆。這款深藍鑲珠片薄呢旗袍端莊大氣,沉穩內斂,傳統低調,衣如其人。
唐瑛(1910年—1986年)
著名老上海名媛,多才多藝,精通英文,擅長戲劇,修養極佳,衣著前衛,一直是引領上海灘時尚風潮的風向標,與陸小曼並稱為「南唐北陸」。晚年寓居紐約。這款普魯士藍薄呢旗袍,款式經典、剪裁別致,典雅而大氣。一直由她的兒子、世界著名舞美大師李名覺夫婦保存。
夏夢(1933年—)
生於上海,香港電影演員及製片人。她氣質不凡,外形豔而不媚,貞靜平和,嫻雅大方,兼之身材高挑,有「上帝的傑作」之美譽,香港公認的西施,金庸的夢中情人。她的這款藍色針織絲光棉旗袍,色澤清新淡雅、配以精美的蘇繡繡片,極富江南女子純淨婉約的神韻,讓人回味深遠。
五十年代後,旗袍經歷了二十幾年的沉寂,最終以新的面貌出現在新時代,並成為中國女性在正式場合穿著的禮服。那性感的曲線、精美的刺繡、矜持而高貴的立領、婉轉曲折的盤扣,使得旗袍成為中國文化代表性符號之一。
旗袍的歷史是近代中國的百年風情史,絲線縫起了過往舊時光,縫住了民國女子的絕代芳華。旗袍的命運同人的命運一樣,不可問,不可測。看看30年代的照片和廣告,旗袍女子多把目光投向遠處,似回味又似憧憬,仿佛夜上海依舊歌舞昇平,竹枝詞仍饒有興致地描繪著她們綽約的風姿:嬌嬈故作領頭高,紐扣重重紐不牢,但詡盤來花異樣,香腮掩卻露櫻桃。
旗袍是誘惑,亦是拒絕。把東方女子的傳統美感,亦是半遮半掩的性情表現的淋漓盡致…
旗袍,在慵懶之中高貴著一份與生俱來的冷豔,流瀉著孤傲柔質任性的氣質。
漂亮的女子不一定適合穿旗袍,
能把旗袍穿出味道的,一定是女人中的精品。
水樣的女人,水樣的心思,
穿上旗袍便有了水樣的靈動與柔美。
小軒窗,長發飄飄,蛾鬢淡掃,
旗袍裹身,眉宇間寫滿細碎的心思;
憑闌處,疏影橫斜,暗香浮動,一涓秋月點黃昏。
她們歷經世事,睿智而了悟,
可以從容婉約知性地看待世間紛爭,
同時又是清麗簡約的,眼睛如湖水般清澈幽深。
小橋流水的江南,撐一把油紙傘,
從古老的雨巷中翩翩走來,
那盈盈秋波,凝眸一望便是千年。